环境管理_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_第1页
环境管理_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_第2页
环境管理_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_第3页
环境管理_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_第4页
环境管理_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一 声音的基本概念频率 波长 声速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声压 声压级 声压级合成法则 频谱分析三 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 计权声级 等效连续声级 统计声级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一 声音的基本概念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声源 声振动 纯音 复合音 乐音 噪声声音的形成是由振动的发生与传播这两个环节组成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声音的频率声音的波长声音传播的速度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频率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以f表示 单位为赫兹 Hz 在声频范围内 声波的频率愈高 声音显得愈尖锐 反之 显得低沉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波长和声速声波在一个波动的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 记作 单位为m 声波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用c表示 单位为m s 第一节声音及其度量 式中 为波长 m c为声速 m s f为频率 HZ 频率 波长和声速之间的关系 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 一 声压 声压级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 引起空气质点振动导致空气压强变化叫声压 声压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用P表示 单位是帕 Pa 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 声压级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压 称为声压级 声压级是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 用符号Lp表示 单位是分贝 dB 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 式中 为声压级 dB P为声压 Pa P0为基准声压 P0 2 10 5Pa 二 声压级表达式 表6 1各种环境的声压和声压级 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 声压级合成法则在实际噪声环境中 往往有多个声源同时存在 几个不同的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 它们产生的总声压可以通过能量合成的原则进行计算 二 声音的物理度量 若在某点分别测得几个声源的声压为P1 P2 Pn 该点总声压Pt满足 i 1 2 n 总声压级 i 1 2 n 求总声压级的公式推导 根据声压合成法则有背景声压级计算如下 三 频谱分析 什么是频谱 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大多是由许多不同强度 不同频率的声音复合而成 具有不同频率 或频段 成分的声波具有不同的能量 这种频率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声的频谱 什么是频谱分析 将声源发出的声音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 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 并考察变化规律 称为频谱分析 什么是频程 为了便于实际测量和分析 人为地把声频范围划分为几个小的频段 在每一个频段中 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间的距离称为频程 它以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之比的对数表示 此对数通常以2为底 三 频谱分析 三 频谱分析 或式中为倍频程数 为上限频率 为下限频率几何中心频率 表6 3倍频程的频率范围 三 频谱分析 频谱图各频率成分与能量分布关系的图形称为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 以声压级 或声功率级 为纵坐标进行绘图 如图所示 三 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 一 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 响度级是人们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的一个基本量 用LN表示 单位为方 phon 响度级 方值 就等于与该声音同样响度的1000赫兹纯音的声压级 等响度曲线 声音的响度 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 它与人对声音响亮程度的主观感觉成正比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式为 总响度 式中 Nt为总响度指数 宋 Nm为各频带中响度指数最大者 Nt为所有频带的响度指数之和 F为倍频程选择系数 对倍频程 F 0 3 对1 3倍频程 F 0 15 二 计权声级 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 简称声级 为使噪声测量结果与人对噪声的主观感觉量一致 通常在声学测量仪器中 引入一种模拟人耳听觉在不同频率上的不同感受特性的计权网络 对被测噪声进行测量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 简称声级 它是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按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 频率计权电网络在声学测量仪器中 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 设置一定的频率计权电网络 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率滤波 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 一般设置A B和C三种计权网络 其中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 当信号通过时 其低频段 500Hz以下 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B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 它使接收 通过的低频声音有一定的衰减 C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 在整个可听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特性 使所有频率的声音近乎平直通过 二 计权声级 A B C声级不同计权网络测量的结果 分别标以dB A dB B 或dB C 称为A声级 B声级和C声级 原来规定70dB以下用A声级计 70 90dB用B声级计 90dB以上用C声级计 后来研究表明 无论声强多大 A声级都能较好地反映人耳的响应特征 所以 如无特殊说明 基本都用A声级表示噪声评价指标 表6 4为几种常见声源的A声级 二 计权声级 表6 4几种常见声源的A声级 三 等效连续声级 等效连续声级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A声级能量平均值 简称等效声级或平均声级 用符号Leq表示 单位是dB A 式中 LPA t 为瞬间A声级 dB A T为总测量时间 s 四 统计声级 统计声级的物理定义为达到或大于某一声级的概率 用符号Ls表示噪声的统计特征符合正态分布 则 第二节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 一 噪声及其来源工业噪声 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噪声 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交通噪声 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 火车 飞机和船舶噪声 一 噪声及其来源 建筑施工噪声 声音强度很高又属于露天作业 因此污染也十分严重社会噪声 主要指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所引起的噪声 二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噪声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 精力难以集中 情绪焦躁不安 不愉快感 睡眠质量 妨碍语言交流 持续性的强烈噪声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 对200Hz 1000Hz 2000Hz三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dB 称为噪声性耳聋 8h噪声暴露的听力保护标准为等效连续声级85 90dB A 时间减半 提高3dB A 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 噪声的频率及接触的时间有关 三 噪声对其他生理机能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 导致条件反射异常 引起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如头痛 耳鸣 多梦 失眠 心慌 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对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机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等症状 不平衡噪声引起前庭反应 呕吐 心跳加速 心律不齐 心电图改变 高血压 末梢血管收缩 供血减少等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肠胃功能阻滞 消化液分泌异常 胃酸度降低 胃收缩减退 造成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胃功能紊乱等症状 肾病和胃溃疡发病率增高 四 噪声对心理的影响 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使人产生烦恼 焦急 讨厌 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噪声引起的烦恼与声强 频率及噪声的稳定性都有直接关系 五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声音的掩蔽效应语言干扰级 SIL 是评价噪声对语言通讯干扰程度的评价参量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为中心频率的4个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定义为语言干扰级 单位是dB 六 噪声对作业能力和工效的影响 噪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作效率 嘈杂环境 心情烦躁 容易疲劳 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质量和安全 尤其对非重复性劳动 噪声干扰对人的脑力劳动有消极影响 使人精力分散 工作效率下降 在从事需长时间保持紧张注意的工作 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第三节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 噪声的测量 一 室内噪声的测量图6 3为声级计 测量室内噪声时 将声级计传声器放在操作人员耳朵处或放在工作面附近 选择若干个测点 进行测量 若噪声有明显变化或出现间隙 则还应测量等效连续声级 图6 3数字式声级计 1 外形尺寸小于30cm的小型设备 测点距其表面30cm左右 2 外形尺寸在30 100cm的中型设备 测点距其表面50cm左右 3 外形尺寸大于100cm的较大型设备 测点距其表面100cm左右 4 大型或特大型设备 测点距其表面100 500cm左右 二 机器设备噪声的测量 交通车辆噪声的测量测量行驶中的车辆的噪声 应在平坦开阔的区间中进行工作 测量行驶时车内的噪声 要求车窗紧闭 测点选择在车内中央且离地1 2m处 在司机 乘客的头部附近 分别记录加速 满载 惯性行驶及制动时的情况 测量行驶时车外的噪声 测点取距离车体中心线7 5米 距地面或轨道上方1 2m高处 三 交通车辆噪声的测量 二 噪声评价标准 第一类基于对作业者的听力保护 以等效连续声级为指标 第二类基于降低人们对环境噪声烦恼度 以等效连续声级 统计声级为指标 第三类基于改善工作条件 提高效率 以语言干扰声级为指标 一 国外噪声标准听力保护的噪声标准 A声级 环境噪声标准 二 中国噪声标准 二 噪声评价标准 表6 5听力保护的噪声标准 A声级 1 国外听力保护的噪声标准 A声级 1971年ISO提出的ISORl996环境噪声标准是 住宅区室外噪声标准为35 45dB A 不同时间应按表6 6修正 不同地区按表6 7修正 室内按表6 8修正 非住宅区的室内噪声标准见表6 9 表6 6不同时间环境噪声标准修正表 2 国外环境噪声标准 表6 7不同地区环境噪声标准修正表 2 国外环境噪声标准 表6 8室内噪声标准修正表 2 国外环境噪声标准 表6 9非住宅区室内噪声标准 2 国外环境噪声标准 二 中国噪声标准 我国曾先后公布了多个重要的噪声标准 如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 和 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等 2002年经国家卫生部正式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02中规定 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 行政区和生活区 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 可设置隔声操作 控制 室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 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 A 表6 10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标准 表6 11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表6 13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 第四节噪声控制 声源控制控制噪声的传播操作者的听力保护 声源控制 降低机械噪声 不平稳 冲击 精度 误差 选择发声小的材料 内阻尼 改变机械传动方式 带式 齿轮精度 改进设备机械结构 刚性 加筋 工艺 电火花代替切削 焊接代替铆接 液压代替锤锻 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气流速度 压力脉冲 涡流 控制噪声的传播 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调整声源的指向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采用吸声 隔声 消声等措施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弹簧 橡胶 软木 毡类 操作者听力保护 个人防声用具 第五节振动环境 振动及其分类振动变量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振动对工效的影响振动的评价与控制 振动及其分类 振动振动觉生产性振动和非生产性振动来源 不平衡物体的转动 旋转物体的扭动和弯曲 活塞运动 物体冲击 物体摩擦 空气冲击波锻造机 印刷机 切断机 运输工具 农用机械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振动变量 位移 振幅 频率 速度 加速度 级 dB加速度级 振动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对数乘以20 基准加速度值为10 5m s2 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 人体对低频反应的主要现象是身体共振 使某些器官或结构比其相邻的组织结构发生更大的振动 从而引起人体的不舒适 工效降低或危及健康 而当频率高至1000Hz范围时 振动在人体组织内传播与声音相似 大部分能量在人体内的传递率逐渐衰减 其生物效应也相应减弱 三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振动的心理效应 全身振动多为低频大幅度的振动 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器官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变化 并使人产生疲劳 劳动机能衰退等主观感觉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和系统有各自的固有频率 所以当人体承受的振动频率接近或等于某一部位的固有频率时 就会产生共振 共振使得生理效应增大 如果是重要的器官发生了共振 则人体的反应最强烈 1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表6 14人体各部位共振的大致频率 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 局部振动能引起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 振动的早期影响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 一般情况下先出现神经末梢病变 功能受损 继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大脑皮层功能简下降 反应时间延长 血压不稳 振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肌无力 肌肉疼痛和萎缩 振动对胃肠功能 妇女月经 生理及生殖功能也可能发生影响 2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振动引起的心理效应主要是感觉不舒适和烦恼 甚至疼痛 进而影响工效 不同的振动参数下人体受振时的主观感觉不同 坐姿的人 对1 2Hz的轻度振动感觉轻松和舒适 对4 8Hz的中度振动 感觉十分不适 3 振动的心理效应 四 振动对工效的影响 对人体视觉的影响对操作反应的影响 振动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形 视觉对象处在振动环境中 观察者处于振动环境中 1 对视觉辨认绩效的影响 图6 4人受横向水平振动时的选择反应时间 通过手或足操纵控制器以追踪某一活动目标的追踪活动是比较典型的操作动作 振动引起操纵界面的运动可使手控工效降低 这是由于手 脚和人 机界面的振动 使人们的动作不协调 操纵误差大大增加 2 对操作动作的影响 图6 5垂直振动时人的手眼协调的平均动作时问 一 振动评价标准1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 人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 IS02631 1989 E 该标准根据加速度有效值 0 1 20m s2 振动频率 1 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1 80Hz 振动方向 Z轴向 X Y轴向 接触振动持续时间 1分钟到24小时 这四个振动参数制定了全身振动评价的界限曲线 并依据参数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五 振动的评价 一 振动评价标准 图6 6全身振动允许界限 1 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 疲劳 工作效率降低界限是从振动引起人体疲劳 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的角度而确立的 超过这个界限 人会产生疲劳 降低工效 图6 6所示的界限正是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 该界限主要用于劳动环境振动评价 2 舒适性降低界限 舒适性降低界限以不影响人的日常活动或工作中的基本动作 如饮食 阅读或书写等 为基础 此界限与保持在振动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感有关 它比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的振动级低10dB 超过这个界限 人可能不舒适 该界限较多用于交通工具振动评价 一 振动评价标准 3 受振极限 或健康界限 受振极限是区分振动强度对人体健康与安全是否有损害的界限 它比疲劳 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的振动级高6dB 超过这个界限 会影响人体健康与安全 一 振动评价标准 GBZl 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中对工作场所的振动强度规定如下 局部振动作业 其接振强度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 s2 接振时间少于4小时可按表6 17适当放宽 2 我国振动控制标准 表6 17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2 我国振动控制标准 表6 18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六 振动的测量 振动测量是测量振动强度 频率及不同频率下的加速度把声级计上的电容传声器换成振动传感器 就可以用于振动测量 1 减少和消除振源1 隔离振源 2 改进生产工艺 如用液压 焊接代替铆接可消除或减少振动 3 增加设备的阻尼 如采用吸振材料 安装阻尼器或阻尼环 附加弹性阻尼材料等 以减轻设备的振动 对于可能引起机械振动的陈旧设备 应定期检查 维修或改造 4 采取隔振 吸振 阻尼等措施来消除或减小振动 阻止振动的传播 最大限度地减少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例如设计减振座椅 弹性垫 以缓冲振动对人的影响 七 振动的控制与防护 5 采用钢丝弹簧类 橡胶类 软木类 毡板 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多种形式的减振器 6 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 可通过减少系统刚性系数或增加质量来降低共振频率 例如 风扇 吹风机 泵 空气压缩机等 常用增加质量的方法来降低共振频率 2 个体防护 使用防振手套 在全身振动时使用防振鞋等 由于防振鞋内有由微孔橡胶做成鞋垫 利用其弹性使全身减振 对于坐姿作业人员 可使用减振座椅 弹性垫 以缓冲振动对人的影响 3 限制接触振动时间 七 振动的控制与防护 第六节特殊工作环境 加速度效应失重效应高压与低压效应电磁场环境及其对人体的伤害 加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