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2课时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重点、难点)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带字符的装片。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显微镜成像的特点。(重点)2.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参与实验,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它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操作规范也很多。过去教师在教学显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讲授部分主要是以演示实验和媒体资料相结合,给学生活动感性认识,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擦镜纸,纱布,显微镜课件。 学生:三种标本(写有“上”、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钟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课件、小黑板或口述等)呈现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的提问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必要的要进行板演。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性状的遗传,老师想对同学们有所了解,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展示问题:1.同位之间相互观察一下,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展示图片:单双眼皮、有无耳垂、能否卷舌等。)2.请双眼皮的同学站起来。3.在站着的同学中,不能卷舌的请坐下,请无耳垂的同学再坐下。现在,大家看,只剩下了一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你也是最棒的!刚才我们调查的这些人体特征叫生物的性状,大家想一想,你的哪些特征与父亲的相似?哪些特征与母亲的相似 ? 为什么你与父母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那么父母的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调查活动,并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以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1.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外部形态特征,父母还可以遗传给子女一些什么呢? 2.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也能遗传给后代吗?谁能举例说明?归纳总结:大家列举的人的身高、眼睛、肤色、花的颜色、叶的形状、动物的毛色等都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而血型、免疫力等属于生理特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运动等属于行为方式,我们把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统称为生物的性状。练习:1.观察力比赛,在下列生物性状中找出不同之处。(展示图片:果蝇翅、番茄果实的颜色、兔毛的颜色等。)2.据此,分析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认真,回答也比较准确。我们把这样的一对性状叫相对性状。3.判断:下列性状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黄皮肤和黑眼睛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c狗的卷毛和短毛d大嘴唇和厚嘴巴4.谁还能举出一些相对性状的例子?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一些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其他生物的性状,比如花的颜色,猫的叫声、血型等。从而感性的了解生物的性状包括三个方面,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物性状的含义,并能自己总结出生物性状的概念。组织学生快速的抢答,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理解,自己得出相对性状的概念。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分钟过渡: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每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有许多相对性状,那么这些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1.在豌豆花色、鹦鹉体色的遗传中,我们要研究的分别是哪一对相对性状?2.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中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过渡:同学们分析的真好!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要从生物的遗传物质上来寻找原因。大家想一想: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染色体、dna、基因)究竟是什么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展示分析:培育转基因鼠图)1.子代巨型小鼠比亲代小鼠的个体大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2.这个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过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存在的?(成对)让我们来观察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展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示意图)1.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有什么规律?2.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吗?3.你还有什么发现?(大小写的问题)过渡:一对基因可以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基因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有关课文。(要求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 一对基因可以用相对的大小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练习: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 a 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 a 控制的。1.显性性状是什么?隐性性状是什么?2.父亲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3.母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过渡:父母的基因又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展示:一对基因随一对染色体遗传图)总结:(分析图后)我们看到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传递,才使得生物的固有特征代代相传。学以致用:知道了基因的遗传规律,我们一起再来揭开豌豆花色遗传的奥秘吧。(展示:豌豆的花色遗传图)分析:1豌豆的紫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白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你能写出紫花和白花可能的基因组成吗?2在豌豆花色的遗传中,为什么在后代中只表现为紫色呢?白色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呢?精讲:如果豌豆亲代组合是紫花(bb)和白花,它们的后代又有几种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亲代 紫花 白花 bb bb生殖细胞 b b b 子代基因组成 bb bb 子代表现 紫花 白花 想一想,子代中的白花和紫花各占多少?学生依据教材上的遗传图示,分析豌豆花色和鹦鹉体色的遗传,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尝试得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论。学生读图分析基因的排列及书写规范等知识,最终得出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结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分析学生分析作答学生分析、交流、作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豌豆花色、鹦鹉羽色的遗传,自己发现生物遗传的规律,并提出猜想:为什么亲代的某些性状在后代中不能表现出来呢?引导学生先揭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再进一步去探究遗传规律的本质。此时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恰到好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实验分析,即转基因鼠的诞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二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连贯性。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去发现基因排列的规律、探究这种规律的本质、自学教材、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结论。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知识整合迁移应用8分钟过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叫遗传图解,遗传图解就象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能揭开很多遗传的奥秘,现在,请同学用这把钥匙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吧。1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小明不是父母亲生的吗?如果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2.某人的鼻子本来比较高挺,一场车祸后,鼻子被撞歪了。他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很伤心,你能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吗?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设计的反馈训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的点明:只要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就不会遗传。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5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 2. 3.;b类:1. 2. 3.;c类:1. 2. 3.。课下作业:a类:教材某页某几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页某几题;b类:教材某页某几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页某几题;c类:教材某页某几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页某几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注:参评教案必须为详案,若有导学案、课件等要一并提交。板书设计:第三节 性状的遗传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本节课教师灵活的调整了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加入了转基因鼠的实验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完整,学生更需要这样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社区预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急诊ICU创伤性休克急救指南
- 安徽省蚌埠两校2026届生物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SYB创业课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康复医学科截肢术后康复指南
-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指南
- 普外科胰腺炎急性期治疗手册
- 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 肿瘤术后护理技巧指南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管理培训指南
- 图书仓储员高级工考试有准备试题(含答案)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哈尼族节日民俗融入中班社会活动的策略研究-以墨江县M幼儿园为例
- 污水管道更换工程施工方案
- 家电产品线上销售分析报告
- 食品化学保鲜技术
- 2025年中青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大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件-7.1 土石方工程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必背补充教材篇目(原文+注释+翻译)
- 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