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20141、生命教育的核心主旨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吗?众所周知,生命是人类存在的载体,生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是创造万物的源泉。人的一生,与生命同源,与生存同根,与生活同步。因此,让学生懂得尊重、珍惜、敬畏和欣赏自己的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接纳和包容,从而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把生命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弘扬的核心主旨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吗?这“一切”甚至可以包括“精神”、“气节”?假如失去了这“一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何在呢?不禁使人联想起在一次洪涝灾害中,某大学生为救一位落水老人而丧生的事。这件事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很多人认为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啊,正当风华正茂可以为祖国作贡献呢,拿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去换回一个衰老的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生命值得吗?划算吗?是不是太傻了?又是言傻!笔者不禁要问了,如果说大学生的这种舍身救人之举是犯傻,那么,又该怎么去评判邱少云、黄继光以及雷锋呢? 诚然,生命是可贵的,因为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生命,绝不仅仅是人体躯壳的附庸,除了物质存在的生命,还有精神世界的生命。这种生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奉献意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强烈责任,它是我们的人性之魂!有了它,人类的生命才显得美丽、典雅、高贵;有了它,人类才有了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以及执着的追求!否则,纵使拥有生命,又与行尸走肉、飞禽走兽何异? 因此,我们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绝不应该仅仅是纯物化的浅层次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帮助学生养成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同时,也别忘记引导他们领略生命的美好和高尚,让他们知道:这世上,生命是很重要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才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2、当阅读教学遭遇生命教育时,就应该“退避三舍”吗?再次仔细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深层次地探究一下文中的具体情境,也许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船长知道,如果他只顾自己的话,船上的60人将会葬身鱼腹;而如果把船上的60人救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可能只有他自己。只剩短短的二十分钟了,时间不等人啊!60条生命与一条生命相比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最后,虽然船长的生命不复存在了,但是他对于生命的深层理解,以及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却使他的生命得到了升华,使他的生命变得美丽异常而震撼人心,也使他的生命变成了永恒!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就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是啊!船长牺牲了自己,却拯救了船上的60人。可是,对于他的英雄壮举,为什么会有很多读者产生质疑呢?别忘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雨果,法国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可能为了突出主要人物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一些细节上的具体交待(如当时小艇已经来不及划回来救船长了,跳海游泳会遭遇恶鱼等)。如今当我们重温这跨国界跨世纪的经典文学著作时,难道可以打着生命教育的旗号,那么轻易地全盘否定船长的英雄气节和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层解读?甚至可以否定文本原有的意义构想和价值取向?在生命教育面前,阅读教学真的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 3、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关系难道是“水火不容”吗?进行了以上两方面的思考,突然发现:当阅读教学遭遇生命教育时,假如兼顾了阅读教学,好像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生命教育;倘若关注了生命教育,仿佛又丢弃了阅读教学的本来要义。不知不觉间,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被人为地对立了起来,相互之间成了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难道这就是强调生命教育的初衷吗?显然不是,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操作出了问题!三、感悟1、阅读教学应该保持“英雄本色”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篇”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姓“语”,语文课讲究“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语文课要引导学生通过咀嚼语言文字从中领悟道理,不管有什么样的新理念充斥课堂,我们始终没有理由把语文的根本丢在一边。生命教育也不例外,它不应该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以外的空洞的教育,而应该是在尊重文本立意的前提下自然而巧妙地渗透,从而唤醒学生完整和完满的生命意识。2、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之间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就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体表现。既然我们一贯讲究“文道合一”,那么,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就应该努力追求“水乳交融”的境界,那种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生命教育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其实,上述教学案例只要在学生积极想出各种办法“救”船长之后,抛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是啊,谁不想活着呢?求生是人的本能。既然大家能想出这么多办法逃生,熟悉水性的船长当时为什么一个办法都没有采用,而偏偏选择死路一条呢?从中你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联系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对人物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对文本原有的意义构想和科学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定位,避免造成学生看待问题过于偏激,对于生命的理解过于狭隘,从而出现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倾向。假如我们在课堂上发现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时,都能够从矛盾中寻求到和谐统一的“点”,再立体架构到“面”,那么,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就不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敌我关系”,而成了相辅相成、团结协作的“战友关系”了。3、我们不能像小猴子下山一样“捡一样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