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语文3月质检试题(1).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语文3月质检试题(1).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语文3月质检试题(1).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语文3月质检试题(1).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语文3月质检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质量检测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荟萃(cu) 齑粉(j) 诟骂(gu) 死有余戮(l)b. 颓垣(yun) 湮没(yn) 瞭望(lio) 晶莹剔透(t)c觇视(chn) 肩膊(b) 鬈曲(jun) 通衢大道(q)d噩梦() 洞窟(k) 纤绳(qin) 茕茕孑立(qi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烟霭 寒喧 安份守己 百无聊赖b懵懂 珠玑 孽根祸胎 纨绔子弟c蹙缩 渣滓 磨牙吮血 放诞无礼d掌舵 蹂躏 白浪滔天 皮开肉绽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体格风骚(举止轻佻) 行为偏僻(偏激,不端正)b西当太白(阻挡) 扪参历井(触摸)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c画图省识(反省) 无边落木(飘落的树叶) 他生未卜(预料)d寻声暗问(悄悄) 低眉信手(随意) 漂沦憔悴(沦落)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b我曾在幼稚中渴望少不更事的气质,将来的我也会老,或许有一天又会在皱纹与霜鬓中寻找一颗未泯的童心。c在高中读书的三年期间,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无所不至的关怀,现在想起来,依然铭感于心,真想什么时候当面说声“谢谢”。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b在索契冬奥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公众专注的阅读。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不清。陶弘景知识渊博,_懂得炼丹技术,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a妨害 神志 不仅/甚至b妨碍 神智 不但/而且c妨害 神智 不仅/甚至d妨碍 神志 不但/而且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接近100小时,美国、越南、老挝等10个国家加入搜救队伍,但仍未发现失联客机踪迹。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c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d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第一次见到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主要有贾母、两位舅母、嫂子李纨、探春三姐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b贾宝玉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表明他不喜欢读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的“杂书”,却偏爱于读“正经书”,希望走上“学而优则仕”的仕途。c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蕴,如鲨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欲望,大马林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人类社会。d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8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4句。9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_ _。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a . b. c. d.二、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4题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节选自指南录后序)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予之及于死者 及:碰到、濒临b诋大酋当死 诋:辱骂c真州逐之城门外 逐:追逐d道海安、如皋 道:经过、取道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以行b而幸生也何为 / 死生,昼夜事也c将请罪于君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d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3分)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将请罪于君 死生,昼夜事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洎牧以谗诛 a b c d13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 北行历经的磨难。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4分)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4分)译文: _(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5分)译文: 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16请赏析颔联和颈联的表现手法。(至少两种)(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2)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_ _。 (李商隐锦瑟)(4)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6)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五、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2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爷爷的毡靴(俄)普里什文 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上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爷爷从没闹过病,如今却呻唤不舒服起来,甚至还请了医生。“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不沾水办不到么,”医生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 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啦,不光是底子,就连底子往上拐弯儿的地方,全都出现了裂纹。 我心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人们纷纷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 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 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 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呆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是这样啊。”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 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啾。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 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18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毡靴”为依托,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断,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选材时间跨度较大,却无结构松散之感。 b“爷爷”是受到“我”极力赞扬的人物,但是对“爷爷”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如嫌“爷爷倔”,扔毡靴时“愤愤地”等。 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次中断叙述,插入“我”的议论、抒情笔墨,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实属败笔。 d小说写“爷爷的毡靴”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窝儿,在窝里产卵、孵化,雏鸟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现“爷爷”将温情施与禽类的善良。 e小说以“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作结,集中表达了“我”对爷爷的赞扬和思念之情。19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20结合故事,分析概括“爷爷”的性格特点。(7分) 21小说标题是“爷爷的毡靴”,如果以“我的爷爷”为标题,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6分) 六、作文 (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小区里曾来过一个卖土鸡蛋的老人,来了之后,便蹲坐在小区门口,把一篮鸡蛋放在面前。他不吆喝,只是看着过往的人。好多人都说,那不是土鸡蛋,而是从养鸡场挑选了最小的。好几个午后,老人都来,但就是卖不出去。后来,小区里有一户人家生了小孩,买走了他的鸡蛋。“那可真是一篮土鸡蛋哦,太难得了。”消息是从伺候月子的妇人那里传出来的。好多人觉得错过了,嚷嚷着要买。但老人不来了。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膊b; 鬈qun)2a(喧暄 份分)3d(a风骚:姿容俏丽 b或:倘若 c省:曾经)4d (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使用正确。a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团。不合句意。b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常指经验不多。不合句意。c此词有两义:第一义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用来赞美别人的能力、成就等,与“关怀”搭配不当;第二义为“凡是能做到的都做了”,贬义。应为“无微不至”。)5.b(a“车费减倍”,减少不能用“倍”,应为“减半”。c.不合逻辑,去掉“不可”。d.主语残缺,去掉“通过”。)6d(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妨害:有害于。神志:知觉和理智/神智:精神智慧。“不仅”不能跟“甚至”搭配。)7d(a “联合早报”应为书名号。b句末不需疑问,应用句号。c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8a(b宝玉是鄙视功名,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c鲨鱼是挫折和磨难的象征。d绝句4句,律诗8句,四联应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9d(根据由远及近和描写顺序的先后确定:“先”;“走近”;“ 水冲到潭里”承“一股洪流直冲而下”;“ 水珠”承“水泡”)10.c(逐:逐出)11d (a .用/相当于“而”,表修饰b. 句中表停顿/句末语气词c.向/在 d.连词,表转折)12a(都是被动句) 13d(无悔恨之意)14(1)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2)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3)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头颅,用匣子装起来,最后同尸身合在一起。15岁暮之际,听到边境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面临强敌入侵,朝中何人请缨作战,为国杀敌?全诗表达了诗人不顾及个人生死荣辱,为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奋不顾身,赴难报国的决心,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愤。 16颔联:借代,用“烟尘”代指边境战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