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doc_第1页
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doc_第2页
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doc_第3页
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五: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扫频仪的原理和使用,加深对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感性认识;2、了解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有源滤波电路设计方法;3、学习使用扫频仪测量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征。二、实验内容学习扫频仪的使用,观测扫频仪的扫频范围,用扫频仪测量有源滤波的频率特性。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扫频测量技术在现代测量中,为了测量系统的全面表征,需要从以往的静态测量转变到动态测量。扫频测量就是一种动态测量。所谓扫频,就是利用某种方法,使正弦信号的频率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动,这种频率扫动的正弦信号,称为扫频信号。利用扫频信号,可以在频域内对元器件或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动态测量,例如,图示一个放大器的动态频率特性曲线等。2、 常见有源滤波器设计及点频法幅频特性测量 低通滤波器。 按图1接线。输入端加1V左右的正弦信号,扳动频率选择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及幅度变化,选择频率,将测量的V0值(包括V0max、0.707V0max值),填入表1中。图1 低通滤波器表1 低通滤波器实验数据f(Hz)1002003004005001k5k10kV0(V)0.330.761.6531.650.820.680.43 高通滤波器。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实验内容与要求同上。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中。图2 高通滤波器表2 高通滤波器实验数据f(Hz)3m5m10m15m20m25m30m35mV0(V)0.3411.631.610.70.5 带通滤波器。实验电路可有上述电路为参考设计,或采用图3电路,该电路是中心频率为300Hz、带宽为200Hz的带通滤波器。输入端加1V左右的正弦信号,扳动频率选择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及幅度变化,选择频率,将测量的V0值(包括V0max、0.707V0max值),填入表3中。图3 带通滤波器表3 带通滤波实验数据f(Hz)200210220250300350370380390400V0(V)0.30.781.52.232.231.50.660.50.234、用扫频测量技术对上述各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进行测量,并与点频法进行对比。四、实验报告 1、以自拟的表格中填入测量的数据,画出曲线。 2、用扫频仪画出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并分析其频率特性。3、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体会与误差分析。附BT3G频率特性测试仪说明一、BT3G主要技术性能扫频范围:2300MHz中心频率:2300MHz扫频宽度:最宽不小于100MHz,最窄不大于1MHz频率标记:50MHz、10MHz和1MHz组合,外接三种。二、BT3G面板说明面板图:图5-4 1POWER电源开关 2INTEN辉度 3FOCUS聚焦 4VPOSITION垂直位移5PICTURE十影象极性 6PICTUREFDEM鉴频 7VGAIN垂直增益 8VATTEN垂直衰减 9VINPUT垂直输入 10RFOUT射频输出 11PULL插件拉出手柄 12振荡器工作方式控制 13OUTPUTATTEN粗衰减器14SELECTOR频标选择 15OUTPUTATTEN细衰减器16MARKERSIZE频标幅度 17CENTERFREQ中心频率18SWEEPWIDTH扫频宽度 19EXTIN外接频标输入 三、BT3G的使用 1、打开电源,调节“辉度”、“聚焦”电位器,使扫描线平滑明亮。 2、置衰减于0dB,键抬起,调节“Y轴增益”旋钮,可看到带频标的横线。改变“频标选择”键,可看到二种不同的频标。 3、零拍的观察:按实验步骤1中连接方式接好,顺时钟方向转动“中心频率”旋钮到底,即可在显示屏上看到一个脉冲状波形,这就是零拍,它标志了频率轴的零点位置,由此开始,可以读出频率轴上各频标的读数。 4、扫频范围的观察:将“频标选择”定在50MHz,“扫频宽度”为最大,逆时针转动“中心频率”旋钮,依次读频标,可找出300MHz频标。扫频法仿真结果举例:1、电路图。2、幅频特性曲线及截止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