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9 - 4881 (2004) 03 - 00069 - 04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张升(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交通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4)摘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大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本文提出厦门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城市公 共交通发展对策 ,以期对于保持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 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 F 503 ;U 121文献标识码 :A218 辆 (1887 标车) ,线均配车数 12 . 6 辆 。分别拥有大公共 890 辆 、中巴车 1 328 辆 。按现状城市人口140 万人计算 ,万人公交车辆拥有率已达 1518 辆 ,明 显高于国内一般大城市 12 辆的拥有水平 。现状居 民公交出行结构为 20 . 5 % ,较 95 年本岛居民出行调 查反映出的 1619 % , 有较大的提高 , 这一出行结构目前在国内属领先水平 ,但与国际水平 (公交出行结 构 40 %80 %) 仍有较大差距 。现状岛内线路网 、出入岛线路网 、岛外线路网完 成的公交日客运量分别为 99 . 72 万人次 、17 . 05 万人 次 、4 . 64 万人次 ,三者的运量比例为 82 14 4 ,公交客运量的主体仍表现在岛内线路网上 。对出入岛线 路网来讲 ,本岛至东海域线路网完成公交日客运量5 . 34 万人次 ,本岛至西海域线路网完成的日客运量 为 11 . 71 万人次 。现状厦门市公交车辆平均日客运量达到 606 人次 ,其中大公共 765 人次 , 中巴车辆 403 人次 ; 线路 平均日客运量达到 6 900 人次 ,其中大公共 1 . 08 万 人次 ,中巴车辆 4 720 人次 。线均日客运量 、车均日 客运量反映在不同区域线路网间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特征 ,显示出不同的营运效益 。引言厦门地处福建的东南沿海 ,土地面积1 565 km2 。2003 年在遵循合理 、均衡 、稳定等原则的基础上 ,厦 门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全市辖思明 、湖里 、集美 、海 沧 、同安和翔安六个行政区 。厦门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 ,给城市公共交 通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发展机遇 。0厦门市公交发展概况1997 年至 2002 年 ,厦门市公交总公司运营线路 条数 、营运车辆数保持较快的同步增长 ,年均新增线 路条数 11 . 4 条 ,增长率达 19 % ,年均增长公交车辆150 辆 ,增长率达 20 % , 线均配车数保持在 12 辆左 右 ,见表 1 。公交总公司公交线路及车辆数发展1年份线路条数车辆总数/ 辆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415673889098496680863100910771247厦门公交现状存在的问题得益于近年来厦门市居住小区的迅速发展 、城2目前厦门市共拥有公交线路 176 条 ,公交车辆 2收稿日期 :2004 - 06 - 25作者简介 :张升(1972 - ) ,男 ,福建省福州市人 ,注册规划师。70武 汉 工 业学 院 学 报2004 年市范围扩大及公交运力的迅速增强 ,厦门市公交发展在国内已属领先水平 ,服务层次亦正向多样化迈 进 。但也存在如下急需解决的线路网结构 、运输效 益及公交场站上的问题 。2. 1 线路网布局结构不合理出入岛线路网替代 、弥补 、抢占了部分岛内 、岛 外线路的运营 ,客运主走廊与岛内线路网相重叠 ,在 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岛内线路的运营秩序 。线路网布 局高度依赖火车站 、轮渡枢纽 ,其容纳的线路功能混杂 ,造成枢纽用地缺乏与容纳线路能力不足的矛盾 无法调和 。中巴在主要客运走廊与联系方向上与大 公交存在重合 ,两者线网布局及功能无大的区分 ,且 在集美大桥向集中的客运走廊上主车型仍为中巴 。 线网重复率过高 ,部分线路向客流走廊绕行的现象严重 。主要客运走廊上 ,尤其是轮渡 、火车站枢 纽附近 ,公交运力高度集中 ,形成了公交车辆列车化 现象 ,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 ,加剧了交通拥挤 ,降低 了公交营运速度和准点率 ,亦成为制约公交服务水 平进一步提高和运力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障碍 。2. 2 客运效益问题公交线路网的整体运输效益有待提高 ,尤其在 轮渡 、厦大等旧城地区及集美大桥向出入岛主要客 运通道上 ,存在运力过剩 ,客位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 出入岛线路过长 ,且主要采取站站停的运营模式 ,线路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较大 ,影响线路的运营效益 和运力合理配置 。公交客运可达性不足 ,部分线路 发车间隔过大 ,制约公交总出行时间的减少 ,难以适 应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 3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于公交运力增长 ,成为近期公交线路网发展的“瓶颈”公交枢纽用地不足和布局失衡 ; 对外交通枢纽 的公交接驳显得不足 ; 公建集中区域及大型住宅区 的公交首末站 (枢纽) 配置不够 ; 场站使用上的部门 分割 ,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3 近期公交发展需求3. 1 近期城市发展规划 (图 1)依据厦门市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厦门市用地 开发突出表现在岛外地区 ,而本岛由于土地供应量有限 ,发展的主题是“优化”。为便于分析 ,将用地开 发分成如下类型 :1) 翔安新区的开发建设 ;2) 海沧 、 新阳 、杏林 、集美 、同安等岛外组团的用地扩展及完 善 ,包括海沧南部工业区 、集美文教区 、集美北部商 住区 、同安城南工业区 、城北工业区的建设 ;3) 岛西部旧城 、旧村的改造和完善 ,北部物流园区的建设 ,岭兜 、五通 、钟宅等东部地区的有序开发 ;4) 东孚工业区 、灌南工业区 、集美西部工业区等外围工业区的 建设 ;5) 西柯 、洪塘等郊区城镇的建设 。图 1厦门市近期用地发展规划图3. 2 近期公交发展需求近期岛内外用地新一轮的大规模开发 ,将进一 步增进公交发展需求 ,也使得公交步入新一轮的发 展机遇 ,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 1) 出入岛公交需求的进一步增强 ; 2) 岛外间联系公交需求的发展 ; 3) 本岛东部地区用地开发带来的与本岛中心区间的公 交需求 ;4) 公交枢纽 (尤其是岛内枢纽) 用地扩充及 培育 。除此之外 ,对公交出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快速”:出入岛 、岛外间 、本岛内长距离公交出行 量的增长 , 对公交出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同 时 ,也只有“快速”、分层次的公交网络才能有效增进 并协调岛内外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 “舒适”: 随着 居民收入提高 , 改善公交车况 , 提高公交乘车有座 率 ,缩短等车时间等 ,是公交服务质量改进的方向 。3. 3 近期公交客运需求增长预测近期公交客运需求的增长预测结合两方面取 值 :1) 近年来公交客运量的发展 ;2) 近期出行需求总 量的增长 。近期厦门市城市人口将由现状的约 140 万人发 展至 2007 年的 160 万人 ,日出行总量由现状的422 . 8 万人次增长至 2007 年的 483 . 2 万人次 。为保持城市 人口公交出行方式比在 20 %以上 ,公交日客运量需发 展至 153 万人次 ,平均每年增长量在 8 万人次/ 日以上 ,综合分析近期公交客运需求年均增长量取值为 8. 3 万 人次/ 日。本岛、本岛东海域、本岛西海域相应线 路网客运增长量分别为 6. 5 万人次/ 日、0. 5 万人次/ 日、0. 9 万人次/ 日、0. 4 万人次/ 日。713 期张升 : 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优先 、增设站点 、公交停靠站加长及设置港湾等 ; 2)结合公交发展需求 ,完善道路网络 ,增加公交运力发 展通道 ;3) 均衡公交运力在道路网上的分布 ,消除 公交运力发展“瓶颈”制约 ;4) 提高进出旧城 轮渡地区公交线路客运效益及通道运输效率 ,调整湖里、 东部地区进出旧城 轮渡地区的公交线路网结构 ,进 出中心区采取干线 ,而加强外围区域公交枢纽及相应 支线的培育和建设 ;5) 主要通道运输效率的提高还 体现在改善车型 ,优化公交运力结构上。公交整体运输效益的提高 ,线路网的合理组织 ,将建立在岛内线 路合理的功能层次划分及公交枢纽系统的完善上 ,改 变目前层次不分的线路网布设方式 ,将线路划分为快 速干线、普通干线、支线 ,相应首末站 (枢纽) 划分成市 级枢纽、分区级枢纽及一般首末站。近期应使岛外公交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公交 线路专营范围应包含岛外区域 。岛外线路包括组团 间联系线路 、郊区线路 、西北部发展区联系线路 、组 团内线路等 ,是近期线路鼓励发展的重要方向 。岛外线路发展的重点是有意识促进岛外各组团中心枢纽发育并成长 ,尤其是集美中心枢纽的培育 。 通过岛外各组团中心枢纽 ,便捷岛内外公交联系 ,促 进公交线路布设模式的合理化 ,并有利于岛外组团 中心的开发 。岛外公交发展时应注重与出入岛线路间的分工 ,摆脱现状出入岛线路替代部分岛外线路的局面 , 突出二者在运营模式 、间距 、发车间隔 、联系直捷性 、 线网覆盖面等方面的区别 。4. 2近期公交设施发展对策4 近期公交发展对策14. 1 近期公交线路网发展对策近期厦门市将全力推进海湾型城市的形成 ,由 于受出入岛通道资源制约 ,必须依托公交才能促进岛内外发展一体化 ,相应建立层次分明的合理公交线路网总体布局模式 ,划分为出入岛线路网 、岛内线 路网和岛外线路网三个层次 :41111 出入岛线路网 转变目前散乱的布局方式 ,突出沟通岛内 、岛外主要枢纽 、主要换乘点的作用 , 强化岛内外出行换乘功能 ,追求出入岛通道上运输 效益的提高 ,其等级应为全线路网中最高 ,同时借助 出入岛线路网形成市区较为完善的公交枢纽系统 ;41112 岛内线路网 结合公交发展需求 ,及进出中心区 、关键枢纽的通道运力增长约束 、主要客运走廊 公交运力增长约束 ,形成追求运输效益的干线系统 和追求线网覆盖率提高 、加强枢纽接驳的支线系统 , 并促进提高关键枢纽公交出行可达性的大站快车系 统的发育 ;41113 岛外线路网 鼓励岛外线路的发展 ,并有意 识地加强岛外枢纽系统的培育 。近期出入岛线路分为本岛与东海域快线 、本岛 与西海域快线 、本岛与西北部发展区 ( 东孚工业区 、 灌南工业区) 间快线 ;郊区线路不宜进岛 。增添 、完善 SM 商业城 、会展中心 、机场等枢纽 , 弥补现状轮渡 、火车站枢纽用地不足并改善其运力 过度集中现象 ,由此形成完善的市级枢纽系统 ;分散现状集中的嘉禾路 厦禾路客运通道 ,减 少出入岛线路对本岛交通拥挤区域的干扰 ,并有效规范出入岛通道 ,改善现状线路绕行现象 ,加强枢纽 及中途换乘站的培育 ;提高出入岛线路服务水平 ,突出客运速度 ,体现 运输效率 ,开行快速运输线路 ,有效缩短岛内外组团 间及关键枢纽间公交出行时耗 ;有的放矢地截流不必要线路进岛 ,鼓励线路合 并 ,促成依据客流量合理分段布局线路 。结合公交发展需求 ,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 ,完善 岛内公交线路网络 ,摆脱现状出入岛线路弥补岛内 线路布局不足的局面 ,形成岛内线路与出入岛线路清晰的功能划分和有效的接驳系统 。 岛内公交线路网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进出中心区 、重要枢纽的通道运力增长约束及主要客运走廊 公交运力发展约束 ,主要的对策包括 : 1) 提高主要 公交客运走廊及主要客流集散点上的公交客运通过能力 ,可用措施包括 : 公交专用道 、交叉口公交信号41211车辆着眼于公交运力整合及改善车型 ,与前几年公交运力增长迅速相比 ,近期公交车辆增长整体放缓 。近期厦门市公交车辆发展规模确定 为 :2005 年 2 480 辆 ,2007 年 2 740 辆 ,相应万人公交 车拥有率达到 16 . 5 辆 、17 . 1 辆 。反映在车型发展上 ,依据客流量和大公共与中巴的功能划分 ,岛外以发展中巴为主 ,本岛至东海域 间线路主要发展 30 座以上车型 ,本岛至西海域间路 主要发展 35 座以上车型 ;本岛外围区域以发展中巴 与大公共并举 ,而进出中心区线路主要发展大公共 。 鼓励空调巴士的进一步发展 ,以提供乘客舒适的乘 车环境和公交服务水平 。41212 公交优先系统 近期宜着力发展公交专用 道 。公交专用道分为二级 ,一级为全天候公交专用 道 ,二级为高峰公交专用道 。结合客流产生点和吸 引点 ,优化公交站点设置 ,在主要中途换乘站 、公交 客运主通道上 ,建造港湾式停靠站 。近期宜考虑在72武 汉 工 业学 院 学 报2004 年经常发生交通阻塞的交叉口实行公交车辆先行的信号灯系统 ;平交路口实施渠化时 ,在公交车流较大的 渠化路口设立公交专用候车道2 。41213 公交场站 为便于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拍卖 ,以后新建的大中型公交首末站 、枢纽站为政府控 制所有 ,竟拍成功的公司获取有偿或无偿使用权 。 近期需在岛内新建的枢纽包括 SM 商业城 、和 平码头 、火车站南 、西林 、梧村汽车站等 ,此外 ,还需 在岛外加强集美中心枢纽 、翔安中心枢纽 、海沧中心枢纽的培育 。 场站组织模式应由现状的综合性保养场向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模式转化 。高保场不再针对某专一 公交公司 ,将面向整个公交客运系统 。4. 3 近期公交发展保障对策41311 理顺公交管理体制 建议尽快理顺政府部门 间的关系 ,明确公交主管部门 ,实行有效的统一管理。41312 完善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政府必须对公共 交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财力上予以必要的扶持 ;要 不断完善和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全方位扶植 、推进公共交通发展 , 综合提高公共交通竞 争力 。41313 制定公平竞争的公交客运管理法规 为改 革公交运作机制 ,推行公交线路专营 ( 特许经营) 制 度和招标制度 ,依法监管公交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规范有序的公交经营环境 ,建议制定公交竞争的统一 规则 ,通过地方立法 ,出台厦门市城市公共客运交 通管理条例、厦门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线路招投 标实施办法等 ,对线网规划 、场站建设 、线路专营 、 招标投标 、准入条件 、服务质量等进行规范 。41314 整顿公交客运市场 采取有效措施取缔现 状“面的”“、摩的”载客等违规现象和各种无证经营 现象 。从线路 、车况 、废气排放 、遵守交通规则等方 面 ,加强对中巴的监督管理 ,特别须禁止交通干道上 的随意上下客 。41315协调长途客运与市区公交的关系与布局 建议规范长途客运在市区的上落客行为和行驶路 线 ,严禁随意沿路停靠和绕行 ,依据厦门市现有市区 道路的实际情况 ,切实解决长途客运与市内公交功 能上的混淆问题 。随着市区范围的不断扩大 ,建议长途客运站逐步向中心区外围转移 ,保证其与市内重要枢纽之间有直达迅速的公交线路联系 ,以维持其与市区的便捷联系 。41316 推进公交行业结构改革 为优化公交竞争 环境 ,强化市场机制 ,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益 ,建议 进一步推进公交行业结构改革 , 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3 。1) 政府职能与公交运营职能进一步分离 ;2) 争 取社会资金办公交 ,建立有限的真正竞争体系 ,通过 运营者适度竞争 ,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营 ; 3) 促进公 交企业实现公司化 、集约化 、规模化经营 ,不断提高 经营效率 ,确保运营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 ;4) 建议将 公交场站从现有公交企业剥离出来 ,实行线路营运 与场站经营分离 ; 5) 明确政府职能 ,强化公交行业 发展和实施管理机构的职能 ,提高主管部门对城市 公共交通持续发展管理调控能力 ( 包括政策法规的 执行 、经济 、行政和技术手段等) 。41317 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公交调度 系统 大力发展 、扶持公共交通 ,还必须引导和促进 公交企业在科学管理和技术提高上进行发展 ,推动 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最重要的是 改善公交调度技术 ,目前厦门公交已经具有较好基 础 ,应尽快建设国内一流 、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调度系 统 ,对公交线路及车辆实施平面监控 、实时调度 ,使 公交运营管理现代化 。其次是采集营运数据资料 , 作为改进线网结构和发车频率等的依据 。另外 ,还 需要在向乘客提供及时的公交营运信息方面加强研 究 ,以提高服务水平 ,引导乘客方便使用公交系统 。结语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对于引导厦门 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 ,促进岛内外 一体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5王炜.术M .全永200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2 .1. 路在何方 M .人民交通出版社.2詹运洲.优化M .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下转 102 页)3102武 汉 工 业学 院 学 报2004 年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实现行业发展的规模化 。优先支持广东传统食品龙头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 选择并支持若干种具有市场前景和示范作用的传统 食品 ,提高其科技含量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2 。317 加快食品企业的资产重组激烈竞争将淘汰一批质次价高的企业 ,有关部 门要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 ,盘活存量资本 ,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做强做大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 企业专业化分工 、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使 广东食品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 。企 业结构宜于规模化生产的行业 ,如白酒 、啤酒 、饮料 等 ,要提高生产集中度 ,发展规模经济 。对适宜分散化生产的其他食品行业 ,则应根据各自特点 ,发展专业化 、特色型企业 。如制糖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对制糖行业实行战略性调整和改造 ,依照 国家产业政策控制生产总量 、进口先进设备 、着力调 整结构 、关闭竞争力不强的企业 、减少过剩生产 、提 高综合利用水平 。饼干生产行业必须加快改革 、重 组的步伐 ,鼓励广东饼干公司重组 ,在结构调整的基 础上 ,实现饼干的规模化经营 ,提高优势企业的规模 和竞争力3 。参考文献 :广东统计年鉴 ( 2003) M .版社 ,2003 .北京 : 中国统计出1刘怡. 我国的食品工业为什么要跳跃式发展2中国食品工业 ,2002 , (3) .J .潘衍习. 食品工业已成第一大产业 N .人民日报 ,2001212203 .3THE S TATU S QUO O F GUAN GDON G FOOD INDU S TR Y ANDTHE WAYS TO D EAL WITH ITXIAN G Chang - q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forunt on Home 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 J anmen 529000 , China)Ab stract : Food industry is a competitive sector with a higher market degree . Guangdong food industry has got a great development and gained some international cometitive abilities. However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it is facing a severe challege . We have to master the rules of WTO ,grasp opportunities to meet the challege and learn to apply international trading rules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