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频繁结皮原因分析及处理.doc_第1页
分解炉频繁结皮原因分析及处理.doc_第2页
分解炉频繁结皮原因分析及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解炉频繁结皮原因分析及处理-中国水泥技术网2009-5-23作者: 瞿学坤 刘飞 姚公放,义煤集团水泥公司,河南渑池472411 我公司5000td生产线于2006年6月26日投料试生产,其中分解炉采用喷旋结合形成复合流场的炉型。投产后,分解炉频繁结皮严重影响生产。1 结皮情况 每次结皮均在分解炉的4根三风道燃烧器周围并向分解炉锥体延伸,向上可到分解炉直段都有结皮,严重影响窑风入炉,造成分解炉燃烧器出口堵塞,分解炉多处发生过红炉,甚至造成窑系统无法运行而停产。由于分解炉结皮严重造成停窑清理6次,每次清理费时费力,安全性极差,最长的一次清理用了5d。窑运转率极低,最长的运转1个半月左右,最短的只有10d。2原因分析 该生产线最初设计使用长焰煤和贫瘦煤搭配的燃料,分解炉锥体上对称分布着4根法国皮拉德公司产的三风道燃烧器,用来强化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正式生产时考虑整个系统的适应能力,生产用原煤是陕西神木产优质烟煤,挥发分在2530,与最初设计差别较大。因燃烧器与下料点位置相距较远,煤粉燃烧放出的热能不能迅速被物料吸收,在炉锥体较小的空间形成局部高温造成结皮,甚至红炉;其次就是系统处于试生产,各种设备、电气故障多,开停窑次数较多,加上中控操作水平不熟练,导致分解炉温度波动大产生结皮。3第一次改造及预防措施31 改造方案 1)取消4号燃烧器(即三次风入炉口右侧第一根),改为3根燃烧器供煤;3根燃烧器位置均向上提高1m;旋转角度由原来的20改为0;水平夹角由原来的30改为10;3根燃烧器与分解炉的中心的定位角度不变;燃烧器头部伸出炉浇注料表面300mm(改造示意见图1)。图1 分解炉改造示意 2)C4下料管撒料盒位置不变,用浇注料在撒料盒板体上浇注一个斜坡,即改现有板体与水平夹角15为30。32 预防措施 1)关小三次风,加强分解炉的喷腾效应。 2)投料过程尽可能缩短,正常生产投料量保持在350370th。 3)严格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70900,烟室温度在1050-1150。 4)分解炉燃烧器的一次风量减少30。 5)做好窑尾烟室、分解炉和预热器系统的密封,减少漏入的冷风量。 6)煤粉细度由68增大到1012(80m筛余)。33 改造效果 改造后,炉出口温度与C5下料管的温度倒挂;窑尾及炉出口压力变化幅度较大;窑电流变化幅度较大;只要C5下料管的温度低于900,窑电流就很快降低,同时多次出现C5锥体堵塞的情况。打开分解炉观察孔发现,煤粉在炉内燃烧慢,炉内充满许多小火星,C5内部还有煤粉燃烧。通过分析认为,是C4撒料盒板体浇注料角度过大,造成从C4下料管冲下的生料冲击力过大,致使炉风不能将其完全带起引起分解炉塌料。因此,将2个C4撒料盒板体上的浇注料全部拆除,恢复原有角度后生产转入正常,熟料产量保持在53005600td。 经过这次改造,分解炉结皮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但未根本消除,1号和2号燃烧器之间的锥体部位还有结皮。于是,在结皮严重的地方开捅料孔,每天定时用高压水枪清理结皮,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4 第二次改造 为了彻底解决分解炉的结皮,提高系统对燃煤的适应能力,在2008年春节大修期间再次对分解炉进行了改造。41 改造方案1)启用分解炉4号燃烧器。将其安装在三次风管入炉口的上方,燃烧器的右侧与三次风管的右侧在同一垂直面上。燃烧器中心线与壳体垂直,与水平面呈6的夹角,下边与分解炉的直段下边重合。燃烧器头部伸出炉浇注料表面300mm。2)关闭1号燃烧器。3)用浇注料在C4B撒料盒板体上浇注一个斜坡,板体与水平夹角由l5改为30(C4B撒料盒在2号燃烧器的上方)。42 改造效果及分析 经过这次改造,分解炉结皮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增大C4B撒料板的角度,可以使C4B下来的生料向下冲的更深一些,使2号燃烧器喷出的煤粉燃烧后,放出的热量被迅速吸收,生料中的CaCO3进行快速分解,避免了2号燃烧器附近产生局部高温,同时也消除了结皮。 2)关闭了1号燃烧器,消除了其附近的结皮。 3)13号燃烧器与三次风入口约在同一平面高度上,安装在三次风入口和C4A撒料盒之间的4号燃烧器喷出的煤粉,由于充分接触了富氧的三次风,所以快速燃烧放热,C4A下来的生料被三次风带起,并与4号燃烧器喷出的煤粉混合在一起,吸热、分解快速进行,这样4号燃烧器附近的温度虽然比2号燃烧器附近高,但是下面是三次风的入口,所以也就不会产生结皮。5 总结 对于喷旋结合复合流场的分解炉来说,要在生产中寻找旋流和喷腾强度的最佳配合,从而在分解炉内创造出煤粉与生料既得到充分分散,又能保证均匀分布最佳的客观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