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_人口统计培训讲稿_第1页
企业培训_人口统计培训讲稿_第2页
企业培训_人口统计培训讲稿_第3页
企业培训_人口统计培训讲稿_第4页
企业培训_人口统计培训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统计训班 人口计划生育统计 今天讲三个问题1 新统计口径2 人口统计一般分析3 目标管理考核 一 新统计口径 主要内容 统计管理地界定计划属性界定初婚年月界定 双方满婚龄 归纳为 1 农嫁农男方报2 农嫁非 非嫁农女方报 3 女方省外 男方本省男方报4 男女双方均省外 报省外流动人口 一 统计管理地界定 基本统计口径 双方或一方未满婚龄 归纳为 1 女方报 女方省内省内报 女方省外省外报 2 双方省外报省外流动人口 1 女方离开户籍地 在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满半年以上 女方户籍地已向现居住地履行委托手续的 由女方现居住地统计 2 因户口迁移或委托管理等原因 统计管理地发生变更的 变更前的婚 孕 育由原统计管理地统计 变更后的婚 孕 育的统计由现统计管理地统计 变更前计划外生育或在变更后8个月内计划外出生均由原统计管理地统计 特例 一 特例 二 1 女方为再婚 其户籍地与现生育管理地不一致的 按其现生育管理地确定其户籍地 按再婚后家庭地统计管理 2 当事人户口待定 有过户籍登记 因户籍迁移 注销等原因而暂无落户的 其原户籍地 户口性质为其现户籍地和户口性质 按迁移前户籍地 户口性质统计管理 3 一方无户口 指出生后一直未有过户籍登记 由有户口的一方统计上报 双方无户口 由女方现居住地统计上报 特例 三 1 一方有配偶与他人非婚生育的 不论男女双方有无满婚龄 均由女方户籍地 女方为有配偶的一方 户籍地为其现生育管理地 统计管理 2 一方为现役军人 一方为地方的统计口径 根据省人口计生委 2004 28号文件精神 男方为现役军人 含武警 女方为地方的 由地方统计管理 女方为现役军人 含武警 男方为地方的 不列为地方的统计对象 特例 四 1 我省公民涉外婚姻生育子女和境外生育子女 如果所生育子女在我省申报登记户口的 按我省的计生规定 由我省统计上报 2 男女均为农业 由男方统计 如果女方农转非 由谁统计 仍由女方户籍地上报 此时应将女方的生育管理地视为女方的户籍地 二 出生计划属性界定 1 计划内出生是指符合 省条例 的出生人口 主要包括 男女双方均未生育 经依法登记结婚后出生的第一个子女 符合 省条例 第十九条规定 经依法批准的再生育或特殊生育对象所生子女 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个小孩 且在生育后六个月内统计上报 以及超过六个月统计上报但双方在生育后六个月内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的统计对象所生子女 第一胎 是指男女双方均未生育而生育的子女 一方或双方已有过生育的 不在此列 六个月 按公历日期计算 如 2008年1月4日至7月3日 即为6个月 即计算准确到日 符合 收养法 规定收养的子女 以及不符合 收养法 规定但收养后5个月内统计上报的收养子女 收养时间按民政 计生部门 乡 镇 街道 村 居 委会发现当事人收养行为的时间来确定 2 计划外出生是指不符合 省条例 的出生人口 主要包括 男女双方或有一方未到法定婚龄而生育的子女 即早育 不符合 省条例 第十九条规定的再生育对象或符合 省条例 第十九条规定但未经批准生育的再生育对象 以及未经依法批准的特殊生育对象所生子女 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 且在生育后满六个月仍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统计对象所生子女 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两胎及以上的统计对象所生子女 有配偶的一方与他人非婚生育的统计对象所生子女 不符合 收养法 规定收养 但在收养后超过5个月仍未办理合法收养的收养子女 其他情形 3 关于收养的统计口径 原口径 依法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 当月报入常规报表 统计为计划内出生 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 当月填入村月报告单 乡镇建立花名册 超过五个月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 于次月报入常规报表 统计为计划外出生 浙计生委 2003 83号文件 新口径 符合 收养法 规定收养的子女 以及不符合 收养法 规定但收养后5个月内统计上报的收养子女 统计为计划内出生 不符合 收养法 规定收养 但在收养后超过5个月仍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收养子女 统计为计划外 注意以下几个口径 收养孩子的上报时间与出生时间不在同一年的 作往年补报 福利院收养的孩子年底一次性报入年报表 作计划内上报 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生育的 原口径 初婚后未生育 收养 含合法收养和非法收养 一个子女后 现又生育的一个子女 统计为计划内二孩 浙计生规函 2001 2号 新口径规定 经特殊生育批准的 统计为计划内 未经批准的 统计为计划外 三 初婚年月界定 1 初婚年月一般指统计对象按照 婚姻法 有关规定第一次取得由法定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的结婚登记证明所载明的婚姻登记年份和月份 即初婚年月以结婚证上的登记年月为准 2 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已生育第一胎的 对这类对象 其初婚日期的填写省明确由各市统一确定 我市统一 其初婚年月按婴儿出生日期往前推8个月来确定 二 人口计生统计一般分析 一 统计指标一般分析总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女性初婚人数一般初婚率人口出生率一孩出生率孩次率和孩次符合率一般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计划生育率出生统计误差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避孕率长效节育率人工流产率出生人流比 总人口 人口分二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又称现有人口 人口平衡方程 期末人口数 期初人口数 全期出生人数 全期死亡人数 全期迁入人数 全期迁出人数平均人口 期初人口数 期末人口数 2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少儿比 劳动力比 老年人口比 内外标比10 和7 人口的机械变动又称人口的迁移变动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育龄妇女人数期末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期初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本期初婚 本期退出的已婚育龄妇女 包括超龄 死亡 一般初婚率指在一定地区 一定时期内 初次结婚的育龄妇女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例 它是研究婚姻变动的重要指标 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人数 初婚人数三者间的关系 初婚率分析 初婚率 初婚人数 年平均总人口数结论 年初婚人数和年一孩出生数应大体相等 结果 实际初婚量偏小偏差原因 初婚有一定量的漏统 已婚育龄妇女数漏统 环孕检出现遗漏 综合避孕率偏高 2000 2008年一孩 173172初婚 161824初婚与初育比值 93 45 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 还可能受到非工作水平的因素即年龄结构的影响 出生率上升时 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 出生率下降时 工作水平不一定上升 出生率低的地区 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 出生率高的地区 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 人口出生率分析 一 二 多 孩率 指当年出生的第一 二 多 孩子数与当年的出生人数之比 多孩指三孩及以上 分孩次计生率分孩次出生人口中 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口所占的比例 一孩出生率分析 一孩出生率 一孩出生数 年平均总人口数结论 一般应稳定在9 5 左右 偏差原因 偏低 控制早婚早育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老化出生人数有水份偏高 育龄妇女年龄构成年青化多孩充做一孩 多数是由抱养造成的 一般生育率 是指一年中每千名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婴数 计算公式 年出生人数一般生育率 1000 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一般生育率可克服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对人口出生的影响 总和生育率 它反映当年35个不同年龄的育龄妇女 从15岁到49岁 总的生育水平 即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目前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 8 我市在1 5左右 总和生育率到了2 1就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 计划生育率 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该地区总出生人数之比 计划生育率 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 全部出生人数 100 计划生育率受政策 年龄结构的影响 与节育率和人工流产率成正比关系 出生统计误差率 出生统计误差率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地区出生统计的准确程度 从表面看反映的是统计工作质量 其实是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整体工作水平 实际工作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报实出生数 减少统计水份 注意 出生漏报的掌握标准应以是否报入报表为准 出生人口性别比 指一定地域 时间内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人数的比例 正常值为 103 107 偏高原因 性别偏好引起的选择性引 流 产 女婴漏报 弃女婴 等等 综合避孕率 综合避孕率是指某一地区 某一时点 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率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 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100 长效避孕率采用结扎 放环和皮埋等长效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比例 人工流产率 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工流产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出生人流比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工流产例数与同期出生数之比 计生率较低的情况下 比值高 起步阶段 补救措施也较多比值低 计生水平较落后 处在放任自流状态计生率较高的情况下 比值高 计生工作质量还不高 意外妊娠多 避孕措施落实不理想 比值低 计划外出生得到有效控制 孕前型服务比较到位 二 统计分析方法 1 分组分析法2 平均数分析法3 相对数分析法4 标准化分析法 5 动态分析法6 横向与纵向分析法7 同期人分析法与同批人分析法8 相关分析法 三 统计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几个具体概念的用法 1 增加了与增加到2 百分比与百分点3 平均增长与平均增加4 比值的平均数与平均比值 1 增加了与增加到 如某县2007年末总人口为56 18万人 2008年末总人口为57 08万人 两年比较时 可表述为 某县总人口由2007年末的56 18万增加到2008年末的57 08万人 增加了0 90万人 2 百分比与百分点 百分比表示的是两个绝对数相除的结果 表明的是变化速度 而百分点表示的两个相对数相减的结果 表明变化幅度的提高或下降 如某镇2007年为20000人 比上年增长10 2008年为23000人 比上年增长15 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注意 性别比的提高或下降的描述 如2007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 45 2008年为110 15 出生性别比下降0 30 或0 30个比值 这里没有百分点说法 3 平均增长与平均增加 如2000年人口普查全常住人口为242 2万人 与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30 73万人相比 10年零4个月人口增加11 47万人 增长4 97 年均增加1 11万人 年均增长0 47 年均增加量 报告期an 基期a0 报告周期n 242 2 230 73 10 33 1 11 万人年均增长率 an a0 1 n 1 242 2 230 73 1 10 33 1 0 47 4 比值的平均数与平均比值 如2006年出生男婴5120例 女婴4830例 性别比为106 00 2007年出生男婴5520例 女婴5030例 性别比为109 74 2008年出生男婴5310例 女婴4980例 性别比为106 63 则性别比三年比值的平均数为 106 0 109 74 106 63 3 107 46 三年的性别比平均比值为 5120 5520 5310 4830 5030 4980 107 48 统计分析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经验数据及逻辑验证 1 定量与定性2 模糊与精确3 单一指标和多指标分析问题 1 定量与定性 与去年相比 某县划生育率由93 45 上升到93 81 出生率由10 86 下降到10 63 多孩出生由165人减少为149人 多孩率由2 21 下降为2 05 表明今年我县计生工作比上一年有明显的进步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上了一个新台阶 2 模糊与精确根据20年来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情况推算 某县20年间少生了18 31万人 3 初婚人数与一孩出生数的关系 2006某市婚育比调查 在某时期内初婚人数中 在结婚当年生育有14 65 在结婚第二年生育的有57 14 在结婚第三年生育的有15 13 在结婚的第四年生育的有3 71 在结婚五年后的年份生育有3 99 有5 38 的人未生育即不育症 结婚当年至第四年出生的人数占全部出生人数的94 62 如浙江11个市06 08年的上年初婚与当年一孩出生人数的比值 经验数据及逻辑关系大数判断 育龄妇女群众基础数约占总人口的28 左右 已婚育龄妇女约占总人口的24 左右 已婚未育育龄妇女占已婚育龄妇女的7 左右 用23岁数妇女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或其近年的平均数来评价初婚的统计质量用24岁数妇女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与一孩出生率来判断一孩统计质量 分季出生人数 一 四季度的出生人数多二 三季度人数 当年二孩数与间隔4年前的一孩女婴之间的关系 四 计划外出生个案分析 三 计生目标管理考核 全省各级计生考核从88年开始 已走过了二十个春秋 伴随计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计生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8 1994年 该阶段是生育高峰期 国家 省为了削峰填谷 严格控制生育指标 在生育安排上采取政策服从指标 这六年主要是考核人口计划指标的执行结果 考核指标 出生率 自增率 计生率 晚婚率 第二阶段 1995 2000年 随着计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计生目标管理考核既重视人口计划指标的完成 同时又注重工作质量 考核指标 出生率 自增率 性别比 计生率 晚婚率 一孩累计放环率 当年二孩结扎率 出生漏报率 政策兑现率 第三阶段 2001年以来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 依法行政 全面推行优质服务 省市围绕计生责任落实 根据不同考核对象 分别对党政领导和计生部门实行分线考核 其中对 党政线 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其指标6 8个 对 计生线 实行工作质量评估 其评估指标8 10个 可以说 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 对全市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主导的作用 市2009年目标考核指标 党政线 1 计划生育率 计划生育率92 及以上 2 统计误差率 控制在3 以下 含出生 初婚 死亡 性别 计划内外的漏错报 控制在3 以内 未达到指标要求的 视为未完成年度目标责任制 其中 基础信息质量占该项分值的50 3 出生性别比 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03 108之间 4 经费投入 财政对人口计生投入人均19元 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 已征收社会抚养费全额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市2009年目标考核指标 党政线 5 计生队伍建设 乡 镇 街道 至少有1名 大的乡 镇 街道 有必要数量从事人口计生管理的公务员 村 居 至少有1名 2000人口以上至少配备2名计生服务员 每村有1名专 兼 职的会长 并落实每月60元报酬补贴 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相关职责纳入当地已配备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职责 村级计生服务员职责 报酬落实 报酬 现金 不少于2400元 年 贫困村不少于1200元 年 市2009年目标考核指标 党政线 6 综合治理 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 开展对省政府 两免 政策落实情况和人口计生统计质量和流动人口 一盘棋 机制建设的专项督查 落实相关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 出生性别比治理 社会抚养费征收 两免 工作等重点中的工作职责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 免费优生检测率各40 建立公安 卫生 计生 民政等部门人口信息定期交换制度 严格执行 一票否决制 在评先 评优中逐级把关 对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的及时处理到位 落实5 社会抚养费及时 足额上交 市2009年目标考核指标 计生线 1 宣传教育 基础知识知晓率85 以上2 优质服务 随访率85 以上 当年长效节育率70 以上3 依法行政 无行政侵权引发的计划生育恶性案件 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管理规范 当年政策兑现率65 以上 当年征收面60 历年征收面60 以上 历年结案率50 以上 市 县无对群众合法权益问题久拖不决的越级访 按规定及时查处特殊人群的违法生育案件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市2009年目标考核指标 计生线 4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流入 流出育龄妇女管理服务登记建档率90 以上 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