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1页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2页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帝国新政一课中来看学生的人文素养帝国新政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汉唐盛世第三课时,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民族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措施,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案例描述】我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帝国新政一课时,在最后总结全文中我问学生道:“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A生说:“学习了唐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是十分的高明,曾在电视剧上看到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的王子结为兄弟的,真不愧被称为“天可汗”。B生说:“我看到课外书中说唐太宗李世民的祖先也是少数民族的人”。C生说:“我感受到了唐朝时那种民族融合,汉族与其他民族真的像一家人的融洽氛围”。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其实唐太宗也是自私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但是吐蕃来提亲时,李世民也很矛盾的,如果公主不嫁过去,吐蕃跟唐要有战争的威胁,这也是唐一种和亲的手段,跟汉朝时性质一样的,所以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融合。听了D的发言后,很多同学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举手表示不同意,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文成公主入藏的行为。当时,我也感到很惊讶,这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快我镇静下来,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于是,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等学生们稍稍安静下来后,我说:“同学们,你如何看待文成公主入藏及唐朝的民族关系的呢?大家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文成公主进藏是我们汉族与藏族是一家的很好的例子,反映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唐太宗也十分愿意和吐蕃和平交流。”马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是吐蕃看见唐朝的繁荣和富裕,想与唐交流,促进他们进步。”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为了生存,这很正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再说不管怎么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制止他们的争论,也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放学后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了解唐朝的有关民族政策的真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特别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同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逐步学会且能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更勇敢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与反思】: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对很多历史事件只能简单地几句话带过,这样学生光靠教科书就不能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以偏概全,或者窥豹一斑的现象发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去挖掘历史真相。结合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观念: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过多地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本内容的感悟与质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唐朝的民族政策?它与汉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区别?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只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除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外,它还肩负着让学生树立对教材内容的正确价值取向的独特使命。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但到最后,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去挖掘历史真相,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四、加强人文修养,主要是加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修养,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之功,需长期不懈努力。而对传统文化的修养需要对中国历史的知晓与理解,这是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也是道德规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事实上,一个称职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习惯。可是,如果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