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doc_第1页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doc_第2页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doc_第3页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doc_第4页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sumproduct使用过程中*1的解释说明sumproduct函数,逗号分割的各个参数必须为数字型数据,如果是判断的结果逻辑值,就要乘1转换为数字。如果不用逗号,直接用*号连接,就相当于乘法运算,就不必添加*1。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一、基本功能1函数SUMPRODUCT的功能返回相应的区域或数组乘积的和。2基本格式SUMPRODUCT(数据1,数据2,数据30)3示例数据表A列 B列 C列 D列 E列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数据52 3 4 12 105 5 6 5 209 7 8 #N/A 307 2 7 9 KL1 6 2 8 2基本计算区域计算要求:计算A、B、C三列对应数据乘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B2:B6,C2:C6)计算方式:=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即三个区域A2:A6,B2:B6,C2:C6同行数据积的和。返回值788。数组计算要求:把上面数据表中的三个区域A2:A6,B2:B6,C2:C6数据按一个区域一个数组,计算对应数组积的和。把A2:A6,B2:B6,C2:C6分别作为一个数组,即A2:A6表示为数组-2;5;9;7;1B2:B6表示为数组-3;5;7;2;6C2:C6表示为数组-4;6;8;7;2公式:=SUMPRODUCT(2;5;9;7;1,3;5;7;2;6,4;6;8;7;2)=788注意:数组数据用大括号括起来。行数据之间用分号;分隔,如果是同一行的数据,用逗号,分隔。可能出现的错误编辑公式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返回值为#VALUE!。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A列与B列数据区域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B2:B5)或=SUMPRODUCT(A2:A6,B2:B8)都会返回错误值#VALUE!。所以在用SUMPRODUCT函数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要一致。数据区域中有错误值时,计算出现错误值。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数据区域A2:A6与D2:D6对应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D2:D6)因为D2:D6中有错误值#N/A,所以公式返回值为错误值#N/A。数据区域引用不能整列引用。示例:计算上面数据表中A2:A6和B2:B6区域对应数据积的和,正确公式为=SUMPRODUCT(A2:A6,B2:B6)则返回正确的计算值94。如果用公式=SUMPRODUCT(A:A,B:B)则返回错误值#NUM!。数据区域有文本,计算中系统默认文本值为0。示例:在上面数据表中,计算A2:A6和E2:E6区域中对应数据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E2:E6)返回值是392,其中E5是文本KL,则A5*E5=0。二、用于多条件计数用数学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数据个数数据表如下数据表所示:ABC1姓名性别职称2A男中一3B女中二4C女中一5D男中一6E女中一7F男中二8G女中二9H男中一10I男中一11J女中一统计表E列 F列 G列中一 中二男女要求:统计上面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如下图片,A1:C11数据区域,在E1:G3区域统计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数是多少。计算结果公式在数据统计区域中的F2单元格编辑如下公式:=SUMPRODUCT($B$2:$B$11=$E2)*($C$2:$C$11=F$1)向下复制到F3,向右复制到G3。公式分解及分析条件1$B$2:$B$11=$E2在计算过程中,条件1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体操作:选中10个连续的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后,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1。条件2$C$2:$C$11=F$1与条件1相同,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体操作:同样的方法,选中对应的10连续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另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2。($B$2:$B$11=$E2)*($C$2:$C$11=F$1)由新构成的数组1乘以数组2,即:=($B$2:$B$11=$E2)*($C$2:$C$11=F$1)=数组1*数组2=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T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1;0;0;1;0;0;0;1;1;0其中,逻辑值TRUE与FALSE参与计算时: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因此数组1*数组2=1;0;0;1;0;0;0;1;1;0由1和0构成了一个新的数组3。=SUMPRODUCT($B$2:$B$11=$E2)*($C$2:$C$11=F$1)函数SUMPRODUCT对新的数组3中的所有数据求和。即:=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数组1*数组2)=SUMPRODUCT(数组3)=SUMPRODUCT(1;0;0;1;0;0;0;1;1;0)=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式编辑按照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编辑如下等效的公式:=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函数SUMPRODUCT的作用是对数组($B$2:$B$11=$E2)与数组($C$2:$C$11=F$1)计算其乘积的和,即:=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SUMPRODUCT(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1,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1)=SUMPRODUCT(1;0;0;1;0;1;0;1;1;0,1;0;1;1;1;0;0;1;1;1)=SUMPRODUCT(1*1;0*0;0*1;1*1;0*1;1*0;0*0;1*1;1*1,0*1)=SUMPRODUCT(1;0;0;1;0;0;0;1;1,0)=4注意:TRUE*1=1,FALSE*1=1*FALSE=0,TRUE*0=0*TRUE=0 。数组中用分号分隔,表示数组是一列数组,分号相当于换行。两个数组相乘是同一行的对应两个数相乘。三、用于多条件求和。对于计算符合某一个条件的数据求和,可以用SUMIF函数来解决。如果要计算符合2个以上条件的数据求和,用SUMIF函数就不能够完成了。这就可以用函数SUMPRODUCT。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多条件的数据和,基本格式是: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求和数据区域)数据表ABCD1姓名性别职称课时2A男中一153B女中二164C女中一145D男中一136E女中一187F男中二158G女中二169H男中一1410I男中一1711J女中一18要求:计算男、女分别是中一或中二的总课时数。统计表F列 G列 H列 中一 中二男女在G2中编辑公式=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回车确认后向下向右复制公式到H3单元格。公式释义:性别区域$B$2:$B$11中满足条件男和职称区域$C$2:$C$11中满足条件中一的数据,通过判断计算后由1和0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区域,这个新的数据区域再和课时区域$D$2:$D$11中的对应数据相乘后求和。公式对比:到此,对函数SUMPRODUCT用来计数和求和,试作一对比计数公式=SUMPRODUCT($B$2:$B$11=$E2)*($C$2:$C$11=F$1)求和公式=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不难看出,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也就是说,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四、用于排名次如下A列数据:A列 B列数据 名次56658965567890526090需要排出区域A2:A11中10个数据的名次。在B2中编辑公式:=SUMPRODUCT(A2$A$2:$A$11)*1)+1向下复制到单元格B11。公式释义:用A2到$A$2:$A$11(用绝对引用$保证公式在向下复制时整个数据区域不发生变化)中进行比较,当A2$A$2:$A$11成立时,则返回TRUE;如果A2$A$2:$A$11不成立就返回FALSE。所以数组公式=A2$A$2:$A$11返回一个由TRUE和FALSE构成的逻辑数组。把数组公式=A2$A$2:$A$11构成的逻辑数组乘1,得到一个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SUMPRODUCT再对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求和,表示在数据区域$A$2:$A$11中比A2大的数据个数。所以A2在数据区域$A$2:$A$11内排列的位次应该是比A2大的数据个数+1,即公式=数据区域$A$2:$A$11内比A2大的个数+1=SUMPRODUCT(A2$A$2:$A$11)*1)+1公式向下复制,则依次对$A$2:$A$11中每一个数据重复进行上述判断求和,从而排出数据区域$A$2:$A$11中每一个数据的位次。很显然,对于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的数,判断和计算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排出来的位次相同。所以用SUMPRODUCT函数排出来的名次,与直接用RANK函数排出来的名次是一样的,有重复名次,但最大位次数不超过数据区域$A$2:$A$11中的总数据个数。如果希望排出的位次没有重复,而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数据的位次按数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排位,可以用下面的公式:=SUMPRODUCT(A2$A$2:$A$11)*1)+COUNTIF($A$2:A2,A2)公式向下复制即可。两种排名对比如下表所示:A列 B列 C列数据 名次重复顺序名次56 8 865 5 589 3 365 5 656 8 978 4 490 1 152 10 1060 7 790 1 2综上所述,对于多条件的计数或者求和,可以用数学函数SUMPRODUCT来比较方便的解决。在使用函数时,进行数据引用的单元格区域或数组应该大小一致,不能采取整列引用(形如A:A)。如果跨表使用函数SUMPRODUCT,与其它函数跨表引用数据一样,数据区域前面应该标明工作表名称。color=#EE1D24,strength=3);计数公式中最关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