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doc_第1页
“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doc_第2页
“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doc_第3页
“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作 者:张丽平 单 位: 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乡石桥中学 邮 编: 234110“传统课文”如何上得“不传统”以教学背影为例浅谈教学思路的创新摘要:对于传统课文的教学,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创新传统课文的教学思路?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多下功夫:1以“读”为线索,深入理解文本;2不局限于模式,创新教学设计;3、注重授“渔”,学法指导到位;4“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创新教学设计后,传统课文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传统的课文也会充满现代气息,使学生对传统课文的认识不在“传统”!关键词:创新教学 教学思路 传统课文 学法指导正文:诸如背影这类传统课文,老师们在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如何打破模式,创新教学设计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市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我运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讲授背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及教研室领导的一致好评。下面我想就教学背影这一课为例,浅谈传统课文的教学思路如何进行创新。一、以“读”为线索,深入理解文本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只有深入文本,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而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默读课文,思考:1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在文中圈点并概括出来。2体会全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二)跳读课文,思考并探究:1“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哪一件事让“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2最让“我”为之动情的瞬间是什么?请探究一下动情的原因。学生分析文本最动情的原因,当涉及到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一段时,我又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品读、评读等多种读的方式,目的在于以读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真正走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教学设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背影时常有这样的设计:“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你认为哪一次写的最感人?为什么?”反复如是,千遍一律,缺少新意,也掩盖了文章在某些方面的闪光之处。今天,我再次讲授背影一课,反复咀嚼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从中发现了此文在写作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本文之所以使人动情,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此文时,选择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这一最动情的事,突出了“背影”这一最动情的瞬间。因而我在授课时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选取生活中的动情之事,突出动情瞬间的写法。3理解父爱,感悟亲情。并且把“学习选取生活中的动情之事,突出动情瞬间的写法”目标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解决教学重点:跳读课文,思考并探究:1“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心理变化?是哪一件事让“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2最让“我”为之动情的瞬间是什么?请探究一下动情的原因。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不难发现,“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经历了从“不理解理解怀念”的过程,而发生这个变化的主要事件是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那一刻,父亲“戴着黑布小貌,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袍”的背影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为之潸然泪下。这一瞬间是经过复杂的心理变化的,想想父亲此时饱受丧母之痛;差事交卸之苦,面临生存危机,还要亲自来为“我”送行;年老体迈,力不胜任,还要亲自去为“我”买橘子;而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在这之前我却还不理解,嫌他说话不漂亮,笑他他的“迂”。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我”百感交集,一下子顿悟了父亲的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理解到此,我顺势利导,强调教学重点:“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动情之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突出了最动情的瞬间。我们学习此文,不仅要体会浓浓的亲情,还要把这种写人记事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然后教师强调写作小技巧,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范例,并将此例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三、注重授“渔”,学法指导到位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法的指导。我在教读本课时,就注意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其一是关于“跳读”的学法指导。“跳读”是一种快速的、有效的默读方法,但学生对这种读法很陌生,因而教师在研读教材的环节中,先提出跳读课文的要求,再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跳读”的小知识:“只读与自己阅读目标有关的内容,省略与此无关的其他内容。”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把握课文内容。其二是“烘托”的写作手法。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既然文章的题目是背影,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是父亲买橘子时留在作者脑海中的背影,那么前文写的“回家奔丧”及“浦口送别”父亲为我做的一切,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明确是“铺垫”和“烘托”的作用,问什么是烘托,学生却不甚了解,我让学生及时查字典,将“烘托”的概念批注到书上,“烘托”即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再引出主题,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的一种写作手法。我想这种即时记忆的方法,会让学生终生收益的。其三是写作小技巧。研读教材,解决重点问题,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后,我又教给了学生写作方面的小技巧:写人记事:1选择动情之事,突出动情瞬间。2要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3叙事做好铺垫,情感加以烘托。这些小技巧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帮助的。四、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课本范例是基础,课外延伸是根本。在教学此课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以致用: “生活中,你与父亲之间一定也有让人感动的事情,感动的瞬间。请你运用本文所学方法,把你难忘的细节写出来,读给同学们听。”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把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交流写作片段的环节中,有一个女学生叙说了这样一件事:他的父亲因车祸摔伤了腿。寒冬的一天,天格外冷,雪下了厚厚的一层,有些路面都结了冰。因上学路远,父亲坚持要骑自行车去送她,一路上,父亲小心谨慎的骑着车子,生怕滑倒摔着女儿。可走到半路,一不小心,自行车还是被滑倒了,在车子将要倒地的一刹那,父亲费力地用他那只受伤的腿支在了地面,然后关心地问女儿“没摔着吧?”小女孩抽噎地叙说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中的动人的瞬间,其他学生也被感动了,眼里都盈满了晶莹的泪花,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叙说与父亲之间发生的动人之事。我想这也许就是教学的一个“最高”境界吧!我在教学中启发了学生用慧心、慧眼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其实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一个家庭中不是缺少父爱,而是孩子们很少能去理解父爱、感悟父爱。我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无形之中唤醒了沉睡在学生心灵中的伟大的父爱,从而使学生学会了用文中所学的方法叙写、颂扬发生在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动情的故事,还有什么收获比这种收获更可喜的呢?上面是我就教学背影这一课为例,谈了我对传统课文的教学思路创新的做法,恳请广大同仁批评赐教! 最后,我坚信:像背影这样的传统课文,只要我们设计教学时用心去感悟文本,另辟蹊径,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传统课文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传统的课文也会充满现代气息,使学生对传统课文的认识不在“传统”! 附:作者简介:张丽平 1982年出生,现任教于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乡石桥中学,任语文教研组长,中教二级,主要成果: 2000年乡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4年乡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乡级“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