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到 (2).doc_第1页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到 (2).doc_第2页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到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主备教师王心雯组长签字讲课教师课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 注课堂环节内 容 (第一课时)目标导学1. 积累作者的相关资料。2. 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3. 把握文章结构,找出过渡段落。4. 对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把握。自主学习一、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二、扫除文字障碍(见课件)三、自读课文,思考: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空间顺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百草园18;三味书屋1024)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4.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合作探究1.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汇报展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当堂检测选择题(见课件)归纳提升1. 学生进行知识梳理。2. 点拨,协助归纳,引导提升。(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布置作业1. 字词。2. 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课时目标导学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 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自主学习1. 作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呢,此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2. 你认为文中为什么要写到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写,包含了哪些内容,突出了三味书屋的什么特点?(询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单调的学习生活; 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 ;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 ;课上的意外收获 。枯燥无味。)4.找出文中对私塾先生的描写,思考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尽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合作探究一、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都写了百草园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用了什么特殊句式?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汇报展示一、1.静景: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何首乌和木莲、覆盆子。动静: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强调最后一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2. “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3. 比喻、拟人、排比(抓住了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味道,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进行描写。)归纳提升小结全文后学生谈对本文的认识。(小结见课件)当堂检测1.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例:跨入初中大门一学期来,我感到一切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