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没有新奇的培训过程 阅读 勾画就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方式 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 课本 教学用书就是本次活动的主要载体 潜心研究比浮躁不安的过程更有意义 既来之 则安之 本次活动须知 2011版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新版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认识科学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科学课程标准 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 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大胆想象 尊重证据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 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 珍爱生命 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认识科学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 科学知识 态度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科学知识 3 弘扬科学精神 主线 副线 2 掌握科学方法 副线 认识科学课程标准 一 实验课1 提出问题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 思考 并在观察 思考中引发问题 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 猜想假设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3 制定方案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 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为科学验证做好铺垫 4 实施探究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验证猜想假设 得出科学结论 5 展示交流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 加深对科学结论的理解 6 拓展创新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二 解暗箱课1 创设情境 展示暗箱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思考 并在观察 思考中引发问题 发现暗箱 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 利用感知 猜测暗箱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3 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 提出揭示暗箱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模拟探究活动 验证猜想假设 并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 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进而揭示暗箱 有些暗箱是不需要做实验的 例如15课 我们的身体 这一节课就不需要实验 只要观察 分析 概括 体验就可以了 4 总结运用 升华暗箱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暗箱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三 逻辑推理课1 既得事实提出问题学习目标 呈现事实 提出问题 明确推理主题 操作要领 创设氛围 搜集 呈现事实信息 引发问题 2 逻辑推理提出假设学习目标 整理事实 思维推理 提出假设性结论 操作要领 引导学生根据搜集 整理的事实资料展开讨论 进行初步的 合理的思维推理 提出假设性的结论 3 设计实验模拟验证学习目标 设计实验 模拟验证 得出初步结论 操作要领 依据假设设计模拟实验 进行模拟验证 或根据资料来分析 说明 归纳出结论 4 对比辨析总结提升学习目标 比对结论 尊重事实 得出科学结论 操作要领 在全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分析 归纳 综合 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 并结合推理过程 启发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推理方法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四 观察课1 导入新课学习目标 激发兴趣 形成问题 明确任务 操作要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明确目的和任务 2 自主观察学习目标 通过多种手段 初步获得观察物的性状特征 操作要领 帮助学生制定观察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 让学生对事物的性征有个初步的感知 3 交流总结学习目标 通过交流 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操作要领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形成对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4 应用拓展学习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操作要领 引入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实践应用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五 讨论课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学习目标 关注身边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思考 并在观察 思考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 明确目标 讨论问题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形成小组意见 3 交流总结 形成共识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 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4 应用拓展 课外实践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融合 达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与创新的目的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实验课 解暗箱课 逻辑推理课的对比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实验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 解暗箱课创设情境 展示暗箱利用感知 猜测暗箱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总结应用 升华暗箱 逻辑推理课既得事实 提出问题逻辑推理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模拟验证对比辨析 总结提升 观察课 讨论课对比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观察课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总结应用拓展 讨论课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讨论问题总结交流 形成共识应用拓展 课外实践 教学策略的应用 先入模 寻求科学教学的规律再出模 探寻科学教学的创新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导入活动2 探究活动3 自由活动4 拓展活动 教学策略不变的核心活动 观察课6 蚂蚁 它们都是鸟 猫和兔 多样的动物 实验课8 小车的运动 玩滑梯的启示 跷跷板 弹簧里的学问 有趣的磁铁 太阳和影子 灯泡亮了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谁的本领大 制作课1 制作计时工具 科学考察课1 指南针 讨论课2 认识太阳 用太阳计时 安全用电 解暗箱课4 我们的身体 骨骼 关节 肌肉 3年级下册各课课型 了解科学课本 教材每课的结构基本分为四大模块 了解科学课本 活动准备 意义 从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有计划地开展准备活动 内容 背景资料 活动材料 技能准备 心理准备 原经验认识准备 证据准备等 形式 搜集 采集 制作 调查 访问 考察 网络查询等 属于课前活动 了解科学课本 活动过程 意义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经历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学习活动 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 观察实验制作 搜集整理信息 思考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等 了解科学课本 自由活动 意义 也可以说是实践与应用环节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内容 与教学基本内容相关又具有拓展性 形式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制作 设计 小发明 展览 交流游戏等 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属于课堂活动 了解科学课本 拓展活动 意义 是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 延伸到课外 内容 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 形式 观察 实验 制作 调查 种植 养殖 科普宣传等 属于课后活动 了解科学课本 这一结构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带着问题搜集 准备材料 即活动准备 课上围绕主要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即活动过程 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即自由活动 课后能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 即拓展活动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始于课前 延至课后 具有探究时间的连续性和探究空间的开放性 为学生自由地 开放地过一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了解科学课本 了解科学课本 六个单元24节课30课时 了解科学课本 游戏里的科学 拉力 推力摩擦力 弹力 杠杆尺 磁铁 指南针 我们的身体 内脏 骨骼 关节 肌肉 太阳与时间 太阳 影子 计时 制作 电的本领 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安全 动物王国 昆虫 鸟哺乳动物 鱼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了解科学课本 本册教材的实施要求1 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进行定量观察 2 注重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训练3 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 更应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 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习的基础上 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 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 制作能力 猜想与假设 表达与交流 等科学探究方面 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 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 在 利用证据 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 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等科学探究方面 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 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 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因此 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 承上启下 的趋势 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二 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 分别是 小车的运动 玩滑梯的启示 跷跷板 弹簧里的学问 有趣的磁铁 指南针 主要研究推力和拉力 摩擦力 弹力 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三 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 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简单图表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3 科学知识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知道弹力 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 探究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磁铁的两极 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的规律 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 让他们对各种力的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 探究科学的秘密 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 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五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6课 各用1课时 共用6课时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和假设 能积极寻找证据 解释假设 能利用器材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 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培养乐于探究的意识 形成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意识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推和拉都是力 能够设计实验 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作用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1小车的运动 教材分析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 但究竟什么是力 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 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 按照 问题 假设 验证 发现 交流 的科学认识程序 探究 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 以及 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 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1小车的运动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准备活动 实验名称 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 拉力小 小车运动的速度慢 拉力大 小车运动的速度快 实验材料 小车 钩码 秒表 线绳等 实验过程 1 用1个钩码的拉力 测试小车走过9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 用3个钩码的拉力 测试小车走过9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 用5个钩码的拉力 测试小车走过9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论 拉力小 小车运动的速度慢 拉力大 小车运动的速度快 实验分析 注意事项 1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 使用的时间少 说明小车运动的快 使用的时间多 说明小车运动的慢 2 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很多 在这里我们只研究拉力大小的因素 3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小车的重量 小车经过的距离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拉力的大小 4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 每个实验都要做三次以上 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课教学策略之小车的运动 一 导入活动1 出一辆无动力的玩具车 教师说明 这是没有电池 没有任何动力的普通小汽车 你能让他动起来吗 2 学生上台 演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并明确 推 拉 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二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 怎样使物体运动起来呢 1 提出活动指向 推拉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推拉能使其他物体运动起来吗 请你用身边的材料试一试 2 学生动手试一试 全班总结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 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3 引导学生玩钻山洞 过桥两个游戏 体会 想钻山洞必须对准山洞的方向 上桥前用力小 上桥用力大 得出结论 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探究活动二 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 提出问题 我都知道推力和拉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那么推力和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 猜想假设 推力拉力大 小车运动的快 推力拉力小 小车运动的慢 3 制定方案 相同点 小车 距离不同点 钩码多 拉力大 钩码少 拉力小 观测点 时间短 说明速度快 时间长 说明速度慢 4 实施探究 学生做实验 教师参与指导 5 展示交流 学生组内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 汇报交流分析 拉力大小与小车走完路程的时间 得出结论 推力拉力大 小车运动的快 推力拉力小 小车运动的慢 三 自由活动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四 拓展活动我们试着来研究 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教学目标1 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做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能用观察 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 对摩擦力作出合理的假设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2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 提出问题 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 愿意合作与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 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增大有益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玩滑梯的启示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和摩擦力有关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很少思考和探究过的 本课以学生玩滑梯等典典型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探究有关摩擦力的科学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玩滑梯的启示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 弹簧秤 木块 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非常光滑的塑料板实验步骤 1 把木板先后放在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 用弹簧秤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 2 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物体表面越粗糙 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事项 本实验为对比实验 可以根据以上内容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后把结果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表格要填清楚不变的条件和改变的条件 实验分析 教学目标1 能用观察 体验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做出假设性解释 能通过观察 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 提出问题 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 愿意合作与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 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3跷跷板 教材分析 本课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 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 但是 在本单元以力为探究主题的构建模式指导下 玩跷跷板 保持杠杆平衡也用到重力 压力等 另外 本单元各课例 均有游戏成分 跷跷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 因此 跷跷板连同其他五课构建了游戏里的科学单元 主要以学生典型的生活经验 玩跷跷板为切入点 进一步认识 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跷跷板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视频文件 杠杆尺的平衡实验 实验要求 掌握杠杆尺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重点解决距离不同时 钩码的悬挂 也就是不等臂的平衡规律 注意事项 同一边的钩码 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上 实验分析 实验分析 X V 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 发现与见解 能够设计 制作与弹性 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 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 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 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关系 4弹簧里的学问 教材分析 物体产生弹性与弹力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对于弹性与弹力 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十分清楚 因此 本课将一台华为一直研究弹力的这一特点 本课按照 游戏 问题 体验 结论 的科学认知过程 在学生对市场生活中弹性 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 以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4弹簧里的学问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实验名称 弹簧的学问实验器材 弹簧 橡皮筋 玻璃球 圆珠笔实验步骤 1 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 慢慢减小拉力 观察看到的现象 2 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 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 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像弹簧这样 压缩或拉伸时 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力 这就是弹力 实验提示 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 乐于探究和发现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 有磁性 能指示南北方向 有两个磁极 同级相斥 异极相吸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5有趣的磁铁 教材分析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对学生而言 磁铁并不陌生 许多学生在玩磁铁 也会发现磁铁的一些性质 如能吸铁 但对磁铁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深入探究过 本课旨在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 通过有目的地观察 实验 探究 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科学志趣 5有趣的磁铁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实验名称 有趣的磁铁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环形磁铁 柱形磁铁 圆形磁铁 小磁针 纸片 棉线铁钉 大头针 收音机 纸板等 实验过程 1 观察磁铁的形状 2 给磁铁找朋友 游戏 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3 悬吊磁铁 游戏 把一块磁铁水平悬吊起来 用手转一转 等它静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4 接链游戏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 把磁铁隔着纸木板 塑料等物体吸铁 观察能不能吸住 6 用磁铁接近收音机 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有磁性 能指示南北 有两个磁极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有穿透力 能干扰电磁波信号 实验提示 磁铁的放置 保存条形磁铁时 必须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 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 保存蹄形磁铁时 也应在两极上加一片软铁使两极连起来 并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 软铁 教学目标1 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能尝试制作指南针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 知道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 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 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方法 6指南针 教材分析 通过对 有趣的磁铁 一课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磁铁的基本性质 但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磁铁的性质为人民服务的 学生还会产生许多问题 本课利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多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明确指南针是准确测定方位的仪器 它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指南针的使用及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从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6指南针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一 单元的组成本单元由 认识太阳 太阳和影子 用太阳计时 制作计时工具 四个课题组成 主要研究太阳以及如何利用太阳计时 二 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本单元 课一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可以说是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的 认识太阳 一课 初步让学生认识太阳的概况 是后面几课的基础 太阳和影子 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 为下一刻课 用太阳计时 做铺垫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用太阳计时 主要利用前一课研究的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 悟出古人对日晷发明与使用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发明创造的喜悦 产生 自己也能制作计时工具 的自信心 为下一课 制作计时工具 做铺垫 制作计时工具 一课 主要是让学生制作 自己喜欢 的计时工具为引领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重点 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明创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三 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 直接感知自然事物 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 并作简单记录 能利用简单表格 图形 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会查阅书籍及其它信息源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不迷信权威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活 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四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 认识太阳 1课时 太阳和影子 2课时 用太阳计时 1课时 制作计时工具 2课时 共用6课时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教学目标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 文字 图表 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 不迷信权威 能大胆想象想象太阳的概况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7认识太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认识太阳的基本概况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典型知识 意识到查阅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7认识太阳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 播放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 2 谈话 同学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对于太阳 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3 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太阳的初步了解4 提出问题 课前 同学们已经收齐了许多有关太阳的资料 太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 明确目标 讨论问题1 提出活动指向 请同学们 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并将大家感兴趣的资料挑选出来 以便在全班交流 2 各组组内自行交流 挑选出相关资料 讨论课教学策略之认识太阳 三 交流总结 形成共识1 各组选派代表 自选交流方式 将挑选出来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典型性资料随机进行展示 2 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如播放相关典型视频 3 对典型性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介绍 学生可随机进行补充发言 4 让学生各自对太阳的概况进行总结 用文字 图画等方式进行 5 讨论交流 假如没有太阳世界会怎样 四 应用拓展 课外实践1 我们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幻童话 2 继续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太阳的更多秘密 教学目标1 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 并做实验记录 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 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能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8太阳和影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并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 知道 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使学生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 数据的能力 8太阳和影子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探究活动二 实验名称 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器材 一只手电筒 一根铅笔实验过程 1 将铅笔竖直 立在桌面上 2 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 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 打开手电筒 让光束照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 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 拿起手电筒 模仿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 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 大约一尺的距离 手电筒每移动一个距离 注意停留下来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印子的样子 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实验提示 4 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 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 将上面的实验反复做几次 6 根据实验 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 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 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论 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至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 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 铅笔的影子比较长 光线较暗 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 铅笔的影子比较短 光线较强 实验提示 教学目标1 体验科学探究中 证据 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 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 2 不迷信权威 愿意合作交流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 科学知识目标 指导用日晷计时的道理 9用太阳计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研究了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基础上 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 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 并从中悟出古代人用日晷计时的原理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经历的探究过程 是古代人民曾经经历过的 从而增加自信心 获得探究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9用太阳计时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 科学知识目标 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10制作计时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计时工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 应以创新为出发点 评价点 兼顾作品的实用 美观 在制作过程中 制作 设想 如何控制 流体流量 计时工具的造型设计等 都应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 挖掘创新潜能 提高审美能力 促进小组合作 实现互相欣赏 成果共享 10制作计时工具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探究活动 一 单元的组成本单元由 灯泡亮了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谁的本领大 安全用电 四个课题组成 是以探究电的本领为主的单元 二 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本单元 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灯泡亮了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从拆装手电筒开始展开探究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应用 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是对电路知识的进一步探究 初步了解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和并联 谁的本领大 的学习又为 安全用电 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四课中 前两课是基础 后两课是应用和深入 环环相扣 有机结合 为学生学习掌握运用与电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三 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并做实验记录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简单图表 会查阅书籍或其它信息源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 新发明 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观察 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3 科学知识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落 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 作用 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要不容易导电 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 灯泡亮了 1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2课时 谁的本领大 1课时 安全用电 1课时 共用5课时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教学目标1 能用导线 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 进行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 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愿意合作与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 开关 导线 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能用导线 灯泡 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11灯泡亮了 教材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和人们的生活 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 灯泡发光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课重点在于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 使学生走进电的世界 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强烈的探求欲望 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研究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1灯泡亮了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实验名称 灯泡亮了实验器材 电池 电池夹 小灯泡 开关 导线实验步骤 1 观察开关 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 2 把电池 开关 小灯泡 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 接通开关 观察现象 4 断开开关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 如电池 开关 导线 用电器 如小灯泡 四部分 注意事项 1 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2 实验前 试验后开关都应该是断开的 实验提示 教学目标1 探究用各种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并做好实验记录 会画简单的电路连接图 2 能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愿意合作与交流 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 灯泡亮了 一课的基础上 如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使学生对串联 并联电路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并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探究活动 实验名称 串联电路实验器材 电池 电池夹 小灯泡 开关 导线实验步骤 1 在电路中连接一个小灯泡 接通开关 观察现象 2 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如图所示 观察现象 3 在电路中连接三个或多个灯泡 观察现象 实验提示 实验名称 并联电路实验器材 电池 电池夹 小灯泡 开关 导线实验步骤 1 在电路中连接一个小灯泡 接通开关 观察现象 2 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 如图所示 观察现象 3 在电路中连接三个或多个灯泡 观察现象 实验提示 简单的串联 并联的区分 首 尾 首 尾 首 尾 首 尾 复杂的串联 并联的区分 短路 短路 短路判断法 利用导线 让电路出现短路 如果灯泡亮为串联 不亮为并联 教学目标1 能够查阅数据及其他信息源 运用整理 分析的方法 了解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资料 能做简单探究实验 并做实验记录 2 通过制作和创新设计 学会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 愿意用 证据验证假设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了解什么是导体 绝缘体 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3谁的本领的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 虽然它们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 但学生对于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和 导电 现象 还不能够作出确切解释 本课首先通过实验验证 再以 辩论会 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教科书这样安排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享受成功的喜悦 也开阔了学生视野 从而可以为安全用电做好相应的准备 13谁的本领的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实验名称 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实验器材 检测板一块 干木头 玻璃 陶瓷 塑料 纸 毛线 铁丝 铝片 不调 铅条实验步骤 1 检查电路 先将检测电路中的夹子夹在一起 灯泡亮表示电路通 2 用夹子分别夹住要检验的材料 观察灯泡是否亮 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为两类 实验结论 1 灯泡亮的一类为 钉子 铁丝 铝片 铜丝 铅条 像钉子 铁丝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 灯泡不亮的一类为 干木头 玻璃 陶瓷塑料 纸 毛线 像玻璃 纸等不容易 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实验提示 教学目标1 学会查阅资料及其他信息源 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方面的相关资料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 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 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4安全用电 教材分析 电与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 让学生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体验合作 探究的乐趣 并能向周围的人提出安全用电建议 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 养成科学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14安全用电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探究活动 本课流程 1 认识用电危害 2 讨论安全用电 4 安全用电宣传 3 交流安全知识 一 单元的组成本单元由 我们的身体 骨骼 关节 肌肉 四个课题组成 是对人体研究的起始单元 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概况 本单元为后续 对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等内容的研究 奠定基础 做好铺垫 二 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四课之间以 我们的身体 为中心 揭示了人体基本结构 我们的身体 一课 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以猜想和假设为主线贯穿本课 主要让学生从外到内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整体的认识 了解身体主要的感觉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初步让学生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内部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骨骼 一课 是以人体骨骼组成为切入点 通过猜想 假设 体验的方法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开始了对人体骨骼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骨骼分布及作用 学习骨骼保健的相关知识 关节 一课 让学生通过体验 猜想 实验验证的方法 了解关节的作用 知道常见关节损伤和预防 肌肉 一课让学生通过分析整理 搜集和处理信息 活动体验的方法了解肌肉 的作用及保健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三 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 能根据需要 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 分类别 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改善生活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3 科学知识 知道人体外部结构和内部主要器官 认识感觉器官的结构 了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 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 相互密切配合 知道骨骼 关节和肌肉的作用及保健 四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 我们的身体 2课时 骨骼 1课时 关节 1课时 肌肉 1课时 共用5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1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假设解释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能根据需要 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 想知道 爱提问 愿意合作与交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 15我们的身体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的编写 着力体现 解暗箱 这一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对自己的身体提出问题 让学生从外到内观察 研究自己的身体 学习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教科书通过猜想 假设 观察 分析 概括 体验等探究活动和思维活动 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初步的了解 并认识手 眼 鼻 舌 牙齿等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5我们的身体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本课重点活动 1 观察 猜想身体内部的构造 2 研究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3 亲身体验身体的协调性 解暗箱课之 我们的身体 一 创设情境 展示暗箱引导学生现场做广播体操 进而提出问题 我们能够完整的做一套广播体 是因为我们身体各个部分能够协调的工作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吗 猜猜我们身体内部有什么 二 利用感知 猜测暗箱1 观察身体外部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划分 并在纸上标出身体各部分 2 探究身体内部有哪些器官 首先让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想 并把猜想画到上个活动绘制的人体图上 三 交流汇报 揭示暗箱1 小组 全班交流身体外部构成 教师总结人体分为 头 颈 躯干 四肢 2 课件展示人体内部透视图 认识各种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并让学生对人体图进行修改 3 观察手 眼 耳 鼻 舌 牙 研究结构和功能 填写观察记录表 4 进行几个身体器官密切配合的体验活动 四 总结运用 升华暗箱玩健身圈 调查残疾人的生活 教学目标1 能针对人体骨骼提出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结论 能根据需要 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 想知道 爱提问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骨骼的作用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保健 16骨骼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 我们的身体 一课的学习 初步认识了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内部器官 了解到身体内部有骨骼 但对于人体骨骼的组成 作用 及骨骼营养保健知识却知之甚少 本课着力于人体骨骼的研究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想 体验等活动 使学生知道骨骼的形成及作用 并了解基本的骨骼营养保健知识 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6骨骼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本课重点活动 1 研究人体骨骼的组成 2 认识骨骼的作用 3 骨骼营养及保健 教学目标1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 想知道 爱提问 愿意合作与交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人体六大关节的名称 位置 及作用 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常识 17关节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观察 体验等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关节及其作用 具体认识人体的几个较大的关节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了解各大关节的名称及其作用 在引导学生了解常见关节病变的基础上 向学生进行关节的卫生保健教育 17关节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本课重点活动 1 认识人体主要关节 2 研究关节的作用 3 关节损伤及保健 18肌肉 教学目标1 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能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结论 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 想知道 爱提问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肌肉的作用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保健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的身体入手 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参与 在观察 触摸 体验等活动基础上 对肌肉进行探究 认识人体的五大肌肉 了解人体肌肉的作用 增强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意识 18肌肉 准备活动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本课重点活动 1 认识人体主要肌肉 2 研究肌肉的作用 3 肌肉损伤及保健 根据 课程标准 要求 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 理解生命的本质 形成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 按照个体 类群的思路建构了 动物王国 这一单元 本单元 以学生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 层层展开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体验探究后收获的乐趣 同时了解 认识昆虫 鸟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的基本特征 一 单元的组成本单元包括四课 依次是 蚂蚁 他们都是鸟 猫和兔 多样的动物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二 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整体上看 该单元由对昆虫 鸟 哺乳动物 鱼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的探究连接而成 动物知识的整体性强 蚂蚁 一课 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 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 它们都是鸟 一课 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 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猫和兔 一课 借助对猫和兔的观察 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多样的动物 一课 借助对青蛙 蛇 鱼等常见动物的观察与研究 归纳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的共同特征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各课均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 由个体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 结构清晰 每课用情景 问题 观察 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 落实了探究目标的基本要素 除此之外 教科书还采用了前易后难的呈现方式 内含了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方式的构建 三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 蚂蚁 1课时 他们都是鸟 1课时 猫和兔 2课时 多样的动物 2课时 共计6课时 19蚂蚁 教学目标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行测综合英语
- 天津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国家能源武汉市2025秋招化学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铜陵市2025秋招机械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安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丽江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株洲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许昌市中储粮2025秋招购销统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大唐电力鸡西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武威市中石油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方案
- 植物鉴赏课件
-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肿瘤热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5年甘肃省药品检查员资格考试(药械化流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自来水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 2025新热处理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工会兼职补助管理办法
- 纸箱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