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年,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即状元),后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主要代表作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正气歌。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二、诗歌背景: 那么这首诗是咋什么时候写的呢,1279年正月,崖山会战时,文天祥也被元军押解参加了崖山会战。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以一个俘虏的身份,押解他的船只经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跋”是与“序”相对的!故跋语也就是书后作者作的一个说明。),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三、诗句大意及赏析: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首联:辛苦,指辛苦熟读经书。 遭逢,遭遇,指遭受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借指士兵,指战争。 寥落:冷落,指兵力单薄。 四周星:四周年(1275-1279)。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我兵力单薄,在抗元战争中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1275正月变卖全部家产组织起义军抗元至1279年被捕)。 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总写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山河破碎:指南宋国土被元军侵占。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浮沉:时起时浮。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 译: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赏: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颈联: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译:在惶恐滩头诉说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赏:这两句回顾一生中很难忘的两件事,一是兵退从惶恐滩经过(所以说内心惶恐),一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敌人的战船中(所以说孤苦零丁)。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上句写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这两句修辞手法:双关。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3)此时孤军奋战的文天祥孤苦无依,心中无限感慨。看这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4)可就算如此怎么样,我堂堂大丈夫还会惧怕死亡吗?我的一颗爱国之心会永留青史,激励后人。于是他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译: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我愿意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赏: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这两句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四、全诗赏析: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接下去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