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地理学教案 第4章-第1讲目的与要求1、掌握离子代换吸收作用的类型、概念及特征2、了解土壤吸收性的农业作用和生产调节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离子代换吸收作用的类型、概念。2、难点: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和阴离子代换吸收作用的特征。教具及参考资料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第4章 土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第一节 土壤的吸收性保肥供肥性1.概念 土壤的吸收性是指土壤具有吸收和保持各种离子、分子和粗悬浮体的能力。表现:浑浊的水流过土壤后变清了;大粪施入土壤后臭味减轻或消失了;作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养分,但并不需要每时每刻给土壤施肥。这些现象,都说明土壤具有吸收和保持各种离子、分子和粗悬浮体的能力。2.土壤吸收性的类型和机制 2.1土壤机械吸收作用土壤是一种多孔体,可将大于孔隙直径的物质颗粒机械截留(过滤)于土壤中保留下来。特点:(1)质地愈重,机械吸收愈强。 (2)只能吸收保持较大的颗粒,不是土壤的主要吸收方式。 有一定的生产意义:对漏水漏肥的田块和沙地,有改良的作用。2.2物理吸收作用土壤胶体由于表面能的存在,而产生的对分子态物质的吸收。特点:(1) 质地愈重,吸收愈强。 (2)只能吸收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氨气分子、二氧化碳、无机碱等;对增大表面能的物质则产生排斥作用,如:无机酸及其盐类;前者,称为正吸附;后者,称为负吸附。生产意义:吸附的氨基酸、氨气分子有营养作用。2.3化学吸收作用 土壤溶液中,离子之间由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于土壤中被保存下来的作用。 特点:(1)无选择性,凡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都要发生化学吸收。 (2)吸收的结果,一方面加少养分的淋失;另一方面又将水溶性养分转变为难溶性,降低养分的有效性,生产中应尽量避免。2.4生物吸收作用指土壤生物将土壤溶液中的物质吸收、保持于土壤表面而免于淋失的作用。 特点:(1)有选择性,按生命的需要吸收,保存的元素均属于土壤养分。 (2)是一种周期短的循环性吸收。2.5离子代换性吸收作用指土壤胶体扩散层中的离子能被土壤溶液中带相同电荷的离子所代换而产生的吸收作用。这种作用,是土壤中最重要 和 最有意义的一种方式,下面详细讨论。3.离子代换吸收作用3.1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3.1.1概念指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能被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代换而产生的吸收作用。3.1.2特征 (1)是一种可逆过程,能很快的达到动态平衡 (2)离子之间按等当量进行代换(等价代换) (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4)不同离子代换能力不同。离子的代换力主要与化合价有关:高价离子 低价离子 (高价离子电性引力大);与离子半径有关:半径大的 半径小的 (半径大则水化半径小)。3.1.3衡定方式阳离子代换量 定义:指每 100 g 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表示方式: CEC . m.e / 100g 土 实际意义:表示土壤 保肥供肥力的强弱,土壤对肥料缓冲力的强弱。 分级指标: (m.e/ 100g 土) 20 保肥供肥力: 弱 中 强 对肥料缓冲力: 弱 中 强 质地:愈重,无机胶体 愈多,CEC 愈大:砂土 15m.e/100g土,粘土2530; 粘土矿物类型:高岭石10m.e/100g;水云母30m.e/100g;蒙脱石80m.e/100g。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代换量达300450 m.e/100g,有机质 ,土壤CEC 土壤pH :pH 影响可变电荷,PH 高,则胶体负电增加,CEC 高;反之,CEC 土壤温度:土温高,离子动能大,利于解吸,不利于吸收,CEC 低(所以,夏季土温高,加之雨水多,养分淋失加快)。3.1.4代换性阳离子的构成评价盐基饱和度 定义:土壤中代换性盐基离子数量占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数。 代换性盐基离子数量(m.e/100g土) 表示方法: B.S 100 阳离子代换量9m.e/100g 土) 代换性盐基离子:指扩散层中除 H 和AL 之外的其它所有阳离子。 (H 和 AL 属于酸基离子,AL解离后要产生 H ) 实际意义:反映土壤中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情况:盐基饱和度越高,土壤中养分离子愈多。 反应土壤潜在的酸碱度情况: 分级指标:B.S 80% 酸性土 中性土 碱性土 影响因素:土壤所处气候:高温多雨,盐基淋失多, 饱和度低; 植被:富盐基能力强,饱和度高,富盐基能力弱,土壤盐基饱和度低。 母质:母质含盐基多,土壤饱和度高,反之,饱和度低。3.1.5代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 土壤胶体扩散层中 的代换性阳离子,由于可被代换,代换后,都可被植物吸收,所以对植物来说,都是有效的,但不同的阳离子有效度不同,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离子饱和度: 某种代换性阳离子数量(m.e/100g 土) 100 CEC 一般说来,离子饱和度越高的离子,胶体对该离子吸附越弱,该离子有效度越高。 生产意义:集中施肥(条施、点施、穴施)可提高离子饱和度,使养分有效度提高,而撒施,降低离子饱和度,使养分有效性下降。(2)互补离子效应 互补离子:对某种特定的代换性阳离子来说,扩散层中的其它阳离子均为该离子的互补离子。如:扩散层中同时存在 K H Ca Mg,K 的互补离子为HCaMg;Ca的互补离子为 K H Mg。 互补离子效应:胶体对互补离子吸附强,该离子的有效度高 胶体对互补离子吸附弱,该离子的有效度低 如:Ca 主要与K 互补,则Ca 的有效度低 Ca 主要与H互补,则Ca的有效度高(3)粘土矿物种类 高岭石吸附的阳离子有效度 蒙脱石 水云母 3.2阴离子代换吸收作用3.2.1概念; 土壤中带正电荷的胶体,扩散层中的阴离子能被溶液中 的阴离子所代换而产生的吸收作用。 产生原因:由于两性胶体的存在,当PH 等电点时,带上可变正电荷,从而产生阴离子代换吸收作用。(主要是南方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3.2.2特征 (1)也是一种可逆反应,也能很快达到动态平衡。 (2)也属等当量代换关系,但常与化学吸收同时发生,等当量关系不明显。 (3)也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也有自动保肥和供肥的机制。 (4)不同的阴离子代换能力不同。4.土壤中阳离子的固定与阴离子的专性吸收 土壤中阳离子的固定与阴离子的专性吸收,是土壤中两种特殊的吸收方式。 阳离子的固定:特指土壤溶液中,NH和 K 由于离子半径与粘土矿物孔穴半径相当(1.4A),从而进入了高岭石或蒙脱石的晶格孔穴中,被固定下来,不易释放的作用。 结果:使被固定的 NH 和 K 有效性降低,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只有土壤溶液中的NH 和K被吸收后,溶液中 的NH、 K浓度降低,才能释放少量固定态的NH 、K)。 阴离子的专性的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与胶体双电层内层离子置换而发生的一种吸收作用。(主要吸收一些含氧酸根,以磷酸根 、硅酸根 最强,以硝酸根 最弱) 结果:专性吸收后,有效性降低。土壤固磷强烈,保硝态氮 能力最弱。 5.土壤吸收性的农业作用和生产调节方法5.1作用5.1.1使土壤具有保肥供肥性 植物吸收养分,以离子态养分为主, 但都必须是水溶态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水溶态养分以化合态养分为辅易遭淋失,吸收性使之保存。5.1.2指导制定施肥原则和施肥方法 用CEC指导施肥:CEC高的土壤,保肥供肥力强,对肥料的缓冲力强,可由土壤控肥,可一次多施,多余的养分进入胶体扩散层,然后再缓慢释放供肥,省工省时,容易掌握。CEC低的土壤,保肥供肥力弱,对肥料的缓冲力弱,不能由土壤控肥,必须由人工控肥,根据作物长势,少量多次的施用(少施一把草,多施立即倒),耗工耗时,不易掌握。对化学吸收强的土壤,肥料应集中施用,如施用磷肥,对于强酸土和强碱土,磷肥需集中施用,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被固定的机会。 5.1.3影响土壤结构性和酸碱性 代换吸收Ca 多时,【无机胶体】Ca【有机胶体】 复合体疏松多孔,易成团粒结构;土壤富含CaCO3,呈中微碱性代换吸收Na多时,【无机胶体】Na【有机胶体】复合体松散,易成单粒结构;土壤富含NaCO3,呈碱强碱性,代换吸收H、Al多时,【无机胶体】H、AL【有机胶体】 复合体紧实,呈块状结构土壤富含H、AL,呈酸强酸性。5.2农业调节方法5.2.1增施有机肥,使有机胶体数量增加,CEC 提高。5.2.2改良质地: 砂土,无机胶体少,CEC 低,应掺泥,使CEC 提高;粘土改良,对调节CEC 无意义。5.2.3调节pH :强酸土,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值,使可变负电荷增加CEC提高。 碱土改良,对调节CEC 无意义。土壤地理学教案 第4章-第2讲目的与要求1、掌握土壤pH值的概念、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原因、土壤酸度类型及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2、掌握土壤缓冲性的定义及产生原因重点和难点1、重点:土壤pH值的概念、土壤酸度类型及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2、难点:土壤缓冲性的定义及产生原因。教具及参考资料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第2节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是由土壤PH值反映出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状况,深刻的影响着土壤微生物、作物和土壤动物的生长,也影响着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和有效性。1.土壤pH值的概念 土壤pH 是指:土壤溶液中,H 浓度的负对数,即 pHlogH 由于22 ,纯水解离出的 H OH10克离子/升,pH7定为中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土壤均有,土壤学必须对酸碱性进行分级:pH 9.5 极强酸 强酸 酸性 弱酸 中性 弱碱 碱性 强碱 极强碱 我国土壤多介于4.58.5 之间,大致长江以北(北纬33度)为中性碱性土壤,以南为酸性强酸性土壤。2.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原因2.1生物的作用(1)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H+ 使土壤变酸; (2)微生物分解残体解离出H+使土壤变酸; (3)草本植物富积盐基(Ca K Mg )于土壤中,土壤胶体为盐基所饱和,胶体水解时,产生OH ,使土壤溶液变碱; (4)森林植被(特别是针叶林)凋落物含盐基少,含树脂、单宁较多,分解后产生有机酸,使土壤变酸。2.2气候的作用: 高温多雨,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大量释放并遭到淋失,Al移动性低在土壤中富积起来,Al水解时,产生H+,在环境中积累大量H+,形成强酸性土壤;干旱少雨,矿物分解释放的盐基不能淋失溢出土体,土壤胶体为盐基所饱和,水解后,形成碱性土。2.3母质的作用 母质含盐基少,在生物、气候的作用下,易向酸性土发展;母质含CaCO3多,易形成中性微碱性土;母质含Na2CO3多,易形成碱性强碱性土: 2.4施肥的作用 长期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使土壤变酸;长期施用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使土壤变碱。2.5灌溉水的作用 灌溉水来自酸性地区,水质pH值低,长期用这种水灌溉,使土壤变酸;灌溉水来自碱性地区,水质pH值高,长期用这种水灌溉,使土壤变碱。 此外,使土壤变酸、变碱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云南松林的根系可分泌有机酸,也可使土壤变酸,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3.土壤酸度类型 当土壤PH值低于7时,土壤呈酸性反应,酸性反应的强弱程度称为土壤酸度。土壤酸度根据H 和Al 存在方式的不同分为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两种。3.1活性酸度 指土壤溶液中游离态的H+浓度所表现的酸度。 它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铝盐等解离出的所有活性H+总和。 测定时,用水浸提,电位计测定,计为 PHH2O。 意义:表示土壤酸的强度概念,其数值的大小,对土壤微生物、作物根系的生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存在方式和有效性。3.2潜在酸度 指土壤胶体上吸附态的H 和AL所能表现的酸度。 注意:H、AL处于吸附态时,不显酸性,不会使土壤溶液的pH下降;解吸后,进入溶液才显酸性,使pH值大幅度下降。 类型:潜在酸根据测定时,所用交换剂的不同,又分为:代换酸度 和水解酸度两类。3.2.1代换酸度 用过量的强酸强碱盐溶液(NaCL、KCL)作用于土壤,盐中的金属离子所代换出的H、Al 所表现的酸度称为代换酸度。 反应特点:(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CL浓度与代换出的H、AL浓度相当,测定HCl的量,即为代换酸度,以Hm.e/100g土表示,若用电位计测定,计为PHKCL (2)反应产物HCl解离度大,溶液中H 浓度高,形成可逆反应,胶体上的H和Al不能全部代换出来,即:代换酸只能表达部分潜在酸; (3)代换酸的测定中,包含着活性酸,PHKCL PHH2O ,其值本身是一种容量指标。3.2.2水解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溶液作用于土壤,盐中 的金属离子所代换出的H和AL所表现的酸度称为水解酸度。反应特点:(1)反应过程中 ,产生的CH3COOH的量与代换出的H和Al的量相当,测定醋酸的量即为水解酸度,即为Hm.e/100g 土,若用电位计测定,计为 PHCH3COONa (2)反应产物为水和氢氧化铝,解离度低,不能形成可逆反应,胶体上的H和Al代换较为完全,即水解酸表达了全部潜在酸。 (3)水解酸的测定中 ,包含了代换酸和活性酸,PHCH3COONaPHKCL 含有机质少, 粘土 壤土 砂土。 (2)胶体类型:有机胶体 无机胶体,蒙脱石 水云母 高岭石。 (3)盐基饱和度:B.S 高,对酸缓冲强,反之,对碱缓冲强。 缓冲性的意义: 生产中,当其大量施用酸性肥或碱性肥时,或者,生物旺盛生长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时,由于缓冲性的存在,可避免土壤PH 急剧上升或下降,从而维持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均衡的生长。7.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影响7.1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pH值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态,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从而,pH将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如:中性条件下,微生物活性最强,有机质转化最快,所以,大多数养分以中性pH值有效性最高。 土壤P 素,酸性条件下,与土壤中的Fe、AL反应,生成磷酸铁、铝沉淀;碱性条件 下,与土壤中的Ca反应,生成磷酸三钙沉淀,故,磷素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有效性都很低,仅在中性土壤中有效性高。 pH 对养分有效性影响的总的规律是: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N、P、K、Ca、Mg、S、Mo 有效性低,可能缺乏;Fe、Mn、Zn、Co 为酸性有效,碱性土可能缺乏;P、B为中性有效,强酸、强碱土均可能缺乏。 结论:土壤PH只能控制在一个状态,为使大多数养分有较高的有效性,应将土壤 PH控制在微酸中性微碱性的范围中。7.2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真菌对PH值不敏感,各种PH下均能良好生长;细菌、放线菌对强酸土敏感,微酸碱性土壤中能良好生长。 结论:为使大多数微生物良好生长,应将土壤 PH控制在微酸中性微碱性的范围中。7.3影响植物的生长 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一般对土壤pH有一定的要求:如:铁芒箕、映山红、石松、茶等只能在酸性土上生长,称为酸性指示植物;蜈蚣草、柏树只能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是石灰土的指示植物;剪刀股是碱土的指示植物。其它很多植物对pH不如上述植物敏感。 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都有一个最适宜的PH 范围,并且,大多数作物最适宜的PH范围均在6.08.0之间,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蔗、棉花、桃子、梨子、南瓜、西瓜、桑树等等;一般,当土壤8.5 PH5.0,作物生长就受到明显影响,pH8.5: 土壤中Ca Na 高,溶液渗透压高,植物根系吸收水份、养分困难,抑制生长。结论:为使大多数作物良好的生长,应将土壤pH值控制在微酸中性微碱性的范围内。8.土壤pH值的调节 调节pH的目的:将强酸性土或强碱性土调至微酸或微碱性,以有利于提高养分有效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和作物的生长。 调节方法:强酸土:施用石灰及配合施用碱性肥料 石灰施用量:1、可以以土壤水解酸量为计算基础确定: 石灰施用量土壤重量水解酸量换算系数 常用公式: 石灰施用量(Kg/亩)6670.15水解酸量(m.e/100g土)1056/210 0.5 2、可以用试验方法确定: 将待改良的土壤划出5平方米,每平方米分别施入10克、20克、30克、40克、50克石灰,一年后,分别测定土壤PH,以调节到6.5 左右的为最佳施用量,再乘以667 为每亩用量。 强碱土:可施用石膏、硫磺、明矾及配合施用酸性肥料(硫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注意:施用石灰、或者石膏后,可激活土壤微生物,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地理学教案 第4章-第3讲目的与要求1、掌握土壤比重、土壤容重的定义及含义2、掌握土壤孔隙性的定义及评价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土壤比重、土壤容重的定义。2、难点:土壤孔隙性的定义及评价方法。教具及参考资料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第3节 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孔隙性,是指土壤中孔隙的数量、和孔隙的大小所表现出的性质。因为孔隙的数量和大小将影响土壤固、液、气的三相比例和运转。1.土壤比重 定义: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重与同体积的水重之比叫土壤比重。 由于水的密度为 1 ,所以: 土壤固体土粒重 土壤比重 (g / cm ) 土粒体积 土壤比重,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为矿物质的比重一般为 2.62.7,而有机质的比重一般为 1.25 左右,所以,含有机质越多,土壤比重越小。一般土壤含有机质较少,所以,土壤比重常作为常数看待,取值 2.65 参加各种计算。2.土壤容重2.1定义单位体积原状土的烘干重(105110 C)。 原状土干重 即:土壤容重 (g / cm ) 原状土体积 2.2容重表达的含义 (1)表达土壤的孔隙数量和土壤松紧度。容重愈小,孔隙愈多,土壤愈疏松;容重愈大,孔隙愈少,土壤愈紧实; (2)计算土壤孔隙度和耕层土壤重量、养分重、水份重。 容重 土壤孔隙度(1 )100 比重 耕层土壤重量耕层土壤体积容重(6670.151.45153t 30万斤) 养分重耕层土壤重养分含量() 水份重耕层土壤重水份含量(%) 2.3影响容重的因素 (1)土壤质地:砂土壤土 粘土(砂土孔隙粗,但总量少,粘土孔隙细,但总量多)(2)土壤结构:无结构土 有结构土(为结构土紧实;有结构土疏松) (3)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低的 有机质含量高的 (有机质高的,土壤疏松)3.土壤孔隙性 土壤中土粒与土粒之间或土团与土团之间的空间称为土壤孔隙,其性状用孔隙数量和孔隙大小来评价。3.1孔隙数量指标是土壤孔隙度3.1.1定义.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孔隙容积 土壤容积土粒容积 孔隙度 100 100 土壤容积 土壤容积 土粒容积 容重 ( 1 )100 (1 )100 土壤容积 比重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与容重相同,但结果相反。即:粘土最大,有结构的土壤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大。3.1.2孔隙度的生产要求 不同的作物对孔隙度的要求不同,根系长势弱的作物要求较高的土壤孔隙度;根系强壮的作物能适应较小的孔隙度。但大多数作物一般要求土壤孔隙度在5055左右:过小,5560,土壤过于疏松,漏水漏肥,根系不能很好与土粒接触,易产生“吊根”的现象。需培土镇压,降低土壤孔隙度。3.2孔隙大小土壤中大孔隙存在土壤空气,小孔隙存在土壤水份,所以,孔隙大小不同,生产作用不同,生产中,根据孔隙直径的差异,将土壤孔隙分为三类:即无效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3.2.1无效孔隙 指土壤中直径小于0.002mm的那类孔隙,这类孔隙中,常为水份所充满,水份受土壤固相引力极大,不能自由移动,作物根系、根毛也不能伸入。所保存的均为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无效水。其数量的多少,表明土壤潜在的保存无效水的能力。3.2.2毛管孔隙水份孔隙 指土壤中直径介于0.0020.3mm 的那类孔隙。该类孔隙中,水份既能被土壤吸附,又可上、下、左、右的自由移动,根系吸水后,周围毛管中的水份可向根系运动,产生供水性。故毛管孔隙中的水份都是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其数量的多少,表明土壤保持有效水的能力和土壤的供水能力。3.2.3非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指土壤中直径大于0.3mm的那类孔隙。该类孔隙中,水份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土体,常无机会被作物吸收利用,排出后,成为土壤空气的仓库和通道。其数量的多少,表明土壤的排水能力和通气能力。3.2.4孔隙大小的生产要求不同的作物对孔隙大小的生产要求不同,需水多的作物要求较多的毛管孔隙,需气较多的作物要求丰富的通气孔隙。但多数作物一般要求:无效孔隙尽量少,毛管孔与非毛管孔对半开:以满足作物对水、气的协调需要。土壤地理学教案 第4章-第4讲目的与要求1、掌握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土壤结构对肥力的影响2、了解土壤结构的形成方式及土壤结构的农业调节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2、难点:土壤结构对肥力的影响。教具及参考资料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第4节 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是对土壤中土粒存在方式的一种描述。土壤中的土粒或者彼此不粘接,单独的存在,呈单粒态;或者彼此相互粘结,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大小的团聚体(结构体)所以土壤形成结构体的性质以及结构体的特征就称为土壤的结构性。1.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 土壤中结构体的分类标准外观形态,根据外观形态的不同,可分为:1.1粒状结构和团粒结构 土粒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在水中分散的,即为粒状结构(直径多位0.2510mm);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即为团粒结构。特征: (1)多存在于腐殖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的表层,又以根系附近分布最多。 (2)这类结构体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之间为通气孔隙,通气透水能力强,号称地下“小水库”、“小肥库”,生产中,以粒径23mm的团粒结构最佳。1.2块状结构和核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长、宽、高三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立方体。形体较大的,边长大于3 cm ,形态较为规则的,称为块状结构;形体较小的,边长约13mm,形态不规则的,称为核状结构。特征: (1)多形成于粘重的、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 (2)结构体内部土粒结持紧密,无效孔隙多,调节水、热、气、肥的能力差,需改良1.3柱状结构和棱柱状结构土粒结持体沿垂直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柱状。柱面交角明显的,有清晰的棱角、棱面的,称为棱柱状结构;柱面交角不明显的,没有清晰棱角、棱面的,称为柱状结构。特征: (1)多存在于粘重的,缺乏有机质且干湿交替频繁的土壤中; (2)结构体内部土粒结持紧密,无效孔隙多;结构体之间,常形成大的裂隙,漏水漏肥,松土加以破碎改良。 1.4片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水平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片状。较厚的,板状结构;较薄的,片状结构;较小的,鳞片状结构。特征: (1)多由水的沉积作用或某些机械压力而形成,常见于水稻土和冲积土表层。 (2)该类结构体纵向孔隙不发达,阻碍通气透水和作物根系下扎,需松土加以破碎改良。1.5单粒结构 土粒彼此不胶结而孤立存在,如松沙土,实是无结构土壤。 生产中,团粒结构是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结构,其余结构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生产问题,所以,生产中,把土壤中有较多的团粒结构的土壤称为有结构的土;其余结构都归为无结构土。2.土壤结构对肥力的影响 土壤结构主要是影响土壤的孔隙性进而影响水、热、气、肥的运行。有结构土壤(团粒结构)无结构土壤(其余结构)共同点土粒间有小孔隙,土团间有大孔隙不同点(1)小孔隙主要是毛管孔隙,大小孔隙相互贯通协调。(2)下雨或灌水时,水份沿大孔隙向土壤中渗透快,再向毛管中运动水份接纳充分,损失少,土壤冲刷小。(3)大气干旱时,表土水份蒸发,体积收缩,可切断与下部相通的毛管,阻止下部水份上升补充蒸发,水份损失小,土壤抗旱力强。 (4)团粒内部,常为水份所占据,有机质行腐化而积累,团粒之间,常为空气所占据,有机质行矿化而释放。即有保肥,也有供肥,保肥供肥较为协调。(5)团粒结构,土体疏松多孔,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利于农事劳动。具备良好肥力基础。(1)小孔隙主要是无效孔隙,大小孔隙协调不足。(2)大孔隙少,水份进入慢,常沿土表流失水份损失大,土壤冲刷大,水土流失严重。(3)表土水份蒸发变干,体积也要收缩,但小孔隙过多,不易完全切断,下部水份 可源源上升补充蒸发,水份损失大,土壤抗旱力弱。(4)土壤较干时,有机质行矿化而释放,但因缺水,植物不能吸收养分;当水份丰富时,植物能够吸收养分,但有机质行腐化而积累,释放养分少,故土壤保肥供肥与植物需肥不协调。(5)土体紧实,不利于根系生长,耕作阻力大。需改良。3.土壤结构的形成方式 土壤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胶结 、凝聚作用 A.原生单粒 微团聚体 粘结 成型外力 B.微团聚体 团聚体 结构体 结构体的形成,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胶结物质;2、要有成型外力。3.1胶结物质 无机胶体 土壤粘粒,分子引力,可以相互粘结;阳离子,对负电胶体有凝聚作用,表现粘结;铁铝氧化物、及碳酸钙在脱水干燥时,也有粘结作用。 有机胶体 腐殖质、蛋白质通过功能团或阳离子与粘粒胶结;细菌、放线菌、真菌与土粒形成复合体或聚合体表现粘结。 水类胶结剂 无效孔隙两端的土粒通过对水分子共同的分子引力而固定一体,表现粘结。3.2成型外力 粘结 外力 外力 外力 外力土粒团聚体破碎组合破碎组合适应环境时,才能稳定下来,形成结构体。(1)生物外力 根系穿插作用,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挤压作用,使小土团组合成大土团;频繁反复进行,形成团粒结构。 掘土动物掘土时,破碎大的团聚体成小土团;运动时,又挤压小土团成大团聚体,有利于粒状、团粒结构形成。(2)干湿交替作用 团聚体失水变干时,体积收缩,各部分收缩的不均匀性,常沿垂直向的脆弱面断裂;吸水变湿时,体积膨胀,各部分膨胀的不均匀性,常沿垂直向的脆弱面断裂;变干变湿频繁反复的进行,有利于柱状、棱柱状结构的形成。此外,生产中,给土壤灌水,有酥化现象:灌水时,水份压缩团聚体内的闭畜空气,当空气压力 土粒粘结力时,使团聚体破碎。生产意义:当土壤中有较多不良团聚体时,可利用酥化现象来碎土,土壤愈干,灌水愈猛,碎土效果愈好;而土壤中有较多团粒结构时,则要避免酥化现象:不能过干的给土壤灌水,也不能灌猛水。(3)冻融交替作用 团聚体内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使团聚体破裂;冰融化后,释放破碎后的小土团有助于粒状结构形成,若有机质丰富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4)土壤耕作作用 合理的耕作,可破碎不良的团聚体,结合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不合理的耕作,可形成不良的结构体;对土壤耕耙过于频繁,破坏团粒,产生大量单粒; 过干过湿的翻耕土壤,产生块状结构;对土壤磨压过多,产生片状结构。4.土壤结构的农业调节4.1调节目的破坏不良的结构体,创造更多的团粒结构。4.2调节方法 (1)施用良好的土壤结构胶结剂。即施用有机肥和钙质肥料,有机肥和钙质是团粒结构良好的胶结剂,促进团粒的形成。 (2)改良土质。过砂土无机胶体少,易成单粒结构,客土掺泥,增强土粒胶结;过粘土无机胶体太多,易成块状结构,客土掺沙,有利于向团粒转化;过酸土土壤中 H、AL多,复合体紧实,施用石灰,以Ca 替代H、AL,使复合体疏松;过碱土土壤中Na 多,土粒分散,施用石膏,以Ca替代Na ,使土粒凝聚胶结。(3)合理耕作。掌握好耕作的次数和时期;土壤中有丰富的团粒结构,则耕作次数愈少愈好,因为耕作的破坏团粒的主要原因;土壤中有较多的不良团聚体,则耕作次数以破坏不良团聚体为限;耕作时期以土壤不干不湿时,碎土效果最好。(4)合理的轮、间、套作。不同的作物,产生不同的有机胶结物,产生不同的成型外力,有利于整个土体内团粒的形成。 (5)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结构改良剂是人工制造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如水解聚丙烯腈(jing),施入土壤后,可促进土粒的有效胶结,团粒结构的数量可增加50以上。但目前成本较高,未大面积推广,是我国改良低产田土的途径之一。土壤地理学教案 第4章-第5讲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膨胀收缩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土壤耕性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改良措施。重点和难点1、重点:土壤耕性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改良措施。2、难点: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的区别。教具及参考资料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5节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受外力作用(如耕作)或施加外在因素(如水份变化)时发生形变,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这些特性,叫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膨胀收缩性。1.膨胀收缩性1.1概念:指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失水后体积收缩的性质。1.2产生原因:土壤胶体吸水后,胶体扩散层变厚,外观体积膨胀;失水后,扩散层变薄,外观体积收缩。层状矿物吸水后,层间距离变大,体积膨胀;失水后,层间距离变小,体积收缩。1.3影响因素:胶体数量愈多,胀缩性愈大。1.4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良,剧烈的膨胀和收缩,易折断植物根系,造成机械损伤;同时,膨胀时,土体紧实,通气受阻,收缩时,土体产生裂隙,漏水漏肥。1.5改良措施:改良质地,降低胀缩性;培育结构,(多一些胀、缩时的缓冲空间)。2.土壤的粘结性2.1概念: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的性质。2.2产生原因:土粒之间存在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2.3影响因素:质地愈重,土粒愈细,接触面愈大,分子引力愈强;含水量愈低,土粒距离愈近,分子引力愈强,反之,土粒水膜愈厚,引力愈小;团粒结构使土粒总接触面积减小,分子引力下降,(团粒结构粘结力为非 团粒结构的1/21/6);有机质的粘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导读的教学设计教案
- 关于珍惜友情高一作文11篇范文
- 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 农民互助土地流转经营合同
- 一年级作文过春节放炮8篇
-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500字小学作文15篇
- 唐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语言风格教案
- 2025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试卷:英语词汇与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 合同审核流程及文件存档规范
-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课件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
- 室外雨污水、消防管网施工方案
- 疫情防控实战演练方案脚本
- 资产评估事务所投标服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关键性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高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拆卸与安装油箱加油管
- 某国有企业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企业降本增效.doc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 SCH壁厚等级对照表
- 海洋声学基础讲义吴立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