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穴位图解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 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Companyname 目录 Companyname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 中府Zh ngF 别名 膺中府 膺俞 府中俞 穴名解释 中 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 府 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 本穴为肺经第1穴 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 所以称为中府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治法 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 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 莫灸 取穴方法 有两种方法 1 患者仰卧 在胸壁外上部 平第一肋间隙 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 指同身寸 下同 处取穴 2 乳头直线向上交三根肋骨处 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 本法较简便 但只限于男性 主治 咳嗽 气喘 肺胀满 胸痛 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 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不可向内深刺 以免伤及肺脏 手太阴肺经 云门Y nm n 穴名解释 云 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 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 门 出入的门户也 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 云门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 本穴物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 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 外出至体表后它仍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 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穴上行 行至云门穴后 此水湿气态物缩合并化为云状气态物且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经穴外传输 故名云门 穴义 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胸外侧部 肩胛骨喙突上方 锁骨下窝凹陷处 距前正中线6寸 配伍 云门 中府 隐白 期门 肺俞 魂门 大陵 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 气喘 胸痛 肩背痛 胸中烦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 5 0 8寸 可灸 手太阴肺经 天府Ti nf 穴名解释 天 天部也 府 府宅 门府也 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 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 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 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 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 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 故名天府 穴义 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治法 寒则补而多灸 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 在臂内侧面 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 气喘 鼻衄 瘿气 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太阴肺经 尺泽Ch z 别名 鬼受 鬼堂 穴名解释 尺 为尸 人 与乙 曲肘之形象 合字 指前臂部 泽 指浅水低凹处 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 灸胜补 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潮热 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 小儿惊风 吐泻 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 经渠治咳嗽 气喘 配孔最治咳血 潮热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 8 1 2寸 或点刺出血 手太阴肺经 孔最K ngzu 穴名解释 孔 指孔穴 最 是极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郄穴 为气血深聚之孔穴 故名 穴义 肺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渗入脾土 治法 寒则灸之或深刺补之或点刺出血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 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咽喉肿痛 肘臂挛病 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气喘 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太阴肺经 列缺L eq e别名 童玄 腕劳 穴名解释 列 分解 缺 破裂 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 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 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 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 之间 有如裂隙 故名 另外 列缺 古代又指闪电 闪电的形状 好像裂隙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 溢流四方 治法 任脉不通则向内直刺多提插捻转 表里不通则横向外刺 本经受阻则循经而通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皆无灸 灸亦无功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 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 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伤风 头痛 项强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口眼歪斜 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 3 0 5寸 手太阴肺经 经渠J ngq 穴名解释 经渠 经 经过 路径也 渠 水流之道路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为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本穴位置因处列缺穴之下部 列缺穴溢流溃缺之水在此处又回流肺经 故名经渠 穴义 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 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 腕横纹上l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胸痛 咽喉肿痛 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 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 直刺0 3 0 5寸 手太阴肺经 太渊T iyu n别名 太泉 鬼心 穴名解释 太 大的意思 渊 指水深处 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 当寸口动脉处 血气旺盛 博大而深 所以用此名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 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 在腕横纹上 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 腕臂痛 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 鱼际 肺俞治咳嗽 咳血 胸痛 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 直刺0 3 0 5寸 手太阴肺经 鱼际Y j 穴名解释 鱼 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 际 边缘 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缘 故名 穴义 肺经经水吸热气化上达于天 治法 寒则补而留之 热则泻气摇孔出针 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 第 掌指关节 后凹陷处 约当第 掌骨中点桡侧 赤白肉际处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 发热 配伍 配孔最 尺泽治咳嗽 咳血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 5 0 8寸 手太阴肺经 少商Sh osh ng别名 鬼信 穴名解释 少 小的意思 商 为五音 宫 商 角 羽 之一 据 内经 载 肺音为商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脉气初出十分细小 故名 穴义 肺经体表经脉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经内部通道回归肺脏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0 1寸 主治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 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 配合谷治咽喉肿痛 配中冲治昏迷 发热 刺灸法 浅刺0 1寸 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循行路线 Companyname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sh ngy ng别名 绝阳 而明 穴名解释 商 五音之一 意思和少商的 商 相类似 因为大肠经和肺经表里 阳 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 又属于阳经的穴位 所以称阳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 血必淡 色必暗 热则摇孔出气 无见其血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0 1寸 主治 耳聋 齿痛 咽喉肿痛 颌肿 青盲 手指麻木 热病 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 昏迷 刺灸法 浅刺0 1寸 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 二间 rji n别名 间谷 闻谷 周谷 穴名解释 二 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 间 间隙 因穴位在隙陷处 所以称二间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层次冷凝化水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 或点刺出血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微握拳 当手食指本节 第 掌指关节 前桡侧凹陷中 主治 目昏 鼻衄 齿痛 口歪 咽喉肿痛 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 2 0 3寸 手阳明大肠经 三间S nji n别名 少谷 小谷 穴名解释 三 概数 与二相比稍大 间 间隔 间隙 三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 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 其性温热 上行至三间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 故名三间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稍高的天部层次形成风气 定位 微握拳 在手食指本节 第2掌指关节 后 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咽喉肿痛 牙痛 腹胀 眼痛 肠泻 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 即寻攒竹 三间 刺灸法 直刺0 3 0 5寸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H g 别名 虎口 容谷 合骨 含口 穴名解释 合 会合 谷 山谷 因该穴在拇 食指相合 形如山谷之中间 故称合谷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 实热则泻之 热症凉药水针良 取穴方法 有三法 1 在手背 第一 二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 拇食二指合并 虎口部隆起最高点为穴 3 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的拇 食指的指蹼缘上 屈指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 主治 头痛 目赤肿痛 鼻衄 齿痛 牙关紧闭 口眼歪斜 耳聋 痄腮 咽喉肿痛 热病无汗 多汗 腹痛 便秘 经闭 滞产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 配太冲治目赤肿痛 配迎香治鼻疾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 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Y ngx 别名 中魁 穴名解释 阳 阴阳的阳 该穴在手背属阳 溪 山溪 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 类似山间小溪 故称为阳溪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时 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头痛 目赤肿痛 耳聋 耳鸣 齿痛 咽喉肿痛 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 5 0 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Pi nl 穴名解释 偏 与正相对 偏离之意 历 经历 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 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 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 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 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 故名偏历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屈肘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 目赤 耳鸣 鼻衄 喉痛 手臂酸痛 水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 5 0 8寸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W nli 别名 逆注 蛇头 池头 地头 通注 穴名解释 温 温热也 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 溜 悄悄地走失也 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 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 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行至本穴后 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 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 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 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 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 不足则补 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 面肿 咽喉肿痛 疔疮 肩背酸痛 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下廉Xi li n别名 手下廉 穴名解释 下廉 手下廉 下 与上相对 指下部或下方 廉 廉洁清明也 手 指本穴位于手部 下廉 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 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位处天之天部 天之下部气血廉洁清静 治法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寒则补针多留或灸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4寸处 主治 头痛 眩晕 目痛 肘臂痛 腹胀 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 腹痛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上廉Sh ngli n别名 手上廉 穴名解释 上廉 手上廉 上 与下相对 指下部或下方 廉 廉洁清明也 手 指本穴位于手部 上廉 手上廉名意指大肠经气血物质所处为天之下部 天之上部气血虚少 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下廉穴传来的水湿云系 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 而天之上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 故名上廉 穴义 大肠经经气中浊重部分在此归降地部 天之上部廉洁清静 治法 实热则泻之 虚寒则先泻后补 寒则灸之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3寸处 主治 头痛 肩膊酸痛 半身不遂 手臂麻木 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里Sh us nl 别名 三里 鬼邪 上三里 穴名解释 里 此作 寸 解释 因为该穴在手部 又在肘端 肱骨外上髁 下三寸处 故名手三里 穴义 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治法 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 湿盛则泻之 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 寸处 主治 齿痛颊肿 上肢不遂 腹痛 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 8 1 2寸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Q ch 别名 鬼臣 洪池 阳泽 穴名解释 曲 屈曲 池 水池 屈曲肘部 横纹端处出现凹陷 形似浅浅的水池 所以称为曲池 池 尚有另外一个涵义 因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是气血汇合之处 似水流汇入池中 穴义 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 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取穴方法 有二法 1 屈肘部 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联机中点取穴 2 屈肘部 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主治 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瘰疬 瘾疹 热病上肢不遂 手臂肿痛 腹痛吐泻 高血压 癫狂 配伍 配血海 足三里治瘾疹 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 配太冲 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直刺l 1 5寸 手阳明大肠经 肘髎Zh uli o别名 肘尖 穴名解释 肘 肘部 指穴所在部位 髎 孔隙 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 肘髎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经水 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故名肘髎 穴义 大肠经经水由本穴的髎孔流入地之地部 骨部 定位 在臂外侧 屈肘 曲池上方l寸 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 肘臂部痪痛 麻木 挛急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手五里Sh uw l 别名 五里 尺之五间 尺之五里大禁 手之五里 穴名解释 手 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 五里 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 手五里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 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 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 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 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 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 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 故而本穴名为手五里 余名五里 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穴义 大肠经浊气降地之后覆盖的较大范围 定位 在臂外侧 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曲池上3寸处 主治 肘臂挛痛 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 直刺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B n o别名 头冲 颈冲 穴名解释 臑 原意牲畜的前肢 此指上臂内侧处 因穴在上臂肱骨内侧 桡侧 故名臂臑 穴义 手阳明经之阳气交会于此 治法 实则泻针出气 虚则补之 或微灸 取穴方法 有二法 1 在臂外侧 当曲池与肩联机上 曲池上7寸 在三角肌止点处取穴 2 举臂平至肩 在三角肌下端上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 肩臂痛 颈项拘挛 瘰疬 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 8 1 5寸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Ji ny 别名 髃骨 中骨井 扁骨 扁髃 尚骨 中肩 偏肩 肩尖 穴位解释 肩 肩部 肩胛骨肩峰端 穴在肩峰的前下方 所以名为肩髃 穴义 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 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取穴方法 在肩部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者向前平伸时 肩峰下会出现两个凹陷 其中前下方凹陷处就是本穴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 瘾疹 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 8 1 5寸 手阳明大肠经 巨骨JuGu 穴名解释 巨 大也 骨 水也 巨骨名意指大肠经阴浊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 本穴物质为肩髃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流至本穴后 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凹陷处 经水聚集于本穴 故名巨骨 穴义 大肠经浊降之气在地部形成的巨大水域 治法 寒则通之 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肩上部 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 瘰疬 瘿气 配伍 配肩髃 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直刺 微斜向外下方 进针0 5 l寸 手阳明大肠经 天鼎Ti nd ng别名 天顶 天项 天盖 穴名解释 天 指上部 高部 鼎 古代炊具 它的形状特征为有三足 该穴在颈部 又位于头 颈椎及胸锁乳突肌三者之间 故名天鼎 穴义 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治法 寒则补之并久留针 热则泻之 定位 在颈外侧部 胸锁乳突肌后缘 当结喉旁 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 暴喑气梗 咽喉肿痛 瘰疬 瘿气 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 5 0 8寸 手阳明大肠经 扶突F t 别名 水穴 水泉 穴名解释 扶 为两旁相搀 突 指高处 该穴位于二筋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 锁骨头 高突相合之处 二筋相合形同搀扶 故名扶突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 治法 寒则补之 湿热则泻之 定位 在颈外侧部 结喉旁 当胸锁乳突肌前 后缘之间 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暴喑 瘰疬 瘿气 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 5 0 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口禾髎K uH Li o别名 禾髎 长频 长髎 长颊 穴名解释 禾 细长之物也 髎 孔隙也 口禾髎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 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地部孔隙细长狭窄 如孔隙之状 故名口禾髎 穴义 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脉 治法 寒则通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上唇部 鼻孔外缘直下 平水沟穴 主治 鼻塞 鼽衄 口歪 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 3 0 5寸 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Y ngxi ng别名 冲阳 穴名解释 迎 迎接 香 香味 这里泛指各种气味 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 所以定这一穴名 穴义 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 鼽衄 口歪 面痒 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 3 0 5寸 迎香 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 Companyname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承泣Ch ngq 别名 鼷穴 面髎 谿穴 穴名解释 承 承受 泣 泪水 常为泪水之承受处 穴当眼眶下缘正中 与承浆同义 穴义 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目正视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 夜盲 近视等目疾 口眼歪斜 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 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 5 1 5寸 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稍加按压 以防出血 足阳明胃经 四白S b i 穴名解释 四 数词 指四面八方 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 白 可见的颜色 肺之色也 穴义 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人体面部 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 目翳 眼睑 目闰 动 口眼歪斜 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斜刺0 3 0 5寸 或沿皮透刺睛明 或向外上方斜刺0 5寸入眶下孔 足阳明胃经 巨髎J li o 穴名解释 巨 大也 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 髎 孔隙 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 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 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 头面的天部 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 名为之巨 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 如由孔隙漏落一般 名为之髎 故名 穴义 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人体的面部 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缘处 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口眼歪斜 眼睑瞤动 鼻出血 齿痛 唇颊肿 操作 1 直刺0 3 0 6寸 局部酸胀 2 向颊车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等 3 针尖向同侧四白穴或瞳子方向透刺 可治疗面瘫 近视等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足阳明胃经 地仓D c ng别名 会维 胃维 穴名解释 地 指地格 仓 藏谷处 古人面分三庭 鼻以上为上庭 鼻为中庭 鼻以下为下庭 合为天人地三格 穴在鼻下口吻旁 地格处 口以入谷 故谓仓 又脾主口 难经 三十七难 脾气通于口 脾胃属土 仓廪之官 故名地仓 内经 谓地气通于口 食五谷必经于口 故名地仓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在面部 口角外侧 口角旁开0 4寸 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 流涎 眼睑瞤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大迎D y ng别名 髓孔 穴名解释 大 多也 尊也 迎 受也 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 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 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 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 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 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 其质也精 运送亦有浩荡之势 故名大迎 穴义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 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清浊混杂 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 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 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 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面部 下颌角前方 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 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歪 口噤 颊肿 齿痛 操作 避开动脉 斜刺或平刺0 3 0 5寸 足阳明胃经 颊车Ji ch 别名 曲牙 机关 鬼床 牙车 穴名解释 颊 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 车 运载工具也 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 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 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 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 若有车载一般 故名颊车 穴义 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面颊部 下颌角前上方 耳下大约一横指处 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左右各一 主治 牙痛 面神经麻痹 腮腺炎 下颌关节炎 操作 直刺0 5寸 或横刺透向地仓穴 足阳明胃经 下关Xi gu n别名 鼷穴 面髎 谿穴 穴名解释 下 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 属下的浊重水湿 关 关卡 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 上行至本穴后 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 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 故名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下关穴在面部 耳前方 颧骨与下颌之间的凹陷处 合口有孔 张口即闭 主治 耳聋 耳鸣 聤耳 牙痛 口噤 口眼歪斜 面痛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下颌疼痛 牙关紧闭 张嘴困难 颞颌关节炎 操作 平刺0 5 1寸 足阳明胃经 头维T uw i 穴名解释 头 头部 维 四角为维 隅 方也 角也 角 维系 维护 谓穴居头之隅角 是维系头冠之处 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 头维为头角 是维系头冠之处 头维可以维护诸阳 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 又为足阳明 少阳 阳维之会 四肢阳气不足诸病 取之自有维护之效矣 穴义 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在头侧部 当额角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4 5寸 主治 头痛 目眩 口痛 流泪 眼睑 目闰 动 操作 平刺0 5 l寸 足阳明胃经 人迎R ny ng别名 天五会 五会 穴名解释 人迎 人 民众也 指胸腹部 迎 迎受也 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 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 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 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 头部为君 其所受气血为大 为遵 胸腹手足部则为民 气血人迎穴所在经络穴位示意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 故本穴名为人迎 穴义 本穴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位于颈部 喉结旁 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咽喉肿痛 气喘 瘰疬 瘿气 高血压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 直刺0 3 0 8寸 足阳明胃经 水突Sh it 别名 水门 水天 天门 穴名解释 水 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 突 突破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 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位处颈部 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 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 故名 穴义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颈部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 咳嗽 气喘 操作 刺法 直刺0 3 0 5寸 灸法 艾条灸5 10分钟 足阳明胃经 气舍Q sh 别名 脐中 穴名解释 气 指呼吸之气 舍 可以居住安息之处 意为呼吸出入之气在此可以停留也 穴在喉咙之旁 犹如气之舍室也 穴义 呼吸出入之气可以在本穴停留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气舍穴上在人迎穴直下 锁骨上缘 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 主治 咽喉肿病 气喘 呃逆 瘿瘤 瘰疬 颈项强 操作 直刺0 3 0 5寸 足阳明胃经 缺盆Q ep n别名 天盖 穴名解释 缺 空缺 盆 阔口盛器 缺盆 古解剖名 指其位于缺盆处也 缺乃空缺与空虚之处 与列缺之意有别 缺盆可理解为有如无盖之盆 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 空虚如缺 穴义 呼吸出入之气可以在本穴停留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缺盆中痛 瘰疬 操作 直刺或斜刺0 3 0 5寸 足阳明胃经 气户Q h 穴名解释 气 指呼吸之气 户 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 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 居住藏护也 穴名与穴用 均与气舍相同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人体的胸部 当锁骨中点下缘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呃逆 胸胁支满 胸痛 操作 斜刺0 3 0 5寸 不宜深刺 艾炷灸1 3壮 或艾条灸5 10分钟 足阳明胃经 库房K f ng 穴名解释 库 仓库 房 房室 指穴在胸旁 有如肺气之仓库 穴在玉堂 紫宫之外旁 正当肺气储积之处也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在胸部 当第1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唾脓血 胸肋胀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屋翳W y 穴名解释 屋 地面建筑也 翳 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穴或遮蔽之物 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 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 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 性湿浊 所处为天之下部 如胸部的卫外摒障 故名 穴义 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人体的胸部 当第2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唾脓血 胸肋胀痛 乳痈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膺窗Y ngchu ng 穴名解释 膺 前胸 当胸之衣称为膺服 又是壅塞之意 窗 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 谓穴能开通胸膺的壅塞与位于膺服之边缘也 锁下乳上曰膺 胸膺壅窒不舒诸病 取之则气可通畅也 穴义 此穴能够开通胸膺的壅塞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无灸 定位 在胸部 当第3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 气喘 胸肋胀痛 乳痈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乳中R zh ng 穴名解释 乳 指乳头 中 指中央 穴当乳头之正中 故名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位于第4肋间隙 乳头中央 主治 本穴为胸腹部取穴标志 也可采用穴位按摩 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产后缺乳 多汗症等疾患 操作 本穴不针不灸 一般只作为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足阳明胃经 乳根R g n 穴名解释 乳根 乳 穴所在部位也 根 本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 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 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 因此 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 而是火生之土 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 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 脾土 有承托作用 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 故名 穴义 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位于人体的胸部 当乳头直下 乳房根部 当第5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胸下满闷 食不下咽 胸痛乳痛 霍乱转筋 寒痛咳逆 臂肿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不容B r ng 穴名解释 本穴位处乳之下部 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 至本穴后无外界之热使之气化转变 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 故名 穴义 胃经的气血物质部位容纳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6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呕吐 胃病 食欲不振 腹胀 操作 直刺0 5 0 8寸 过饱者禁针 肝肿大者禁针慎针 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足阳明胃经 承满Ch ngm n 穴名解释 承 受也 满 满盛也 本穴物质为不容传来的地部经水 因为本穴处为腹部肉之陷 故而地部经水为囤积之状 又因本穴肉陷也浅 经水一注即满 故名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5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 吐血 食欲不振 腹胀 操作 直刺0 8 1寸 足阳明胃经 梁门Li ngm n 穴名解释 梁 通梁 门 出入通达之处 梁门 战国古地名 借喻为五谷入胃所由之路 且可治伏梁病也 穴在承满之下方 正为粮谷下行之门户 又 伏梁 病名 深藏为伏 梁为梁木 屋梁 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 此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 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 且可消胀化食也 治法 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 热则补之或水针 定位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 当脐中上4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纳少 胃痛 呕吐等胃疾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过饱者禁针 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足阳明胃经 关门Gu nm n别名 关明 穴名解释 关 关卡也 门 出入的门户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其水为满溢之水 量小 但因其由上而下 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 经水传至本穴后 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 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 脾土物质随之屯驻 如被关卡一般 故名 穴义 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湿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3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腹胀 腹痛 肠鸣泄泻 水肿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足阳明胃经 太乙T iy 穴名解释 太 大也 乙 卯木也 风也 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 因其较为滞重 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到本穴的天之下部 水湿云气至本穴后 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 水湿之气膨胀散开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 故本穴名为太乙 太一名意与太乙相同 一通乙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上腹部 脐中上两寸 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主治 胃病 心烦 癫狂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足阳明胃经 滑肉门Hu r um n 穴名解释 滑 滑行也 肉 脾之属也 土也 门 出入的门户也 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 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 土性燥热 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 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 故名 滑肉 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 幽为隐秘之意 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1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 呕吐 癫狂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足阳明胃经 天枢Ti nsh 别名 长溪 谷门 谷明循际 循元 补元 穴名解释 天星名 即天枢星 为北斗星的北斗一 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 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 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 一是太乙穴 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 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 胃经上 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 因其气血饱满 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 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 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 故名 穴义 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 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 腹胀 便秘 腹泻 痢疾等胃肠病 月经不调 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l 1 5寸 千金 孕妇不可灸 足阳明胃经 外陵W il ng别名 外丘 穴名解释 外 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 陵 陵墓也 土丘也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穴 滑肉门穴 天枢穴诸穴 胃经下部气冲穴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 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 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 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 故本穴名为外丘穴 穴义 该穴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 当脐中下1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腹痛 疝气 痛经 操作 直刺1 1 5寸 足阳明胃经 大巨D j 别名 腋门 穴名解释 大 饱满充实之意 巨 同钜 富也 大巨者 象腹壁之丰满光泽 而内容又复钜富也 穴在腹壁最高最大充实而有光辉之处 其所包裹者至为丰富珍贵 有如巨大之仓库 下腹实为巨大之粮仓 大巨之名也可与此有关 穴义 本穴为胃经经水出入的门户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2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小腹胀满 小便不利 疝气 遗精 早泄 操作 刺法 直刺1 0 1 5寸 局部酸胀 针感向下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足阳明胃经 水道Shu D o 穴名解释 水 水液 水津 道 大道 道理 道路 通道 指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 与穴效能行水利尿而言 水道既为水之大道与道理 亦为水之道路和通路 下焦为水道之所出 穴下为输尿管之所过 功能治三焦热结 小便不利 水道之名 义更浅显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3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小腹胀满 小便不利 痛经 不孕 疝气 操作 直刺l 1 5寸 足阳明胃经 气冲Q ch ng别名 气街 羊屎 穴名解释 气 指下腹阻胀之气 冲 指冲动 上冲 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 穴义 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 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 小部分循胃经下行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 当脐中下5寸 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肠鸣腹痛 疝气 月经不调 不孕 阳痿 阴肿 操作 直刺0 5 l寸 足阳明胃经 髀关B gu n 穴名解释 髀 指股部及下肢 关 机关 指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 穴对下肢拘挛疼痛诸病均可有效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屈髋时 平会阴 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 腰痛膝冷 痿痹 腹痛 操作 直刺l 2寸 足阳明胃经 伏兔F t 别名 外沟 外丘 穴名解释 伏 停伏 降伏也 兔 卯木也 风也 本穴物质为气冲穴 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 至本穴后风停气息 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 如停伏之状 故名 穴义 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6寸 主治 腰痛膝冷 下肢麻痹 疝气 脚气 操作 直刺l 2寸 足阳明胃经 阴市Y nsh 别名 阴鼎 穴名解释 阴市 阴 水也 市 聚散之地 本穴物质为髀关传来的地部经水 为脾土外渗之水 因本穴处肉之陷 经水在此汇合之状 故名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3寸 主治 腹胀 腹痛 腰膝痿痹 屈伸不利 操作 直刺l 1 5寸 足阳明胃经 梁丘Li ngQ u别名 鹤顶 跨骨 穴名解释 梁 屋之横梁也 丘 土堆也 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 至本穴后 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 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 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 故名梁丘 穴义 本穴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屈膝 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2寸 主治 膝肿痛 下肢不遂 胃痛 乳痈 血尿 操作 直刺l 1 2寸 足阳明胃经 犊鼻D b 别名 外膝眼 穴名解释 犊 小牛也 脾土也 鼻 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 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 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 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 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 故名 穴义 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 治法 寒则泻之 热则补之 定位 屈膝 在膝部 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膝痛 下肢麻痹 屈伸不利 脚气 操作 向后内斜刺0 5 l寸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Z s nl 别名 阴鼎 穴名解释 足 指下肢 相对于手而言 三里 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 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三里 主要是指三寸 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 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 可以互观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主治 胃痛 呕吐 噎膈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乳痈 肠痈 下肢痹痛 水肿 癫狂 脚气 虚劳赢瘦 操作 直刺l 2寸 足阳明胃经 上巨虚Sh ngJ X 别名 上廉 穴名解释 上 相对于下而言 巨 巨大 虚 空虚 本穴原名 巨虚上廉 指本穴在胫 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 跷足抬脚 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 故名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6寸 主治 肠鸣 腹痛 泄泻 便秘 肠痈 下肢痿痹 脚气 操作 直刺l 2寸 足阳明胃经 条口Ti oK u 穴名解释 条 指条风 即东北风 口 同孔 空也 条口 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 条口者 乃治风之孔穴也 谓小腿前缘狭长如条 形如刀口 穴在其处 因而得名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8寸 主治 脘腹疼痛 下肢痿痹 转筋 跗肿 肩臂痛 操作 直刺l 1 5寸 足阳明胃经 下巨虚Xi J X 别名 下廉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9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主治 小腹痛 泄泻 痢疾 乳痈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 1 5寸 足阳明胃经 丰隆F ngl ng别名 阴鼎 穴名解释 象声词 为轰隆之假借词 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 上巨虚穴 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 至本穴后 水湿云气化雨而降 且降雨量大 如雷雨之轰隆有声 故名 穴义 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指 主治 头痛 眩晕 痰多咳嗽 呕吐 便秘 水肿 癫狂痛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 1 5寸 足阳明胃经 解溪Ji X 别名 草鞋带 穴名解释 解 散也 溪 地面流行的经水也 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 流溢四方 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至本穴后 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 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 故名解溪 穴义 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 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 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 故而本穴属火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 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 腹胀 便秘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 5 1寸 足阳明胃经 冲阳Ch ngY ng别名 会原 跗阳 会屈 会涌 会骨 穴名解释 冲 穴内物质运动之状 阳 阳气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 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因有解溪穴的分流 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 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 故名 穴义 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 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 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 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眼歪斜 面肿 齿痛 癫狂痫 胃病 足痿无力 操作 避开动脉 直刺0 3 0 5寸 足阳明胃经 陷谷Xi ng 穴名解释 陷 陷阱 自高而下亦谓之陷 谷 山洼无水之地 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 肉之大会 亦称为谷 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 及能治水病也 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二 三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 陷谷之名至为恰当 穴义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 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在足背 当第2 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面目浮肿 水肿 肠鸣腹痛 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0 3 0 5寸 可灸 足阳明胃经 内庭N it ng 穴名解释 内 内里 内方 又同枘 同纳 枘是卯眼 凿是榫头 卯眼与榫头的关系称为凿枘 庭 庭堂 亦处所之意 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 跖趾关节凹陷如枘 趾骨如凿 穴在形如凿枘于枘之处也 穴义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 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在足背当第2 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齿痛 咽喉肿病 口歪 鼻衄 胃病吐酸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热病 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 5 0 8寸 足阳明胃经 厉兑L du 穴名解释 厉 疾速状 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 又风名 又为安息之意 兑 即孔穴 指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 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 有治风及安神之功 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 足部若缺少次趾 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矣 厉为衣带垂着之处 古之衣带垂及足尖 穴当其处 故亦为解 厉为神志安宁之意 厉兑为安神治魇之名穴 亦能治中恶尸厥 于义亦通 穴义 胃经联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 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 1寸 主治 鼻衄 齿痛 咽喉肿痛 腹胀 热病 多梦 癫狂 操作 浅刺0 1寸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 Companyname 足太阴脾经 手阳明大肠经 隐白Y nb i别名 鬼垒 鬼眼 阴白 穴名解释 隐 隐秘 隐藏也 白 肺之色也 气也 隐白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 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 因气为蒸发外出 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 如隐秘之象 故名隐白 穴义 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治法 寒则通之 热则泻之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 1寸 的爪甲根部 主治 月经过多 过时不止 崩漏 便血 尿血 吐血等慢性出血 癫狂 多梦 烦心善悲 尸厥 惊风 慢 腹满 腹胀 暴泄 善呕 心痛 胸满 咳逆 喘息 刺灸法 浅刺0 1寸 足太阴脾经 大都D d 别名 太都 穴名解释 大 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 都 都市也 物质的集散之所也 大都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 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 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 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 故名大都 太都名意与大都同 太 通大 穴义 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治法 寒则补之 热则泻之 定位 足大趾内侧 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主治 腹胀 胃痛 食不化 呕吐 腹泻 便秘 热病 无汗 体重肢肿 厥心痛 不得卧 心烦 刺灸法 直刺0 3 0 5寸 足太阴脾经 太白T ib i别名 大白 穴名解释 太 大也 白 肺之色也 气也 太白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 化为肺金之气 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 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 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 故名太白 大白名意与太白同 大 通太 穴义 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 热则泻之 定位 第1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农药产品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协议完善合同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2025版外墙装修工程索赔处理合同
- 2025年度石料贸易代理服务合同规范
- 2025版双方自愿离婚协议书法律效力评估规范
- 2025年度琼台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
- 2025年劳动合同制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合同
- 2025年度体育赛事赞助保证合同-体育赛事风险防控保障
- 2025年度办公大楼绿化养护与景观设计服务合同
- 田英章楷书心经-高清米字格版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液相色谱柱使用记录
- 项目检查汇报报告(52张)课件
- 直螺纹套筒现场平行检查及记录表
- 精选芭蕾舞男女演员之间的潜规则汇总
- JJG 856-2015 工作用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益美高引风式冷却塔特点介绍
- 1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 相亲相爱 简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