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doc_第1页
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doc_第2页
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doc_第3页
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doc_第4页
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点击数:300 次录入时间:2010-2-1 13:35:00编辑:dongdong2010冲刺阶段理综复习及答题技巧肖志坚现在高考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在高考理综复习中,我们要力争做到“注重主干知识,真正回归基础,发展学科能力,提高考试技能”,考出最好成绩。冲刺期试题选择不好,会浪费时间,导向错误高考冲刺阶段选择好的练习题,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若试题或练习题选择得不好,不仅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而且还会形成错误的导向。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试题的方向性,这套题能否紧扣考试说明的重点,是否有一定的主干知识覆盖面。二是试题的难易程度,这套题是否符合自己当前的水平,过难会刺伤复习的积极性;过易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没有收获。三是试题的训练效果,通过这套训练题,自己的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获得了什么考试经验,得到的反思是什么等等。考生要主动去请教老师,近几年哪些省市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更加适合自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课外训练题,以避免盲目做题而浪费精力。复习总原则:回归教材,开卷有益;认真浏览每套理科综合模拟试卷;收集每次考试的错题;调整作息时间,使最佳思维和做题状态调整在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左右出现。谁说考试要按照顺序做题?理综考试就是要颠覆常规,实行三步做题法,“下笔有分”的先做。考生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要刻意训练三步解题法。从现在起不再做生题老师告诫考生,时至今日,高三学生已完成了足够的题目,再做生题不可取,最后时间只须温习曾完成的试题,联想试题考查的知识板块,想象可能的试题变式,使已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同时,没掌握的知识点,该放弃的要放弃,补差很重要,但高考总分离不开优势学科和优势章节知识的支撑,因此保优比补差更重要。颠覆常规,能做的先做理科综合是考生最头疼的一堂高考考试,它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于一卷,不论单科知识与能力,还是考试中学科知识思维跨越、考试用时分配等对考生们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理综三个科目的试题集中在各自的板块,考生至少会在三个地方,分别遭遇简单题、中等题、难题,为了应对这个特点,因此考生做题要打破常规,不依照试卷的顺序做题,实行三步做题法”。三步做题法为,整张卷子,下笔有分的试题,考生先做。审题无误的看得懂,知道解题方法,但计算量比较大的题目第二步做;第三步是较难的綜合题目最后来做。这样可以保证考生理综得分的底线。如何练习三步解题法?考生拿到卷子后,先用5分钟的时间迅速浏览所有试题,看看三科涉及哪些知识体系,然后再作出判断,哪些题目先做,哪些题目第二步做,哪些第三步做。提醒:这些内容还要看看理综最后阶段,还要加强复习以下这些重点内容和基础知识点。重点内容包括物理学中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的综合、电磁场中粒子运动和电磁感应、电学实验等;化学中无机、有机涉及的物质性质和实验现象的推断及相关的计算、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等;生物学中代谢与调节、遗传与遗传工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这些内容是高考考查重点。基础知识点包括物理学中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光学;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有机、无机反应规律,常见物质的理化性质;生物学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反应式,中心法则,激素的生理功能,必需矿质元素等,这些内容是高考解题的基础。冲刺攻略:看书先看目录最后复习阶段,几乎所有的老师比较强调回归教材,但如何回归教材,五看:一看考试范围:即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二看教材目录:通过目录回忆章节知识体系、重难点和相关的典型题型,如遇障碍,开卷有益;三看重点章节;四看薄弱章节:此间看书应在这部分章节加以侧重,以弥补软肋;五看识记内容: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必须识记到位。典型题目要“招招会”,技巧性题目要“一招绝”高考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考查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对于一套试题,解题能力强的同学,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有较高的得分率。因此,在冲刺阶段,注重反思,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认真训练近年高考和模拟试题中的重点题目之后,要把题目中出现的重点知识进行积极的反思,看自己在这部分知识上是否还有漏洞。如果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请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对于重复出现的典型题目,要能达到一题多解,即“招招会”;对于技巧性比较强的题目,要达到“一招绝”;对于典型的开放型试题,还要选择最优方法解决问题。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学会发散思维,从而达到总结规律,提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减少失分:步骤合理,分析得当,表述严密,书写清晰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一部分考生由于粗心大意或书写不认真、不规范,导致失分。高考解题不规范是参与高考评卷的老师时常议论的话题。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书写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潦草,涂抹太多等等。所以在复习冲刺的训练中,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答题,做到解题步骤合理,数据分析得当,语言表述严密,书写整齐清晰,给阅卷老师形成良好的印象。简单题读两遍,综合题需粗读、细读、选读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失误,全盘皆输。对于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阅读试题应有两遍。对于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题第一步是粗读,对题中所述内容有一个大致轮廓;第二步,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第三步,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醒考生:一定要培养自己遇到容易题不大意,遇到难题不紧张的心理状态,形成冷静思考、沉着应试的良好心理素养。时间分配:生物30分钟,化学50分钟,物理1小时,10分钟机动理综试卷由于包含三个学科试题,所以在考场上一定要考虑好时间分配。遇到容易题不大意,遇到难题不紧张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30分钟完成,化学需50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10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选择题大约安排5060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10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如果自己比较自信,就从头到尾做;如果信心不足,可以有选择的先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根据近年湖南高考录取率的情况,今年高考各科都不会太难但也不会太易。前几年考试中,有的学生在前面的题目用的时间过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当然有的题目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的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会做的题腾出更多时间。容易题求全对,中档题少丢分,高难题如不会就先放放做题时,对容易题力求全对,中档题少丢或不丢分,两分钟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难题可暂时放一放,不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免影响其它题目的解答。要把每次模拟考试都当成实战的高考,找到自己理综考试中的问题所在。一卷选择题建议按题目顺序做,尽量不要分科做。二卷主观性试题可以按题号顺序做,也可以按学科顺序做。至于先做哪个学科,可按自己习惯;也可先答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基础试题,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而影响到理综总成绩。2010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全后过滤。(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挤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美丽的喷泉。你推测原烧瓶内的物质可能是 (填一种,下同),滴管中的物质可能是 。(2)是用以装置进行实验时,也同样形成了喷泉。小亮同学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填字母) 盐酸A、锌粒 B、碳酸钙 C木炭 D镁粉 水 固体(3)公园中常见的喷泉以及自然界中常见的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 (填“甲”或“乙”) 甲 乙装置原理相同。3、探究Zn、Cu、Ag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现有三种试剂:AgNO3溶液、Al2(SO4)3溶液和盐酸,某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金属验证方法实验现象结论Zn将锌片放入 中 金属活动性 Cu将铜丝插入 中Cu将铜丝插入 中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雾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H2SO4Na2SO4MgSO4溶解度/g与水任意比互溶19.039.0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溶液 , 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实验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SO4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 20% 【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实验室常用下图A与B装置支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4) (1) (2) (3) A B1写出图中标有(3)、(4)的仪器名称(3) (4) ;2小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使用的药品是 和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要用A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则瓶(1)应盛放 (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4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集气瓶(2)中导管的末端和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1),若集气瓶(2)中 和锥形瓶内 ,则该装置漏气。5、实验室李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他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1)你认为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填字母)A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B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可能有两种,他们是 。同学们设计了一下方案进行试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天下表的空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产生气泡小亮的观点正确6、化学课上,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右腿去。(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填“能”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 。(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 (答出两点即可)7、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活动与探究】(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仍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8、某同学在实验时,不慎将试管打破,试管底部破了一个小孔。老师告诉他实验时要小心,注意安全,但不要将此试管抛弃,请他用这只试管和下列仪器及相关化学药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要求这套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仪器如下图所示(可不全用) 集气瓶 试管 导管 烧杯 橡胶塞(单孔) (管底破有小孔) (各种型号均有)(1)你能组装成这样一套装置吗?简要说明方法或画出装置图(不考虑夹持仪器) (2)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可以是 (或 )与 ;这些药品分别放在 与 中。(3)使用这套装置的操作方法:要产生二氧化碳时应 ;要停止生成二氧化碳时应 。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考点解读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近几年来,科学探究类试题在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其中实验探究题尤为普遍,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纵观各省市的中考实验探究题,都涉及到科学探究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现以近两年来各省、市部分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为例,剖析这类试题的特点和解决办法。考点一: 根据探究课题,提出猜想例1 小兰同学发现家里用皮碗(如图)挂东西,皮碗所能挂的物体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提出一种猜想: ;你猜想的依据是: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可以从影响皮碗在墙面上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去猜想。如皮碗的大小、皮碗内的真空程度、皮碗与墙面的密合程度等方面进行猜想。答案:(1)皮碗的面积的大小;大气压相同时,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2)墙面的光滑程度;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皮碗和墙面的清洁程度;表面越脏,不能充分接触或无法完全排气等;(4)墙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表面光滑程度可能不同;(5)皮碗和墙面之间空气排除的程度;皮碗内空气排除越多,内外的压强差越大;(6)皮碗和墙面之间是否有水;水可以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7)制作皮碗的材料;不同材料,弹性不同,能排除气体程度不同;(8)大气压的大小;面积相同时,内外气压差越大,能产生的压力越大。应考指南:针对具体的科学问题或现象,通过质疑、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科学探究最常见的形式。猜想不是胡猜乱想,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依据有两点:一是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即所遇到的“问题”。像本题中皮碗贴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挂上重物后不掉是由于摩擦力的缘故,这就是提出猜想的依据。解答这一类实验探究题,应根据探究课题,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物理知识,进行大胆猜想,这样才能使你的猜想有依据。考点二:根据探究课题,选择器材例2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李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同学们可探究很多物理规律。请先确定你所要探究的两个探究课题,然后针对对应的探究课题从其中选择你所需要的两组器材(每组都可包括18个器材,只填所选器材的编号)。(1)探究 ,选择器材 ;(2)探究 ,选择器材 。解析:本题同样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探究题,根据自己确定好的探究课题来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答案:(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选择。(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或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选择(或选,或选)。(3)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或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选择(或选,或选)。(4)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选择。应考指南:这类实验探究题以设计实验为主,分以下几种情形:给出器材,让学生选定,然后完成规定的实验;给定实验内容,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器材完成实验;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选定,任做一个实验;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个实验。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从探究因素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实验原理去选择器材。考点三:根据探究课题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例3 润州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学习电路时,自制水果电池,他们把铜片、铁片插入橙子中,并在铜片和铁片间接入小电灯,小电灯发光。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其中小王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有关;小张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铜片和铁片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小李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插入铜片和铁片间的距离有关。请你任选以上一种猜想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步骤。(2)设计一个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之前,先要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请写出用电压表判断正负极的方法。(4)目前人们乱扔废旧电池的现象非常普遍,请你针对这种现象,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个合理建议:_。解析:本题是在提出问题和猜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最后再收集证据。第(1)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第(2)问考查了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第(4)问则从环保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环保意识。当然了,影响自制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不同金属片的组合、金属片表面的清洁程度等,使得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制水果电池仍将是今后中考的一个亮点!答案:(1)保持其他两种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种因素的情况,研究这一因素对水果电池电压的影响。如选择小王同学的猜想,用橙子、苹果、梨子等不同水果,保持铜片和铁片插入水果的深度不变,保持两金属片间的距离不变,测量不同水果电池的电压。(2)设计表格与上面选择相一致,如:水果种类电压/V橙子苹果梨子(3)用电压表试触一下,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4)分类回收等。应考指南:解答这类实验探究题,要明确猜想的内容,进而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注意设计的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像本题中就要对猜想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探究时都要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考点四:根据图表或图象信息,分析总结结论例4 下雨天,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她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提出了两种猜想:(1)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2)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呢?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探究:(1)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如表一。小颖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2)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二。小颖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实验可知,为了减小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 为宜。但实际建造房屋时,屋面倾角通常小于这个角度,其原因之一可能是: 。表一质量m/g3681220时间t/s1717171717表二倾角a/01530456075时间t/s1916121619解析:本实验探究题通过图表提供数据信息,让学生通过读表来解读数据的内涵,分析数据结构形式和规律,寻找合理的答案。最后一问则充分考查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答案:(1)在光滑斜面的倾角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或光滑斜面上,小球的下滑时间与质量无关);(2)在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45;防止瓦片下滑(或同样耗材的情况下增大空间或节约建筑材料等)例5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图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出你的探究结果。(填图的序号)探究的因素是 ;选择的图是 ;探究的结果是 。解析:这道实验探究题是典型的图象信息题。通过对每个图的比较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V排g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题中的浮力可用称量法计算出,因浮力与两个因素有关,故应控制其中一个因素不变,来研究另一个因素变化时浮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解答。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等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答案:(1)探究因素: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选图或;结果: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探究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选图或;结果: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探究因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选图;结果: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应考指南:在解决这类图表或图象实验探究题时要做到从粗到细,由浅入深。先分析定性关系,再分析定量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各数据段的细微差别得出特殊性的规律。这类题一般都要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五:根据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例6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评估与交流】(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方案一: 方案二: (2)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 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对“用天平和量筒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步骤要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对题设所给的实验步骤认真审题,充分挖掘存在的问题,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或错误进行分析评价。答案:【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m2m1 ;m1m2/v【评估与交流】(1)方案一“不足之处”:第(3)步中,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一部分油倒不干净,测量出的食用油体积偏小,会加大实验误差。方案二“不足之处”:第(1)步中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调至“0”刻度处。(2)一;第(4)步前加一步,测烧杯和没有倒完的食用油的总质量。(或二;第(1)步中,天平置于水平台后,将游码先调至“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应考指南:评估也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类对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的探究题,应注重于平时进行科学探究的积累,勤于动脑、动手。且在平时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考点六:综合类实验探究题(例略)解析:这类题几乎包括了科学探究的所有环节,考查同学们的阅读、收集信息、理解、表达、分析及评价的综合能力。综上可知,实验探究题突出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通过探究过程,加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就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及分析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激发起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解答实验探究题首先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并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实验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和“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解答提高性的题目。2009年中考物理“浮力类”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1(2009年常德市)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B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D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2(2009年常德市)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比较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