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6)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6)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6)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6)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6)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一、填空题.1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则C=2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对3已知ABCABC,若ABC的面积为10cm2,则ABC的面积为cm2;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ABC的周长为cm4如图,1=2,要使ABD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点F、C在线段BE 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依据是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部7如图,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入射光线AO平行于入射到口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B平行于,则角等于度8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二、选择题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B=25,则EOB的度数为()A60B70C75D8510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00cm,A、B分别与D、E对应,且AB=35cm,DF=30cm,则EF的长为()A35cmB30cmC45cmD55cm11如图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两点上的木条AA、FBC、ECC、ADE、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13如图,N,C,A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B1:3C2:3D1:414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15(12分)如图,在ABC中,ACB=90,延长BC至B,使C B=BC,连接A B求证:ABB是等腰三角形16已知如图,AC交BD于点O,AB=DC,A=D(1)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并且不再添加辅助线,对顶角除外);(2)从你写出的5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17如图,画出一个两条直角边相等的RtABC,并过斜边BC上一点D作射线AD,再分别过B,C作射线AD的垂线BE和CF,垂足分别为E,F,量出BE,CF,EF的长,改变D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你是否发现BE,CF,EF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则C=7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C,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BCABC,A=A,B=B,C=70,C=C=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4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本题重点是根据已知条件“AB=AC,ADBC交D点,E、F分别是DB、DC的中点”,得出ABDACD,然后再由结论推出AB=AC,BE=DE,CF=DF,从而根据“SSS”或“SAS”找到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解答】解:ADBC,AB=ACD是BC中点BD=DC,AD=AD,ABDACD(SSS);E、F分别是DB、DC的中点BE=ED=DF=FCADBC,AD=AD,ED=DFADFADE(HL);B=C,BE=FC,AB=ACABEACF(SAS)EC=BF,AB=AC,AE=AFABFACE(SSS)全等三角形共4对,分别是:ABDACD(HL),ABEACF(SAS),ADFADE(SSS),ABFACE(SAS)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题目是一道考试常见题,易错点是漏掉ABEACD,此类题可以先根据直观判断得出可能全等的所有三角形,然后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推理,对结论一个个进行论证其中ABEACD常被忽略3已知ABCABC,若ABC的面积为10cm2,则ABC的面积为10cm2;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ABC的周长为16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解答【解答】解:ABCABC,ABC的面积为10cm2,ABC的面积为10cm2;ABCABC,ABC的周长为16cm,ABC的周长为16cm故答案为:10,1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基础题,需熟记4如图,1=2,要使ABD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CD=BD(只添一个条件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已知条件具备一角一边分别对应相等,还缺少一个条件,可添加DB=DC,利用SAS判定其全等【解答】解: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CD=BD,理由:1=2,ADC=ADB,在ABD和ACD中,ABDACD(SAS)故答案为:CD=B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5如图,点F、C在线段BE 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AC=DF,依据是S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要使ABCDEF,已知1=2,AC=EF,添加边的话应添加对应边,符合SAS来判定【解答】解: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故答案为:AC=DF,SAS【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外部【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作图,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即可得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外部【解答】解:如图:AP与CP是ABC两外角平分线,过点P作PEAB于E,作PDBC于D,PFAC于F,PE=PF,PF=PD,PE=PD,PB是ABC第三个角ABC的内角平分线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外部故答案为:相交于,外【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7如图,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入射光线AO平行于入射到口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B平行于,则角等于60度【考点】镜面对称【分析】利用反射的性质得到入射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再利用平行的性质把相应的角转移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解答】解:AO,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COO=COO同理=COO,+COO+COO=180=60故填60【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对称问题;需注意利用反射的性质、平行的性质把相应的角转移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8【考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根据ABD的面积可求出高,然后求ACE的面积即可【解答】解:在ABD中,当BD为底时,设高为h,在AEC中,当AE为底时,设高为h,AEBD,h=h,ABD的面积为16,BD=8,h=4则ACE的面积=44=8【点评】主要是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求出高再求三角形的面积二、选择题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B=25,则EOB的度数为()A60B70C75D8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已知可得ABFACE,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FB=AEC=95,在由外角性质可得,EOB=9525=70【解答】解:AE=AF,AB=AC,A=60ABFACEC=B=25AEC=1806025=95,EOB=9525=70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内角与外角之间的关系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此题主要运用了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0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00cm,A、B分别与D、E对应,且AB=35cm,DF=30cm,则EF的长为()A35cmB30cmC45cmD55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DF=30cm,EF=BC,求出B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EF,A、B分别与D、E对应,且AB=35cm,DF=30cm,AC=DF=30cm,EF=BC,ABC的周长为100cm,EF=BC=100cm35cm30cm=35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11如图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两点上的木条AA、FBC、ECC、ADE、F【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选择不能构成三角形的即可【解答】解:A、A、F与D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B、C、E与B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C、C、A与B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D、E、F不能与A、B、C、D中的任意点构成三角形,不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观察图形并熟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由已知可以得到ABC=BDE,又CD=BC,ACB=DCE,由此根据角边角即可判定EDCABC【解答】解:BFAB,DEBDABC=BDE又CD=BC,ACB=DCEEDCABC(AS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根据垂直定义得到的条件,以及隐含的对顶角相等,观察图形,找着隐含条件是十分重要的13如图,N,C,A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B1:3C2:3D1: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出BCM、BCN的度数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在ABC中,A:ABC:ACB=3:5:10设A=3x,则ABC=5x,ACB=10x3x+5x+10x=180解得x=10则A=30,ABC=50,ACB=100BCN=180100=80又MNCABCACB=MCN=100BCM=NCMBCN=10080=20BCM:BCN=20:80=1: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得三个角的大小是很重要的方法,要注意掌握14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分析】过P作PEOA于E,PFOB于F,则PED=PFD=90,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CPE,PDP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P作PEOA于E,PFOB于F,则PED=PFD=90,所以PCPE,PDPF,PC+PDPE+PF,即CD大于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PDPF,PCPE三、解答题15(12分)(2015秋岱岳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延长BC至B,使C B=BC,连接A B求证:ABB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只要证明ABCABC就可以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CB=90ACB=90 (1分)在ABC和ABC中,ABCABC (SAS) AB=ABABB是等腰三角形 (6分)【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16(2014秋利通区校级期末)已知如图,AC交BD于点O,AB=DC,A=D(1)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并且不再添加辅助线,对顶角除外);(2)从你写出的5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首先证明AOBDOC,得出其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OBC=OCB【解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