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谷加大枣药效胜灵芝 让你“长生不老”导语:要做到吃得健康,食物搭配是特别重要的一环。几千年来,老祖宗们不知总结了多少经典搭配,而“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就是其中一个在民间流传甚久说法。历代养生学家都提倡“五谷为充”的健康饮食理念,也就是说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据专家介绍,玉米、谷子(小米)、水稻(大米)、小麦、大豆等谷物能为人体提供70%左右的能量,40%5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谷物在人们饮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枣,又名红枣,属于药食两用之品。传统中医学认为,其能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有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息风、疗脾胃衰弱的功效,因此被列为药中上品。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大枣还含有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肝脏、增强体力、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如能将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即可有不错的保养效果,因而,民间也有“ 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的说法。但专家特别提醒,在用大枣熬粥时最好将大枣剖成几块,这样有利于熬出枣中有效成分,增加食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枣性温,食用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有湿热痰热者不宜食用。春天多吃大枣山药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因为这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易流行,合理的饮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除了大枣和山药之外,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多吃一些。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于患有胆结石和肝炎的人而言,春天在饮食方面除了要注意遵循“省酸增甘”和“养阳”的原则外,还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以防肝胆疾病复发。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片定制与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专用财务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珠宝首饰专业清洁与定期保养服务合同
- 2025企业宣传册印刷服务合同:高端商务形象宣传册印刷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产品定制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合伙人股权退出及业绩评估协议
- 民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财务顾问综合服务协议与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合同
- 2025年保密参观协议文本精简与操作指南
- 压铸机知识培训课件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人教英语PEP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单元练习试卷一
-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笔记
- 国网35条严重违章及其释义解读课件
- 《无人机驾驶基础》课件-项目三 无人机飞行原理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mses)
- 殡仪馆鲜花采购投标方案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