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I04-01纺织业.doc_第1页
EWI04-01纺织业.doc_第2页
EWI04-01纺织业.doc_第3页
EWI04-01纺织业.doc_第4页
EWI04-01纺织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T-04纺织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 版号:A/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纺织服装制造业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2006.03.08ET-04纺织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 版号:A/0目录修改号修改提示1.目的02.适用范围03.工艺流程及设施04.环境因素、污染治理05.国家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0增加内容6.专业能力分级、需求分析和环境管理控制技术07.GB/T24001审核要点08.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0增加内容9.审核指导书管理010.发放0A0孙中爱技术部高平2006.03.08版本号修改号编 写审 核批 准批准日期1.目的为指导审核员工作,提高审核员对纺织服装制造业行业EMS的审核能力,规范审核员行为,特制定本指导书。本指导书只是工作指南,不能代替审核员按ZSBC的EMS手册和程序文件及须知对被审方审核的要求。2.适用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对纺织行业的EMS审核指导。2.2 纺织行业狭义的是指纺纱和织造;广义的纺织行业是指原材料初加工、织、染、整等、以至于化学纤维的生产都包括在内。2.3 纺织产品从使用原材料分为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纱、线、绳、带、巾、被、毯、帕和特种纺织品等2.4纺织产品按门类分为机织物、针织物、无纺织物、亚麻织物、化学纤维织物、混纺织物等。其中面广量大的是机织物和针织物。2.5从事服装、鞋、帽生产的加工业,泛称服装工业。国际上通常还包括服饰件的生产。2.6 本指导书以棉纺和毛纺生产、服装加工为代表描述纺织行业EMS审核的有关特点,其他纺织品生产组织的审核可参照本指导书进行。3.生产工艺流程及设施 3.1纺织品生产工艺与设施3.1.1纺织品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纤维原料初加工织 造染 整纺 纱 3.1.2 纤维原料初加工是除去原料(棉、毛、丝、麻等)中的杂质,如棉花要轧去棉籽、羊毛要除去砂土和油脂、生麻要脱胶 3.1. 3纺纱是将纤维制成细、均而长的纱线。现代纺纱分为开松、梳理、牵伸、加拈四步。3.1.4 织造是将纱线或长纱通过经纬交织、针织或两者结合的编织,使之成为片状的织物、针织物或编织产品。织造过程分多个工序,以机织为例,要经过准备和交织两步,具体又分为经整、穿经、开口、引纬、打纬五小步。3.1.5 染整是使织物具有色彩、舒适的手感和其他使用性能的加工过程,包括对纺织材料或织物进行物理的和化学的处理过程。这些过程可并为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四类。l 预处理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去掉纤维表面的附着物,实表面洁净。l 染色是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使纺织物全面上色。l 印花是采用特殊手段使纺织物局部上色。l 整理包括干整理和湿整理等,目的是赋予纺织物以形态效果和实用效果 (光泽、挺刮、免烫等)3.1. 6尽管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纱、线、绳、带、巾、被的生产工艺大致相同,但具体的工艺步骤和要求却有很大区别。如l 棉织物生产流程图: 原料 拆包 排包 抓取 开棉 梳棉 成卷 清棉 混棉 并条 粗纱 细纱 筒装纱 筒装线 络筒 络筒 络 捻 线 并 纱 绞 线 摇纱 绞 纱 摇 纱 经纱: 筒装线 整经 浆纱 穿综筘 织造 纬纱:有梭织机: 细纱 蒸纱 筒装纱 卷纬 无梭织机: 筒装纱 包装 修、洗织补 码布 坯布 l 毛纺织生产过程: 复精梳 条染:原料 松球 常温/高温染色 排水 复洗 至纺纱工序 混条/精梳 纺纱:1。前纺工程:混条 针梳 粗纱 2后纺工程:细纱 并线 捻线 蒸纱 络筒 织造:毛纱 整经 穿经 织造 转坯检 修布 浆纱/上乳化油 染整:坯布检验 烧毛 煮呢 汰油渍 洗呢 吸水 烘呢 包装 分等 烫呢 给湿 蒸呢 刷/剪毛 缩呢 3.2 纺织品生产的生产设施:l 棉纺主要设备有:抓棉机、给棉机、输棉管、金属排除装置,开棉机、混棉机,凝棉器、配棉器、清棉机、成卷机、精梳机、梳棉机、细纱机、织布机、浆纱设备、整理设备等。l 毛纺主要设备有:开毛机、喂毛机、洗毛机、烘燥机、粗纺梳毛机、精纺梳毛机、针梳机、细纱机、毛织机、染色机、烘干机、烧毛机、剪毛机、蒸毛机等。3.3服装、鞋、帽生产工艺:3.3.1服装鞋帽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主要有棉布、麻布、丝绸、毛织物、毛皮、皮革等,近代起橡胶、塑料、化纤材料也被大量采用,此外还有其他衬垫类材料。材料按结构、质地类型来分,大致有:纤维类,又可分为纺织纤维材料和非纺织纤维材料两种。纺织纤维材料指用棉、麻、丝、毛、化纤等纱线经纺织而成的材料,主要有机(梭)织、针织之别(见服装材料)。它是服装鞋帽生产的主要原材料。非纺织纤维材料指无纺布、毡、衬纸、絮棉、毛绒等,主要用作服装鞋帽生产的辅助材料。裘皮类,指经鞣制的牛、羊、猪等动物的毛皮、皮革,以及人造革、合成革等仿制品,是生产裘皮服、皮鞋、皮帽的主要材料。胶塑类,主要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塑料、胶粘剂等,是制鞋工业的主要材料,此外也用于生产防雨、防水服装鞋帽。其他,有木材、钢材、铝材、树脂、玻璃、有机玻璃、贝壳、金属等,多用作服装鞋帽生产的辅料。3.3.2服装、鞋、帽生产工艺:a) 服装鞋帽按加工材料和产品品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b) 服装大多用纤维织物、皮张制品制作,因此主要采用缝纫工艺加工成型,将服装材料加工成服装的技艺和过程。主要体现在裁剪、缝纫、熨烫几个方面。裁剪:将衣料分割成各种形态衣片的工艺。缝纫:把衣片缝合成服装的工艺。可分为手缝工艺、机缝工艺、特殊工艺等。熨烫:对服装部件或成衣作热处理的工艺,熨烫需具备温度、湿度、压力三方面的条件。其中温度是关键。c) 鞋类中的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材料区别较大,除全塑鞋外,一般制帮多用缝纫工艺,在帮底结合上则越来越多地采用冷粘、模压、硫化、注塑等工艺。各类鞋的主要加工工艺大致可以分为制帮、配底两大部分,而全塑鞋一般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d) 帽生产中,以织物制作的帽类,主要采用缝纫工艺,有些品种如钢盔、塑料帽、针织帽等,则采用冲压、注塑、编结、针织等工艺加工成型。e) 传统服装鞋帽工业以缝纫为主要加工工艺,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开发和采用热熔和粘合两种新工艺。热熔:通过加热熔化某些需要加工部件的结合处(一般采用合成胶、塑料薄膜、粘合衬等),以实现熔融胶接,从而代替缝纫工序,如服装接缝,装领衬、袖头和门襟等。尤其在制鞋方面用得较广。热熔设备最先是用电、蒸汽等加热,现已有采用高频及红外线等加热压熨装置。粘合:将胶合剂直接涂于加工件所需结合的部位,施压实现粘结,以代替缝制工艺。如服装装裤襻等,现欧美已有高速裤襻粘合机。此外还有由热熔、粘合而衍生的其他新兴工艺,如国外已有将粘合剂喷涂在衣料敷衬部位以代替衬里,把熔融状化纤以静电植绒方法涂在衣片上再烘焙定型以代替衬里等方法,替代了缝纫工艺。在制鞋方面,中国已普遍采用胶粘、模压、注塑、硫化等工艺,使鞋的加工、组装、成型大为简化。硫化工艺上还出现数控及进出罐自动装置。胶鞋生产还推广了静电喷浆和围条乳胶浸浆等新工艺。3.3服装鞋帽生产设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设备。设计、裁剪设备: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AD)。在裁剪方面,各种回旋式、往复式、带锯式、冲切式电动裁剪刀、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激光裁剪设备和高压水束裁剪设备等缝制设备:服装鞋帽工业用的缝纫机。专用缝纫设备有打眼、钉扣、包缝、钉袋、贴滚条、滚袋口、缲边、装衬垫、绣花等。整烫设备:整烫是服装加工实现外观造型的重要工序之一。加工工具主要为熨斗。蒸汽自动熨烫实现控温、喷汽、吸风、压烫的自动控制。鞋帽加工的专用设备:绷帮机、绱鞋机、钉眼机、合布机、注塑机、多针机、整烫帽盔机、电子计算机控制横针提花机等。4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与治理4.1纺织品纤维原料初加工l 棉纺-棉花初加工环境因素 棉纺:落棉、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棉籽等固废; 治理:车间需要有良好的辅助装置-滤尘系统除尘设备,以不断收集落棉,清除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要保持空气含尘量低3mg/m3。 整个车间温湿度空气含尘量要求控制。 棉籽等固废妥善处理:棉籽可用于油料生产。l 毛纺-原毛初加工环境因素 喂毛、开毛中的落毛、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 治理:车间需要有良好的辅助装置-滤尘系统除尘设备 洗毛、复洗毛条、染色等废水 废水先采用混凝沉淀法回收羊毛脂、再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4.2 纺织品纺纱、织造l 环境因素 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 纺纱、织造设备噪声l 治理:噪声-采用减噪降噪措施、防护措施 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治理同3.1条4.3 纺织品染整l 环境因素 难降解的浆料的使用,预处理(退浆、漂白、丝光等)废水,预处理(烧毛等)废气 染色废水、产生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型染料的使用、禁用染化料(甲醛、五氯酚)的使用 印花废水 整理(剪毛)过程中的粉尘、化学整理过程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的化学原料(甲醇等)的使用。 污水处理站的污泥 水的消耗;l 污染治理 废水:棉花废水处理以生化处理为主,在生化处理后辅以物理化学处理。毛纺废水属于有机废水,多采用生化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 禁用有害染化料和难降解的浆料 烧毛废气(粉尘)采用湿式除尘。 污泥按法规要求处理4.4服装、鞋、帽生产中的主要环境因素 野生动物皮毛的使用; 整理过程产生的废水; 有毒有害合成胶、胶粘剂; 整理禁用的化学品(甲醛、五氯酚等)的使用; 熨烫用电;4.5动力供应 环境因素:染整车间蒸汽供应如靠锅炉供应时,锅炉废气。 治理:使用低硫煤或进行脱硫,定期进行监测,达标排放。4.6潜在的环境因素或紧急情况 火灾、爆炸。控制技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应配备齐全,严格控制现场火源,有可行的相应的应急组织与预案。 污染治理设备故障、停电 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聚增、污水处理4.7其他环境因素 染化料的洒落、染化料包装物的废弃 染整水的大量使用 相关方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办公、后勤活动中的环境因素5. 国家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5.1 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5.2 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5.3 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a) 采用节约用水工艺 转移印花(适宜涤纶织物的无水印花工艺); 涂料印花(适宜棉、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印花与染色); 棉布前处理冷轧堆工艺(适宜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少污染工艺);b) 采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 纤维素酶法水洗牛仔织物(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 高效活性染料代替普通活性染料(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 淀粉酶法退浆(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C)回收、回用工艺 超滤法回收染料(适宜棉织物染色使用的还原性染料等); 丝光淡碱回收(适宜棉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 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适宜毛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 涤纶仿真丝绸印染工艺碱减量工段废碱液回用(适宜涤纶织物的生产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d)禁用染化料的替代技术 逐步淘汰和禁用织物染色后在还原剂作用下,产生22类对人体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型染料。 严格限制内衣类织物上甲醛和五氯酚的含量,保障人体健康。 提倡采用易降解的浆料,限制或不用聚乙烯醇等难降解浆料。5.4、废水治理及污染防治a) 印染废水应根据棉纺、毛纺、丝绸、麻纺等印染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水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实现达标排放。b) 取缔和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印染企业。c) 印染废水治理工程的经济规模为废水处理量Q1000吨/日d) 鼓励印染企业集中地区实行专业化集中治理。在有正常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印染企业废水可经适度预处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入厂水质要求后,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e) 印染企业集中地区宜采用水、电、汽集中供应形式。f) 印染废水治理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路线,不宜采用单一的物理化学处理单元作为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流程。g) 棉机织、毛粗纺、化纤仿真丝绸等印染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宜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常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方法和化学投药(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光化学氧化法或生物炭法等物化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h) 棉纺针织、毛精纺、绒线、真丝绸等印染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宜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方法和化学投药(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光化学氧化法或生物炭法等物化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i) 洗毛回收羊毛脂后废水,宜采用予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投药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或在厌氧生物处理后,与其它浓度较低的废水混合后再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和化学投药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j) 麻纺脱胶宜采用生物酶脱胶方法,麻纺脱胶废水宜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k) 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或化学污泥,需经浓缩、脱水(如机械脱水、自然干化等),并进行最终处置。最终处置宜采用焚烧或填埋。l) 印染产品生产和废水治理的机械设备,应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并符合有关噪声控制要求。在环境卫生条件有特殊要求地区,还应采取防治恶臭污染的措施。m) 印染废水治理流程的选择应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5.5、鼓励的生产工艺和技术a) 鼓励印染企业开发应用生物酶处理技术;激光喷蜡、喷墨制网、无制版印花技术;数码印花技术;高效前处理机、智能化小浴比和封闭式染色等低污染生产工艺和设备。b) 鼓励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生产,但须满足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c) 鼓励生产过程中采用低水位逆流水洗技术和设备。d) 水资源短缺地区,可在生产工艺过程或部分生产单元,选用吸附、过滤或化学治理等深度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再利用率,实现废水资源化。6.专业能力分级、需求分析和环境管理控制技术排放污染物类型专业能力分级审核员需求分析控制技术 落棉时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 喂毛开毛中的落毛、空气中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 纺纱织造含尘和飞扬的短纤维 整理(剪毛)过程中的粉尘B级一般了解对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技术、理化性质、消防应急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 棉籽等固废 纺纱、织造设备噪声C级对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技术、理化性质、消防应急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从书本上获得即可,不特别强调实际工作经验。见本指导书第4款 洗毛、复洗毛条、染色等废水 染整预处理(退浆、漂白、丝光等)废水 染色废水 印花废水A级全面掌握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测分析方法、处理技术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 污水处理站的污泥; 难降解的浆料的使用; 产生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型染料的使用、化学整理过程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的化学原料(甲醇等)的使用禁用染化料(甲醛、五氯酚)的使用;A级全面掌握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技术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 蒸汽供应:锅炉废气; 预处理(烧毛等)废气;B级一般了解对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技术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 火灾、爆炸 污染治理设备故障、停电B级一般了解对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消防应急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服装、鞋、帽生产 野生动物皮毛的使用; 整理过程产生的废水; 有毒有害合成胶、胶粘剂; 整理禁用的化学品(甲醛、五氯酚等)的使用; 熨烫用电;B级一般了解对该环境介质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技术等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见本指导书第4款 7. B/T24001标准审核重点(见下表):条款要素名称审 核 指 南4.2环境方针无特殊指导,通常应关注:1. 组织是否建立了与纺织生产过程、纺织产品相适应的环境方针?2. 环境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参与制定、批准、传达到全体员工并授权指定的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实施?3. 是否对组织的目标和指标有指导作用?4. 采取什么方式被公众获取?5. 方针中是否包含了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预防污染等其他要求的承诺?4.3.1环境因素1. 环境因素识别时考虑是否全面?2. 是否有与该组织活动、产品、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清单? 3.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程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现场的客观存在?4. 程序中是否考虑了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变更及相关信息的更新?5. 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是否考虑了供应商和合同方提供的新产品或服务中包含的环境因素?6. 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是否已充分考虑到活动、产品、服务的不同类别和任何可能的更改或补充?7. 重大环境因素是否考虑了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严重程度、可能性、频次等?4.3.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无特殊指导,通常应关注:1. 组织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必要的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本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了适用于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2. 是否已建立了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途径,并采取什么方法定期跟踪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3. 是否收集了国家与纺织行业相关的特殊法规和地方法规要求?4. 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方面的信息?4.3.3目标和指标无特殊指导,通常应关注:1. 是否体现了环境方针?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2. 在有关职能和层次是否建立目标指标?3. 制定目标指标时是否考虑了法律法规、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行的方案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4. 目标指标是否量化并满足具体的环境表现要求?5. 如何评审修订目标指标以反映环境行为的改进?4.3.4环境管理方案无特殊指导,通常应关注:1. 是否有实现目标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2. 环境管理方案是否对有关责任人员和部门的任务和职责都进行了明确界定?3. 有无阐述资源、职责、时间安排和优先次序?4. 是否适应环境方针和总体策划活动?5. 是否有制度对环境管理方案加以监控和修订?4.4.1组织机构和职责无特殊指导4.4.2培训意识和能力无特殊指导4.4.3信息交流无特殊指导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无特殊指导4.4.5文件控制无特殊指导4.4.6运行控制1. 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洗毛、复洗毛条、染色、染整预处理、印花等过程和活动,是否都确定和制定了文件化程序?2.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运行标准,使用的设备和应达到的规范要求?3. 洗毛、复洗毛条、染色、染整预处理、印花等操作是否按规定进行?4. 染化料的使用是否有相应的控制要求?5. 污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处理容量是否满足要求?6. 是否对在用污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进行正常、有效的维护保养?7. 染整等关键岗位有无具体操作程序和运行标准,用何种方式表示?8. 染整用化学品的管理是否具满足相应的法规要求?9. 供热锅炉是否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锅炉规程是否满足要求?10. 锅炉使用是否满足法规要求?11. 染整用水的控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12. 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处理是否满足要求?13. 纺织品中禁用化学品的控制是否满足要求?14. 生产现场和仓储场地的消防管理是否满足要求?15. 对化学品提供等相关方的控制是否满足程序:16. 有毒有害合成胶、胶粘剂的使用是否受到控制:17. 整理禁用的化学品(甲醛、五氯酚等)的使用是否受到控制?18. 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控制是否达到预期要求?19. 清洁生产工艺是否得到落实?20. 生产中是否考虑了国家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1. 对纺织行业的火灾是否制定了应急反应和处理程序?2. 污染治理设备故障和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聚增超过污水处理能力时是否制定了应急反应和处理程序?3. 应急反应和处理程序是否考虑了环境事故可能导致环境影响的后果?4. 对这些程序运行的有效性是否进行了定期验证演练? 是否有相应的记录要求?5. 应急设施是否配备齐全并有效(设备、监控装置、消防器材等)?6. 事故发生后是否分析了导致意外事件的原因?(如异常作业、缺乏培训)?4.5.1监测1. 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运行是否进行了定期监测和测量? 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监测和测量程序?2. 监测是否包括:l 环境绩效(污染排放因子的监测、污染源的控制情况)l 运行控制情况(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l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执行情况l 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评价3. 对监测和测量中使用的监测设备是否按规定控制并保持有效?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一套对不符合进行调查与处理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2. 程序中是否明确了负责纠正措施的管理部门,责任是否划分清楚?3. 是否有针对相关方投诉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如何监督实施?4. 是否有纠正措施实施的正确记录?5. 是否将预防措施信息提交管理评审?6. 是否实现了由于采取纠正措施而导致的程序变更和文件修改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4.5.3 记录无特殊指导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无特殊指导4.6管理评审无特殊指导 8、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本指导书仅给出了部分重要的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有关法规信息及法规条文请查询中国环保网) 序号法规其他要求名称立法机构颁布机构实施日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984.11.01(1996.05.15修正)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996.04.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03.09.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00.09.0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997.03.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998.0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03.01.0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1998.11.1810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07.01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44号2002.03.1512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2002.03.1513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2001.08.01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1998.07.0115工业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