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2013年5月 企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一 北仑气候特点二 气象灾害三 雷电的危害和防雷措施四 企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一 北仑气候特点北仑区位于东海之滨 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 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气候温和湿润 冬夏长 春秋短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但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季风交汇影响 天气多变 有不同程度的旱涝 高温 低温 强对流 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同时也是气候资源丰富的区域 春秋短夏冬长 降水北仑区年平均降水量1329 5毫米 降水分布不均 年最多降水量2118 0毫米 2012年 年最小降水量797 3毫米 1979年 年平均降水日数150天 最多年份171天 最少年份119天 连续降水最长日数19天 1996年4月 6月至7月为梅雨期 降水量 降水日数分别占全年的23 8 和18 5 6月份降水量一般为全年最多 8月至9月为台汛期 降水量占全年的23 9 但相对变数较大 日照年日照时数1825 0小时 年日照百分率41 2 月日照时数以7月份为最多 日照时数为234 6小时 日照百分率54 7 2月份最少 日照时数为103 3小时 日照百分率33 2 年际变化1971年最多 2302 0小时 2012年最少 1557 3小时 二 气象灾害全省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 以上 每年损失约占全省GDP的1 2 左右 北仑区年平均降水量 1310 2mm极端最高气温40 5 极大风速40m s以上雷暴天数多达27 43天 浙江处在全国灾害高风险区域 注 北仑区处在全省气象灾害高综合风险区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图 受典型季风性气候的影响 气象灾害呈多样性 除沙尘暴以外 其余14种气象灾害都有发生 台风 暴雨 寒潮 大风 低温 高温 干旱 雷电 冰雹 霜冻 冰冻 大雾 霾 灰霾 暴雪 北仑气象灾害的气候背景 台风既是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 又是重要的气候资源 台风情况影响标准 台风过程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或者出现风速大于等于17米 秒的大风称影响台风 过程雨量大于等于100毫米或者风速大于等于30米 秒的大风称严重影响台风 影响台风平均每年2 5个 最多年6个 1989年 最少年1993年基本无台风影响 其中严重影响台风29个 平均每年0 8个 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 暴雨洪涝暴雨是日降水量50 100毫米的强降水现象 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 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暴雨主要发生在6 9月 类型主要有雷阵雨暴雨 梅雨带暴雨 台风暴雨等 山地丘陵暴雨发生率较平原偏多约3成 山区汇源作用易引发泥石流 山体滑坡 塌方等次生地质灾害 发生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梅雨影响严重区 梅雨影响严重区 梅雨台雨共同影响严重 台风雨影响严重区 暴雨洪涝是浙江第二大气象灾害 高温干旱日最高气温 35 以上的天气现象 北仑区域年均10 5天 最多34天 出现在2003年 37 时称为酷暑 年平均酷暑日2 2天 最多15天 出现在2003年 北仑区的高温集中在梅汛期后的7 8两月 其中7月最多 8月次之 极易引起中暑 持续高温最长16天 1988年7月7 22日 持续酷暑最长6天 1988年7月13 18日 2005年6月30日 7月5日 高温干旱发生的频次也较高 干旱灾害风险图 低温冰冻北仑 0 的低温冰冻天数年平均为16天 最多的1971年有28天 持续天数最长13天 出现在1971年1月29日 2月10日 3 的严重冰冻日年平均为3 3天 最多的有8天 1977年 1980年 持续天数最长的有5天 出现在1973年12月23日 27日 年平均降雪日数6 0天 最多的1984年有18天 年平均积雪日数1 6天 最多的1977年有13天 积雪深度 3厘米主要集中在1 2月 最大积雪深度14厘米 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 强对流强对流天气是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剧烈天气 通常包括强雷电 冰雹 雷雨大风 短时暴雨 龙卷等 因其生命史短 局地性强 预报性难 预警时效短 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而北仑区是强对流天气频发区域 雷一般出现在3 9月 主要集中在6 8月 7月份最多 北仑区年均雷暴天数28天 最多44天 1980年 平均初雷日2月23日 终雷日9月30日 2012年7月7日午后大矸冰雹 2013年3月22日凌晨柴桥冰雹 三 雷电的危害1 雷害的历史资料2 雷电危害形式3 防雷措施4 法律法规 1 雷害的历史资料1 1雷害的统计资料 1 2雷害的事例1 2 1高楼 塔 遭雷击2010年04月13日凌晨2时左右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顶端发射架发生火灾 1 2 2旷野遭雷击 1 2 3建筑物或外部设备遭雷击 2011 7 23温州动车事故40人死亡 172人受伤 中断32小时 损失近2亿元 1 2 4内部设备遭雷击 2 雷电危害形式 2 1直击雷 如果雷云较低 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 造成与屋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 造成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直击雷 侧击雷 雷击的一种 建筑防雷有直面雷击 就是直接打在楼顶的 侧雷击就是从侧面打来的 因为一般建筑比较高 顶避雷带并不能完全保护住楼体 所以侧面击雷就需要加设保护 2 1 1电效应 a 数十乃至数百万伏的过电压可能损坏发电机 电力变压器 断路器 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 烧断电线 造成大规模停电 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 b 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c 绝缘损坏 高压窜入低压 为设备漏电准备了危险的条件 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d 巨大的雷电流泄放入地时 会在雷击点用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 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等 2 1 2热效应 表现为巨大的电流通过导体 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造成易燃物品或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如果雷击在易燃物上 更容易引起火灾 2 1 3机械效应表现为被击物遭到破坏 甚至爆裂成碎片 这是由于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 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 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 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此外 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 同方向电流或电流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雷击时的气流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 2雷击电磁脉冲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 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 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2 2 1雷电感应之一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 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2 2 2雷电感应之二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 巨大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 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 2 3雷电反击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 包括接闪器 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 在它的引下线 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 对周围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 设备 线路 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 这个电位差会引起闪络 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 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 又叫闪络 的现象叫反击 3 防雷措施现代防雷保护包括外部防雷保护 建筑物或设施的直击雷防护 和内部防雷保护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两部份 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 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波侵入 雷击感应过电压以及系统操作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的毁坏 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 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不可能依靠一 二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影响 必须针对雷害入侵途径 对各类可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排除 采用综合防御 接闪 均压 屏蔽 接地 分流 保护 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 1接闪接闪装置就是我们常说的接闪杆 避雷针 接闪带 避雷带 接闪线 避雷线 或接闪网 避雷网 接闪就是让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的闪电放电不能任意地选择放电通道 而只能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的规定通道 将雷电能量泄放到大地中去 3 2均压接闪装置在接闪雷电时 引下线立即产生高电位 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 并使其电位升高 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 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 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 一直到接地装置 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3 3屏蔽屏蔽就是利用金属网 箔 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 使雷电电磁脉冲波入侵的通道全部截断 所有的屏蔽套 壳等均需要接地 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3 4接地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 一是防雷 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 二是静电接地 防止静电产生危害 接地就是让已经内入防雷系统的闪电电流顺利地流入大地 而不能让雷电能量集中在防雷系统的某处对被保护物体产生破坏作用 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泄放雷电能量 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 避免发生反击 防雷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 也是防雷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接地不好 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 3 5分流这是现代防雷技术迅猛发展的重点 是保护各种电子设备或电气系统的关键措施 所谓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体 包括电力电源线 数据线 电话线或天馈线等信号线 与防雷接地装置或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SPD 当直击雷或雷击效应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 SPD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 近于短路状态 雷电电流就由此处分流入地了 雷电流在分流之后 仍会有少部份沿导线进入设备 这对于一些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是很危险的 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 应进行多级分流 即不少于三级防雷保护 4 法律法规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五条 四 企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 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单位 企业 建设条件2 具体要求和做法 1 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单位 企业 建设条件 a 有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联系人 b 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并开展应急演练 c 有气象灾害预警接收与传播设施并建立气象信息接收传播机制 保证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够及时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在本单位内快速 广泛传播 d 有安全避灾场所 或知晓安全避灾场所 受气象灾害影响时 可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 e 有气象灾害防御培训计划 并开展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或培训活动 f 有重大气象灾情通报和联系制度 及时将气象灾情反馈给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2 具体要求和做法 2 1组织建设 发文 a 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内容 b 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小组 2 2制度建设 文件 会议纪要 a 制定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 b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内容齐全 包括培训制度 自检巡查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定期报检制度 事故报告制度 c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有布置 并有会议纪要 2 3队伍建设 文件 学习培训记录 a 气象灾害防御日常工作人员配备齐全 b 气象灾害防御日常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c 相关责任人参加有关防灾减灾管理培训 2 4设施建设 图片 a 具有接收气象预警信息的途径 以及能够接收相关灾害防御部门共享信息的途径 b 有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的途径 2 5应急准备a 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文本 b 有应急避险路线图或应急避险场所或其他应急转移措施 图片 c 根据应急预案 每年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图片或其他资料 d 委托防雷检测资质单位进行定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利润返租商铺合同模板(3篇)
- 艾灸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合同集合
- 民航工程结算与飞行安全保障协议
- 智能家居产业人才派遣与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合同
- 体育场馆餐饮厨师招聘合同范本
- 环保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金融风险管理教学课件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机电设备安装材料采购流程及计划
- SYT 7653-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耐蚀螺栓连接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幼儿园领域课程指导丛书: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
- 贷款营销思路及措施
- 粤绣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高速公路施工方案安全评价报告
- 稀土知识讲座
- 河道堤防冲刷深度计算(新规范)
- 世界现代化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