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与地形图 M.ppt_第1页
3.7地形与地形图 M.ppt_第2页
3.7地形与地形图 M.ppt_第3页
3.7地形与地形图 M.ppt_第4页
3.7地形与地形图 M.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形图 最近 小丁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游玩 因为要爬山 应先了解地形 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些地图 怎么阅读和使用这种地形图呢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海拔 甲地的海拔高度 乙地的海拔高度 甲相对与乙的高度 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单位 米 A B 第二关 等高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呢 请小组讨论等高线的特点 1 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2 等高线的大小 越里越大3 等高线与坡度的关系 疏缓密陡 第三关 A B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缓坡 小丁该替爷爷安排哪条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A B 第四关 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 内高外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等高线重合 山顶 山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峭壁 请拿出你的拳头来做地形模形 指出代表山顶 山谷 山脊和鞍部的部位 请你试一试 第五关 地形的类型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平原 五种基本的地形 四周高 中间低 要点回顾 最后冲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 2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3判断 山脊山谷陡崖山顶鞍部 海拔 密集 稀疏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顶 鞍部 第一关闯关题 甲山的海拔为米 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1500 1000 1500 1000 500 海平面 第二关闯关题 图中的等高距是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 那B的海拔是米 100 400 N M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 M与N的相对高度是米 300 100 200 第三关闯关题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 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 是缓坡 第四关过关斩将 1 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CDE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500米以上 顶面较大 平坦 海拔200米以下 起伏小 平坦 海拔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 起伏较小 坡度较缓 周围为山脉 高原环绕 中部相对较低 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 要出发去爬山了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 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 祝大家学习顺利愉快 寄语 高原 海拔高度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小 较平坦 山地景观 丘陵 特点 海拔范围200米 500米 起伏小 坡度缓 盆地 中间低 四周相对较高 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 地势平坦 等高线闭合 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大家一起连连看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考考你 2 海枯石烂 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1 沧海变桑田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可见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 主要是削低高山 填平深谷 使地表处于平坦 具有缓慢 持久的影响 内力作用 使地面形成高山 深谷 高原 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阶段性的 思考 那么 哪种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呢 想一想 我们浙江地区有哪些地形 山地 主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