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朗京1医学基础_第1页
2011朗京1医学基础_第2页
2011朗京1医学基础_第3页
2011朗京1医学基础_第4页
2011朗京1医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参加公共营养师培训班的学习 祝大家事业有成 医学基础知识 考核要点 001组织的概念002消化系统的组成003化学性消化004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5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006唾液的作用007胃排空及其控制008胃液的主要成分009胰液的主要成分010蛋白质的消化部位 011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012脂肪的消化过程013胃酸的作用014蛋白质 脂肪 糖吸收的主要部位015胰液的主要作用 016胆汁的作用017蛋白质 脂肪 糖吸收形式018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9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20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 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4分法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9分法 腹部分区 腹上区左 右季肋区脐区左 右腹外侧区耻区左 右腹股沟区 2 2组织学基础知识 p9 2 2 1细胞和细胞间质1 细胞2 细胞间质2 2 2组织 001 p12 2 2 3四大组织 2 3食物消化与吸收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 3 1消化系统的组成 002 p17 18 2 3 2食物的消化2 3 3食物的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002 p17 18 2 3 1消化系统的组成 002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包括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和大肠 盲肠 结肠 直肠 等部 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 由四层组织构成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和外膜 p18 图2 16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 大消化腺有口腔腺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肝和胰 2 3 2食物的消化 p19 化学性消化 003 在消化酶的作用下 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 称为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004 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 胰淀粉酶 糊精酶 糖淀粉酶等的水解 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2 3 2食物的消化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005 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及由胰液和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下 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2 3 2食物的消化1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作用 006 p19 1 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 以引起味觉 2 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3 使食物细胞粘成团 便于下咽 4 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 2 3 2食物的消化2 胃内消化 1 化学性消化 2 机械性消化 3 胃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及其控制 007 p19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内容物影响胃排空 稀的 流体食物比稠的 固体食物排空快 颗粒较小的食物比较大块的食物排空速度快 在三种主要食物中 糖类排空最快 蛋白质次之 脂肪类排空最慢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4 6小时 2 3 2食物的消化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 胃张力的缺乏2 弥漫性神经肌肉性疾病3 迷走神经切除4 突发性胃轻瘫5 幽门功能障碍和十二指肠运动障碍 2 3 2食物的消化胃液的主要成分 008 胃酸 胃蛋白酶 粘液 内因子 2 3 2食物的消化胃酸的作用 013 p20 1 激活胃蛋白酶 使之具有活性 2 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 为胃内的消化酶提供最适合的pH值 并使钙 铁等矿物元素处于游离状态 有利于吸收 3 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 4 造成蛋白质变性 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2 3 2食物的消化3 小肠内消化 1 化学性消化 2 机械性消化 2 3 2食物的消化胰液的主要成分 009 p20 胰液为无色 无嗅的弱碱性液体 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 有机物为多种酶组成的蛋白质 主要有胰淀粉酶 胰蛋白酶类 胰脂肪酶类 蛋白质的消化部位解剖 010 胃 小肠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解剖 011 口腔 小肠 脂肪的消化过程 012 胃的蠕动促进脂肪被磷脂乳化成分散在水相内的细小油珠而排入小肠腔内 与肝脏分泌的磷脂胆固醇复合体结合成胆汁酸盐微团 小肠蠕动将脂肪油珠乳化成脂肪小滴 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 肝与糖代谢 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 由门静脉到达肝脏 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储存 2 肝与蛋白质代谢 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通过肝脏时 约有20 不经过任何化学反应而进入体循环 到达各组织 而大部分 80 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 脱氨 转氨等作用 3 肝与脂代谢 消化吸收后的脂肪先进入肝脏 以后再转变为体脂储存 饥饿时 储存的体脂也先被运送到肝脏 然后再进行分解 4 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 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胆汁的作用 016 p20 主要成分 胆汁酸 胆色素 卵磷脂 胆固醇 1 激活胰蛋白酶2 胆汁中的胆盐 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3 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 促进脂肪的吸收4 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 消化酶包括肠致活酶 双糖酶 脂肪酶和分解多肽的肽酶 这些酶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可吸收的最终产物 绒毛内淋巴和毛细血管 p21 p21 食物的吸收 蛋白质 脂肪 糖吸收的主要部位蛋白质 十二指肠 空肠 脂肪 十二指肠 空肠 糖 十二指肠 空肠 蛋白质 脂肪 糖吸收形式 017 蛋白质 以氨基酸 小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糖 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脂肪 以脂肪酸 甘油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018 促进铁盐吸收的因素有 维生素C 果糖 氨基酸 肉类 血红素铁 抑制铁吸收的因素有 草酸 植酸 鞣酸 植物纤维 茶 咖啡 钙 包括牛奶中的钙 铁的吸收也受体内铁的需要程度的影响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019 植物成分中的植酸盐 纤维素 糖醛酸 藻酸钠和草酸可降低钙的吸收 果胶和维生素C的影响很小 乳糖 某些氨基酸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钙的吸收也受机体内钙的需要程度的影响 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 020 大肠大肠的功能 p21 2 3 3食物的吸收小肠的吸收方式包括 1 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胞饮作用 食物的吸收 蛋白质 脂肪 糖吸收形式蛋白质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糖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脂肪 被动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脂质双分子层 电化学梯度 自由扩散 单纯扩散 不需要消耗能量和不依靠专一膜蛋白分子而使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运输方式 高浓度 低浓度 电化学梯度 脂溶性物质 非极性物质 苯 乙醇 氧 氮 不带电荷小分子物质 水 尿素 二氧化碳 适合自由扩散的物质 不适合自由扩散的物质 带电荷物质 大分子物质 帮助扩散 帮助扩散 凡借助于载体的帮助不消耗能量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式称帮助扩散 注意 帮助扩散可运输一些亲水性物质和无机离子等 载体蛋白 高浓度 低浓度 电化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电化学梯度 一种载体蛋白可特异性的连接和传送一种特定的分子跨膜 这种运输方式比单纯扩散速率大大增加 闸门通道扩散 闸门通道扩散 物质顺浓度梯度经过闸门孔道扩散到细胞膜的另一侧这样的转运过程称闸门通道扩散 通道蛋白 高浓度 低浓度 电化学梯度 借助于镶嵌在细胞膜上专一性很强的载体蛋白 通过消耗代谢能量 将物质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的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的机制 主动运输 实质 Na K 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作用 泵 Pi 钠结合部位 钾结合部位 Na Na Na Na K Mg P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