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oc_第1页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oc_第2页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oc_第3页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oc_第4页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1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2 徐州市经济发展现状23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3.1 城乡二元经济突出23.2 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33.3 第三产业质量不高44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44.1 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44.2 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65 优化对策75.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75.2 综合发挥各个区域内的功能,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7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高产业效益7参考文献:8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姓名:袁丹 学号:20100512118 班级:10资源(1)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等经济指标,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在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关键词:徐州市 产业结构 现状分析 优化对策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指区域内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区域生产力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体制机制下,资金、人力、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使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区域产值结构和区域就业结构。1从本质上讲,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指调整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比重,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协调处理各经济要素的关系。2 2 徐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794.88亿元3增加到2012年的4016.58亿元4,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8801元增加到2012年46877元。全社会的固定资产由2002年的323.1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685.89亿元。由此可看出,徐州市总体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市场内部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徐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应该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3 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1 城乡二元经济突出 徐州市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有2002年的3.45:44.03:52.52 调整为2011年的3.01:38.58:58.41。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持续稳定增加。徐州市就业结构的这一变化规律与这一定律初步相符,说明徐州市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这为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就业人员的转移速度相对较为缓慢,20022011年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0.4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也下降了5.45个百分点,仅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上升了5.89个百分点。 纵向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徐州市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远远落后于南京和无锡,除了第一产业外,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均低于其他三个地级市。另外,南京、无锡的第一产业产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1.8%,而徐州市的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9.4%。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呈现出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3.2 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 徐州市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因此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在徐州市所管辖的县区内也不乏贫困地区,全市共有3县5区2个县级市。因为受到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以及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根据2011年江苏省发布的各市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可以看出,徐州市的相对贫困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徐州市的中北部,这些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而以铜山区、新沂市、邳州市等为主的地区则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经济总量将近占到了徐州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3.3 第三产业质量不高 第三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外部条件,而且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供技术保证和服务,因此第三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5 徐州市的第三产业在20022011年间,年平均增长了14.64%,但是由于起点较低,到现在为止其第三产业的产值在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中也只属于中等水平。此外,根据徐州市历年的第三产从业人数与产值的比重来看,第三产的产业效益相对较低。同时。徐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质量问题非常突出,表现为结构上的低端服务业比重过大,层次上的现代服务业整体质量不高。4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4.1 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偏离度6是一种直接反映产业结构效益的重要量化指 标它是指某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GDP产值占比重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协调化和高度化。其计算公式如下:P= P:为产业结构偏离度;Li:为i产业就业人数;Ci为i产业产值比重;n为产业数。其含义是:P值越大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越大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愈不对称产业结构的效益愈低下。7从表2可以看出,徐州市第三产业的偏离度偏重,产业结构不对称现象非常突出,这进一步表明了徐州市的第三产业效益最低。而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作为农业大市的徐州,其历年的农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且在2002-2006年间第一产业偏离度绝对值高于第二产业,仅次于第三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在徐州市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地位。而在2006年后,其第一产业偏离度的绝对值逐渐低于第二产业,也就是说第二产业逐渐成为仅次于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这说明徐州市逐渐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的起步阶段。总的来说,徐州市的产业结构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其中,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逐年降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效益也逐年提高。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逐年上升,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最大,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逐年降低,产业效益逐渐提高。其三次产业的绝对之总和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徐州市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表1 20022011年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年份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2-14.16-1.74 15.9031.802003-14.03 -3.44 17.48 34.952006-11.10 -10.70 21.80 43.602007 -9.75 -10.9420.68 41.372011-6.49 -10.42 16.91 33.824.2 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变化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衡量一段时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可用K值指标来加以判断分析。K值指标是用来动态考察某一时期内某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指标。8 2008年6月 根据其变化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某地区某段时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构变化值公式9为:K=式中,K为结构变化值,Qij为报告期i次产业构成比重,Qi0为起始期同i次产业构成比重。K值为按三次产业计算的累加变化绝对值。根据此公式,计算出2002年到2011年间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比重的变化度,以此来表示产业结构内涵的变化程度,得出K值为11.78%,年平均变化值仅为1.178%。这说明徐州市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比重变化程度很小。虽然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有明显变化,但是由于就业结构变化较小,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过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因而导致效率低下。5 优化对策5.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作为农业大市的徐州,农业的产值在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管理,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农业综合一体化生产体系。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于一体的农业发展道路。5.2 综合发挥各个区域内的功能,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 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是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而后再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增长极,最后依据中心边缘理论不断地增长扩大。所以,对于徐州市内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在首先发展自身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的同时,也应该为那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发挥各个县区的资源优势,实现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高产业效益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大层次: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产业基本上是一种服务性的产业。10发展第三产业对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扩大消费拉动徐州市经济增长。鼓励多种经营成分进入,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效益。依托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现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总体质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挖掘徐州市第三产业潜力,增加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参考文献:1 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调整、优化对策J.开发研究,2007年第3期. 2 毛琳.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年第41期.3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4 2012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