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管理_基站勘察与设计教材_第1页
新员工管理_基站勘察与设计教材_第2页
新员工管理_基站勘察与设计教材_第3页
新员工管理_基站勘察与设计教材_第4页
新员工管理_基站勘察与设计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基站勘察与设计 2016年7月 资料归档 基站设计 基站勘察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3 3 勘察准备 勘测前 应该集中所有相关人员召开勘测准备协调会 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工程概况 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 工程项目背景原有设计文件现有网络情况基站勘测站点列表Google图层等站点建设需求配置清单勘察报告勘察工具准备 4 4 勘察准备 勘测前 应该集中所有相关人员召开勘测准备协调会 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工程概况 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 工程项目背景原有设计文件现有网络情况基站勘测站点列表Google图层等站点建设需求配置清单勘察报告勘察工具准备 5 5 基站勘察准备 勘测前 应该集中所有相关人员召开勘测准备协调会 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工程概况 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 工程项目背景原有设计文件现有网络情况基站勘测站点列表Google图层等站点建设需求配置清单勘察报告勘察工具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熟悉工程概况 尽量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项目背景原有设计文件现有网络情况基站勘测站点列表Google图层等站点建设需求配置清单勘察报告勘察工具准备 资料归档 基站设计 基站勘察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电源 整流器 市电 变电站 市电油机转换屏 低压配电屏 备用发电机组 移动电站 交流配电屏 直流配电屏 蓄电池 不间断电源设备 通信用空调 DC DC DC AC 通信设备 机架电源 一般建筑负荷 保证建筑负荷 AC220 380V b AC220 380V c AC220 380V b AC380V b AC380V b DC 48V a a a AC220 380V a 9 分城区 郊区 山区三种 1 城区基站交流配电箱内SPD需配置标称放电电流40KA 最大通流容量为80KA的C级避雷器 2 郊区基站交流配电箱SPD需配置标称放电电流50KA 最大通流容量为100KA的B级避雷器 3 山区基站需配置独立SPD避雷器箱 标称放电电流50KA 最大通流容量为120KA的B级避雷器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交流配电箱 10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蓄电池 主要用途 常用类型 交流停电时 向负载提供直流电 是直流系统不间断供电的基础条件 种类 12V100AH 12V150AH 12V200AH 2V300AH 2V500AH 2V800AH 2V1000AH 11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开关电源 主要用途 常用类型 从交流配电屏引入交流电 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压后 输出到到负载及蓄电池 为负载供电 给电池充电 嵌入式开关电源 300A 200A 机柜式组合开关电源 300A 600A 分立式开关电源 1000A 2000A等 整流模块型号 30A 50A 100A 保险端子 10A 16A 32A 63A 100A 160A 200A 250A 400A 12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直流配电箱 主要用途 常用类型 开关电源保险端子已用完 需要新增接电 必须借助直流配电箱 或者直流分配单元 1进4出 1进8出 2进4出 2进8出 1进多出等 13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电源线 主要用途 常用类型 连接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的电缆 根据电源的类型 荷载 负载等确定线缆的型号和颜色 通信采用多股铜芯电缆 红色 蓝色 黄色 绿色 紫色 黑色 黄绿色1 5 2 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85 240mm2 14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空调 主要用途 常用类型 保持机房内的温度在5 35 之间 湿度在15 95 之间 空调大小又机房所需的制冷量确定 2P 3P 5P 20KW 30KW 15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防雷接地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 确保通信设备与人身的安全 通信局站的交流和直流供电系统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 交流接地包括 交流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直流接地包括 直流工作接地 机壳屏蔽接地 16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防雷接地 接地方式 网状连接 星形连接 17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地排 地排类型 室内地排 室外地排 主要用途 汇聚工作地线 保护地线 防雷地线 然后分别接至地网 资料归档 基站设计 基站勘察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主设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天馈线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天线移动通信系统中 根据服务区形状 范围 信道数量等条件 一般选择使用水平波瓣宽度为90 65 的定向天线及全向天线等 对使用微蜂窝进行室内覆盖 隧道覆盖等特殊情况 也可以选择分布式天线 泄漏电缆等 在城市密集地区 为了减少对邻区的干扰 多采用65 天线 在郊区用户量少的地区 一般考虑选用90 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现在使用较多的天线品牌有 摩比 华为 通宇 Andrew等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天线性能指标天线的性能指标很多 对网络规划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频率范围 FrequencyRange 增益 Gain 极化方式 Polarization 水平 垂直半功率波瓣宽度 Horizontal Verticalhalf powerbeamwidth 下倾角 Downtilt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增益天线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是方向系数与效率的乘积 是天线辐射或接收电波大小的表现 以dBd dBi表示 一般在13 18dBi之间 dBi dBd 2 15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半功率波束宽度 半功率角 HPBW 相对于最大辐射方向功率下降一半 3dB 的两点间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通常我们所说的65度 90度 120度天线 即是指该天线的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为65度 90度 120度极化天线辐射的电场矢量在空间的取向 双极化天线通常使用 45度和 45度正交双线极化 垂直极化天线使用垂直极化方式 以大地为基准面 电场矢量垂直于地面为垂直极化 VP 平行于地面为水平极化 HP 一根天线只有一个极化方向 所谓双极化天线其实是2根天线放在一个防护罩里而已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天线 物理指标 尺寸 重量 端口数量 性能指标 工作频段 增益 水平半功率角 预制电下倾角度 可调电下倾角度 垂直半功率角 VSWR 前后比 交叉极化比 隔离度 功率容限 三阶互调 上旁瓣抑制 接口型号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天线 通过使用分布式基站 RRU可直接拉远到室外近天面安装 更靠近天线 减小馈线长度 进而减小射频馈线的损耗 相比传统宏基站 分布式基站可获得3dB以上的覆盖增益 增强了基站的覆盖能力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馈线 馈线 把电磁波以尽可能小的损耗从发射机传到天线或从天线传到接收机所用的连接线 常用馈线类型 1 2 7 8 5 4 馈线选取900MHz 馈线长度大于80米采用5 4 馈线 小于80米采用7 8 馈线1800MHz 馈线长度大于50米采用5 4 馈线 小于50米采用7 8 馈线馈线弯曲曲率不宜过大 外导体要求800 900MHz 馈线长度大于80米采用5 4 馈线 1800MHz 馈线长度大于50米采用5 4 馈线 接地良好 CPRI接口定义为射频单元RRU和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的通信接口 CPRI接口可以并联也可以级联 级联的数量与BBU的处理能力相关 CPRI接口接口带宽与空口速率相关 准备知识 CPRI接口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Uu接口 空中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 E UTRAN 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 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链路实现 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 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采用LAPDm协议 准备知识 Uu接口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射频拉远单元RRU 通过使用分布式基站 RRU可直接拉远到室外近天面安装 更靠近天线 减小馈线长度 进而减小射频馈线的损耗 相比传统宏基站 分布式基站可获得3dB以上的覆盖增益 增强了基站的覆盖能力 物理指标 尺寸 重量 性能指标 工作频段 机顶输出功率 带宽 接收器灵敏度 电源指标 电源要求 功耗指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基带处理单元BBU 物理指标 尺寸 重量 容量指标 业务板能力 吞吐量 用户数 电源指标 电源要求 功耗指标 接口指标 S1 X2 CPRI接口 GPS 干节点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准备知识 无线的配套设备 RCU 马达ODF及光模块 单芯双向 双芯双向GPS功分器 DCPD 主设备直流分配单元2T4R 2T2RF单频 C F双频 CFT多频 野战光缆 铠装电力 资料归档 基站设计 基站勘察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 基站系统介绍 站址设置须全面考虑无线环境 业务发展和建站条件等方面因素 各电信企业的市场与网络发展策略 用户及业务规模 投资体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导致站址密度与位置不尽相同 各电信企业不同制式网络站间距参考值 单位 m 注 以上计算基于理论模型 站间距 基站勘察 要点 站间距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基站勘察 站点偏移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39号 2014年1月1日执行 第二十七条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 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 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 含铁路 道路两用桥 下同 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 城市市区高速铁路为10米 其他铁路为8米 二 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高速铁路为12米 其他铁路为10米 三 村镇居民居住区高速铁路为15米 其他铁路为12米 四 其他地区高速铁路为20米 其他铁路为15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1987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根据2008年12月27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的决定 修订第二十九条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 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为 国道不少于20米 省道不少于15米 县道不少于10米 乡道不少于5米 基站勘察 要点选址的法律规范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998 第十条电力线路保护区 架空 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在厂矿 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 但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 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上述相关行业规定可以作为操作的参考依据 基站选址在高压输电线 高铁 公铁路 河道等附近时要求有合理的安全距离 应超过基站铁塔的高度 基站勘察 要点选址的法律规范 42 8基站站址选择 基站勘察 站址选址规范 43 8基站站址选择 TD LTE选址规范8 0 8郊区基站应避免选在雷击区 出于覆盖目的在雷击区建设的基站 应符合GB50689 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 基站勘察 站址选址规范 44 8基站站址选择 基站勘察 站址选址规范 基站勘察 天馈勘测 1 楼面 铁塔 经纬度 方位信息及周围环境勘测信息采集 2 楼面建筑相关尺寸及已利用情况 3 原有天线位置 方向 室外走线架位置尺寸 4 楼体防雷接地网情况 记录接地点可选位置 考虑防雷接地夹接地方案 5 已有铁塔的高度尺寸 各层平台高度及占用情况 走线爬梯的路由 已有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平台尺寸 6 简单的塔体材料 结构数据 初步定下天线安装位置 7 勘测天馈走线路由 注意塔体与机房的相对位置及距离 8 天线隔离度要满足要求 一般水平1米 垂直0 5米 9 向局方陪同人员了解接地系统信息 接地阻值 接地点位置 接地路由 最好得到书面的记录数据 基站勘察 天馈勘测 基站勘察 机房勘察 机房勘测1 机房位置信息 1 机房所在楼层 2 机房相对整体建筑的位置 3 建筑物的外观结构 4 如有铁塔 亦要画出铁塔的相对位置 5 确定方向 注意 用指南针定方向时 不要将指南针放置于楼面上测量 尽量远离铁塔及较大金属体 最好在多点确认 基站勘察 机房勘察 机房勘测2 采集机房结构和已有设备等相关信息 1 机房长 宽 高 地板高 净高 吊顶高 2 门 窗 立柱和主梁等的位置和尺寸 孔洞槽道位置 尺寸及用途 3 判断机房建筑结构 主梁位置 承重情况 并向局方陪同人员索取有关信息 并要求局方同建筑设计人员落实 4 机房装修情况 5 机房内已有设备的位置 尺寸 6 馈窗 室内接地排位置 基站勘察 机房勘察 机房勘测7 原有走线架位置 高度 交直流电缆的布设情况 8 其他障碍物位置 尺寸 暖气管道 因暖气管道易泄漏 故建议拆除 冷风机管道等 9 空调 可采用壁挂式或柜式空调机 特殊情况下的去湿机 照明 电梯 10 了解机房的供电情况 包括交流市电的引入方式 交流容量 已有交流配电柜的端子占用情况 如直流电从其它机房直接引入 要勘测走线路由情况 11 根据设备功耗察看 电源容量 端子数是否够 12 蓄电池容量是否够 根据电池放电时间要求确定 一般为2组300AH 13 了解机房传输情况 包括传输方式 阻抗 已有传输设备的端子占用情况及传输走线路由 基站勘察 机房勘察 基站勘察 机房草图 基站勘察 机房设备清单 资料归档 基站设计 基站勘察 基站电源知识准备 基站勘察准备 基站无线知识准备 天线高度设计原则同一基站不同小区的天线允许有不同的高度 这可能是受限于某个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也可能是小区规划的需要 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市区 一般天线的有效高度为25m左右 对于郊县基站 天线高度可适当提高 一般在40m左右 天线高度过高会降低天线附近的覆盖电平 俗称 塔下黑 特别是全向天线该现象更为明显 天线高度过高容易造成严重的越区覆盖 同 邻频干扰等问题 影响网络质量 基站设计 天线高度 天线方位角设计原则天线方位角的设计应从整个网络的角度考虑 在满足覆盖的基础上 尽可能保证市区各基站的三扇区方位角一致 局部微调 城郊结合部 交通干道 郊区孤站等可根据重点覆盖目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 可以加强该地区信号强度 提高通话质量 天线的主瓣方向偏离同频小区 可以有效地控制干扰 市区相邻扇区天线交叉覆盖深度不宜超过10 郊区 乡镇等地相邻小区之间的交叉覆盖深度不能太深 同基站相邻扇区天线方向夹角不宜小于90 为防止越区覆盖 密集市区应避免天线主瓣正对较直的街道 基站设计 天线方位角 天线下倾角设计原则天线的波束倾斜是提高频率复用能力的基本技术 运用天线下倾技术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 减小系统内干扰 天线下倾角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达到既能够减少小区之间的干扰 又能够保证满足覆盖要求的目的 下倾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 天线高度 小区覆盖范围 无线传播环境等因素 基站设计 天线下倾角 天线波束倾斜可以采用电气和机械两种方式 电气下倾的角度与选择的天线型号相关 有固定电下倾和可调电下倾的 机械下倾角度可调 但是受安装配件和无线信号传播特性限制 一般不超过15 电下倾和机械下倾方法 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 下倾角度较小时 区别不大 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 区别较为明显 基站设计 天线下倾角 安装天线时需要注意 a 安装环境安装环境分为天线附近环境和基站附近环境 对于天线附近环境主要考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和天线受铁塔 楼面等的影响 对于基站附近环境则主要考虑100米以内高层建筑物对无线信号传播的影响 基站设计 天馈线 基站天线在安装时还应该注意其在覆盖区是否会产生较大的阴影 安装时应尽量避开阻挡物 如 安装在楼顶的天线须注意楼顶天面对无线信号的阻挡 应尽量靠近边沿安装 基站设计 天馈线 b 满足空间分集增益的间距要求空间分集时 两根接收天线的距离要求为12 18 天线安装越高其分集天线的水平间距越大 一般取分集天线水平间隔等于天线有效高度的0 11倍 要达到同样的分集效果 垂直分集距离必须是采用水平分集时的5 6倍 为了减少两副天线的相互影响 分集天线水平间距在任何天线有效高度情况下都应大于3m 基站设计 天馈线 c 避雷针保护角 平原地区 45 高山及多雷地区 30 d 接地 接地电阻 10欧姆 地线的连接应紧固 可靠 接头进行防锈处理 基站设计 天馈线 设备摆放原则基站机房多位于建筑物顶层 机房面积比较小 故基站收发信台的机房结构 空调通风 供电 照明和消防等的工程设计一般比较紧凑 具体原则 电源设备 尽量靠近交流配电柜侧 交流线的引入不能走馈窗 以避免与馈线 信号线交叉或平行走线 基站设计 无线主设备 设备摆放原则基站设备 1 前部与墙间距不小于1M 后部与墙间距不小于0 6M 要求0 8米 每排机架两恻与墙间距不小于0 5M 要求0 8米 电源架与机架间距不小于0 05M 机架需用4个专用螺钉固定在地基上 固定牢靠 用手摇晃机架不应晃动 2 满足承重要求 尽量摆放在横梁上 3 有利于走线 避免发生交 直流线和信号线走线冲突 4 尽量靠近馈窗 以减少跳线长度 一般不要大于2 5m 5 设计的合理性 可行性 机房布置的美观 基站设计 无线主设备 设备摆放原则其他设备1 壁挂式DDF箱 ODF箱 一般设计在走线架下方 距地面高度1500mm 方便走线 2 蓄电池 由于基站机房已越来越多地设置于民用建筑中 承重条件有限 在设计中尽量将蓄电池在建筑的主梁附近 平铺安置 必要时要考虑增加槽钢以减小蓄电池组对地板的压力 3 环境控制箱 建议安装高度 下沿距地 1500mm 考虑门禁及各种采集传感器的信号线长度 确定安装位置 4 室内接地排 走线架附近 便于地线走线与固定 基站设计 其他设备 配套设备要求安装支架机柜有防静电地板安装支架和普通安装支架 勘测时要注意地板类型及高度 其他安装附件电缆在墙壁上隐蔽走线的时候会用到PVC槽 馈线窗馈线窗尺寸 400mm 400mm 对应墙开馈洞大小 250mm 250mm 基站设计 配套设备 设备配线及安装方式电源线 线径根据功耗计算 设备每机柜需要1根 48V电源线 红或蓝 一根GND电源线 黑 和一根PGND线 黄绿 S 信号线2M电缆 原有2 3G系统采用E1传输信号 有75欧姆和120欧姆两种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转换 网线 五 六类线 主要传输3GIP化改造后的信号 尾纤 4G由于传输带宽大 采用全IP架构 适合采用光口进行信号传输 基站设计 线缆 走线原则1 要仔细考虑机房各设备的走线路由 使用最少的走线架完成线缆的布放 布置走线架要结合具体设备的安装情况 以利于走线合理 美观 2 室内走线架 双层走线梯W 400mm 安装高度H 2600mm和2300mm走线设计原则 1 信号线走下层走线架 电源线走上层走向架 当机房高度限制 不能装双层走线架时 电源线与传输线 信号线 告警线 馈线要分开走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