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某市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某市居民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合理适当的建议和指南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通过自拟调查问卷、现场测量血压、现场访谈等方式,获得某市25岁以上年龄段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资料。原始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录入EpiData3.1数据库,并进行整理、核对、纠正。对处理后的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此次调查研究样本对象共计9540人,其中男性4554人,占47.70%,女性4986人,占52.30%,男女比例为1:1.09,接近1:1。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上,以2545岁人群为主(占68.9%),婚姻状况以已婚者为主(占91.9%),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为主(78.3%)。高血压患者2282人,患病率为23.9%。其中,男性患病1204人,患病率26.4%,女性患病1078人,患病率21.6%。高血压在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劳动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是否常吃腌制食品和水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化程度的降低、BMI指数的增大、劳动强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某市2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略高于某省15岁以上居民平均水平,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和BMI等级是影响当地居民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应该将某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体重超过正常、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患有糖尿病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伴随 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它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不仅是一个全球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隐藏性的问题。随着经济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全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落后地区。2008年,估计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心血管病死亡患者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13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伙伴将高血压作为全球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呼吁加强努力,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据估计,2013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25岁以上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没有伴随症状,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每年因患高血压而死亡的有900多万人,其中半数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已成为人类居主导地位的死亡风险因素。到2030年,几乎会有233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疾病。毋庸置疑,这样的趋势只会是让全球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济费用无限增加。我国是高血压大国,自建国以来做过的4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4次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58、17.65,从历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约为2亿,比1991年增加了1亿多。对高血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一旦超过115/75 mmHg就会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060的脑卒中,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均与血压升高有关。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 200 万人,新发心肌梗死 患者5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约 300 万人。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非传染性疾病国家概况中,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估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7%,而心血管疾病就占到了45%,高于发达国家美国的31%,日本的29%,可见心血管疾病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威胁重大。然而,高血压的患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在逐步下降,这与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和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因素、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体重超标、肥胖、吸烟与饮酒、摄入过多的钠盐等因素均对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某省某市居民以城镇人口为主,本研究拟通过对某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的调查,掌握某市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某市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适当的建议和指南,并为我省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2对象和方法2.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省某市年龄在2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2抽样根据现况研究的样本量估计方法,以及2010年全国33.5%的高血压患病率,综合考虑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抽样样本总量为10003人,约占嘉峪关2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6%。本研究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某市的人口资料,计算得出各年龄段某市人口比例;第二步:根据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居民人口资料及年龄构成,计算得出各年龄段居民抽样分布。第三步:调查员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居民范围内,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口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随机选择个案的功能对各个社区/乡镇的25岁及以上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按6%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或集中调查。抽取的调查对象若因各种原因在调查期间均无法参与调查时,将采取对象置换,置换条件为:与该调查对象处在同一社区/乡镇、同一年龄段且同性别的其他未被抽取的对象。2.3 调查内容与方法2.3.1 问卷本研究综合参考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关于高血压的调查问卷以及国内其他省市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研究的调查内容,统一编制了某市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患病史、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治疗控制情况等。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均附有知情同意书。2.3.2 体格检查本研究体格检查采用入户调查和集中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测量血压值、现场测量血糖值、身高(Height)、体重(Weight)等,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入相对应的调查问卷中。根据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的方法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统一使用欧姆龙智能电子血压计(上臂式)血压仪进行测量,使用前对血压计进行统一校正,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现场血糖测量:测量时尽可能保证被测者处于空腹状态(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若未能空腹者,其血糖测量值视为随机血糖测量值,使用经计量认证统一型号的罗氏血糖仪进行测量。参考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进行身高、体重及腰围的测量。其中,集中式调查组采用经计量认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进行测量,入户调查组使用经计量认证的卷尺和直角三角板对身高进行测量,使用经计量认证的电子秤进行体重测量。两组器材进行校正统一标准,保证长度测量误差范围在0.1cm以内,重量测量误差在0.1kg范围内。2.4判断标准 高血压: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mmHg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mmHg。当所测量的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则为高血压。测量血压需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的血压,必要时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超重/肥胖:调查对象体重分级用BMI等级作为分类标准。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BMI18.5为轻体重,18.5BMI24.0为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劳动强度:轻度体力劳动:是指如行走散步等需要付出轻微体力,不引起呼吸、心跳增加的活动。中度体力劳动:是指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需要付出中等体力,引起呼吸、心跳轻度增加且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重度体力劳动:是指如重件手工锻打、爬坡搬运重物等需要付出较大体力,引起呼吸、心跳显著增加且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经审核无误后,采用双录入法将采集到的资料录入EpiData3.1数据库,并进行整理、核对、纠正。对处理后的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时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用c2检验,高血压单因素、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6 质量控制2.6.1调查员培训现场调查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直至抽取调查对象。统一对调查人员进行体格检查、访谈技巧、问卷调查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并进行实地调查模拟。调查员由某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务相关工作人员组成。2.6.2预调查开展预调查,对问卷内容及问卷询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问卷内容以及问询调查方式。2.6.3 问卷复核调查员在调查结束时要核对问卷,重点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发现漏项、跳转错误及时纠正。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复核,并填写质控记录。并在完成的问卷中随机抽取部分问卷进行重复性调查,对比重复率,确认其真实性。2.6.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人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再次核查,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平行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以及查缺补漏。若问卷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调查员,再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复查。如果被调查对象因故或不愿意再次配合调查的,为尊重被调查者的意愿,其对应的调查问卷将被视为不合格问卷给予剔除。3.结果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3份,回收9928份,回收率为99.25%。经过多次复核后,最终合格样本总量为9540人,合格率为96.09%。其中男性4554人,占调查对象的47.70%,女性4986人,占调查对象的52.30%,男女比例为1:1.09,接近1:1,见图3-1图3-1.调查对象性别构成比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上,每隔5个年龄段为一组,由于75岁以上人数较少,故统计时75岁以上人群作为一组。调查样本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0.85%、12.31%、17.20%、16.61%、11.94%、7.09%、7.16%、6.10%、4.66%、3.53%、2.54%,见表3-1。表3-1.调查对象年龄段构成比年龄段 人数 构成比(%)25 1036 10.8530 1174 12.3135 1641 17.2040 1585 16.6145 1139 11.9450 676 7.0955 683 7.1660 582 6.1065 445 4.6670 337 3.5375 242 2.543.2高血压患病情况此次调查研究样本对象共计9540人,高血压患者2282人,患病率为23.9%。其中,男性患病1204人,患病率为26.4%,女性患病1078人,患病率为21.6%,由于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高血压的患病与人群性别有关联。高血压在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劳动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和是否换糖尿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化程度的降低、BMI指数的增大、劳动强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见表3-2、图3-2。表3-2.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对高血压患病率影响影响因素 患者数(n) 调查人数(n) 患病率(%) 2 P年龄段 2282 9540 23.9 1855.764 0.00125 63 1036 6.130 77 1174 6.635 159 1641 9.740 250 1585 15.845 269 1139 23.650 227 676 33.655 304 683 44.560 309 582 53.165 266 445 59.870 201 337 59.675 157 242 64.9性别 30.356 0.001男性 1204 4554 26.4女性 1078 4986 21.6文化程度 646.182 0.001不识字或很少 364 675 53.9小学 521 1396 37.3初中 622 2801 22.2高中/职高/中专 501 2518 19.9大专/本科及以上 274 2150 12.7BMI等级 533.688 0.001偏瘦 33 381 8.7正常 813 4986 16.3超重 1049 3325 31.5肥胖 387 848 45.6家庭人口数 9.038 0.0111-3 1825 7429 24.64-5 414 1941 21.36 43 170 25.3劳动强度 10.560 0.005轻度劳动 1465 6388 22.9中度劳动 211 833 25.3重度劳动 606 2319 26.1婚姻状况 139.905 0.001未婚 37 293 12.6已婚 2030 8765 23.2其他 12 37 32.4离婚/丧偶 203 445 45.6家族史 145.699 0.001否 1372 6689 20.5不知道 186 632 29.4是 724 2219 32.6糖尿病 338.111 0.001是 245 390 62.8否 2037 9150 22.3图3-2.各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居民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中,经常吃腌制食品和水果的人群,其p值分别为0.038和0.007,均小于0.05,则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经常吃腌制食品和经常吃水果对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有一定的影响。是否经常吃蔬菜(p=0.085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是否经常吃蔬菜对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不一定有影响。见表3-3。表3-3.居民饮食习惯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饮食习惯 患者数(n) 调查人数(n) 患病率(%) 2 P经常吃腌制食品 4.310 0.038是 750 2968 25.3 否 1532 6572 23.3经常吃水果 7.149 0.007是 1649 7097 23.2否 633 2443 25.9经常吃蔬菜 2.973 0.085是 2080 8777 23.7否 202 763 26.53.3 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3.3.1 高血压相关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根据前文所分析的结果,从各项指标中选择14项与高血压患病可能相关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这些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BMI等级、是否饮酒、是否常吃腌制食品和是否常吃水果,并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具体赋值情况详见表3-4。以=0.05作为检验水准进行分析判定得出:14项指标均与高血压患病呈现相关性,其中,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BMI等级、是否常吃腌制食品这9项指标与高血压患病存在正相关,而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是否饮酒、是否常吃水果5项指标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如表3-5所示。表3-4 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不同变量的赋值表变量分析项目赋 值Y高血压患者是=1;否=0X1年龄25-29岁=1;30-34岁=2;35-39岁=3;40-44岁=4;45-49岁=5;50-54岁=6;55-59岁=7;60-64岁=8;65-69岁=9;70-74岁=10;75岁=11X2性别男=1;女=0X3民族汉族=1;少数民族=0X4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专/本科及以上=5X5婚姻状况未婚=0;已婚=1;其他=2,离婚/丧偶=3X6职业轻体力劳动=1;中体力劳动=2;重体力劳动=3X7家庭人口数1-3口之家=1;4-5口之家=2;6口之家=3X8家庭年收入10万元=5X9家族史是=2;不知道=1;否=0X10是否患糖尿病是=1;否=0X11BMI等级偏瘦=1;正常=2;超重=3;肥胖=4X12是否饮酒(过去12个月内)是=1;否=0X13是否常吃腌制食品是=1;否=0X14是否常吃水果是=1;否=0表3-5 某市2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能相关影响因素 SE()Wald2P OROR的95%CILowerUpper年龄0.0790.0021448.110.0011.0831.0781.087性别0.2650.04830.280.0011.3031.1861.432民族0.3420.1714.010.0451.4071.0071.966文化程度-0.4840.021529.330.0010.6160.5910.642婚姻状况0.5300.046130.930.0011.6981.5511.860职业0.0890.02810.290.0011.0931.0351.153家庭人口数-0.1240.0535.500.0190.8830.7960.980家庭年收入-0.2170.02478.490.0010.8050.7680.845家族史0.3200.027140.780.0011.3771.3061.452是否患糖尿病1.5270.086315.100.0014.6063.8915.452BMI等级0.7660.034496.290.0012.1512.0112.301是否饮酒-0.2550.05521.520.0010.7750.6960.863是否常吃腌制食品0.1070.0514.310.0381.1121.0061.230是否常吃水果-0.1440.0547.140.0080.8650.7780.9623.3.2 高血压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有14个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依然选择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以=0.05的平均检验水准进行依次选入或剔除自变量,两种结果均显示:分别有7个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模型中。在引入BMI等级的分析中,显示与高血压有独立相关性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和BMI等级,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成负相关。请详见表3-6。表3-6 某市2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MI等级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 SE()Wald2P OROR的95%CILowerUpper年龄0.0740.003827.400.0011.0771.0711.082性别0.2030.05712.770.0011.2261.0961.370民族0.4750.1936.030.0141.6071.1012.348文化程度-0.0720.0286.760.0090.9300.8810.982家族史0.3840.032146.220.0011.4681.3801.563是否糖尿病0.4700.09922.380.0011.6001.3171.944BMI等级0.6670.039291.800.0011.9481.8042.103常数-6.8950.291559.830.0010.0014.讨论4.1高血压的患病情况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存在严重的“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现状。据2002年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以上,全国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我省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血压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14年,某省卫计委公布的“2013年某省城乡居民5种慢性病(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我省被调查人群15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3.85%,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24%),其中男性为25.04%,女性为22.57%;城镇为24.15%,农村为23.54%。此次对某市居民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某市2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9%,男性患病率为26.4%,女性患病率为21.6%,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主要表现为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低于较发达地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工作任务艰巨。4.2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族史、是否患糖尿病和BMI等级与高血压有独立相关性。除此以外,婚姻状况、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因素对高血压的患病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年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步升高,尤其是40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迅速。由于动脉血压与血管阻力大小和血管弹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血管开始衰退发生硬化而使弹性减退,有的管腔变得狭窄使血管阻力增加,再加上心脏的功能也在下降,机体代谢缓慢,使血管阻力明显增大,致使血压升高。2、文化程度:由表3-2可以看出,人群文化程度越低,高血压患病的机率就越大。不识字或是很少识字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3.9%,远远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意识比较强,在自身出现了早期症状时也能早发现、早治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发生。3、家族史:三十几年前,京都大学冈本教授开始了高血压白鼠交配试验,并分别于1969年和1974年成功培育出完全遗传型高血压白鼠和脑中风白鼠。这一实例证明了高血压和脑中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球团原料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方法探讨
- 急救包扎课件
- 雷管制造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教师条件课件
- 水产捕捞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 零售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福州屏东中学2025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2025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中医家族传承政策解读
- 体育办公室管理制度
- 古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探索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 燃气智慧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
- 光伏电站建设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脱硝培训试题一及答案
- 两人合伙贷款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