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图形图像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图形图像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图形图像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图形图像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 编 论 文论文题目:存储系统的组成材质、工作原理及其发展2011年6月22日存储系统的组成材质、工作原理及其发展摘 要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普及和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已不再是限于单纯的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了,而是向着融合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机和大型娱乐型机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存储器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将对存储器的有关知识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关键词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分类性能指标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放位置又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由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性能/性价比决定。 目 录论文题目:存储系统的组成材质、工作原理及其发展1引言4一、 存储系统的组成材质61 计算机存储层次62 计算机存储映像73 计算机存储变换74 主存储器75 组成材料81) 主存储器92) 辅助存储器93) 高速缓冲存储器104)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10二、 存储器原理.11三、 存储器的发展16四、 结论.20参考文献.21引言 存储系统是指计算机中由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各种存储设备、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调度的设备(硬件)和算法(软件)所组成的系统。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不能同时满足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必须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级层次存储器,以最优的控制调度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构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的性能在计算机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是: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建筑在存储程序概念的基础上,访存操作约占中央处理器(CPU)时间的70左右。存储管理与组织的好坏影响到整机效率。现代的信息处理,如图像处理、数据库、知识库、语音识别、多媒体等对存储系统的要求很高。 计算机存储系统是用来保存数据,并能够按照用户请求提供相应数据的部件、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本质上,存储系统使得信息在时间上得以延续,而不会消逝,而计算机存储系统使得数字化信息得以保持在介质之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及时的存取。 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系统具有层次性的结构,存储系统根据和CPU的距离可分为多个层次,每层存储器的数据存取时间、数据传输带宽和容量是不同的。第0层一般是指处理器内部的寄存器组和一级、二级cache,第一层是指主板上的cache和随机存储器,这两层构成第一级存储,也被习惯称为主存储器。CPU可以通过指令直接访问主存储器中的数据。第二层是外存储器,相对于主存储器,二级存储系统不能直接被CPU访问,必须通过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通道进行存取并且提供大容量和非易失的数据存储能力,典型的二级存储设备就是磁盘。第三级存储往往通过mount和dismount操作连接到计算机系统中,它们具有离线存储的特征,典型第三级存储设备是磁带库。第0层的存取时间以纳秒计算,其容量为KB级;而第二层的存取时间以毫秒计算,其容量为TB级。存储系统层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满足成本约束的情况,平衡存储容量和性能,得到容量接近最下层而性能接近最上层。存储空间层次化的不利之处在于必须设计复杂的数据管理机制保证数据正确的在不同层次间上下流动。沿革计算机最初采用串行的延迟线存储器,不久又用磁鼓存储器。50年代中期,主要使用磁芯存储器作为主存。60年代中期以后,半导体存储器已取代磁芯存储器。在逻辑结构上,并行存储和从属存储器技术的采用提高了主存的供数速度,缓和了主存和高速的中央处理器速度不匹配的矛盾。1968年IBM- 36085最早采用了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与中央处理器主频周期一样,由硬件自动调度高速缓冲存储器与主存储器之间信息的传递,使中央处理器对主存储器的绝大部分存取操作,可以在中央处理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之间进行。1970年,美国RCA公司研究成功虚拟存储器系统。IBM公司于1972年在IBM370系统上全面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 由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对存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改进已有的存储技术,研究新型的存储介质,改善存储系统的结构和管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磁盘依然是主要的存储介质。利用新型材料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容量的联想存储器可大大提高速度,对于计算机系统和软件都会发生影响。磁盘技术、光盘技术、约瑟夫逊结器件,以至研究新的存储模型,都是计算机存储系统发展的研究课题。此外还要进行新的存储机制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方向是:由一维线性存储发展到面向二叉树存储结构,提供更广阔数据结构所需的动态存储空间。由单纯的数据存储发展到能融合图像、声音、文字、数据等为一体的多维存储系统。由存储精确的数据到能接收模糊数据的输入。面向对象的存储管理的研究。智能存储技术的研究,探索新的记忆原理,发明新的存储器件,构造新的存储系统。 1、 存储系统的组成材质1 计算机存储层次 所谓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就是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的存储器按层次结构组成多层存储器,并通过管理软件和辅助硬件有机组合成统一的整体,使所存放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中。目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级层次结构来构成存储系统,主要由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组成。 存储系统多级层次结构中,由上向下分三级,其容量逐渐增大,速度逐级降低,成本则逐次减少。整个结构又可以看成两个层次:它们分别是主存一辅存层次和cache一主存层次。这个层次系统中的每一种存储器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储器,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辅助硬件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可把主存一辅存层次作为一个存储整体,形成的可寻址存储空间比主存储器空间大得多。由于辅存容量大,价格低,使得存储系统的整体平均价格降低。由于Cache的存取速度可以和CPU的工作速度相媲美,故cache一主存层次可以缩小主存和cPu之间的速度差距,从整体上提高存储器系统的存取速度。尽管Cache成本高,但由于容量较小,故不会使存储系统的整体价格增加很多。综上所述,一个较大的存储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构成,是一个具有多级层次结构的存储系统。该系统既有与CPU相近的速度,又有极大的容量,而成本又是较低的。其中高速缓存解决了存储系统的速度问题,辅助存储器则解决了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采用多级层次结构的存储器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存储器的速度、容量和价格之间的矛盾。2 计算机存储映像 完成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之间的变换,并且合理地管理存储系统资源。逻辑地址是指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地址,由它构成逻辑地址空间。程序主存储器中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由它构成物理地址空间。存储映像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逻辑地址空间小于物理地址空间,映像要求可以访问所有的物理存储器;另一种是逻辑地址空间大于物理地址空间,映像要确定每个逻辑地址实际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3 计算机存储变换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基址编址。基址编址是将基址寄存器中的内容(程序基点)与逻辑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然后访问存储器。4 主存储器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的存储器,有时也称操作存储器或初级存储器。主存储器的特点是速度比辅助存储器快,容量比高速缓冲存储器大。 主存储器是按地址存取信息的。一般用随机存储器作主存储器。存取数据的时间与数据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无关。主存储器工作时,首先由中央处理器将地址送至存储器的地址寄存器并译码,同时接收由中央处理器发出的“读”或“写”命令。于是,存储器就按照地址译码的输出确定相应的存储单元。如果是读命令,则将存储单元的代码读出并送往代码缓冲寄存器,如果是写命令,代码缓冲寄存器接收新代码,接着写入存储体。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存储芯片是集成电路市场的支柱产品,主要采用MOS存储器。容量大而速度低的外围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光盘、磁带等。5 组成材料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构成存储器的存储介质,目前主要采用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 根据存储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不同,存储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 按存储介质分 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以二极管、晶体管或MOS管等半导体器件作为存储元件的,如计算机的内存。磁表面存储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以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常用的磁存储器是磁带、磁盘等磁表面存储器,如计算机的硬盘、软盘。2. 按存储方式分 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随机存储器按其电路形式可分为双极型和MOS型。双极型存储器存取速度快,但是功耗大,集成度小,一般作为容量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MOS型存储器按MOS工艺制成,分为静态存储器(SRAM)和动态存储器(DRAM)。动态存储器的存储内容需定时刷新。3. 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 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只读存储器按其制作工艺和使用特性可分为固定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ROM:内容在生产时事先写入,计算机工作时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机写入。 PROM:内容是在使用时由用户写入的,一旦写入不能更改。 EPROM:由用户写入,紫外线擦除,可多次改写。 EEPROM:由用户写入,电脉冲擦除,可多次改写。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串行访问存储器(Sequential Access Memory,SAM) 读写操作按物理位置的先后顺序寻找地址,如磁带。在微型计算机中使用不多。4. 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 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永久记忆性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5. 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 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等。为了解决对存储器要求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三者之间的矛盾,目前通常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即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简称主存,也称为内存,通过内存总线与CPU连接,用来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可以和CPU直接交换信息。内存的常见类型: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 步 双 倍 速率 传 输 动 态 随 机 存储器)是现在的主流内存规范。 RDRAM也称为Rambus(开发它的公司名字),RDRAM的运行频率从300MHz到600MHz,比SDRAM和DDR SDRAM高了许多。2) 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也称为外存,需通过专门的接口电路与主机连接,不能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用来存放暂不执行或还没被处理的程序或数据。3) 高速缓冲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简称缓存(Cache),用在两个速度不同的部件之间,如CPU与主存之间。4)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闪速存储器亦称快擦写存储器,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长期保存信息,具有非易失性,能在线快速擦除与重写,兼有EEPROM和SRAM的优点。是代替EPROM和EEPROM的理想器件,也是未来小型磁盘的替代品。闪速存储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中。存储器的分类如图。存储器内部存储器(内存、主存)外部存储器(外存、辅存)缓冲存储器闪速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盘磁带光盘硬盘软盘MOS型静态(SRAM)动态(DRAM)掩模型ROM(M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双极型图存储器分类存储器的比较 名 称 简称 用 途 特 点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高速存取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快,但存储容量小主存储器 主存 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较快,存储容量不大 外存储器 外存 存放系统程序和大型数据文件及数据库存储容量大,位成本低用来存放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包括程序、原始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等2、 工作原理 如果分析一下存储器的类型,您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子存储器的种类竟然有如此之多,其中很多存储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尽管存储器从技术上是指任何形式的电子存储设备,但它更多的是用来表示快速、临时的存储形式。如果计算机的CPU需要经常访问硬盘以获得所需的每条数据,则整个系统的运行会非常缓慢。但是,如果将信息保存在存储器中,CPU读取这些信息的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大多数的存储器形式都是用来存储临时数据的。 计算机中的所有部件(如CPU、硬盘驱动器和操作系统)作为一个团队协同工作,存储器是这个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从你启动计算机一直到关机,CPU一直都在使用存储器。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种典型的情况: 1 启动计算机。 2 计算机从只读存储器(ROM)中加载数据,然后执行通电自检 (POST),确认所有主要的部件都运行正常。作为自检的一部分,存储器控制器会通过一个快速的读/写操作来检查所有的存储器地址,以确保存储器芯片中没有错误。读/写操作意味着将数据写到一个位上,然后再从该位上读取出来。 3 计算机从ROM加载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IOS提供有关存储设备、启动顺序、安全性、即插即用(自动设备识别)功能和其他一些项目的最基本的信息。 4 计算机将操作系统从硬盘加载到系统的RAM中。通常来说,只要计算机处于开启状态,就会在RAM中维护操作系统的关键内容。这样有助于CPU立即访问操作系统,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5 当您打开某个应用程序时,就会将其加载到RAM中。为了节省RAM,很多应用程序最初只加载程序最基本的部分,然后再根据需要加载程序的其他部分。 6 在某个应用程序加载完之后,在该应用程序中打开使用的任何文件将会加载到 RAM 中。 7 当您保存某个文件或关闭应用程序时,该文件会被写入到指定的存储设备,然后从RAM中清除该文件和应用程序。 在上例中,每当加载或者打开某个对象时,都会将其放入到RAM中。这就意味着已将这些对象放入了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区域,这样CPU就可以更容易地读取相关信息。CPU从RAM中请求它需要的数据,处理这些数据,然后将新数据写回到RAM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循环。在大部分计算机中,CPU和RAM之间的这种数据交换每秒多达数百万次。在关闭一个应用程序之后,该应用程序及相关文件通常会从RAM中被清除,以便为新数据腾出空间。如果经过修改的文件在被清除之前没有保存到永久性存储设备上,这些文件则会丢失。 典型的计算机具有: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标准系统RAM 虚拟内存 硬盘 磁盘存储虚拟内存 内存Cache存储中央处理器 快速而强大的CPU需要快速轻松地存取大量数据才能实现最优性能。如果CPU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则只能停下来等待这些数据。运行速度约为1 GHz的现代CPU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每秒处理的数据有望达到数十亿字节。然而,计算机设计者所面临的难题是能够匹配1GHz的CPU的存储器非常昂贵而这些大量昂贵存储器的费用远非人们可以负担。 目前,广泛应用的最便宜的读/写存储器就是硬盘。硬盘提供了大量便宜的永久存储容量,每兆字节的硬盘存储空间成本只需几美分,但是从硬盘上读取1兆数据时需要一些时间(接近一秒)。因为硬盘上的存储空间不仅便宜而且容量大,所以它处于CPU存储器层次的最末级,称作虚拟内存。CPU存储器层次的下一层便是RAM。我们将在RAM的工作原理中详细讨论,但是在这里有必要先了解几点有关RAM的知识。 CPU位的大小是指它可以同时从RAM中存取多少个字节的信息。例如,一个16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2个字节的数据(1字节=8位,因此16位=2字节),一个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的数据。兆赫(MHz)是CPU处理速度(或称时钟周期)的一个度量,单位为百万次/每秒。因此,在一个32位800 MHz的奔腾,CPU可以同时处理4个字节的数据,每秒工作8亿次(可能更多地基于流水线技术),而存储器系统的目标是要满足这些要求。然而,计算机的系统RAM自身的速度无法跟上CPU的速度,这就是我们需要缓存的原因。不过,RAM的速度是越快越好。现在的大部分芯片的运行周期为50-70纳秒。读/写速度通常与所使用的RAM类型(例如DRAM、SDRAM和RAMBUS)相关。我们稍后将讨论这些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系统RAM。 系统RAM的速度受总线宽度和总线速度的控制。总线宽度是指可以同时发送给CPU的位数,总线速度是指每秒可以发送一组位数据的次数。每当数据从存储器传送到CPU,就完成了一个总线周期。例如,一个100MHz 32位的总线理论上每秒可以向CPU发送1亿次数据,每次包含4个字节(32位/8=4字节),66MHz 16位的总线理论上每秒可以发送6,600万次数据,每次包含2个字节。经过计算,您会发现,只要我们将示例中的总线宽度从16位增加到32位并且将速度从66MHz增加到100MHz,就可以使每秒钟传送到CPU的数据量增加到以前的三倍(原来为1.32亿字节,现在为4亿字节)。内存高速缓存中央处理器高速缓存中央处理器内存16比特总线 66兆赫32比特总线 100兆赫启动总线时间周期 实际上,RAM并不是一直以最佳速度运行的,等待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算式。等待时间是指读取一位的信息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例如,速度为100MHz的RAM可以在0.00000001秒内发送一位的数据,但是您可能需要等待0.00000005秒才能开始读取第一位。为了补偿等待时间,CPU采用了称作突发模式的特殊技术。 突发模式需要以下假设作为前提:CPU请求的数据将存储在顺序存储单元中。存储器控制器预见到CPU处理的任何数据都将来自于同一序列的存储器地址,因此它会同时读出一些连续位的数据。这就意味着只有第一位的读取完全受到等待时间的影响,读取后续比特的用时将明显减少。存储器的额定突发模式通常用由短划线隔开的四个数字表示。第一个数字是指开始一个读操作需要的时钟周期数;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数字分别指出依次读取每个连续的位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这也称作字符线。例如:5-1-1-1说明它使用了五个周期来读取第一位,接下来分别用一个周期读取之后的每位。很显然,这些数字越小,存储器的性能就越好。 突发模式经常和流水线技术结合使用,这是最大程度减少等待时间的另一种方法。流水线技术将数据检索组织到类似组装线的过程中。存储器控制器同时从存储器中读取一个或多个字,并将当前的一个或多个字发送到CPU,然后将其写入到存储单元。结合使用突发模式和流水线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等待时间所导致的延迟。 即使总线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位宽和速度,从存储器卡上读取数据到CPU所需的时间仍然要大于CPU实际处理这些数据的时间。缓存就是设计用来缓解这一瓶颈的,它可以让CPU经常使用的数据立即可用,这是通过直接在CPU中构建小容量的存储器(称作主缓存或者一级缓存)而实现的。一级缓存非常小,容量通常在2-64KB之间。 辅助缓存或二级缓存通常位于CPU附近的存储器卡上。二级缓存直接连接到CPU。主板上有一个专门的集成电路(L2控制器)来管理CPU对二级缓存的使用。根据不同的CPU,二级缓存的大小在256KB到2M之间。在大部分系统中,CPU需要的数据在大约95%的时间里都是从缓存中存取的,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CPU在等待主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所需的开销。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RAM,主要用于缓存。SRAM的每个存储单元使用多个晶体管,通常为4-6 晶体管。SRAM具有一个外部门阵列(称作双稳态多谐振荡器),可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或翻转。这就意味着它不需要像DRAM那样持续刷新,每个单元,而只要在通电状态下就可以保留数据。由于SRAM不需要经常刷新,因而可以极快地运行。但是由于每个单元相当复杂,使得其价格昂贵,而不可能用作标准的RAM。 寄存器。寄存器是直接在CPU内部构建的存储单元,其中包含CPU(特别是算术和逻辑单元(ALU)所需的特定数据。作为CPU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寄存器由向CPU发送处理信息的编译器直接控制。存储器可以分为两大类: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在系统关闭时会丢失所有数据。它要求维持通电状态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大部分RAM都属于此类。非易失性存储器在系统或者设备关闭时也不会丢失数据,许多类型的存储器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是ROM,不过类似CF或SM卡的闪存存储设备也都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3、 存储器的发展1. 电脑存储器发展历史l 大型磁带记录盘式磁带 在1950年代,IBM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因为一卷磁带可以代替1万张打孔纸卡,于是它马上获得了成功,成为直到80年代之前最为普及的计算 机存储设备。在80年代末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看老电影,当时看待巨大的圆盘来回转,这就是盘式磁带,现在磁带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1TB。l 最珍贵的回忆盒式录音磁带 盒式录音磁带应该是80年代人,小时候珍贵的记忆之一。它显然也是磁带的一种,可是它实在是太普及了,所以要专门说一下。这是飞利浦公司在1963年发明的,可是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流行开来。 l 超长的存储设备磁鼓 一支磁鼓有12英寸长,一分钟可以转1万2千5百转。它在IBM 650系列计算机中被当成主存储器,每支可以保存1万个字符(不到10K)。l 软盘的鼻祖8英寸软盘 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作为一种可移贮存硬件,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软盘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当中又分为硬 磁区Hard-sectored 及软磁区Soft-Sectored。软式磁盘驱动器则称FDD,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l 5.25英寸软盘和餐巾 8英寸的软盘虽然从技术原理上已经很接近现代软盘,但缺陷就是体积过大,携带很不方便,于是5.25英寸的软盘诞生了。这里5.25英寸软盘的发明还有一 个小故事,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当时打算发布用于字处理的计算机,感到8英寸的软盘太大,于是开始与ShugartAssociates公司合作生产小一点的 磁盘。一天晚上,在波士顿一家昏暗的酒吧中,他们最后一致同意采用某种尺寸的软盘,这种尺寸就是餐桌上的一块鸡尾酒餐巾的尺寸,它的大小恰好是5.25英 寸。从此这种软盘成为电脑的最佳移动存储设备,容量也达到360K。5.25英寸软盘一直持续到90年代,后来终于被另一种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产品替代 了,那就是3.5英寸软盘,最大容量1.2MB。8英寸/5.25英寸/3.5英寸对比l 大行其道的3.5英寸软盘 5.25英寸的软盘虽然从体积到容量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它还是有很多缺点,比如软盘采用的外包装比较脆弱,容易损坏,体积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厂家并没 有满足于这种软盘,他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为先进的软盘。新一代软盘的开发终于被日本的索尼公司拔得头筹。1980年,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体积更 小、容量更大的3.5英寸软驱和软盘,不过刚推出的时候在当时并没有被一些主要PC厂家所接受,市面上流行的依旧是5.25英寸的软盘。 软盘的终结被人们归咎于光盘和U盘的诞生,而接下来介绍的就是其中之一的光盘。 第一张视频光盘LD光盘 磁光盘又叫MO光盘 MO全称Magneto-Optical Disk,即磁光盘的意思。1991年第一张MO盘就已经开始发行,它具有体积小,不用安装驱动程序,容量大等优点。但最终受到价格因素制约,没能在个人 用户中普及开来。可是凭着超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仍有不少科研、政府机构或是苹果机使用比较多的广告公司仍在使用。最大容量可达9.1GB,普遍应用 于电子邮件存储,医疗图像传送与保存,声音记录,金融记录存储。 采用红外激光DVD光盘 DVD是使用了不同激光技术的CD,它采用了780纳米的红外激光(标准CD则采用625650纳米的红色激光),这种激光技术使得DVD可以在同样的面积中保存更多的数据。一张双层DVD容量可达8.5GB。 最先进存储蓝光DVD、HD-DVD 现在最引人瞩目的,是蓝光DVD和HD-DVD这两种竞争的光盘技术。蓝色激光使得存储的容量进一步增长,目前看起来,好像蓝光DVD更流行一些。不过如 果我们目光放更长远一些,也许一种被称为“Holographic Versatile Disc”的光盘,可以提供比蓝光DVD大160倍的容量高达3.9TB,相当于保存4600到11900小时的MPEG4格式的电影,最大容量大约 50GB。 300G全息光盘 InPhase Technologies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开始量产并销售全息存储驱动器和300GB容量的全息光盘(HVD),其中驱动器“Tapestry HDS-300R”要价18000美元,300GB容量的全息光盘也高达180美元。目前主要的客户是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 双光子3D技术12cm光盘存储1TB 美国Call/Recall公司日前宣布,它们已经成功开发并测试了TB级光盘,并且已经加入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范围的讨论。早今年早期该公司开发的 253GB光盘一样,TB级光盘仍然采用双光子吸收3D技术,利用双光子吸收现象进行记录时,由于能够抑制上下记录层之间的干涉(串扰),因此在多层记录 时便于通过缩小层间隔来提高记录密度。 U盘 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U盘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接。USB接口就连到电脑的主机后,U盘的资料就 可放到电脑上了。电脑上的数据也可以放到U盘上,很方便。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 盘”。发展至今,他已经成为人手必备之物,与人们生活工作密不可分,最大容量256GB。 移动硬盘 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制,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 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制,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 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目前主流2.5英寸品牌移动 硬盘的读取速度约为15-25MB/s,写入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