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泵下体零件组合机床设计_第1页
喷油泵下体零件组合机床设计_第2页
喷油泵下体零件组合机床设计_第3页
喷油泵下体零件组合机床设计_第4页
喷油泵下体零件组合机床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 第 1 章 工艺分析 1 第 2 章 夹具体设计 2 2 1 设计夹具体 2 第 3 章 加工示意图部分 3 3 1 切削用量的选择 3 3 2 确定主轴直径 3 3 3 绘制加工示意图如图 4 第 4 章 机床尺寸联系图 5 4 1 动力部件的选择 5 4 2 材料 5 4 2 1 动力箱的选择 5 4 2 2 装料高度的确定 5 4 2 3 具体轮廓尺寸的确定 6 4 2 4 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 6 4 2 5 机床联系尺寸图见总图 6 4 2 6 生产率计算 7 第 5 章 多轴箱设计部分 8 5 1 绘制多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8 5 2 主轴 齿轮的确定及动力计算 9 5 2 1 主轴型式和直径 齿轮模数的确定 9 5 2 2 多轴箱的动力的计算 9 5 3 多轴箱传动设计 9 5 4 传动零件校核 10 5 4 1 验算传动轴直径 10 5 4 2 轴转矩的计算 10 5 4 3 模数在进行速度计算已验算过 10 5 4 4 多轴箱的坐标计算 10 第 6 章 总结体会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1 1 第 1 章 工艺分析 零件 喷油泵下体 按图中加工位置加工右侧面放出螺纹底孔 材料为 HT200 底孔 要求 孔深为 14 孔径为 5 具体尺寸见工序图 具体分析如下 零件为喷油泵下体 要求孔具体有足够的垂直度和圆度要求 本加工属小件批量加工 所以尽量采用同基准 即先加工底面 然后以下底面为粗基准加工上底面 同以上底面 为基准加工下底面 孔加工都采用下底面为精基准 本设计过程为加工侧面孔 采用 一面两孔 组合定位 平面为第一定位基准 孔 46 的中心线为第二定位基准 孔 13 的中心线为第三定位基准 这样可以消除一个 X 转动不定度 加工右侧面的四个孔 经过零件的分析过程 本工序采用右置式卧式机床四孔同时加工 1 1 切削速度选择 根据机床的进给机构强度 需要选择可能大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加工余量 一次加工到位 孔深为 14 孔径为 5 加工切削速度 V 24m min f 0 07mm r n 766r min Vf 53 6m min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2 第 2 章 夹具体设计 2 1 设计夹具体 在零件机械加工规程设计的基础上 根据轴箱体夹具图的设计 必需要考虑以下几方 面 保证加工精度 因零件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 应考虑夹具体的定位方案 夹紧方 案及正确的刀具导向方案 合理的尺寸 夹具的总体方案应与纲领相适应 对于此零件大批量生产使用的夹具 因采用液压 等高效夹具装置 提高夹具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设计此零件时要用夹具通用装置 缩短设计制造 和降低成本 操作方便 安全 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便于制造 调整和维修 便于切削的清理维修 最终精 度有调整或修配保证 下图为夹具体示意图 200 50 123 5 170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3 3 图 1 1 第 3 章 加工示意图部分 3 1 切削用量的选择 本零件要求右侧面的四孔同时加工 所以需要切削零件 采用机械切削一次性加工 高速切削小进给 但考虑到孔径太小 且材料为 HT200 刀具的强度限制不宜过高 查 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 表 取相应的参数 f 0 07mm r V 24m min 由式 n d 1000 n 766n min Vf 53 6m min 由表 6 20 得 T 10D1 9f0 8HB0 6 10 51 9 0 070 8 200 200 160 0 6 3 1 583 72 N mm F 26Df0 8HB0 6 26 5 0 070 8 200 200 160 0 6 3 1 356 596N F总 4F 1426 384 kv P切削 0 0196 kw D TV 9740514 3 9740 2472 583 3 2 确定主轴直径 查 P43 表 3 4 d B 7 34 9 2mm10mm 4 10T 43 1072 58310 标准系列表取 d 15mm 再查表 3 6 通用主轴系列参数 再主轴外伸长度及外伸轴直径 因主轴采用滚珠轴承 由 d3 15 栏中查到长主轴 D d1 25 16mm L 85mm 接杆为莫氏圆锥 1 号 按要求取加长锥柄麻花钻头 总长为 132 刀刃长为 90 莫氏锥度可选 1 号 查表 8 1 得可调接杆为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4 Tr16 1 5 接杆长为 182mm 调整中的选择见表 8 2 由名义尺寸 16 查得 d1 Tr16 1 5 d2 24 6 h 12mm 为保证加工精度 一般需要设导向套 而由于 V 24m min 取固定导向装置 查表 8 4 得导向套的有关规格 由 d刀 4 6 系列得 D 10mm 配合取 6 7 H H D1 15mm 配合取 6 7 H H D2 18mm L 选短单面后导向方式 由于所钻孔都为盲孔 所以无切入长度 选切入长度为 10mm 且加工部位为 L 14mm 取切出长度为 10mm 则 LZ L1 L L2 10 14 10 34mm 本机床快退时 刀具回到夹具 取前备量为 30mm 后备量为 40mm L行 34 30 40 104mm 快进为 178mm 快退为 212mm 本设计中对工件采用单面加工 且四孔一样 所以四根主轴的参数差全一样 3 3 绘制加工示意图如图 加工示意图如图 06 按机床实际加工状态绘制 并且是机床加工绘制状态 所以尺寸链及参数如图所示 动力部件的长度为 250mm 插表 5 1 取动力滑台为 1HY25 选取配套为侧底座为 1CC251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5 5 第 4 章 机床尺寸联系图 本设计采用多轴箱 动力滑台结构 4 1 动力部件的选择 影响动力部件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切削功率 作为动力箱选用依据 进给力 快进速度 行程 多轴箱的轮廓尺寸 动力滑台精度和导轨 4 2 材料 4 2 1 动力箱的选择 共驱动功率由多轴箱的所用动力的功率 选用 多轴箱所用电机功率为 P主 P切 P零 P损 P主 n Pn Px 0 098 kw n P主 8 0 0196 0 4 多轴箱传动功率有加工黑色金属时为 0 8 P114 表 5 38 根据选定的切削用量 计算的总的进给力 考虑工作的稳定性 取 TD25IA 的动力箱 电机的型号为 Y100L 6 电机的功率为 1 5kw 电机转速为 940m min 驱动轴的转速为 520r min 4 2 2 装料高度的确定 由支承块高度为 H 夹具底座高度为 H2 中间底座高度为 H3 也可由其至联系尺寸来 确定 H h1 h2 h3 h4 hmin 其中 h1 158mm 等轴箱最低轴底部的高度 hmin 52mm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6 h2 多等轴箱底面到滑动面的距离为 h2 0 5mm h3 滑台的高度 取 h3 250mm h4 侧底面高度 取 h4 560mm H h1 h2 h3 h4 h5 hmin 560 250 0 5 158 52 916 5mm 4 2 3 具体轮廓尺寸的确定 本设计为主轴箱的外廓尺寸的设计 据表 4 4 表 3 6 B b 2b1 40 2 100 240mm H h h1 b1 52 124 5 100 274 5mm 据 P135 据 7 1 取多轴箱的尺寸为 400 320 4 2 4 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 中间底座轮廓尺寸 在长度方向应满足夹具的安装要求 根据有关要求取其尺寸 取 L 600mm 该尺寸的确定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以确定 H 630mm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7 7 4 2 5 机床联系尺寸图见总图 128277325320114 50158 0 5 136 110 250560 500 52 46 5 240630 190 150 60090080 104 1604 700 200 400 600 630240170 900 1130 第6组刀具第7组多轴箱第2组夹具第4组传动装置 总行程104 Y1002 b 1 5kw 940r min 400 x320 1TD25IA 1HY25IA 1CC251 第11组中间底座 第80组润滑装置 第10组滑台侧底座 第50组液压装置 第30组电气装置 4 2 6 生产率计算 机床实际生产率 Q 辅机 TT 60 L1 178 L2 34 L3 212 Vf1 53 6m min Vf2 5m min Vf3 3m min t1 0 01min t2 73min t3 1 5min T机 t1 0 1 0 29min 2 1 f V L 6 53 25 T辅 t1 t3 0 12 1 5 2 2 f V L 3 3 f V L 3000 34 1800 212 166min Q1 30 76 件 h 66 1 29 0 60 机床负荷率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8 1 2 Q Q 当二班时 机床的理想生产率 Q2 24 6 件 h 4046 100000 则 1006 79 9 3076 246 第 5 章 多轴箱设计部分 多轴箱定组合机床的主要部件之一 按专门要求进行设计 由通用零件组成 其主要作 用是根据被加工零件加工要求 安排后主轴位置 并将动力和运动由电机或动力部分传给 工作主轴 使之得到要求的转速和转向 通用多轴箱由箱体 主轴 传动轴 齿轮 轴套 轴承等零件和通用 专门 附加机构 组成 在多轴箱体前后壁之间各安厚度为 24mm 或 32mm 的齿轮分别为 3 排和 2 排 在后盖和 前盖安一排齿轮 本设计为钻削类多轴箱 经结合各种因素 采用滚动轴承后支承为向心球轴承 因推力 轴承设置在前端 能承受反向的轴向反力 适用于钻孔主轴 本设计用刚性连接 即选用多轴箱前外伸长度为 85mm 采用接杆直接相连 主轴材料为 45 钢经热处理 即可达到相应要求 剪 2 9186MPa 31MPa WP T 3 102 0 72 583 通用传动轴也可以用 45 钢 多轴箱的通用齿轮有 传动齿轮 动力箱 齿轮电机齿轮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9 9 三种型号的选用 多轴箱用套详见表 7 24 因本设计 d 32 不需要用防油套 本设计采用 多箱型式 1 4 根据主轴式号为 15 170722 41 5 6 8 的型式代号为 20 170731 41 20 170731 42 以下为多轴箱具体设计过程 5 1 绘制多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A A B B 前盖 后盖与多轴箱连接用的定位销 前盖 后盖 多轴箱体 4 25Q5b 1 2 20ZIQ45 44 20ZIQ45 4 31 2 B 20ZIQ45 4 后盖与动力箱 1TD 连接用的定位销 动力箱 多轴箱后盖 22HBQ45 3 32 22ZHBQ45 3 31 多轴箱后盖 25H7 h6 20H7 h6 16H7 h6 2525 22 16H7 h6 22H7 h6 主要根据 三图一卡 绘制的 首先根据机床联系尺寸图绘制多箱外形图 并标注轮廓尺寸得动力箱驱动轴的相对 位置 根据联系尺寸图和加工示意图 标注所有主轴位置尺寸及工件与主轴 主轴承驱动轴 相对位置尺寸 当主轴逆时针转向可不标 只标清顺时针方向 对后轴的情况有所标注 5 2 主轴 齿轮的确定及动力计算 5 2 1 主轴型式和直径 齿轮模数的确定 主轴直径及外伸长度尺寸先按加工示意图所示 主轴类型及外伸尺寸初步确定 经校核 确定 传动轴直径暂定选 20mm 齿轮模数一般用类此法确定用公式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10 m 30 32 n d 2 3 确定 m 0 321 因为多轴箱中齿轮模数常用 2 2 5 3 3 5 4 等几种 但一般情况下一传动轴及主 轴齿轮模数不超过 2 种 经过几次计算验证得知确定本机床使用模数为 3 和 2 的两种模数 齿轮 驱动齿轮取 Z 21 m 3 5 2 2 多轴箱的动力的计算 传动轴系统确定后 P 多轴箱按下列公式计算 P多 P切 P P损 0 3 0 001 0 003 0 3 0 0196 kw 按所选的动力部件符合要求 5 3 多轴箱传动设计 按传动系统的设计 一般要求 力求使传动轴 齿格规格数量为最少 本设计的系列的方法如下 驱动轴 0 轴由助力箱带动 驱动轴 0 轴通过 m 3 n 520 Z 21 齿轮带齿轮 m 3 Z 18 8 号轴传动 n 606 由 8 号轴上的 m 3 Z 18 齿轮道啮合 m 3 Z 19 带动 5 号轴 和 6 号轴 同时 5 号和 6 号轴 的 m 2 Z 24 的齿轮分别带动 1 2 3 4 轴上的齿轮 m 2 Z 18 使主轴运动 由 6 号轴上的 m 2 Z 26 带动齿轮泵 m 2 Z 24 以 n 623r m 的 速度运转 因为主轴转速为 n 766 转 把动轴转速为 n 520r min 总传动为 U 0 68 766 520 轴号 012345678 转速 r min 520766766766766574574625606 每根的转速为上表 1 1 5 4 传动零件校核 5 4 1 验算传动轴直径 每根传动轴至主轴间传动比为 U 0 75 T总 0 75 4 583 1749 Nm 代入下式 3 4 5 4 2 轴转矩的计算 T总 T1u1 T2u2 Tnun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11 11 作用在每根轴的转矩 T1 T2 T3 T4 583 72 Nm d B 5 2 11 2 mm 4 10T 4 101749 传动轴取 d 20mm 符合要求 5 4 3 模数在进行速度计算已验算过 根据以上方案查表 8 19 油标 8 19 圆螺母 8 16 分油器 8 10 止动垫圈 图 7 5 主 轴滚 轴承组件 传动轴组件查图 7 7 动力齿轮表 7 22 套由表 7 24 查 液压泵图表 7 11 传动 齿轮见 7 21 5 4 4 多轴箱的坐标计算 4 根主轴与一根驱动轴的坐标 Y X 0 0 183 0 1245 20 158 20 158 20 208 20 208 各轴的坐标分布如下图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12 105 5 183 55 5 183 20 208 20 208 55 5 183 20 158 0 124 5 0 183 20 158 0 X Y 绘制多轴箱及展开图为图 02 喷油泵下体组合机床设计 13 13 第 6 章 总结体会 心得体会 这次的毕业设计是大学3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3年的学习生活中所学的知识一个汇 总和概括 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学道了什么 理解多少 会运用多少 还有多少知 识不了解 需要进一步了解 加深理解 所以 在以后的工作中 继续学习和加深 在此 我非常感谢常戴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是第一次做毕业设计难免有所不足之处 还望老师谅解 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独立解决机床设计问 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这次设计 使我们对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了新 的理解 而且将我们原来所学的知识学的联系不大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对整个的机床设 计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设计 我懂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 初步掌握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步骤巩固 深化和扩大所学知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 2 获得机床总体设计 结构设计 零件计算 编写说明的方法 通过绘制部件总图 展开图 装配图 和零件工作图的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更加熟悉基准 规格及手册 资料的运用 4 对现有机械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常州工学院毕业设计 14 致 谢 本文是在尊敬的戴老师及孙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 她们以其渊博的知 识 严谨的治学态度 开拓进取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给我的学习 工作以很大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