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11月一、概述我省是经济大省,又是资源小省,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着眼于今后若干年我省用地保障需求和耕地占补平衡,在我省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为垦造耕地项目的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中补充耕地项目的落实提供有效服务,缓解建设用地供求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2003年开始,我省已经全面开展了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到目前为止,超过三分之二的县(市、区)都已经完成了土地更新调查,并通过了验收,获取了现势性较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其余县(市、区)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正处在内业后处理阶段。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本项目主要目标是根据土地更新调查成果资料,调查我省能形成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的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评估分析土地开发复垦的可能性,编制可以开发复垦的具体项目,确定项目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完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形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为省级垦造耕地项目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中补充耕地项目的落实提供有效服务。(二)任务1、调查。调查面积大于30亩(2公顷)的集中连片(单个图斑面积5亩)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滩涂、废弃园地、荒草地、苇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调查大于15亩(1公顷)的集中连片(单个图斑面积3亩)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以及大于5亩的较为集中的可复垦农村居民点(单个图斑面积0.5亩)类型、数量和分布状况。2、评估。对上述调查的可开垦和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根据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对照各种规划资料、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划资料,评估分析土地开发复垦的可能性。3、编制。在全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认真编制近、中、远期垦造耕地储备项目,预测垦造项目所需的投资成本,填写垦造耕地项目一览表(见附表三)。4、入库。运用GIS技术,完成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形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库和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库。5、汇总上报。各县(市、区)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完成,并经过自检后,上报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库和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矢量数据库等成果。省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县(市、区)汇总上报的成果进行整理、核实、综合分析和数据入库后,形成全省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三、工作原则为保证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成果的质量,要坚持以下原则:(一)为项目管理服务的原则。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的任务、质量、具体实施和开展进度等,力求满足我省垦造耕地项目管理和建设占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的需要,为积极推进耕地储备制度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垦造耕地储备项目挂钩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与土地利用现状相一致的原则。土地更新调查以航空航天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外业底图,进行全野外调查,应用GIS软件进行内业处理、数据建库和成果数据管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已作为专项调查包含在土地更新调查任务中。以本地区土地更新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可充分利用已有成果,以减少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垦造耕地项目调查必须客观真实,与土地土地利用现状相一致。(三)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先由上向下逐级分解任务,以县(市、区)为单元组织调查、评估、编制、建库,然后再汇总到省厅,进行审核、汇总、综合评价,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四)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手段。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进行内业预处理,项目编制和数据入库,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为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的快速编制和汇总统计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科技含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四、技术路线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以通过验收的土地更新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内业预判,初步确定可开发复垦耕地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外业调查的区域和路线。然后输出调查底图,进行实地调查,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并结合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对照各种规划资料、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划资料等进行评估分析,在调查底图上编制辖区内的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确定垦造项目预期质量等级,预测垦造项目所需投资成本。填写垦造耕地项目一览表,在项目编制完成后,应用GIS软件将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矢量建库以及属性数据录入,建立辖区内的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各县(市、区)在完成辖区内的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后,进行数据汇总上报。省厅组织省级汇总项目组具体负责上报成果的整理、核实、综合分析和数据入库工作,最后形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同时进行图件的编制和相关报告的编写。五、组织实施(一)由省厅将本次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任务下达给全省各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各单位具体负责辖区内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的野外调查、分析评估、项目编制和项目储备库建立等任务。(二)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将辖区内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的资料和统计结果汇总上报,省级汇总项目组对资料、数据进行具体的核实和分析评估,最终确定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六、工作程序(一)组织准备为保质保量完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立工作,由省厅成立以分管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耕保处、计财处、规划处、地籍处、利用处、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省土地整理中心等有关领导。同时建立由责任心强、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业务骨干组成的省级汇总项目组。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辖区内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建库的具体技术工作,包括内外业工作、成果的编制、项目入库、汇总上报等。(二)技术准备1、收集资料收集土地更新调查成果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栅格影像数据库、专项调查资料以及坡度级图或DEM数据。拟收集的其他资料有:相关的各种规划资料,各市、县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资料,拟开发复垦耕地的地块资料,与调查评价有关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农业、林业、渔业、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划以及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产养殖、水利、交通等方面的图件和资料。2、制定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本实施方案,各有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3、组织技术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为加快工作进度,统一技术标准,省厅将统一组织县(市、区)国土资源局1-2名技术骨干参加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掌握技术要领和方法。(三)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按时上报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要充分利用土地更新调查成果,收集各种有关资料,为减少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项目工作量,加快工作进程,提高成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按时上报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数据。(四)全面开展阶段工作过程1、内业预判。根据土地更新调查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利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汇总出图斑净面积5亩的滩涂、废弃园地、荒草地、苇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和3亩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图斑以及单个图斑面积0.5亩的可复垦农村居民点, 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标绘,并确定外业调查的区域和路线。本次垦造耕地储备项目调查与以往的待开发的未利用土地以及农业后备土地资源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不包括撂荒的荒山荒地及中、低产田地等。2、外业调查。将内业预判结果输出作为外业调查底图,到实地复核或补充调查,在外业调查底图上核实和标绘符合耕地后备资源图斑上图标准的废弃园地图斑、可复垦农村居民点图斑、荒草地图斑、滩涂图斑、废弃压占破坏地图斑等可开发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并在耕地后备资源外业调查表(见附表一)中填写图斑的坐落、面积、类型、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为图斑所在区域的可开发复垦评估分析提供依据。3、评估分析。根据外业调查情况,利用坡度级图或DEM数据或原有图斑的坡度级别,对照与调查评价有关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农业、林业、渔业、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产养殖、水利、交通以及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规划等相关的图件和资料,对外业调查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分析评估,对在海岸带功能区划、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案中已经明确列为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水利、工业等非农业用途或因开发复垦会引发自然生态灾害而被禁止开发利用的区域,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灌溉困难的区域,交通严重不便等区域,垦造后造成小流域水土严重流失的区域不列入本次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的范围。4、项目编制。经评估分析,对可以开发复垦的图斑进行项目编制。把若干个相对集中或有等级以上公路相连可方便管理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划为同一个项目,用乡镇名加顺序码加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命名,并与图斑号、土地类型等一起在图上标注。根据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工作方案的要求,确定垦造耕地项目预期质量等级。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预测垦造项目的投资成本。最后在垦造耕地储备项目一览表(见附表三)中填写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预期质量等级、预测投资成本等内容。5、辖区内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的建立。外业调查完毕后,将外业调查底图扫描矢量化,把编制的垦造耕地项目图斑范围线矢量化。或根据外业调查底图,根据地物点相关位置,直接在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中修改编辑内业预判成果。接着将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外业调查表中的坐落、面积、类型、所属项目、质量等文字属性信息输入到相对应的图斑属性表(见表1)中,建立起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矢量数据库。并根据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矢量数据库中每个图斑的矢量数据信息按项目编号进行汇总统计,形成辖区内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6、数据汇总上报、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 各县(市、区)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完成,并经过自检后,上报以下成果: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库(Excel表格);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矢量数据库(E00格式);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面积汇总表(Excel表格);辖区内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报告。并编制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的有关图件等。表1 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字段名中文名数据类型备 注No.序号Int(4)XZJD乡(镇、街道)Varchr(16)XZC行政村Varchr(16)TBBH图斑编号Varchr(8)QSXZ权属性质Varchr(3)QSDW权属单位Varchr(30)DLDM地类代码Varchr(4)DLMC地类名称Varchr(16)TBMJ图斑面积Float(8)PD坡度Varchr(8)XMBH所属项目编号Varchr(30)ZYLX后备资源类型Varchr(3)PGYS评估分析因素Varchr(60)7、省级审核、汇总。省厅组织省级汇总项目组,成员由耕保处、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省土地整理中心的有关技术骨干组成,对各县(市、区)汇总上报的成果进行整理、核实、综合分析和数据入库,形成全省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同时进行相关图件的编制和报告的编写。七、调查成果 (一)县级成果:(1)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外业调查表;(2)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外业调查底图;(3)辖区内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库;(4)辖区内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库;(5)辖区内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面积汇总表;(6)辖区内1:5万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分布图;(7)辖区内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报告。 (二)省级成果:(1) 全省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2) 全省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库;(3) 全省省级垦造耕地项目面积汇总表;(4) 全省省级国有土地垦造耕地项目面积汇总表;(5) 全省省级集体土地垦造耕地项目面积汇总表;(6) 全省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报告。八、工作计划2005年11月中旬,部署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立工作;12月上旬或中旬进行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技术培训。2005年12月开始,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更新调查完成进度,开展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2006年4月底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完成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中耕地后备资源外业调查工作。2006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完成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编制和数据建库工作。2006年7底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全面完成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2006年10月底前,完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数据审核和汇总,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14附表一 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外业调查表单位:亩序号坐 落图斑编号权 属地 类坡度所属项 目编号后备资源类 型垦造耕地储备项目评估因素乡(镇、街道)村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地类代码地类名称 填写说明:垦造耕地储备项目评估因素分可开垦土地限制性因素和可复垦土地限制性因素。可开垦土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盐渍化程度、气温条件和水源条件等指标。可复垦土地限制性因素包括地面坡度、挖掘塌陷深度、积水深度、覆土来源保障程度、地下水位、堆积有害物质影响、复垦水源保障程度、灌溉水源保障程度等指标。附表二 垦造耕地储备项目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行政区划名称合计可开垦土地可复垦土地编 号后备资源类 型耕地后备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