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教学实录及点评 新人教版二、初读课文,走近作者作品(生放声朗读)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孔子说。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生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一生范读课文)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师:你很会倾听。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下面注释有。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举一例?生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生4:举一反三。师:你知道是谁提出的吗?生4:孔子。(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生摇头晃脑地读)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生5: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生6: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生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生8: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生9:学而不厌、循序渐进。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4.(生背读)生10:我最喜欢第一则。(生背诵“学而”章)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生10: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生1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生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生14: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生15:取长补短。生16:不耻下问。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生17: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生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生19: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第二课时四、读后思辨,读出个性化见解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种个性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生再读、背课文。)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从小爸爸妈妈就逼着我学钢琴,强迫我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恼。我真想把孔子的这句名言送给我的爸爸妈妈。师: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回去后别忘了与父母交流。与作者进行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每位同学借鉴。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这句话你还有不同看法吗?生2:我不完全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孔子的这句话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请注意文中一个“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体谅”之意。既是体谅,那么就要就事论事,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父母确实是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现在不理解,等长大以后你也许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师:相互体谅、换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桥。俗话说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我在读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感慨颇深。今天读来也似谆谆教诲,如在耳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生3:古人很重视品德修养。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们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尽心尽力去做了呢?对朋友是不是讲信用呢?老师讲的是不是都复习了呢?我相信这样便能使自己不断提高。师:正如竹每前进都要作一个小结一样。说到自省,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学习评价中不是特别重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启示呢?生4:读到这一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即讲信用。师:“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条目中重要的两条,是立德之本。“忠”表现在尽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对朋友讲信用。这“忠”“信”二字在当今时代仍需倡导。要诚实不欺,敢说真话,说话算数,这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大家能从中读出如此多的感悟,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养料。(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及自我体验再来品读这些语句,进行思辨,就会“温故而知新”,读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五、激趣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点评:师生同讲同议,引出争议的话题,留待学生在课外以更高的热情更浓的兴趣去读论语、去读孔子、去读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学反思】1. 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两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则了。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3.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又不如“授之以渔场”(北师大肖川教授语)。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卡积累语言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论语十则教学实录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哪部?生毛泽东选集。师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文革”中印了上亿套,但它的影响才只有几十年,而我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生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师它们影响也确实很大,所以叫“四大名著”嘛。但是,四大名著的影响至今也才有几百年而已,仍然不能与我说的相比生师告诉你吧是论语。注意,读“ln”语,不读ln语。就是这部书(图片:古代版本的论语、 当代各种版本的论语)生哇!这么多!师这还不是全部呢!不可能找全啊。你知道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生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课本44页,注解。师你真聪明!你猜着今天学这一课了,是不?不过,这个注解说得不准确不仅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生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师还不行,应说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不能带“之一”,甚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也不带“之一”。因为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师论语还有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出成语比例最大的书全文11750字,却出常用成语173条,也有人统计是300多条,平均30多个字出一条。生哇!师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温故知新见义勇为乐在其中既往不咎尽善尽美见贤思齐听其言,观其行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文质彬彬敬而远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发愤忘食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后生可畏名正言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言必信,行必果怨天尤人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气方刚杀鸡焉用牛刀道听途说患得患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师论语作者是谁呢?生孔子。师不对,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注意:可不是孔子,因为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才由他的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辑录成书的。生什么是再传弟子?就是弟子的弟子呗。师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生知道,大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师你念的是注释。不过这个注释也不太准确“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加一个字生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师对。不过还不是最准确,还得去俩字生古代。师对啊,不仅是古代最伟大的,近代、现代、当代都算上,还有比孔子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吗?生毛泽东毛泽东只是思想家,不是教育家。师况且毛泽东这个思想家的思想可是有严重错误哦,他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可是给中国带来一场浩劫。孔子作为思想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内,是中国的正统思想。作为教育家,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他创造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原则,现在仍在使用。他是中国所有读书人包括你、我的祖师! 师(图: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典籍整理编订家 相传诗经尚书春秋等“六经”是他整理编定的。师下面咱们看一段视频:孔子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曲阜东南的尼山师下面再看一些图片,理解孔子的影响:这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这是其中供奉的孔子塑像这是大成殿前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这是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这是曲阜孔府大门,和孔庙、孔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孔子墓,碑文写的是什么?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仲尼之墓这是张老师于2005年10月12-13日第三次到曲阜拜访孔子。生第三次!你去了三次?师是啊,三次就是为了给你们上好这一课,也为了作好这个课件,专去拍片子生哇!师这是北京的孔庙,以及大成殿。注意匾额写的是什么?生万世师表。师对,万世师表!师这是中国最好的两个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孔子塑像。这是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孔子塑像,香港孔教学院赠送的。其实不仅北京有孔庙,全国各地都有生邢台没有。师有!现在的市政府,原来就是孔庙,可惜被当作四旧全拆了。师这是韩国的孔庙韩国都有孔庙说明什么?生说明影响大影响超越了国界。师这是日本的孔庙,这是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知道不,大和民族是由儒家思想哺育出来的。这是新加坡的孔子塑像知道不,新加坡一直大力推行“儒教治国”。这是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享誉世界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盂德斯鸠等都从儒家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师再给你提供消息三则:1998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2004年9月26日,在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同时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新华网 2006年7月7日)师好了,下面咱们学习论语十则,打开书师你们还记得学习文言文的“四字真言”吗?生记得读懂、背过。师对,这节课也是先读懂,再背过。为了读懂,请你先预习。预习任务是3项:朗读;看注释理解意思;标出不懂的词句。二. 阅读第1则师第一则,先齐读一下。生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师读得不错,没有把“说yu”读成“说”,也没把“不愠yn”读成“不温”。但学而时习之的“之”字,你们读得太重了。应是(示范):学而时习之,“之”字尧轻读。不信你听听朗读录音。(放录音,然后学生个人读、指名读)。师谁能说说这一则的意思?生孔子说:学习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师第三句不准确。不是“人不知”不是“别人不了解”,而是“别人不赏识”。 “知”不仅是“了解”和“知道”,还有赏识、理解的意思,它和“知遇之恩”、“与君相知”的“知”同义。这句应解释为:别人不赏识,自己也不怨恨,不是君子吗?师我说的“读懂”,由两个意思:懂得能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记住一些关键词的意思。下面几个关键字的意思要记住,请你加上着重号:子先生、老师。时按时。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愉快。知了解并赏识。不亦乎表示轻微的反问,可译为“难道不吗”。师下面是思考答问:这三句话中,哪一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一句是讲个人修养?生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师“不亦说乎”的“说”和“不亦乐乎”的“乐”都有“高兴”、“快乐”之义,它们有什么区别吗?生“乐”比“说”程度深。“说”是愉快、高兴;“乐”是快乐。 师这一则很重要啊!知道吗?“学而时习之”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论语的编著者把它放在开篇第一句,决非偶然。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理解最深刻,他说:“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宗。”把这句话记下来“宗”在这里是“本”、“根本”之义。“道尽学宗”就是说“学而时习之”是求学之根本、教学之根本,学习成绩不佳,往往是因为没有“学而时习之”。 师读懂了,再熟读背诵:先读到一字不错,一次也不磕绊,然后背过。生(先自己背,然后指名背、齐背)三. 阅读第2则1. 先读读这一则有三个字要注意:曾zng子。三省xng吾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 2.听朗读录音。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3.说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4.记住几个关键词语:日:每天。省:反省、检查。信:诚信。 其中“省”重点解说如下: 甲骨文、金文:箭头+眼睛,表示有物看入眼中。小篆加了一条眼眉。 本义是“看”;引申为查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反省、省察、发人深省、三省吾身 5.思考答问:“三省”是反省三次吗?“三省”是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是巧合。“三省”的内容哪是学习方面的?哪是修身方面的?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修身方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修身方面;传不习乎?学习方面。7.熟读背诵。四. 阅读其他各段说明:以下每一则大致都是朗读、注释、翻译、答问、背诵这几项任务。但后面8则,老师的讲可以逐步减少,学生的活动可以逐步增多,甚至,最后几则可以先让学生书面翻译过来,然后当众讲解,大家订正。具体过程从略。五. 归纳 复习1.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2.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3.读准下列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4.解释加点的词: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5.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6.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文白对译(略)8.背诵默写指导:学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背诵。背过,才能化为身内之物,说话、作文才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这一课的作业,最中要的是背诵和默写。要求:正确。不能有一个读错、写错的字。默写时不能有一个写错的标点。背得流利,不能磕磕绊绊。光背过还不行,还要理解、会用。(组织背诵、默写比赛:个人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接力赛)其中理解性、应用性背诵默写是: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他“省”什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学们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怎样对待?(用孔子原话回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温故而知新”的能力。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出自何处?分别出自论语下列两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七,课外活动1.网上拜访孔子:“中国孔子”网站;孔子博物院;论语;孔子箴言名句;2.欣赏视频: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孔子”。(本人有该节目光盘)3.探究性学习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老师提出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你的见解是什么?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充分讨论后揭示答案: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进一步提高;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 “君子”。论语十则教学教学实录及点评一、导言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二、设计思路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生:第十则。师:是谁问谁答?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生有点不理解。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是不是?生笑了。)生: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Happy birthday!教学设计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法院调解协议书
- 第4课 我的地图教学设计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下册-苏少版
- 咨询协议书模板
- 房屋补漏维修协议书
- web服务协议书是什么
- 个人协议书模版
- 保密协议书一个月补偿多少钱
- 1.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说课稿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3-教科版2004
- 安全知识培训反思幼儿园课件
-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第2题(带标准答案)
- 药品追溯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校招:财务岗试题及答案
- 羽毛球讲解课件
- 质量意识题目及答案
- 急性女性盆腔炎个案护理
- 重点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国企运营资产管理办法
- 【Google】2025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市场数据、渠道打法、ROI全盘点)
- 农业植保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