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技术总结.doc_第1页
标准技术总结.doc_第2页
标准技术总结.doc_第3页
标准技术总结.doc_第4页
标准技术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市石羊镇马祖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二九年四月1都江堰市石羊镇马祖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地形测量技术报告一、概述(一)任务来源及用途因都江堰市石羊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用图之需要,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对都江堰市石羊镇马祖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实施12000地形测量,测绘面积为3.06km2(含测区边界外100米范围内面积),同时建立项目区范围内E级GPS测量控制网。(二)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1、地理位置: 东经:10340451034316北纬:3043463046192、行政隶属成都市都江堰市石羊镇。(三)测区概况1、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候17.5,一月均温8,7月均温27.3,年均无霜期324天,年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四季均可进行野外作业。但夏季炎热,农作物生长茂密,冬季多雾,这给野外观测等测量作业带来一定困难。在五月中旬油菜收割后,田野间通视条件较好,适合野外作业。2、测区属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区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密如蛛网。3、测区内居民点院落星罗棋布,树木、竹林茂密,农村居民点附近通视条件较差,给野外作业带来一定影响。(四)作业技术依据1、地籍测绘规范(GH5002-94)简称“地籍规范”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简称“GPS规范”;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7-1995)简称“图式”;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CTD/1001-1013-2000);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10、四川省土地勘测定界要则。11、成都市土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成国土资发2005362号);12、本测区技术设计书。(五)测绘基准1、平面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2、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3、基本等高距:2米(六)已有资料及利用(一)图件已收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图、1:10000航测地形图及其它相关图件,可供踏勘、布点设计和勘界之用。(二)控制点成果资料已从四川省测绘局档案资料馆收集测区或附近区域国家等级控制点成果(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共计6个国家等级三角点。其中 “西基北”、 “程家埝”为一等三角点,此两点为1980年西安坐标转换得到的1954年北京坐标;“中兴场”为二等三角点,此点为1980年西安坐标转换得到的1954年北京坐标;“车家沱”、 “石羊镇”、 “柳子”为三等三角点,其中“石羊镇”、“柳子”两点为由6带转换得到的3成果,车家沱为1980年西安坐标转换得到的1954年北京坐标。由于这些控制点建立时间久远,大都已遭破坏,仅“石羊镇”和“柳子”两点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基本控制网的起算点。成果数据见附表。(七)施工组织情况1、完成工作项目、数量、时间工作项目单位数量备 注E级GPS测量点6一级导线点点0图根控制测量点30界址点测量点543全野外采集数据Km23.06数字化地形测图Km23.06面积量算Km22.172进行测区碎部图斑量算2、人员组成人员结构人数职 称承担任务外业作业人员4工程师控制测量、勘界测量、数字化地形测图管理人员2工程师生产、技术、质量及行政管理外业辅助工作4技术员协助调查境界、立反光镜、埋设测量标志等内业工作人员3工程师(2)技术员(1)面积量算、报告、图件打印及资料整理设备名称数量型 号标 称 精 度GPS接收机3台套Trimble5700双频GPS接收机静态: 平面5mm+0.5ppmD 高程5mm+1ppmDRTK: 平面1cm+1ppmD 高程2cm+1ppmD全站仪2台拓普康GTS-332测角: 2 测距:2mm+2ppmD2台TC405测角: 5 测距:2mm+2ppmD水准仪2台DS32002mm/km电脑10台联想、清华同方相关应用软件10套Mapgis6.7 CASS7.0Autocad20043、设备配置4、工期工作阶段完成日期(1)勘踏测区2009年3月04日2009年3月05日(2)收集资料、技术设计2009年3月06日2008年3月07日(3)选点埋石2009年3月08日2009年3月10日(4)控制测量2009年3月11日2009年3月13日(5)全野外采集数据、数字化成图(草图)2009年3月14日2009年3月25日(6)外业检查2009年3月25日2009年3月26日(7)内业成图、量算2009年3月26日2008年3月29日(8)内业检查2009年3月29日2009年3月31日(9)中心全面自检、修改完善2009年4月01日2009年4月03日(10)整理、汇交成果2009年4月03日2009年4月05日(11)提交验收2009年4月25日二、基本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采用E级GPS网和一级导线施测。E级GPS网以“石羊镇”和“柳子”两点作为平面起算数据,一级导线在E级GPS网的基础上加密形成。.E级GPS网E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m)约束点间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0.2510201/450001/45000GP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等 级CDE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68101、基准采用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分带,测区位于第35带,中央子午线经度105。2、起算点成果点名等级XYH石羊镇三等三角点3415265.09135370201.500636.500柳子三等三角点3408388.42135372339.520599.1003、GPS网布设方案采用同步图形扩展式共布设10点E级GPS基线向量网,以边连式的方式进行观测。4、选点埋石1. 选点点位大多选在利于长期保存,土质坚实的地方,且GPS信号良好,至少保证能与另一个点相互通视。GPS点统一编号,在编号前冠“GPS”,如GPS04。2. 埋石标石使用混凝土现场浇灌,混凝土厚度在20cm以上,顶面规格为20cm20cm,中心标志用直径1.5cm的钢筋标芯,标石面均用红油漆写明点号。水泥路面外框刻30*30cm方框凹槽,中间刻5cm十字,并在中心钢钉标芯。GPS控制点绘制有“点之记”。5、观测GPS测量使用3台Trimble5700双频GPS接收机,接静态定位模式同步观测,构成三角网。同步观测有效时间70分钟80分钟。其它观测条件与操作均严格执行GPS测量规范的要求。6、数据处理1.基线解算基线解算采用Trimble公司随机配套的TGO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按静态定位方式处理。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的最终成果,全网共解双差固定解基线18条,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未发现异常情况,全部基线一次解算成功。2.网平差计算采用Trimble公司随机配套的TGO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网平差,分别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及高程拟合。3.精度统计GPS网共有6个同步环、3个异步环组成,3条重复基线。同步环检核统计:相对误差最大值绝对误差最大值异步环检核统计:相对误差最大值绝对误差最大值重复基线检核: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平面中误差:.光电测距一级导线1、布设方案一级导线在E级GPS网的基础上加密形成,形成闭合或附合导线。共布设一级导线点12个。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 角中误差()测 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一级40.55151/3000024101/15000表中n为测站数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型号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mm)往返较差(mm)往返一级10 mm级仪器1210152、数据处理使用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PA2005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最后成果取位至0.001m。3、精度统计平均变长最大测角中误差 允许误差最大方位角闭合差 允许误差最大测距中误差 允许误差最大测距相对中误差 允许误差(二)高程控制测量1、布设方案 以三等三角点“石羊镇“的高程作为起算点,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00(标称精度:2mm/km)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联测E级GPS点和一级导线点,并对GPS点进行高程拟合。水准线路形成闭合或附合形式,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观测。水准路线图见附表。2、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2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3、数据处理使用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PA2005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最后成果取位至0.001m。3、精度统计 最大闭合差 允许误差 最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允许误差三、图根控制测量图根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同时进行,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图根点主要以GPS-RTK技术、光电测距导线、图根水准和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布设。图根点采用临时标志,泥土地区用4430的木桩,水泥路面用水泥钢钉或在地面凿刻“”字标记。光电测距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比例尺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 距测回数测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1:500900m80m1111/40001:20003000m250m1111/4000注:表中n测站数。图根控制(测图控制、像控测量、放样、中桩测量等):最弱点位误差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000 地形测量:平面: 图上0.5mm高程: 1/3等高距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附合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视线长度(m)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附合或闭合路线支水准路线平 地山 地205DS10100往一次往返各一次4012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附合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中丝法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2056级2252580图根控制精度统计:1. 光电测距图根导线最大方位角闭合差 允许误差2. GPS-RTK图根点最弱点位中误差 允许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允许误差3. 图根水准最大闭合差 允许误差最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允许误差4.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最大闭合差 允许误差最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允许误差最大指标差较差 允许误差 最大垂直角较差 允许误差四、数字化地形测图(一)一般规定1、作业方法:使用全站仪全野外解析采集,编绘数字化地形图。2、软件:南方CASS7.1数字化成图系统。3、图幅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4、测图比例尺:1:2000。5、基本等高距:2m。(二)地物、地形点及界址点测量1、采用徕卡TCR802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2 测距2mm+2ppm)直接测定地物、地形点及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2、仪器的对中偏差均小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均量至1mm;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均小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均小于1/5等高距;在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均对定向方位进行了检查。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均满足下表规定。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比例尺最大测距长度(m)地物点地形点1:5001603001:10003005001:20004507001:50007001000(三)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素取舍1、测绘方法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即用电子全站仪全野外采集数据,现场绘制草图,待计算机室内编辑绘出初始地形图后,再将初始图到现场进一步检查、完善,最后形成数字化地形图。2、地籍、地形要素取舍2.1表示的地籍要素有:界址点及编号、界址线、以及甲方要求测绘的境界。最后将界址点(权属界线拐点)坐标输出后装订成册,主要界址点设置了固定界桩。2.2地形要素取舍及表示地形地物的测绘按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2.3凡与权属有关的地形地物(如:围墙、陡坎、沟渠、道路等)及高大方位物(如:电视发射塔、烟囱、水塔、雕塑、古塔、亭等)均进行表示。2.4 居民点(房屋)按外轮廓测绘,综合后套绘灰色网线。2.5 为反映地物特征,对道路、桥涵、信号灯、河流、提灌站、沟渠及输、配电线、通讯线进行测绘表示。2.6地貌用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显示,并配以相应的地类符号。2.7高程注记点每格不少于15个,同时注意利用高程注记点充分反映地物、地貌的变化层次。2.8 自然地理名称完整注出,并调查注记乡、村地名。4、地类测量4.1 项目区土地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整技术规程规定的分类系统“三大类”进行分类调查与测量,土地分类表示到三级类型。4.1.1 准确测绘现有耕地面积小于1米的沟、渠、路、田埂均划入耕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分布的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划归耕地,不单独测绘。4.1.2 园地测量1996年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由耕地转化而来的园地(耕作层未遭破坏),用可调整园地表示(在相应的园地符号后加K)。统计时计入耕地。4.1.3 林地测量农村居民点周围的林盘地归为农村居民点,将房屋建筑物与林盘地之间的分界线测绘出来。公路、河流、沟、渠两岸的生态防护林带及其它附属设施,划归相应的线状地物。4.1.4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测绘农村居民点面积应准确测绘,周围的林盘地划归农村居民点。测绘居民点建筑物与林盘地之间分界线,将林盘地统计在居民点中。4.1.5 交通用地测量区域内的交通用地含公路、农村道路。交通用地原则上依比例尺精确测量,并注记宽度。交通用地中的附属设施及建筑物划归相应的地类,但桥、涵、渡漕等按实地位置准确测绘出来。宽度小于1m的生产道、田间道划归耕地。测绘时按半依比例尺表示,并注明宽度。4.1.6 水域测量水域包括河流水面、坑塘水面、沟渠及水工建筑物。能依比例尺上图的按实地位置测绘。属线状地物的注明其宽度,小于1m的按半依比例尺表示并注明其宽度和深度。沟、渠、河、路相互交叉处的建筑及渠系建筑物(含分水闸、节制闸、渡漕、跌水、陡坡、倒虹管、涵洞、桥梁等)均按实地位置准确测绘。4.1.7 未利用地测量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田坎等用地。项目区内的荒草地准确测绘,田坎大于1米的,依比例尺测绘,小于1米的支田坎(埂)进行了适当取舍。4.1.8 分类面积统计按“三大类”(过渡期间适用)表示到三级类型,并分村统计土地分类面积。(四)外业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野外全解析法测图,用全站仪内存存贮数据,现场编点号代码,绘草图加文字说明等方法作业。数据采集自动完成,没有人工干预,采集数据真实可靠。(五)全要素编辑地形图1、图层分层分层编号分 层 内 容KZD控制点DGX等高线,包括等高线高度注记JMD居民地,包括房屋及附属设施、垣栅DLDW独立地物ZBTZ植被符号、地类界、田埂DMTZ地貌土质、包括斜坡、陡坎、陡崖等JJ境界GCD高程注记点,比高注记DLSS交通及附属设施GXYZ管线及附属设施ZJ文字注记SXSS水系及附属设施TK图框2、文字注记规格名 称字大规格(字高mm)地名(含村名)2.4山名3.6长江4.5道路2.4高程注记点1.8说明注记1.8字体:宋体。3、全要素编辑地形图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传入计算机后,将坐标数据转换成GASS系统的文件格式,展点成图按地形图测绘内容及表示方法,进行全要素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对采集数据进行检查筛选,删除不必要数据,及时补测漏测数据,当室内编辑存在疑问不能确定时,都到实地核查或用仪器进行补测。(六)打印纸图检查对数字化地形测图而言,打印纸图检查是保证成图质量极其重要工序,绝不能省略。打印的纸图在内业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是在实地全面巡视检查,对地物、地貌要素表示存在的差、错、漏及不完善之处进行处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七)地形图拼接及分幅1、地形图拼接地形图的拼接实际上是各作业组间测绘要素的拼接,因测图时可以不受分幅线的限制。地形图拼接在规定限差范围内平均配赋,保持地物、地貌要素相互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