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朱德的扁担.doc_第1页
13朱德的扁担.doc_第2页
13朱德的扁担.doc_第3页
13朱德的扁担.doc_第4页
13朱德的扁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朱德的扁担【教材分析】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会师。第二自然段将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着他,藏起了他的扁担,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学习重、难点】1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2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四川仪陇人,1886年12月1日生于佃农家庭。1909年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6年逝世。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茅坪:井冈山下的一个村庄,位于黄洋界西面。井冈山斗争期间,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都曾设在这里。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等都曾住在茅坪的八角楼。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3 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一、自主导学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自然段,标好小节号。2用生字扩词。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主要情节。二、课堂研讨(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3 “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1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板书:挑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 板书:做(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1)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2) 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3)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学生说。B、学习第二自然段:(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四)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五)学习生字重点:守、攻、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三、当堂训练完成完成习字册部分内容四、巩固练习完成语文补充习题一、二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一、自主导读1复习: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2填空: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二、课堂研讨(一)看插图了解当时情形。出示插图: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3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4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5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1)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2)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3) 指导朗读。“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4) 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5)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二)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指导背诵第3段:(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3) 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朱德同志和战士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