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_第1页
背越式跳高_第2页
背越式跳高_第3页
背越式跳高_第4页
背越式跳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 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 通过助跑 起跳 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 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 跳高的技术特征是 由跑转变为跳 由支撑转变为腾空 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 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 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 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 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 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赖于自然弹跳力 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起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 助跑速度越快 转换得越好 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 速度的转换是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 而且在一定的生理学范围内 加快助跑速度 促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 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的速度加快 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 从而有利于速度的转换 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 1 2 1起跳腾空后人体重心的运动轨迹跳高起跳时身体腾空离地的一瞬间 其身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抛物线已经确定 此抛物线是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合成速度决定的 抛物线的高度取决于起跳蹬伸时的垂直速度 而抛物线的距离则由助跑的水平速度决定的 因此 在跳高运动中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好 1 2跳高的腾空动作及其原理 1 2 2人体在空中的补偿运动及相向运动 既然身体腾空后的重心运动轨迹不能改变 那么跳高的空中动作有何作用呢 背越式跳高起跳后首先是头和双臂过杆 然后是背 腰 臀部依次移过横杆 为了尽可能利用重心的腾起高度过杆 因此身体某一部分在杆上时 其它部分肢体需尽量垂于杆下 头肩部过杆后即下沉 相应地升高腰背躯干 这就是空中的补偿运动 主动降低部分肢体 而升高一部分肢体 总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不变 另外 当运动员跳越最大高度 身体在杆上形成 桥 时 为了上举双腿 必须上抬头部和双肩 做以髋为轴的相向运动 相向运动也是补偿运动 见图 2 1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2 1 1能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跳高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 通过合理而连贯的动作 充分利用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 平稳地转入起跳 缩短起跳时缓冲动作时间 从而加快起跳时的垂直速度 由于背越式跳高比较接近自然动作 其助跑 起跳 过杆和落地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比其它跳高姿势更为紧密连贯 所以有利于运动员在最后几步保持良好的动作节奏和较快的速度 2 1 2能充分利用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完成最后几步助跑时 身体重心轨迹和足掌落地点是沿弧线进行的 见图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 如弧度不易固定 步点不易准确 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 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 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 过杆等动作结构 却是非常必要的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降低身体重心 背越式最后3 4步弧线跑 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 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 半径越短跑速越快 人体内倾越大 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 研究资料证实 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 重心降低 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2 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 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 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 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 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 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3 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 其所产生的法向加速度V1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 增加起跳效果 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V2 即离心加速度 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 见图4 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4 由于助跑弧线的曲率半径逐渐缩小 在起跳时人体可以获得向横杆转动的角动量 此角动量正是人体沿横杆转动的动力 不需偏心推力就可使蹬地时的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 做到起跳时的正心用力 从而增大H1和H2值 提高起跳效率 5 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 可以避免起跳时的过早倒向横杆 2 2背越式跳高技术请看朱建华背越式跳高技术 见图5 2 2 1助跑和起跳助跑是跳高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研究助跑技术 一定要把助跑和起跳以及过杆技术紧密联系起来 从跳高全过程这个整体中来看助跑的作用和意义 助跑的任务在于获得身体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 同时为快速有力地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 助跑的距离 一般为8 12步 全程可分为两段 开始为直线段 动作与普通跑相似 重心较高 步幅均匀 轻松自然 富有弹性 逐渐加速 助跑后段为弧线 后4步 跑进中身体向弧心倾斜 跑速越快倾斜越大 其特点是步频快 抬腿高 落地积极 重心平稳 根据背越式跳高的特点 助跑节奏应是快的 是与运动员本身能力相适应的 与快速起跳的 爆发式 用力是一致的 背越式跳高助跑一般采用一条平方抛物线 由直线进入弧线自然缓和 随弧线曲率半径不断缩小 身体逐渐内倾 有利于运动员大胆加速 另外 平方抛物线画法简单 使用方便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采用这种弧线助跑 不过 由于弧线的弧度不易固定 距离不易丈量 步点不易准确 所以助跑技术相对复杂一些 需反复实践和调整 才能熟练准确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 助跑最后几步必须严格地沿着弧线跑进 特别是助跑的最后2步 这样做更为重要 助跑最后一步的特点是 髋关节幅度很大 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 摆动腿积极后蹬 而且蹬地非常充分 起跳腿充分前伸 同时髋部自然向前送出 迈步送髋动作做得积极有力 对于垂直起跳有重要意义 在背越式跳高中 手臂摆动动作有两种方法 一是双臂平行摆动 见下图中的13 二是异侧交叉摆动 前者双臂的动作与摆腿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后一种摆臂方法是当迈出起跳腿时 摆动腿同侧臂并未下放后摆 而是随着起跳动作积极上摆 朱建华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摆动腿应该从微屈的起跳腿旁 以膝盖领先 屈膝折叠 向跳高架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 起跳时要充分利用摆动腿的作用 加快摆动腿的速度 并摆至腰以上 同时摆动腿一侧的肩应高于起跳腿一侧的肩 以防止过早倒杆 2 2 2腾空与落地助跑到最后一步 由于 线速度 的制动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人体腾空后在沿弧线的切线方向抛射过程中上体会加速运动 见下左图 再加上摆动腿膝部向身体内侧上摆 这时身体以髋部为轴 这两个力在身体的上下两端一个推一个拉 形成一对力偶 见下右图 腾空的人体自然绕横轴旋转 使身体横卧在杆上 起跳腾空后靠近杆的臂和头 应积极向杆上运动 随着背部转向横杆 头和双肩开始过杆 同时摆腿下放 双腿屈膝 小腿下垂 头 肩部过杆后开始仰头下沉 挺胸 挺髋 展腹 使人体在杆上成背桥姿势 由于过杆时是头 肩和臂 接着是躯干 臀部 大腿和小腿等依次过杆 为了经济地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 身体过杆的部分和尚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