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技术.doc_第1页
平板显示器技术.doc_第2页
平板显示器技术.doc_第3页
平板显示器技术.doc_第4页
平板显示器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显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是信息时代重要的标志之一。v 1897年,德国的布朗发明了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的雏形。v CRT的缺点:从大屏幕显示方面来讲,100cm以上的CRT质量要超过100kg,体积大,搬动困难,不能适应现代家庭对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现代战争对大屏幕显示器的要求。v 在这种情况下平板显示技术应运面生,而且获得了迅速发展。平板显示在国际上尚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显示器的厚度小于显示屏幕对角线尺寸四分之一的显示技术。这种显示器厚度较薄,看上去就像一块平板,平板显示因此而得名。1-2 平板显示器的种类及其特性平板显示器因其结构上,与传统的显示器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平板显示器的种类,也因基本原理、元件结构和去方式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分类,而且其物理特性也是各有不同的表示。v 平板显示器依其光源机制(应用层面),可分为: 直视型(Direct View) 反射型(Reflective)v 直视型 发光型 非发光型v 反射型 液晶平板显示器1-2-1 平板显示器的种类区分v 发光型平板显示器 交流或直流电式的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 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 发光二级管平板显示器 冷阴极电子发射型平板显示器v 非发光型平板显示器 二端子型的薄膜二级管元件 金属绝缘金属元件 三端子型的非晶硅的或高溫/低溫多晶硅的薄膜电晶体元件v 反射式的液晶平板显示器v 早期所使用之LCD如笔记型电脑的TFT-LCD面板均为穿透式平板显示器,附有一个级为耗损电量的背光源模组,藉由电压控制液晶的排列,进而调节穿透光线的强度,当使用于户外明亮的环境时,背光源模组的光强度较周边环境的光线为弱時,就会造成影像画质的劣化。v 一般简单型反射式平板显示器,亦就是无所謂的背光源模组,藉由液晶分子调制反射光的强度,并用以显示所需的信息,因而既省电量,同時也非常适合于强光环境下使用。v 反射式彩色高解析度之薄膜液晶平板显示器因应而生。v 平板显示的种类较多,按显示媒质和工作原理分:有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D)等。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看,CRT每个像素的性能价格比要比其他显示器件高得多,LCD主要在微型和中小屏幕占优势。v PDP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制作大屏幕,是发展多媒体显示,壁挂式电视和HDTV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v 随着RGB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电视技术已向我们靠近,它具有色域宽,色彩更逼真,且成像面积大的特点,是公众媒体及娱乐场所多媒体显示的又一发展方向。本章介绍几种主要的显示技术。 人眼的生理特性眼睛的內部结构眼球壁 (三层): 1.巩膜 Sclera 保持眼球的形狀 保护易受损的内层 让眼肌附在巩膜表面 2.脉络膜 Choroid含有很多血管和黑色素 血管为眼球提供营养素和氧 , 将代谢废物移走 黑色素可吸收光线 , 减少眼球內的光反射3.视网膜 Retina 含感光细胞 视杆 Rods 负责黑白视觉 (不能分別颜色) 视锥 Cones 分辨颜色黄点 Yellow spot 满布视锥细胞 沒有视杆细胞 能准确地分析影像的颜色和提供清晰的影像盲点 Blind spot 视神经由此离开眼球 沒有任何感光细胞不能侦查任何影像角膜Cornea 巩膜伸延至眼球前端形成角膜 受结膜 conjunctiva 保护 容许光线通过 将光线折射到视网膜上瞳孔 Pupil 虹膜中央的小孔 , 容许光线通过进入眼球虹膜 Iris 脉络膜的前端形成虹膜 含有色素 控制瞳孔的大小晶体 Lens 透明, 富弹性, 变凸的结构 可改变凸度 , 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折射程度 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悬韧带 Suspensory ligaments 将晶体固定在眼球內睫狀体 Ciliary body 控制睫狀肌收缩或放松可使晶体的凸度增加或减少前室 Anterior chamber 充满水状液 折射光线到视网膜上 维持眼球的形狀 为结膜 , 角膜和晶体提供营养素后室 Posterior chamber 充满玻璃状液 折射光线到视网膜上 维持眼球的形状视神经 Optic nerve 将神经脉冲送到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翻译 光学过程化学过程神经处理过程 客观景物(发光体或者散射体)发出的光束,携带光能量进入左右眼睛并同时作用在视网膜上引起视感觉。光刺激在视网膜上经神经处理产生的神经冲动(电流脉冲)沿视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视知觉。 锥体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分布在视网膜中央,是明视觉器官,能分辨颜色,能辨别细节。杆体细胞:分布在较边缘部分,对弱光反应灵敏,不能感受颜色,不能辨别精细物像。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应当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黑眼珠”:虹膜;“白眼球”:巩膜 可觉察的最小亮度韦伯定律在均匀亮度背景下,(韦伯费赫涅尔系数)。其中,B 是背景亮度,是人眼差。 说明人眼的亮度感觉不仅与物体自身亮度有关,还与周围环境亮度有关。 一般地,背景越亮,越不易分辨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的两种基本过程 亮暗:慢(1030秒左右) 1、瞳孔大小变化 2、视网膜感光物质的变化:中央视觉变为边缘视觉 明适应的两种基本过程 暗亮:快(12秒左右) 1、瞳孔大小变化 2、杆体细胞作用转为锥体细胞作用光谱光效率函数眼睛的灵敏度与波长的依赖关系,称为光谱光视效率。所谓光谱光效率函数就是达到同样亮度时,不同波长所需能量的倒数,即V()=1/E。人眼视觉特性 视敏度 的定义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情况下,测出各种波长光的辐射功率 。辐射功率越大,说明人眼对该波长的光越不敏感,辐射功率越小,人眼对该波长的光越敏感。 习惯上定义辐射功率的倒数为光谱光视效率函数相对视敏度曲线(光谱响应曲线)明亮环境下,对黄绿光视敏度的归一化曲线观察视敏度曲线可以发现:在等能量分布的光谱中,人眼感觉最暗的是红色,其次是蓝色和紫色,感觉最亮的是黄绿色(波长为555nm)。人眼亮度感觉特性 谱尔金效应 不同亮度下,人眼的视敏度曲线会发生变化。弱光条件下,视敏度曲线会向左移。源于视网膜内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不同工作特点问:明视觉、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的含义是什么?人眼对不同色光感受性不一样,可用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表征,并用光谱光效率曲线来表示。所谓光谱光效率函数就是达到同样亮度时,不同波长所需能量的倒数。由于视网膜包含两种不向的感光细胞,在不同照明水平时,V(l)函数会发生变化。当亮度大于3cd/m2时,为明视觉,锥体细胞起主要作用,V(l)的峰值产生在0.550.56mm部位;当亮度小于0.03cd/m2时,为暗视觉,杆体细胞起主要作用,V(l)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相当于0.500.51mm的蓝绿色部位。人眼分辨力: 对景物细节的分辨能力。 一般将被观察物体上刚能分辨的最近邻两黑点或两白点的视角的倒数称为人眼的分辨力。P15:分辨率1,0.03mm是分辨极限 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人眼在观看景物时对细节的分辨能力。 对人眼进行分辨力测试的方法 如图1-4所示,在眼睛的正前方放一块白色的屏幕,屏幕上面有两个相距很近的小黑点,逐渐增加画面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增加到一定长度时,人眼就分辨不出有两个黑点存在,感觉只有一个黑点,这说明眼睛分辨景色细节的能力有一个极限值。 我们将这种分辨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或视觉锐度。 分辨力的定义是: 眼睛对被观察物上相邻两点之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所对应的视角的倒数, 即 分辨力=1/视角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 人眼的最小视角取决于相邻两个视敏细胞之间的距离。对于正常视力的人,在中等亮度情况下观看静止图像时,为11.5。 分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物细节的亮度和对比度,当亮度很低时,视力很差,这是因为亮度低时锥状细胞不起作用。但是亮度过大时,视力不再增加,甚至由于眩目现象,视力反而有所降低。 此外,细节对比度愈小,也愈不易分辨,会造成分辨力降低。在观看运动物体时,分辨力更低。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比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要低,例如,黑白相间的等宽条子,相隔一定距离观看时,刚能分辨出黑白差别,如果用红绿相间的同等宽度条子替换它们, 此时人眼已分辨不出红绿之间的差别, 而是一片黄色。 实验还证明,人眼对不同彩色,分辨力也各不相同。如果眼睛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定义为100%,则实验测得人眼对各种颜色细节的相对分辨力用百分数表示如表1-1所示一般将人眼亮度感觉变化滞后于实际亮度变化,以及视觉暂留特性,总称为视觉惰性。 视觉惰性是人眼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描述了主观亮度与光作用时间的关系。图 1-5 人眼的视觉惰性 (a) 作用于人眼的光脉冲亮度;(b) 主观亮度感觉如果光脉冲频率不高,会使人眼产生一明一暗的闪烁感觉,长期观看容易疲劳。与视觉惰性紧密联系的还有临界闪烁频率,它是指刚好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频率。 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 称为临界闪烁频率。临界闪烁频率与很多因素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是光脉冲亮度,随着光脉冲亮度的提高,临界闪烁频率也会提高。 临界闪烁频率还与亮度变化幅度有关 亮度变化幅度越大, 临界闪烁频率越高。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约为46 Hz。对于重复频率在临界闪烁频率以上的光脉冲,人眼不再感觉到闪烁,这时主观感觉的亮度等于光脉冲亮度的平均值。 不同频率显示图像对人眼的造成的不同感觉。一般在电影播放中每秒放24幅固定的画面,电视每秒传送2530幅图像,就可以使人眼感觉为连续活动的图像。 当人眼接受光刺激后,不但有延时效应,而且有暂留现象。在眼睛接受光脉冲刺激之后,大约要过百分之一秒,才达到响应的最大值。其残留时间大约为0.1秒。 闪烁消失时对应的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 临界频率的影响因素:(1)光信号强弱,n=alogL+b;(2)发光面积,n=clogA+d;(3)视网膜的部位;(4)光的颜色;(5)背景光。光度学与色度学物体的发光方式:热光:又叫热辐射,是指物质在高温下发出的光。冷光:某种能源在较低温度时所发出的光。发冷光时,某个原子的一个电子受外力作用从基态激发到较高的能态。由于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该电子通常以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回到基态。白炽灯:当钨丝在真空或是惰性气体中加热至很高的温度,就会发出白光。生物发光:萤火虫化学发光:荧光粉阴极射线发光:荧光灯、 金卤灯场致发光:无极灯电致发光:LED电致发光原理:电场的作用激发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这些电子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的时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多余的能量将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光的本质是什么? 光是一种能量的形态,是一种电磁波。 在同一介质中,能量从能源出发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能量传递的方式通常叫做辐射。 通常可以用波长来表达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辐射能量。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 波长在380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够使人眼产生颜色感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只占极小的一段 。 可见光谱的波长由780nm向380nm变化时, 人眼产生的颜色感觉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 紫7色。 一定波长的光谱呈现的颜色称为光谱色。太阳光包含全部可见光谱,给人以白色感觉。光谱完全不同的光,人眼有时会有相同的色感。 用波长540nm的绿光和700nm的红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使人眼得到580nm黄光的色感。 这种由不同光谱混合出相同色光的现象叫同色异谱。 光色 波长(nm) 代表波长红(Red) 780630 700橙(Orange) 630600 620黄(Yellow) 600570 580绿(Green) 570500 550青(Cyan) 500470 500蓝(Blue) 470420 470 紫(Violet 420380 420 光的峰值波长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g有关,即 1240/Eg(mm) 电子由导带向价带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大小为禁带宽度Eg。 Eg越大,所发出的光子波长就越短,颜色就会蓝移。反之, Eg越小,所发出的光子波长就越长,颜色就会红移。 若要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该在1.593.26 eV之间。 在此能量范围之内,带隙为直接带的-族或-族半导体材料只有GaN、 GaP等少数材料,也可以利用-族或-族二元化合物组成新的三元或四元-族或-族固溶体,通过改变固溶体的组分来改变禁带宽度与带隙类型。 物体的颜色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荧光灯发白,各自有其特定的光谱色。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红旗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红色; 绿叶反射绿色的光、 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绿色;白纸反射全部太阳光而呈白色; 黑板能吸收全部太阳光而呈黑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光下观察成了黑色, 这是因为红光源中没有绿光成分, 树叶吸收了全部红光而呈黑色。 光的度量单位 1. 光通量 光通量是按人眼的光感觉来度量的辐射功率, 用符号表示。 其单位名称为流明(lm), 当555 nm的单色光辐射功率为1 W时, 产生的光通量为683 lm, 或称1光瓦。 在其他波长时, 由于相对视敏度V()下降, 相同辐射功率所产生的光通量随之下降。 40 W的钨丝灯泡输出的光通量为468 lm, 发光效率为11.7 lm/W; 40 W的日光灯可以输出2100 lm的光通量, 发光效率为52.5 lm/W; 电视演播室卤钨灯发光效率可达80100 lm/W 2. 光照度 光照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为lx。 勒(克斯)等于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光照度。 为了对光照度单位勒有个大概的印象。下列数据可供参考:室外晴天光照度约为10000勒,多云约为500勒,傍晚约为50勒,月光约为10-1勒,黄昏约为10-2勒,星光约为10-4勒。 发光强度:为了描述光源在某一指定方向上发出光通量能力的大小,定义在指定方向上的一个很小的立体角元内所包含的光通量值,除以这个立体角元,所得的商为光源在此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cd)。 亮度: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平方米(cd/m2)。 彩色三要素 描述一种色彩需要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参量,这三个参量称为彩色三要素。 亮度反映光的明亮程度。彩色光辐射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反之亮度越低。不发光物体的亮度取决于它反射光功率的大小。若照射物体的光强度不变,物体的反射性能越好,物体越明亮,反之越暗。对于一定的物体,照射光越强, 物体越明亮,反之越暗色调反映彩色的类别,例如红、橙、 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发光物体的色调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色调,不发光物体的色调由照明光源和该物体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共同决定。 色饱和度反映彩色光的深浅程度。 同一色调的彩色光, 会给人以深浅不同的感觉, 深红、 粉红是两种不同饱和度的红色, 深红色饱和度高, 粉红色饱和度低。饱和度与彩色光中的白光比例有关, 白光比例越大,饱和度越低。高饱和度的彩色光可加白光来冲淡成低饱和度的彩色光。 饱和度最高称为纯色或饱和色。 谱色光就是纯色光,其饱和度为100%。饱和度低于100%的彩色称为非饱和色,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大多数彩色是非饱和色。 白光的饱和度为0。 色饱和度和色调合称为色度,它表示彩色的种类和彩色的深浅程度。 三基色原理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在电视机中重现图像时并不要求完全重现原景物反射或透射光的光谱成分,而应获得与原景物相同的彩色感觉。 因此仿效人眼三种锥状细胞,可以任选三种基色,三种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任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两种基色混合得到,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基色光, 这三种颜色叫三基色。并总结出三基色原理: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可以分解为三基色,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 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三种基色亮度之和。 因为人眼的三种锥状细胞对红光、 绿光和蓝光最敏感, 所以在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谱区中选择三个基色按适当比例混色可得到较多的彩色。在彩色电视中,选用了红、 绿、 蓝作为三基色,分别用R、 G、 B来表示。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选定了红基色的波长为700 nm, 绿基色的波长为546.1 nm, 蓝基色的波长为435.8 nm。三基色原理是彩色电视技术的基础, 摄像机把图像分解成三基色信号, 电视机又用三基色信号还原出原图像的色彩。 三基色光相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三种基色亮度之和, 这种混合色称为相加混色。 将三束等强度的红、绿、蓝圆形单色光同时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出现三基色的圆图,其混合规律如图1-6所示。颜色视觉 相加混色规律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品红(紫) 绿色蓝色青色 色度坐标系 为了使各种颜色可以通过人的视觉系统良好地重现,人们建立了许多种色度坐标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1、 CIE-RGB计色系统 在色度学中,国际照明委员会(CEI)于1931年规定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该系统采用的三基色是:波长700nm、光通量1lm的红光为一个红基色单位,用(R)表示;波长546.1nm、光通量为4.5907lm的绿光为一个绿色单位,用(G)表示;波长435.8nm、光通量为0.0601lm的蓝光为一个蓝基色单位,用(B)表示;等量的RGB能配出等能白光;调节三基色光的强度, 直至两块白板上彩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完全相同。 记下三基色调节器上的光通量读数, 便可写出配色方程: FR(R)+G(G)+B(B) (1-3)式中,F为待配色的彩色光的彩色量,(R)、 (G)、 (B)为三基色单位量,其中1(R)=1lm, 1(G ) =4.5907lm ,1 (B)=0.0601 lm,R、G、B为三色分布系数。要配出彩色量F,必须将R单位的红基色、G单位的绿基色和B单位的蓝基色加以混合。 R、G、B的比例关系确定了所配彩色光的色度(含色调和饱和度),R、G、 B数值确定了所配彩色光的光通量(亮度)。R(R)、G(G)、B(B)分别代表彩色量F中所含三基色的光通量成分,又称为彩色分量。2. XYZ制色度图 配色实验的物理意义明确, 但进行定量计算却比较复杂, 实际使用很不方便, 为此进行了坐标变换: (X)=0.4185(R)-0.0912(G)+0.0009(B) (Y)=-0.1587(R)+0.2524(G)+0.0025(B) (Z)=-0.0828(R)+0.0157(G)+0.1786(B) (1-4) 但是(X)、(Y)、(Z)不代表实际彩色,故称其为计算三基色 。 在XYZ计色制中, 任何一种彩色的配色方程式可表示为 F=X(X)+Y(Y)+Z(Z) (1-5) 式中, X、 Y、 Z为标准三色系数, (X)、 (Y)、 (Z)为标准三基色单位。 在XYZ计色制中标准三色系数均为正数, 系数Y的数值等于合成彩色光的全部亮度, 系数X、 Z不包含亮度, 合成彩色光色度仍由X、 Y、 Z的比值决定。 当X=Y=Z时, 配出等能白光E白。 该色度图具有如下特点:舌形曲线全部位于第一象限,所有的单色光都位于舌形曲线上,舌形曲线称为谱色轨迹。它们的饱和度均为100%,曲线旁注有单色光波长值。 舌形曲线上任一点与E白点的连线称为等色调线。不在同一等色调线上的任意两点,表示了两种不同的颜色,由这两种颜色组成的全部混合色都处在这两点的连线上。 饱和度相同的彩色所对应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饱和度线,见图中所注。在谱色曲线内任取三点对应的彩色作基色(例如,图中R1、G1、B1),则由此三基色混合而成的所有彩色都包含在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内。阴极射线管显示v 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的发展可追溯到1897年布朗的示波管,1938年德国人W. Fleching提出彩色显像管专利,1950年美国的RCA公司研制出三枪三束荫罩式彩色显像管,1953年实用化。20世纪60年代,玻壳由圆形发展为角矩形管,尺寸由21英寸发展到25英寸,偏转角由70增大到90,荧光粉由发光效率较低的磷酸盐型发展为硫化物蓝绿荧光粉和稀土类红色荧光粉。70年代后,彩色显示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荧光屏由平面直角发展到超平,纯平,尺寸发展到主流29英寸以上,偏转角由90增大到110,横纵比不断增大,采用自会聚管以提高显示分辨率。近年来,高分辨率彩电已成为发展方向。v CRT(Cathode-Ray-Tube)显示器,即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最早使用的显示器,它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寿命长,可靠性高。v 一、 黑白显像管 v 二、 彩色显像管黑白显像管是通过电光转换重现电视图像的一种窄束强流电子束管,是单色CRT。主要用途是在电视机中显示图像。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电子枪发射出电子束,电子枪受阴极或栅极所加的视频信号电压的调制,电子束经过加束极的加速,聚焦极的聚焦,偏转磁场的偏转扫描到屏幕前面的荧光涂层上,产生复合发光,最终形成满足人眼视觉特性要求的光学图像。其结构如图1.1所示。黑白显像管由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和锥体外壳组成。电子枪是显像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电子束源,用来发射电子,并将其加速和聚焦成细束,同时外加电信号控制电子束的强度。偏转系统能依据输入的有电子束位置信息的信号使电子束在向荧光屏行进途中轨迹发生偏转,以控制电子束到达荧光屏上的位置。偏转系统可以用静电式偏转或磁偏转,电子枪与偏转系统合称显示器件的电子光学系统。v 玻璃外壳由管颈、锥体和面玻璃三部分组成。管颈内部安装电子枪。玻璃锥体将面玻璃和管颈连接起来,其张开角代表最大电子束偏转角度。同样尺寸的荧光屏,偏转角越大,管子长度就越短,可以减少电视机的厚度,国产标准显像管主要有70、90、110和114等。v 荧光屏一般由玻璃基板、荧光粉层和和铝膜层构成。面玻璃尺寸宽度与高度之比有4:3、16:9等类型,习惯上将屏幕对角线长度定为显像管的规格,用厘米(或英寸)表示。v 荧光粉层完成显像管内的光电转换功能,黑白显像管要求在电子轰击下荧光粉发白光,一般采用颜色互补的两种荧光粉混合起来发白光。v 荧光粉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余辉时间,余辉时间定义为亮度减少到1/10时所用的时间,余辉时间长于0.1秒的叫长余辉荧光粉,介于0.10.001秒的称为中余辉荧光粉,短于0.001秒的称为短余辉荧光粉。余辉太长运动画面会有拖影,余辉太短平均亮度降低,电视采用中余辉荧光粉,示波器等则采用长余辉荧光粉。v 彩色显像管采用红绿蓝(简称RGB)三基色相加混色原理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v 彩色显像管产生三束电子流,确保受三个基色信号控制的三束电子束准确轰击相应的荧光粉,是彩色显像管技术的关键。彩色电视荧光屏内壁涂有发光颜色为红、绿、蓝的荧光粉点,每一组三个红、绿、蓝荧光粉点排列成品字形,组成一个彩色像素,这些粉点的直径很小(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当一个图像被显示在屏幕上时,它是由无数小点组成的,它们被称为像素(pixel)。象素也即发光“点”;分辨率指屏幕上象素的数目,数目越大,分辨率也就越高。屏幕上的像素可以被置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每一个像素包含一个红色、绿色、蓝色的磷光体,如图所示。大量的像素就组成了图像。利用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将红、绿、蓝三个电子束分别打在R、G、B荧光粉层上,荧光粉被激活,即可发出光来。R、G、B三种荧光点被不同强度的电子流点亮,就会发出各种色彩。最终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显示画面了。在适当的距离外,人眼分辨不出单色小点,而只是看到一个合成的彩色光点点距是指屏幕上两个相邻荧光点的距离。 点距是衡量显示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点距越小,显示器显示图形越清晰。 常见点距规格有0.31mm、0.28mm、0.25mm等,目前高清晰大屏幕显示器通常采用0.25mm的点距,某些产品甚至达到0.21mm。彩色显像管分为单枪三束和三枪三束两种。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有三个阴极,发射出的三束电子束分别由三个电子枪聚焦。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有三个阴极,但发射出的三束电子束共用同一个电子枪聚焦。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采用荫栅式v 条状荫栅由固定在一个拉力极大的铁框中的互相平行的铁线阵列组成。v 用条状结构荧光屏代替点状结构荧光屏,荫罩板也做成栅缝状,提高了电子束的透过率(电子透过率达到90%以上) ,图像亮度高 2 液晶显示器件(LCD)什么是液晶?v 液晶的发现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88年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Reinitzer在作加热胆甾醇的苯甲酸脂实验时发现,当加热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结晶的固体开始溶解。但溶化后不是透明的液体,而是一种呈混浊态的粘稠液体,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当再进一步升温后,才变成透明的液体。这种混浊态粘稠的液体是什么呢?v 他把这种粘稠而混浊的液体放到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种液体具有双折射性。v 于是德国物理学家DLeimann将其命名为“液晶”,简称为“LC”。在这以后用它制成的液晶显示器件被称为LCD。液體與氣體因為基本個體間拘束力很低,所以,一旦受力時與一個基本個體相鄰的其他基本個體一直替換,此現象即為流動。液晶态是物质的一种形态v 液晶实际上是物质的一种形态,也有人称其为物质的第四态。v 液晶分为两大类: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前者要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才显示出液晶态,后者则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呈现出液晶状态。v 作为显示技术应用的液晶都是热致液晶。3.1、液晶基本知识v 1. 互变相变(可逆相变)2. 单变相变液晶分类(按热致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向列相液晶(Nematic)又称丝状液晶 v 向列型液晶由长径比很大的棒状分子组成,保持与轴向平行的排列状态。因为分子的重心杂乱无序,并容易顺着长轴方向自由移动,所以像液体一样富于流动性。正由于向列型液晶分子的这种一致排列,使得它的光学特性很像单轴晶体,呈正的双折射性。对外界的电、磁、温度、应力都比较敏感,是显示器件上广泛使用的材料。近晶相液晶(Smectic)又称层状液晶 近晶相液晶按层状排列,由棒状或条状分子呈二维有序排列组成。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其方向可以垂直于层面或与层面成倾斜排列。层与层之间的作用较弱,容易滑动,因此具有二维的流动特性。近晶相液晶的粘度与表面张力都较大,用手摸有似肥皂的滑涩感,对外界的电、磁、温度变化都不敏感。这种液晶光学上显示正的双折射性。 胆甾相液晶(Cholestevic),也称螺旋状液晶 胆甾型液晶和近晶型一样具有层状结构,但层内分子排列则与向列型液晶类似,分子长轴在层内是相互平行的,而在垂直这个平面上,每层分子都会旋转一个角度。 液晶整体呈螺旋结构。螺距的长度是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 由于胆甾型液晶的分子排列旋转方向可以是左旋,也可以是右旋,当螺距与某一波长接近时,会引起这个波长光的布拉格散射,呈某一种色彩。 胆甾型液晶具有负的双折射性质。一定强度的电场、磁场也可使胆甾相液晶转变为向列相液晶。 胆甾相液晶易受外力的影响,特别对温度敏感,由于温度主要引起螺距的改变,因此胆甾相液晶随温度改变颜色。 液晶的电光效应v 液晶材料在施加电场(电流)时,其光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这种效应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v 液晶的电光效应在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目前发现的电光效应种类很多,产生电光效应的机理也较为复杂,但就其本质来讲都是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改变其分子排列或造成分子变形的结果。TN-LCD的信息容量小,只能用于笔段式数字显示及低路数(16线以下)驱动的简单字符显示。 v 属第二代液晶显示器件。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液晶显示器件。v 将两块涂有导电透明电极氧化铟锡In2O3-SnO2(简称ITO)薄膜的玻璃板中间夹有介电各向异性玻璃基板表面做平行取向处理,即涂敷一层聚酰亚胺聚合物薄膜,用摩擦的方法在表面开成方向一致的微细沟糟。在保证两块基板上沟糟方向正交的前提下,形成一个间隙为几个微米的液晶盒。v 由于内表面涂有定向层膜,在盒内液晶分子沿玻璃表面平行排列。但由于两片玻璃内表面定向层定向处理的方向互相垂直,液晶分子在两片玻璃之间呈90扭曲,这就是扭曲向列液晶器件名称的由来。 v 为正的向列相液晶,厚度约为数微米。v 当入射光通过偏振片后成为线偏振光,在外电场作用时,由线偏光经过扭曲向列液晶的旋光特性决定,在出射处,检偏片与起偏片相互垂直,旋转了90的偏振光可以通过。因此呈透光态。v 在有电场作用时,当电场大于阈值场强后,液晶盒内液晶分子长轴都将沿电场方向排列,即与表面呈垂直排列,此时入射的线偏振光不能得到旋转,因而在出射处不能通过检偏片,呈暗态。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STN-LCD)(19851990年)v 第三代液晶显示器件。顾名思义,“超扭曲”即扭曲角大于90。 v TN型液晶显示器件缺点: 电光响应前沿不够陡峭, 反应速度慢, 阈值效应不明显。 使得大量显示和视频显示等受到了限制。 v 80年代初,人们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发现,只要将分子的扭曲角增加到180270时,就可大大提高电光特性的响应速度。v 随着扭曲角的增大,曲线的斜率增加,当扭角达到270时,斜率达到无究大。v 曲线斜率的提高可以允许多路驱动,且可获得敏锐的锐度和宽的视角。 由于STN-LCD具有扫描线多、视角较宽、对比度好等特点 ,很快在大信息容量显示的膝上型、笔记本型、掌上型微机及中英文打字机、图形处理机、电子翻译机及其它办公和通信设备(手机)中获得广泛应用,并成为该时代的主流产品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AM-LCD) v 属于第4代液晶显示器。 v 普通简单矩阵液晶显示器TN型及STN型的电光特性,对多路、视频运动图像的显示很难满足要求。 v 有所谓的“交叉效应”。由于每个像素相当于一个电容,必产生串扰。当一个像素被先通时,相邻行,列像素将处于半选通状态。v 人们在第一个像素上设计一个非线性的有源器件,使每个像素可以被独立驱动,克服了“交叉效应”。 v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采用了像质最优的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材料。有源矩阵液晶显示根据有源器件的种类分为二端型和三端型两种。 v 二端型以MIM(金属-绝缘体-金属)二极管阵列为主;v 三端型以薄膜晶体管(TFT)为主。 3.7、背照灯v 液晶显示器是被动显示器件,本身不会发光,往往工作在透光模式下。v 因此,为了了获得高对比度与全色显示,需要采用背照明光源。v 由于背照光源的功率是整个器件的90%以上,因此体积和功率是首先要考此的因素。 v 目前采用的背照光源主要有: 1)热电致发光板EL 2)平板荧光灯(VFD) 3)冷阴极荧光灯(CCF) 4)平板场发射(FED) 5)有机电致发光(OEL)等。 照明方式又分为边光式与背光式背光式两种。v 电致发光(EL)是一种冷光源,它是靠荧光粉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本征发光,但亮度低,寿命仅有5000小时。v 平板荧光灯(VFD)是一种热阴级、低压、平板型荧光灯,如果将阳极和荧光粉制作成像素状,就是平板荧光显示器件,可用于电子称,DVD等显示用,做为背光源可以将阳极连成一片,全部涂覆一层荧光粉,其亮度大于150lm,寿命大于5000小时。冷阴极荧光灯(CCF)是一种依靠冷阴极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的光源。掺有少量水银的衡薄蒸气在高电压下会产生电离,被电离的气体二次电子发射,轰击水银蒸气,使水银蒸气被激发,发射出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亮度大于150lm,其特点是寿命达20000小时,功耗在14W,有U形、M形和直管形。对液晶材料的要求:v (1)在使用和存储的温度环境下都表现为液晶相;v (2)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使用寿命长;v (3)粘度低,具有优良的响应特性;v (4)介电各向异性大,适于低电压工作;v 对于TN型显示器件: Vth(eD)-1/2 v (5)双折射率的大小适合于显示对比度的增加;v (6)弹性系数均衡,适合于多路传输驱动;v 弹性模量均衡表示各种变形的应变程度均衡,有利于电光特性曲线变陡,即有利于多路传输。v (7) 分子排列的有序度高,适合于提高显示对比度。液晶电视对液晶显示屏的要求:v (1)显示屏必须具有大的像素容量,只有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屏才能胜任。v (2)必须采用背光源。v 电视图象所要求的对比度、灰度级和高亮度是液晶屏本身达不到的。此外,液晶的阈值特性使它难于进行灰度调制,只有把液晶单元作为光调制器,并且采用外光源和复杂的驱动方式,才能得到符合电视图象要求。v (3)足够的响应速度v 在简单矩阵寻址时,只有经过多次扫描积累才能达到完全响应,必然产生响应滞后。但是在有源矩阵寻址时,信号电压作用的时间已接近一帧周期,即要求液晶的响应时间达到40ms即可以了。v 4)彩色化v 全彩色液晶显示的办法是用白色背光源、透射液晶显示屏和具有精细排列结构的彩色滤光片。v (5)必须采用有源矩阵驱动v 简单矩阵驱动也能显示低像素密度、低分辨率的小画面图象,但是要在响应速度、分辨率、亮度和灰度等级上全面符合电视图象的要求,只能使用有源矩阵驱动。v (6)加大视角v 液晶显示的视角小,是液晶显示的光学原理决定的。彩色液晶显示背光源发出白光,经过滤色膜后变成RGB色光,通过TFT阵列可以调节加在液晶上的电压,从而改变各颜色比例,实现彩色显示。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的特点(1)优点:(1)低压、微功耗 工作电压:23V,工作电流:几个mA,功耗:10-6 10-5 W/cm2。(2)平板结构 LCD基本结构是两片平板导电玻璃(厚1mm),中间灌有液晶(厚度10 mm)的薄形盒。(3)被动显示型 液晶靠调制外界光达到显示的目的。(4)显示信息容量大 像素之间不采用隔离区,所以像素尺寸可以作小,利于制成高清晰度电视。(5)易于彩色化 采用彩色滤光膜可以方便实现彩色。(6)长寿命 由于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所以液晶几乎不会劣化。(7)无辐射、无污染 CRT显示中有X射线,PDP中有高频电磁辐射,而LCD无此类问题。缺点:(1)显示视角小 由于液晶显示的原理是依靠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因此视觉范围较小。 1994年AM LCD产品的典型视角性能为垂直方向-10- +30,水平方向45;1995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视角增大到60。目前水平视角达到160的水平,但制作成本大大增加。(2)响应速度慢 液晶显示是依靠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所以响应速度受材料的粘滞度的影响。(3)由于是非主动发光,暗时看不清 七. 液晶的光学特性(3)从偏振性方面,光可分为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矢量方向和大小有规则变化的光为偏振光。它又分为三种: 线偏振光: 在传播过程中,光矢量的方向不变,其大小随相位变化的光。它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光矢量的端点轨迹是一直线。圆偏振光: 在传播过程中,光矢量的大小不变,其方向规则变化的光。它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光矢量的端点轨迹是一个圆。 椭圆偏振光: 在传播过程中,光矢量的端点沿椭圆轨迹转动。自然光 普通光源(如太阳、电灯)发出的光的无偏振态。8 每个发光原子的发光持续时间只有10-8秒,它发出的是有一定长度的光波列,对于每一个波列,它的振动方向是确定的,即每个波列是一列线偏振光。8 但是同一原子前后两次发出的波列却是彼此独立的,它们的振动方向没有固定的联系。光源中含有大量发光原子,这些发光原子在同一时刻各自发出的波列其振动也可取任意方向。 因此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一段段振动方向不同、振幅大小不等、初相位各异的许多线偏振波列所组成。在远大于发光持续时间的观察时间内,从统计平均来看,它包含了各种可能的振动方向的线偏振光,每种线偏振光的振幅相等,且彼此之间无固定位相关系。 部分偏振光 介于自然光与线偏振光之间的一种偏振光,在某个方向上振幅最大,而在与它正交的方向上振幅最小。消光比:检偏器相对被测起偏器转动时的最小透过光强与最大透过光强之比。 一般晶体偏振器的消光比为10-410-5,二色性偏振器的消光比为10-3。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 在电场、热等外场的作用下,使液晶分子从特定的初始排列状态变为其他分子排列状态,随着分子排列的变化,液晶元件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变换为视觉变化。三种基本分子取向处理:(1)垂直取向处理 通过对基板表面处理,可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基板表面垂直排列;(2)平行取向处理 通过对基板表面处理,可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基板表面平行排列;(3)倾斜取向处理 通过对基板表面处理,可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基板表面构成确定的角度倾斜排列。三种取向处理的方法(1)基板表面直接处理法: 用具有垂直取向能力或平行取向能力的取向剂对基片表面进行直接处理。在取向剂与液晶分子之间产生的范德华力、偶极子之间的引力和氢键等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力是液晶分子的主要作用力。具体方法: 在基板表面涂布取向剂溶液,再通过加热干燥等去除溶剂,从而在基板表面形成取向剂的薄层。 等离子体放电聚合法 将有取向能力的低分子量物质(如六甲基二甲硅烷等)通过等离子放电而在基片表面上聚合而形成有吸附能力的取向层。 喷涂取向处理法 将具有取向能力的高分子量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在高电场作用下在基片表面上形成有吸附能力的取向层。 (2)基板表面间接处理法: 将取向剂(如卵磷脂、二元脂肪酸等)溶入液晶中,使其随液晶一起注入液晶盒,溶于液晶中的取向剂被基板表面吸附,形成取向剂层。 优点:取向工艺很简单。 缺点:在液晶中加入较多的取向剂,会使液晶性能劣化,而其取向效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一般比基片直接取向处理法差。(3)在基板表面变形处理法: 8用棉布等沿某一方向轻轻摩擦,一般是在对基板表面通过平行取向剂直接处理之后,再经摩擦处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液晶分子的平行排列方位取向一致; 8用氧化硅等取向剂相对于基板表面以一定倾斜方向蒸发沉积,蒸镀角小(5q20)时可实现液晶分子的倾斜排列,蒸镀角大(20q45)时可实现平行排列。九. 液晶显示器的主要性能参量(1)1. 电光特性 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将引起透光强度的变化,透光强度与外加电压的关系,称为电光特性。2. 温度特性 当温度过高,液晶态会消失,不能显示。而温度过低时,响应速度会明显变慢,直至结晶,致使液晶显示器件损坏。 普通型静态驱动型使用温度稍宽,也仅有040 ,在-5时,勉强可用,但响应速度变慢。而动态驱动型,由于多路驱动所要求的特性较严,故使用温度范围则仅在540。宽温度的器件一般为1050。十. 各种液晶显示器(1)液晶显示分类 电流效应型: 利用液晶电导率的各向异性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实现显示的液晶显示器。 电场效应型: 利用液晶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实现显示的液晶显示器。 热效应型: 在施加电场的同时还需要加热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的三种方式1. 反射式 反射器由一个漫反射器和一个镜面组成,它们粘附在底玻璃外表面上。特点: 可以利用外界光,节省功耗,在阳光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