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doc_第1页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doc_第2页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doc_第3页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doc_第4页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目录1总则(1)2内容(1)3深度要求(1)31方案设计()32初步设计()33施工图设计()附表3-1()条文说明()附录A园林设计制图要求()A.1图纸()A.2字体及注字说明()A.3图线()A.4尺寸及尺寸线()A.5计量单位()A.6坐标标注()A.7标高()A.8符号及索引()A.9构件尺寸标注方法()A.10图示图例()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标准(送审稿)1总则101编制目的 为保证园林设计质量,提高图纸的规范性,特制定本标准。10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103编制依据园林设计文件内容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104本标准以一般公园绿地的设计为标准,其他类型可参照执行。105本标准的制图部分作为附录参照执行,制图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2内容201园林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经济指标。202设计文件包括:封面;扉页(施工图阶段可不要);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包括效果图);投资估算书(概算书)。表2-1 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序阶段主要内容主要图纸1方案设计对自然现状和社会条件进行分析,确定性质、功能、风格特色、内容、容量,明确交通组织流线,空间关系,植物布局,综合管网安排,综合效益分析。位置图;用地范围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竖向图;建筑、园林小品布局图;道路交通图;植物配置图;综合设施管网图;重点景区平面,效果图等。2初步设计确定平面,道路广场铺装形状、材质,山形水系、竖向,明确植物分区、类型,确定建筑内部功能、位置、体量、形象、结构类型,园林小品的体型、体量、材料、色彩等,能进行工程概算。总平面图;放线图;竖向图;植物种植图;道路铺装及部分详图索引平面;重点部位详图;建筑、构筑物及小品平、立、剖图;园林设备图;园林电气图。3施工图设计标明平面位置尺寸,竖向,放线依据,工程做法,植物种类、规格、数量、位置,综合管线的路由、管径及设备选型,能进行工程预算。总平面图;放线图;竖向图;种植设计图;道路铺装及详图索引平面;子项详图;建筑、构筑物及小品施工详图;园林设备图;园林电气图。3深度要求31 方案设计311设计说明3111设计依据31111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31112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31113基础资料:自然与社会经济的资料。3112设计原则及内容31121现状分析。31122性质、功能、规模、游人容量的分析。31123设计理念和原则的表述。31124空间布局。31125道路交通。31126种植设计。31127相关各专业(建筑、基础设施设备等)设计说明。3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131用地平衡表。31132投资估算。312设计图纸3121一般要求31211图纸比例根据项目大小,以整比例表达清楚为准。31212总图中均应包括以下内容:用地边界、周边的市政道路及地名和重要地物名称的相关情况、比例或比例尺、指北针或风玫瑰图。3122位置图表明用地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3123用地范围图用地范围、规划的周边条件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具体位置。如内容简单可与位置图、现状图合并。3124现状分析图用地内及周边的现状情况及分析。3125总平面图31251山形水系。31252道路、广场位置、形式和尺度。31253建筑、构筑物及园林小品。31254绿地,标明植物的空间关系。3126功能分区图标明各功能分区的位置、名称。3127竖向图31271表明用地周边相关环境的竖向标高。31272反映地形变化的设计等高线、标高点(套用现状地形图),主要建筑物前、道路广场的标高。31273用地内水体的最高水位和常水位。31274山石、挡土墙、陡坡、水体、台阶、蹬道的位置。3128建筑、构筑物及园林小品布局图位置,性质,平面形式,尺度,风格的说明及意向图片。3129道路交通图31291外部的道路条件和主要出入口。31292道路广场布局,包括入口分类、道路广场分级、分类。桥梁的位置及性质。31293内外交通组织分析。31210植物配置图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地被植物及草坪的布局、种植形式。31211综合设施管网图给水、排水、电气 等内容的干线布局方案。与局部网络的关系及系统估算。31212 重点景区平面图对重要部分或较大规模项目的重点区域作局部平面表现。31213 效果图及意向图以能说明设计意图为准。313不同类型的绿地方案阶段要求的图纸可有不同,见附表3-1。 32初步设计321设计说明3211依据、工程项目概述。3212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各专业设计说明。3213 设计经济总指标,主要材料表。322设计图纸3221一般要求32211图纸比例不同图纸内容比例应符合以下表要求:图纸内容常用比例可选用比例总平面图1:200,1:500,1:10001:300,1:2000放线图1:200,1:500,1:10001:300竖向图1:200,1:500,1:10001:300道路铺装及详图索引平面1:100,1:2001:500植物种植图1:50,1:100,1:200,1:5001:300道路绿化断面图及标准段立面图1:50,1:1001:200园林设施、电气图1:500,1:10001:300建筑、构筑物、山石、园林小品等平、立、剖面图1:50,1:100,1:2001:30详图1:5,1:10,1:201:3032212总图中均应包括以下内容:用地边界线、道路红线;用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地下建筑、构筑物的表示)的位置、名称;道路广场位置;建筑、构筑物及园林小品的位置;山石、挡土墙、陡坡、水体、台阶、蹬道的位置;比例;指北针;本图说明。3222 总平面图32221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等的名称或编号、索引。32222道路广场、设施、水体等索引。32223子项或分区索引。32224设计的地形等高线。3223 放线图32231用地边界坐标。32232主要道路中心线坐标及道路宽度。32233铺装广场定位坐标及控制尺寸。32234建筑、构筑物、主要园林小品的定位坐标及控制尺寸。32235水体定位坐标。32236假山定位坐标及控制尺寸。32237放线系统、原点、网格间距、单位。3224 竖向图32241用地四邻的现状、规划道路、水体、地面的关键性标高点、等高线。32242设计地形等高线,控制点标高。32243建筑、构筑物室内外地面控制点标高。32244道路、铺装场地的控制点标高。32245排水沟、挡土墙、护坡、台阶、假山的控制点标高。32246水体的常水位,驳岸标高。3225 植物种植图32251设计等高线。32252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控制数量,标明现状植物。3226道路铺装及做法详图索引平面32261各种道路及铺装形式分割线及做法索引。32262标注各种铺装形式的面材、规格、颜色。3227详图32271详细平面。总图中不能完全明示的细节要以更详细的平面表示。包括放线、竖向、道路铺装及种植。32272园林小品、水体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表明尺寸、材料、颜色。3228 建筑、构筑物设计图建筑、构筑物设计图初设参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中建筑的设计深度。3229园林设备图32291主要设备列表。32292乔、灌、草等植物的种植位置。32293给水、排水管道的平面位置,标出主要给排水构筑物位置,各种灌溉形式的分区范围。32294与城市管道系统联接点的控制标高和位置以及管径。32295水景喷泉工程的喷头、管道平面布置图;水景造型;泵房等水景构筑物平面布置图;相关的设计说明。32296各系统的水量计算:给水、污水、雨水、中水系统。32210园林电气图322101主要电气说明。322102乔、灌、草等植物的种植位置。322103用电点、配电设施的位置图。33 施工图设计331设计说明3311设计依据3312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3313工程技术措施要求332设计图纸3321一般要求33211图纸比例不同图纸内容比例应符合以下表要求:图纸内容常用比例可选用比例总平面图1:200,1:500,1:10001:300索引图1:200,1:500,1:1000放线图1:100,1:200,1:5001:300竖向图1:100,1:200,1:5001:300种植设计图1:50,1:100,1:200,1:5001:300道路铺装及详图索引平面1:100,1:200,1:5001:500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详图1:20,1:50,1:100,1:30做法详图1:5,1:10,1:201:30园林设备、电气图1:200,1:5001:30033212总图中均应包括以下内容:用地边界线、道路红线;用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地下建筑、构筑物的表示)的位置、名称;用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以首层平面轮廓表示;道路广场位置;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的位置;山石、挡土墙、陡坡、水体、台阶、蹬道的位置;比例;指北针;本图说明。33213若总图较大,无法用常用比例在一张最大的图中表示,可分幅绘制,应有一张总图索引,标明分幅线;在每张分图上也要有分幅线,同时要有分幅示意图。3322总平面图33221绿地以点填充表示。33222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的平面名称或编号。33223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33224注明主要的工程量。3323索引图33231图中所有要说明的子项、水体、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等的索引。33232若工程内容简单可与总平面图合并。33233若工程项目较大还应绘出分幅线和分幅索引。3324放线图33241道路中心线交点、转折点、控制点的定位坐标;道牙以双线表示,标出道路宽度;道路交汇处转弯半径。33242标明广场定位坐标及尺寸线;不同形式的铺装应绘出分界线。33243水池驳岸定位坐标。详细尺寸见详图。33244假山定位坐标及控制尺寸。详细尺寸见详图。33245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的定位坐标。标注总尺寸。详细尺寸见详图。33246放线系统、原点、网格间距、单位。3325 竖向图33251用地四邻的现状、规划道路、水体、地面的关键性标高点、等高线。33252设计地形等高线,控制点标高。33253建筑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构筑物控制点标高。33254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33255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控制点设计标高;坡度或排水方向33256水体驳岸标高、等深线、常水位、最低点标高。33257花池、挡墙、假山、护坡的顶部和底部关键点的设计标高3326 种植设计图33261设计等高线,关键高程点(特别是山地种植)。33262标明植物种类、名称、株行距、群植位置、范围、数量,表示方法见附录制图部分,关键植物应标明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33263保留的原有树木以另外一种图例按实际冠幅大小绘出,并标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33264放线网格,或放线尺寸。33265若种植比较复杂,可分乔木图、灌木图出图。33266苗木表应包括:序号、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苗木规格、数量、备注。3327道路铺装及做法详图索引平面图33271道路及铺装形式分割线及做法索引。33272标注各种铺装形式的面材、规格、颜色、品名。33273统计表,标明各种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3328详图33281局部放大平面图:总图中不能完全明示的细节及子项以局部放大平面图表示。内容包括放线、竖向、道路及种植。33282做法详图332821道路、广场做法详图。332822水体平、立、剖图及做法详图。332823建筑、构筑物平、立、剖面及做法详图。深度参见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施工图设计中建筑的设计深度。332824假山、园林小品平、立、剖面及做法详图。332825特别需要的种植详图。332826节点详图。3329园林设备图33291设计说明。33292乔、灌、草等植物的种植位置。33293给水总平面图:给水管道布置平面、管径标注及闸门井的位置(或坐标)编号、管段距离;水源接入点、水表井位置;详图索引号。33294排水总平面图:排水管径、管段长度、管底标高及坡度;检查井位置及编号;检查井处的设计地面及井底标高;与市政管网的接口处市政检查井的位置、标高、管径、水流方向;详图索引号。33295子项详图:各种喷灌取水器位置、型号;水景喷泉配管平面,各管段管径;泵坑位置、尺寸,设备位置。水池的补水、溢水、泄水管道标高、位置;水池给排水管道相应的检查井、闸门井等给排水构筑物型号和位置。33296局部详图:设备间平、剖面图、系统图;水景泵房、绿化用水水质处理设备间;水池景观水循环过滤泵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33297节点详图。33210园林电气图332101设计说明332102乔、灌、草等植物的种植位置。332103系统图照明配电系统图、动力配电系统图。系统图应标注配电箱编号、型号;标注各开关型号、规格、整定值;配电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对于单相负荷表明相别),标明各回路用户名称。332104 平面图应标明配电箱、用电点、线路等平面位置,标明配电箱编号、干线、分支线回路编号、型号、规格、敷设方式、控制形式。332105主要设备表中国园林分类研究概述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由此可见,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按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如下:一、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园林。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浓厚,往往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3.寺观园林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它的产生开辟了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并影响到整个园林艺术,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寺观园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寺观外园林,即在寺观外围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以经营,形成以寺观本身为主体的园林。二是寺观内部园林绿化。三是在寺观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寺观园林的特点:一是寺观园林有一定的公共性,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私有性。寺观对广大的香客、游人、信徒开放。二是寺观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三是寺观园林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重视因地制宜,因势制胜,大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四是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五是注重超脱尘俗的精神审美功能。4.陵寝园林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大贾,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陵寝园林是历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的,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总体观察是宏伟、壮观、肃穆、庄严。二、按其地理位置和造园方式划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1.人工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它们的规模从小到大,包括的内容亦相应的由简到繁。人工山水园的造园要素当中,建筑是由人工营造的自不待言,即便山水地貌亦出于人为,花木全是人工栽植,鸟兽亦为人工驯化。因此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造园手法丰富多彩,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2.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立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围起来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利用原始动植物,再配以人工繁育的花木鸟兽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作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三、其他分类方法中国园林还可以按其活动对象分为带有公共游览性质的风景名胜园林、寺庙园林和纯属私有性质的帝王宫苑、私家园林。按其地域划分为北派、江南派和岭南派。但是这些类型从本质上还是归属为第一种分类方法按从属关系分。由前面的分类类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还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下面我们将以私家园林为例来进一步讲述中国园林的分类:1.私家园林发展概述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 董仲舒的舍园等。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与此同时也最终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2. 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2.1.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很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也往往较大,密度常达30%以上,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散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还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园林建筑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中汲取精华。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及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修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纯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当然,就园林的总体看来,流于过分琐碎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2.1.1 扬州园林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而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能于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休园 休园在新城流水桥畔,原为宋代朱氏园的旧址,占地五十亩,是一座大型宅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虽不划分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比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而不幽,不行其疏而不密,不见朴则不文,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园内建筑很少但已开始用游廊串连景点的做法。影园 影园在旧城墙外的护城河南湖中长岛的南端,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造园艺术当属上乘。影园的面积很小,大约只有五亩左右,选址却极佳。它以一个水池为中心,成湖(南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靠东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障隔开来,北面的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全部开敞以便收纳园外远近山水之借景。园内树木花卉繁茂,以植物成景,还引来各种鸟类栖息,建筑疏朗而朴素,各有不同的功能。总之,此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个园 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大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个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的后面。从宅旁的“九巷”进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树,夏日浓荫匝地,倍觉清新。往前向左转经两层复廊便是园门。门前左右两旁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进门绕过小型假山叠石的屏障,即到达园的正厅“桂花厅”。厅之南丛植桂花,厅之北为水池,水池驳岸为湖石孔穴的做法。水池的北面,沿着园的北墙建楼房一幢共七开间。两端各以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之景。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脉往楼前延伸少许,把楼房的庞大体谅适当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叠高约6米。楼之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高约7米,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辑之势。个园的东南隅建置三开间的“透风漏月”厅,厅侧有高大的广玉兰一株,东偏为芍药台。厅前为半封闭的小庭院,院内沿墙堆叠雪石假山。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它们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怡淡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 ,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这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的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墙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寻味的意境。2.1.2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在今日保存者为数最多,且亦最为完整。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为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它的代表作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拙政园 拙政园在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明嘉庆时王献臣因大宏寺废地营别墅,是此园的开始。拙政园占地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拙政园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十之*皆临水而筑。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的拙政园系该园主要部分,西部为补园,东部为明王中心归田园居。中部远香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亦是全园的主景,它是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的四面厅,厅外荷香香远溢清,因此故称为远香堂。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可见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两岛,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结构质朴大方,端正稳重,周围遍植枫、柳、松、竹交相辉映。亭上有明代画家倪元璐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两旁石柱伴以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一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此亭位于岛之最高处,又居园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总而言之,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网师园 网师园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来几经兴废。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网师即渔隐,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光绪年间,园主人大官僚又重加修建而成今日之规模。网师园负廓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廓之趣。它占地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邸宅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矫厅和第二进大客厅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园门设在第一进的矫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宅由此门入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出入。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小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援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网师园的建筑高达30%,但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昂然生机。2.2 岭南园林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完整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精巧别致。二门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是点题之作。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总的看来,建筑体量稍嫌庞大。它的建筑极其精美。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常见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小型叠石和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少数水池的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园林建筑由于气候炎热必需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上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以装修、雕塑、细木雕工见长。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就园林的总体而言,要求通风良好则势必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物体量偏大,楼房又较多,故略显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岭南园林地近澳门、广州,又是粤海关之所在,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园林受到西洋的影响也就会更多一些。不仅某些局部和细部的做法如西洋式的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甚至个别园林的规划布局亦能看到欧洲规整式园林的摹仿迹象。2.3 北方园林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这时期北京私家营园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于北京内外城的宅园兴建于这个时期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据有关文献记载估计约为一百五六十处,保存到五十年代有五六十处,其中尚不包括王府花园和会馆花园在内。王府花园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们的规模一般比宅园大,规制也稍有不同。会馆花园的内容与私家园林并无差别。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叠山用石以当地所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亦属浑厚格调。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冬天叶落,水面结冰,很有萧瑟寒林之感。规则布局的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当然也就赋予园林以更为浑厚浓重的气度。比较著名的有一亩园、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清华园 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为李伟。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壑,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清华园规模宏伟,风景秀丽。勺园 勺园在清华之东面、下游。大约建成于万历年间,稍晚于清华园。园主人为米万钟。勺园比清华园小,建筑也比较朴素疏朗。勺园虽在规模和富丽方面比不上清华园,但它的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后者略胜一筹。勺园的总体规划着重在园水成景,水是园林的主题。它也是一座水景园。利用堤、桥将水面分隔为许多层次,成堤环水抱的形势,建筑物配置成若干群组,与局部地形和植物配置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各景区之间以水道、石径、曲桥、廊子为之联络。建筑物外形朴素,很像浙江农村的民居。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五烈河的西岸,占地约五百六十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园内的平原、湖泊、山岳成三足鼎立的布列;山岳峰峦起伏,山形秀美,虽不太高峻却颇有气势;平原摹拟塞北草原;湖区犹如江南水乡。把塞外和江南的风光,名山大川的胜概汇集于一园之内。园林景观是以突出自然风致为主,建筑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把绝大部分的建筑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再分散配置于全园之内。建筑的形象比较朴素雅致,所谓“无刻桷丹楹之费,有林泉抱素之怀”以便谐调于山庄的风貌特色。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造园手法,从而为当代园林艺术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精神文化意境。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 类 选 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使花木选用受到了局限。解放以后,在园林的修整过程中,批判了这些观点,花木的配植主要根据园景需要,同时注意结合生产,纠正和改变了过去那些局限,大大丰富了树种,美化了园景,有些花木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如下: 1观花类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月季、杜鹃、夹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