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02.doc_第1页
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02.doc_第2页
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02.doc_第3页
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02.doc_第4页
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0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学案02【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2、提高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3、掌握消息筛选和综合分析的解题技巧。一、课前预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时会聚 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注】人主:即武帝。污:弄脏。论议:议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怀:揣在怀里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据:双手按地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来没有不高兴过”,译成“劝说”不符合语境。【答案】a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bc d【解析】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解析】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狂人”,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狂人”,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答案】c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译文:_(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译文:_(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_【答案】(1)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二、课堂演练(山东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馆:安排住所b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没有荤菜c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 逐:被驱逐d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 适:恰巧【解析】b素:白白地。【答案】b6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苏秦向燕王证明自己不是“小人”的一组是()利得十城,功存危燕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a bc d【解析】说的是苏秦对燕王满足现状的批评。讲述的是女仆机智地弄翻毒酒的目的。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王对苏秦由宠幸到疏远,是因为有小人在燕王面前说了苏秦的坏话。b苏秦出使齐国为燕王争得了十座城邑,但回到燕国后连个住处都没有,他感到很委屈。c苏秦因自己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却遭到燕王冷遇而去质问燕王。d苏秦向燕王讲述邻家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自己为燕王争取利益,却又受到不应当有的责罚。【解析】c苏秦说尾生之信、伯夷之廉、曾参之孝,为的是说明自己如果像他们那样的话,就不能对燕王尽忠了。【答案】c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译文:_(2)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译文:_(3)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译文:_三、课后巩固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凡:总共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洎:等到c潜又抑而不闻 闻:听见d上贷其死 贷:宽恕【解析】c闻:使听到。这里是说“不让皇帝知道”,就是说傅潜不上奏。【答案】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前者为动词,担任;后者为介词,表被动。b.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为动词,根据。c.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并列。d.均为代词,他的。【答案】d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傅潜“畏懦无方略”的一组是()一日,再中流矢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仍许出兵为援潜卒逗遛不发abc d【解析】是说傅潜战斗中负伤。是傅潜不得已而为的事。是傅潜的假承诺。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解析】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到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暂居之地,而非“朝廷”。【答案】c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译文:_(2)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译文:_【答案】(1)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2)皇帝驻扎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参考译文】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太宗即位,傅潜隶属于殿前左班,三次升迁官至东西班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射中,又随从太宗征讨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多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武器,大为赞叹。回师之后,(傅潜)被提拔为内殿直都虞侯。皇帝对枢密使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真宗即位后,傅潜任忠武军节度使,数月后被召回。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边境城堡全都疾速传送告急文书,傅潜部下共有八万步兵骑兵,全都自行准备铁、铁棰,争着想要奋力出击。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朝廷多次派遣使臣从小路走,督促他出兵,会同各路兵马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也多次催促他,傅潜一概不听。范廷召等人发怒,就羞辱他说:“您怯懦得竟然不如一个老太婆啊!”傅潜无言以对。都钤辖张昭允又屡次劝说傅潜,傅潜笑着说:“贼兵势力这样强大,我同他们较量,正是挫我的锐气罢了。”然而不得已,分派骑兵八千、步兵两千交给范廷召等人,在高阳关迎击契丹,并许诺出兵支援。等到范廷召等人与契丹浴血奋战的时候,傅潜却没有来。等到皇帝将要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从大名领军前行赴镇、定与傅潜会合。傅潜最终拖延(时日)不发兵,致使敌骑进犯德、棣,渡过黄河直奔淄、齐,劫掠百姓,焚烧房屋。皇帝驻扎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有作战得胜者,傅潜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