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5.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2014年25.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2014年25.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2014年25.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2014年25.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5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缘”“鲜美”“缤纷”“异”“穷”“舍”“豁然”“俨然”“交通”“怡然”等;注意3个字的读音与书写:“俨”“髫”“诣”; 2. 翻译重点句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 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会翻译课文。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学习重点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会翻译课文。学习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学 习 过 程备注六、布置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2.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3.你有怎样的疑惑?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2、“世外桃源”的含义。二、出示学习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缘”“鲜美”“缤纷”“异”“穷”“舍”“豁然”“俨然”“交通”“怡然”等;注意3个字的读音与书写:“俨”“髫”“诣”; 2. 翻译重点句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 翻译课文,理清渔人的行踪,复述故事。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 便舍船 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 1、一词多义 屋舍俨然 乃不知有汉 此乃天意 王欲舍所携人 去后乃至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武陵人捕鱼为业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向所志 寻病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复出焉 又何间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惧有伏焉 2、通假字 便要还家 3、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处处志之4、文言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预设问题二:翻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预设问题三:理清渔人的行踪,复述故事。四、精讲点拨 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 交通 古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无论 古义: 开朗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20分)1.解释加点的词。(16分)(1)缘溪行 便扶向路 (2)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3) 缤纷 (4)才通人 (5)属 (6)具答之 (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此中人语云 (9) 既出 (10)便扶向路 (11)诣太守说如此 (12) 欣然规往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2分)A、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众妙毕备 D、相与步于中庭 E、并怡然自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X k B 1 . c o m(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六、布置预习熟读成诵,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渔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是怎样的?2.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3.东晋时期,桃花源真的存在吗?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1、检查课文翻译。 2、检查背诵。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三、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样发现桃花源的?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2.东晋时期,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四、精讲点拨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 五、当堂达标(一)必做题(20分)1. 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2.课文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6分) 3、第2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4.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分) (二)选做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 释】好力:爱好勇武、力气。败北:战败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逃。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颜色:脸色。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倍:通“背”。背弃、违背。5、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以勇力事鲁庄公( ) 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6、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7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第25课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便舍船 ( 舍弃 ) 乃大惊 (竟然 )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1、一词多义 屋舍俨然 ( 房屋 ) 乃不知有汉(竟然) 此乃天意 (是) 王欲舍所携人 (丢下,抛弃) 去后乃至 (才)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作为 ) 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 寻找)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向所志( 标记 ) 寻病终(不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不复出焉(在这里) 又何间焉( 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被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呢) 惧有伏焉(在那里 ) 2、通假字 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3、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新- 课-标-第-一 -网欲穷其林( 形容词作动词,走动尽头)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4、文言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省略句) 四、精讲点拨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交通 古义:互相通达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食物新鲜,味道好 今义:运输事业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 开朗 古义: 开阔明亮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义:条件复句的连词 今义:乐观、畅快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2、D 3、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样发现桃花源的?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明确:缘溪行豁然开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东晋时期,桃花源真的存在吗?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四、精讲点拨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明确: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当堂达标】问题的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活动、穿戴、心情 w W w .x K b 1.c o M3、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5答应 割让或丢失 凭 在 6、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 7、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http:/www.xk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