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点笔记.doc_第1页
公务员考点笔记.doc_第2页
公务员考点笔记.doc_第3页
公务员考点笔记.doc_第4页
公务员考点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量关系=【代入与排除法】直接代入法倍数特性法2、4、8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2. 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3. 一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3、9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1. 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2. 一个数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9整除;7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一位的两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2. 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11整除判定基本法则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奇数位之和与偶数位之和的差值为11的倍数题型一:直接倍数例1.将2万本书籍分给某希望小学9个班的学生,在9个班中,其中1个班有学生32人,其余8个班人数相同且在40到50人之间。如每名学生分到的书本数相同,问每人分到了多少本书?A.40 B.50 C.60 D.80解析:设每人分到2本,8个班每班学生y人,则(32+8y)x=20000,化简可得(4+y)x=2500,显然2500是x的倍数,B满足。例2.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100个,因技术改进,实际每天生产120个。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还多生产了80个。则工厂原计划生产零件()个。A.2520 B.2600 C.2800 D.2880解析:原计划生产的零件数目加上80,一定是120的倍数,选C。点睛: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和为a,差为b,那么这两个数分别为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一定要牢牢记住。题型二:因子倍数例1.王明抄写一份报告,如果每分钟抄写30个字,则用若干小时可以抄完。当抄完2/5时,将工作效率提高4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完成。问这份报告共有多少字?()A. 6025B. 7200C. 7250 D. 5250解析:设报告总共有X个字,完成报告2/5 后,效率提高40%,为301.4=42个,而42中有7因子,所以重量的3/5也应该有因子7,选D例2.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募捐活动,某年级共有三个班,甲班捐款数是另外两个班捐款总数的2/5,乙班捐款数是丙班的1.2倍,丙班捐款数比甲班多300元,则这三个班一共捐款()元。A. 6000B. 6600C. 7000D. 7700解析:题型三:比例倍数在整数运算中,若a:b=m:n(m,n互质),则说明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例1.某单位引进4名技术型人才后,非技术型人才在职工中的比重从50%降至43.75%。问该单位在引进人才之前有多少名职工?A.28 B. 32 C. 36 D. 44解析:43.75%=7/16,即非技术职工:现职职工=7:16,说明非技术职工是7的倍数,原有的比重是50%,则原职工数也一定是7的倍数。综合特性法题型一:大小特性题型二:奇偶特性1.两个奇数之和/差为偶数,两个偶数之和/差为偶数,一奇一偶之和/差为奇数;2.两个数的和/差为奇数,则它们奇偶相反,两个数之和/差为偶数,则它们奇偶相同;3.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其差也为奇数,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其差为偶数。例1.有一个整数,用它分别去除157、324和234,得到的三个余数之和是100,求这个整数。()A. 44B. 43C. 42D. 41解析:如果该整数是偶数的话,用它分别去除157、324和234,三个余数一定是奇数、偶数、偶数,和不可能是100,所以该整数一定是奇数,排除A、C。将B、D项代入,经验算可知41符合条件。所以选择D选项。题型三:尾数特性点睛:正整数的加、减、乘运算中,每个数字的最后N位,经过同样的计算,可以得到结果的最后N位题型四:余数特性例1.某单位组织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组分配7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4名党员未安排;如果每组分配5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2名党员未安排。问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多少人?A. 16B. 20C. 24D. 28解析:由“如果每组分配5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2名党员未安排”,可设分成了X组,则党员数为5X+2名,入党积极分子为2X,因此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3X+2名,即减去2是3的倍数,符合此条件的只有B项。题型五:幂次特性题型六:质数特性本章习题训练1.孙儿孙女的平均年龄是10岁,孙儿年龄的平方减去孙女年龄的平方所得的数值,正好是爷爷出生年份的后两位,爷爷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问孙儿孙女的年龄差是多少岁?()A. 2B. 4C. 6D. 8解析:2人的平方和相减是爷爷的出生年份的后2位,40年代,那么后两位是在40-49之间。设孙儿、孙女的年龄分别为a、b,两人平均10岁,那么a+b=20。而a2-b2=(a+b)(a-b)=20(a-b),代入选A。2.某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3的服务费;代客户购置设备,收取2的服务费。某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并代为购置新设备。已知公司共收取该客户服务费200元,客户收支恰好平衡,则自产的物品售价是多少元?()A. 3880B. 4080C. 3920D. 7960解析:设客户自产的物品售价是x元,购置的新设备是y元,由于收支平衡,即x(1-3%)=y(1+2%),即97x=102y,可知x必然为102的倍数,103又是3的倍数,故而选B3.1!+2!+3!+2010!的个位数是()。A. 1B. 3C. 4D. 5解析:从5!及以后的各个数里都含有因子2和因子5,尾数必然是是0,因此,这个式子的个位数是1+2+6+4+0+0的尾数,尾数为3。本题答案为B选项4.某单位组织职工参加团体操表演,表演的前半段队形为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后半段队形变为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该单位职工人数为150人,则最多可有多少人参加?()A. 149B. 148C. 138D. 133解析:(总人数-5)是8的倍数,代入选项排除选项B、C;后半段:(总人数-8)是5的倍数,代入选项排除选项A。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转化与化归法】划归为一法在“划归为一法”中,我们一般都不设之为“1”,而是设之为“其中某些量的公倍数”,从而避免分散,简化计算。例1.某水果店新进一批时令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腐烂了1/4,卸货时又损失了1/5,剩下的水果当天全部售出,计算后发现还获利10%,则这批水果的售价是进价的()倍。A. 1.6B. 1.8 C. 2 D. 2.2解析:设一共有20千克水果,则剩下的水果为20-201/4-201/5=11,获利10%,则最终收入应为22元,售价则为22/11=2元。因此,本题选C。点睛:本题为利润问题,题干当中没有涉及重量、单价或者总价的任何一个量的具体大小,所以可以挑选其中两个量,大胆假设,这样不会影响结果。比例假设法例1.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从东、西两个车站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客车和货车的行驶速度之比为4:3。两车相遇后,客车的行驶速度减少10%,货车的行驶速度增加20%,当客车到达西车站时,货车距离东车站还有17公里。东、西两个车站的距离是()公里。A. 59.5B. 77C. 119D. 154解析:两车相遇的点到东西两个车站的距离比是4:3.相遇后速度相等,均为3.6,则客车走3到站时,货车也走3,距离东车站的距离是整个路程的1/7,即17公里。17X7=119.答案为C。例2.某类型灯泡按功率大小划分为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灯泡的功率和平均使用寿命成反比,如果20瓦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正好比30瓦灯泡长2400小时,问45瓦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比50瓦的灯泡长多少小时?()A. 240B. 320C. 480D. 1200解析:比例问题。由于功率和平均使用寿命成反比,即功率和平均使用寿命的乘积应该相同,取20、30、45、50的最小公倍数900,则20、30、45、50瓦灯泡寿命分别为45、30、20、18,其中20瓦比30瓦寿命长45-30=15,而实际值为2400,是假设值的160倍。在假设条件下,45瓦比50瓦寿命长20-18=2,实际应该长2x160=320.工程问题基础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x工作效率;核心思想:划归为一法(设“1”法)、比例假设法题型一:基础计算型例1.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小组,当每个工人都在岗位工作,9小时可以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如果交换工人甲和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交换工人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以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同时交换甲和乙,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以提前多少时间完成?()A. 1.4小时B. 1.8小时C. 2.2小时D. 2.6小时解析:设总工作量为72,则原效率为8;交换甲乙的岗位或丙丁的岗位互换之后的工作效率均为9,一起互换后效率提高2,变为10,于是完成时间为7210=7.2小时,即提高了9-7.2=1.8小时。题型二:同时合作型题型三:先后合作型题型四:交替合作型“交替合作型”工程问题,由于合作的“交替性”,不能简单地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要注重其工作的“周期性”。题型五:撤出加入型题型六:两项工程型例1.A、B、C三支施工队在王庄和李庄修路,王庄要修路900米,李庄要修路1250米。已知A、B、C队每天分别能修24米、30米、32米,A、C队分别在王庄和李庄修路,B队先在王庄,施工若干天后转到李庄,两地工程同时开始同时结束。问B队在王庄工作了几天?A. 9B. 10C. 11D. 12解析:总工程量为900+1250=2150米,总效率为24+30+32=86(米/天),总耗时为215086=25天,那么A队工程总量为24x25=600米,所以B队在王庄的工程量为300米,耗时30030=10天。例2.甲、乙、丙三个工厂承接A和B两批完全相同的加工订单,如果甲厂和乙厂负责A订单而丙厂负责B订单,则丙厂要比甲厂和乙厂晚15天完成;如果在上述条件下甲厂分配1/3的生产资源或者乙厂分配1/5的生产资源用于B订单的生产,则A、B两个订单同时完成。问如果合并三个工厂的生产能力,第几天可以完成A订单的生产任务?A. 22 B. 24C. 25D. 26解析:设三个工厂的效率分别为甲、乙、丙,则丙+甲(1/3)=甲(2/3)+乙,丙+乙(1/5)=甲+乙(4/5),解得:甲/乙=3/5,若赋值:甲=3、乙=5,则丙=6,设甲乙两厂合作T天可以完成A订单,则丙厂需要(T+15)天可以完成B订单,则有(3+5)T=6(T+15),解得:T=45,即订单的工作量A=B=6(45+15)=360,则三个工厂合作完成A订单需要的时间为360(3+5+6)=25.7天,选D。题型七:三项工程型本章习题训练1.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 10B. 12C. 18D. 24解析:赋值法。假设2010年进口了2公斤,2010年进口金额是30元,2011年进口了3公斤,进口金额是30(1+20%)=36,因此2011年进口价格是363=12元/公斤。答案为B选项。2.商场销售某种商品的加价幅度为其进货价的40%,现商场决定将加价幅度降低一半来促销,商品售价比以前降低了54元。问该商品原来的售价是多少元?A. 324B. 270C. 135D. 378解析:假设进货价是5份,则原售价为7份,降低后售价为6份,说明1份是54,所以7份是547378元。因此,本题选D。3.某城市共有A、B、C、D、E五个区,A区人口是全市人口的5/17,B区人口是A区人口的2/5,C区人口是D区和E区人口总数的5/8,A区比C区多3万人。全市共有多少万人?A. 20.4B. 30.6C. 34.5D. 44.2解析:解法2:假定全市人口为1713份,则A区513=65份,B区213=26份,C:(DE)=5:8,C区占(1752)13=50份,则15份为3万人,每份0.2万人,全市共0.21713=44.2。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4.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比为2:3:4。某项工程,乙先做了1/3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工作。问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A. 6B. 7C. 8D. 9解析:设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为2、3、4,则甲、丙两人合作3天的工作量为(2+4)x3=18,则工作总量,因此乙完成,乙工作的天数为93=3天,故总时间为3+3=6天。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项。5.早上7点两组农民开始在麦田里收割麦子,其中甲组20人,乙组15人。8点半,甲组分出10人捆麦子;10点,甲组将本组所有已割的麦子捆好后,全部帮乙组捆麦子;如果乙组农民一直在割麦子,什么时候乙组所有已割的麦子能够捆好?(假设每个农民的工作效率相同)()A. 10:45B. 11:00C.11:15D. 11:30解析:设每个农民一小时割麦子的量为1,甲割麦子总量为 201.5+101.5=45,故每个人捆麦子=45(1.5x10)=3。设从10点之后经过x小时,乙组的麦子全部捆好,那么乙组割麦子的总量为15x(3+x)=20x3xX,解得x=1。所以甲组从10点开始捆麦子,再过一个小时即11点时能全部捆好。因此,本题正确案为B。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已知甲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A. 1/12天B. 1/9天C. 1/7天D. 1/6天解析:分析题干得知,甲完成B项目,乙完成A项目,然后甲乙共同完成剩余的A项目,这样的时间最短。即B项目完工时,乙做A项目已7天。令A工程总量为1113143,则甲效率11,乙效率13,B项目完工时,A项目剩余14313752,所以完成A项目还需52(1113)13/6,即还需的天数为1/6天。答案选择D。【典型解题技巧】十字交叉法Aa+Bb=(A+B)r=例1.某单位共有职工72人,年底考核平均分数为85分,根据考核分数,90分以上的职工评为优秀职工,已知优秀职工的平均分数为92分,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数是80分,问优秀职工的人数是多少?()A. 12B. 24C. 30D. 42解析:其他职工优秀职工=,说明优秀员工有30人。例2.学校体育部采购一批足球和篮球,足球和篮球的定价分别为每个80元和100元。由于购买数量较多,商店分别给予足球25%、篮球20%的折扣,结果共少付了22%。问购买的足球和篮球的数量之比是多少?A. 4:5 B. 5:6 C. 6:5 D. 5:4解析:本题设两个未知数,求两只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足球打了25%折扣后为60元,篮球打了20%折扣后为80元。设购买足球与篮球的数量分别为X、Y,(80X+100Y)X0.78=60X+80Y,解得0.12X=0.1Y,X:Y=5:6,答案B正确。例3.有30名学生,参加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已知该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问不及格(小于60分)的学生最多有几人?()A. 9人B. 10人C. 11人D. 12人解析:总分一定,要使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最多,只有使及格的学生分数最高,即及格的学生都得100分,且不及格的学生的分数都为59.9分。设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为x人,则及格的学生人数为(30-x)人,列方程为:8530=59.9x+100(30-x),解得x11.2。11.2为不及格的学生最多的情况,因此只能取11。本题选C。构造设定法解题时,直接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情况,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例1.某公交线路从起点到终点共25个站点,每天早上6点分别从起点站和终点站同时发出首班车,晚上10点开出末班车,每班车发车时间间隔10分钟。假设每辆车从一个站点行驶到下一个站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该线路至少需要配备()辆车。A. 24 B. 13C. 12D. 26解析:25个车站,一共有24段,每段是5分钟,所以一辆车从最开始至最末端是24x5=120分钟,120除以10=12辆车,因为是在两端发车,所以车辆的数量为24辆。因此,本题答案为A例2.一个圆形的草地中央有一个与之同心的圆形花坛,在花坛圆周和草地圆周上各有3个不同的点,安放了洒水的喷头,现用直管将这些喷头连上,要求任意两个喷头都能被一根水管连通,问最少需要几根水管?(一根水管上可以连接多个喷头)A. 5B. 8C. 20D. 30解析:几何构造类,在没有连接技巧的情况下,需要的管子数为C(6,2)=15,C与D选项可以排除,A选项水管量太少,很明显不符合条件。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具体构造图形如下:例3.往返A市和B市的长途汽车以同样的发车间隔从两个城市分别发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前往目标城市。上午9点多,李先生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开车从A市长途汽车站前往B市长途汽车站,路途中总共追上了3辆从A市开往B市的长途汽车。问他在路途中最多能迎面遇到多少辆从B市开往A市的长途汽车?A. 27B. 25C. 36D. 34解析:假设长途汽车发车间隔为1,那么相邻两辆长途汽车距离为40.想要最终遇到的长途汽车最多,那李先生行驶的间尽量最长,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李先生刚好和一辆长途汽车同时出站,追上3辆汽车后,恰好和一辆汽车同时进站,相当于李先生总共追及距离为4个长途汽车距离,即为160。由追及公式得160=(50-40)t,李先生总共行驶时间为16.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40/90=4/9,总共有36个相遇时间,所以最多相遇了36辆车。极端思维法当试题当中出现了“至多”“至少”“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快”“最慢”“最高”“最低”等字样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极端思维法”。这种方法需要分析题意,构造出满足题意要求的最极端的情形,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极端思维也是一种“构造设定法”例1.5个人平均年龄是29,5个人中没有小于24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至多是多少岁?()A. 46B. 48C. 50D. 49解析:5个人平均年龄为29,总年龄为145岁,5个人中没有小于24岁的,设年龄较小的4个人都是24岁,则4个人的总年龄是96岁,则年龄最大的可能是145-96=49岁。本题答案为D例2.一个20人的班级举行百分制测验,平均分为79分,所有人得分都是整数且任意两人得分不同。班级前5名的平均分正好是16到20名平均分的2倍。则班级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为多少分?A. 34B. 37C. 40D. 43解析:求班级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则前5名的成绩差距要尽可能的小,即前6名成绩是连续的自然数,且后5名的成绩差距要尽可能的小,即后6名的成绩是连续的自然数。又由于班级前5名的平均分正好是16到20名平均分的2倍,则前5名的成绩决定了后5名的成绩。而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有多组,则可以使前5名的成绩为100、99、98、97、96,则第6名的成绩为95,由此,后5名得成绩为51、50、49、48、47,则第15名得成绩为52,此时与平均分为79分不矛盾,所以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为95-52=43。例3.一个班里有30名学生,有12人会跳拉丁舞,有8人会跳肚皮舞,有10人会跳芭蕾舞。问至多有几人会跳两种舞蹈?A. 12人B. 14人C. 15人D. 16人解析:一共会跳舞的人次为12+8+10=30(人次),如果让会跳两种舞蹈的人数最多,则需要会跳舞的人尽量会跳两种舞蹈,此刻最多有302=15人。因此,本题选C。点睛:假定总数为M,满足三个条件的数目分别为A、B、C,请问“满足两个条件的最多有多少?“答案为,如果不是整数,向下取整。以下两个特例除外: 果A、B、C不能构成三角形(即最大的数字大于较小两个数字之和),那么答案应该为较小两个数字之和; 如果A+B+C2M,那么答案为3M-(A+B+C)例4.公司举办的内部业务知识竞赛有若干人参加,所有参赛者获得的名次之和为 300,且所有人没有并列名次。其中,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参赛者获得的名次平均数分别为11.3、10.4和9.2,问其他部门获得的名次最高为多少?A. 16B. 18C. 20D. 21解析:名次之和为300,即1+2+3+N=300,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解出N=24,即总人数为24人。根据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参赛者获得的名次平均数分别为11.3、10.4和9.2,则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参赛者名次总和分别为11.3N1,10.4N2,9.2N3,它们一定是整数,所以N1只能是10、20,N2只能是5、10、15、20,N3只能是5、10、15、20,在考虑到所有部门参赛总人数为24人,所以N1=10,N2=5,N3=5,这三个部门参赛总人数为20人,名次总和为11.3N1+10.4N2+9.2N3=113+52+46=211,所以其他部门参赛总人数为4人,名次总和为89,要其中一人名次最高,那么只要其他3人名次最低,分别为24、23、22,所以该参赛者名次最高为89-(24+23+22)=20,所以答案选择C选项。例5.老王和老赵分别参加4门培训课的考试,两人的平均分数分别为82和90分,单个人的每门成绩都为整数且彼此不相等。其中老王成绩最高的一门和老赵成绩最低的一门课分数相同,问老赵成绩最高的一门课最多比老王成绩最低的一门课高多少分?()A. 20B. 22C. 24D. 26解析:由于老王的成绩最高的一门和老赵成绩最低的一门相等,而每人的各个成绩都不相等,求老赵最高的一门最多比老王成绩最低的一门高多少分,则应该使老赵的其他两门分数尽可能低,而老王的其他两门分数尽可能高,则可设老王高分数为x,最低的成绩为y,老赵的最高成绩为z。则:所以有,两个方程相减求得zy=26。因此,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枚举归纳法解题时,直接列举满足条件的所有情况,从而得到答案的方法叫作“枚举法”。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炼出其通用性质,从而解出更复杂的情况,这种方法叫作“归纳法”。枚举法:当满足条件的情形比较少时,直接一一列举;归纳法:当答案要求数字很大时,我们从较小的数字出发,总结归纳其通用规律。题型一:枚举法例1.某工厂某种产品每月的产能为8000个,1月的销量为5000个,且预计每月销量环比增加10%,则当年该产品库存最高的月份是()。A. 4月B. 5月C. 6月D. 7月解析:由题得当月销量大于每月产能8000时库存开始下降,即求5000(1+10%)x8000的x的最大值,1.1x1.6,1.141.6,1.151.6,所以是4个月后库存最大,即1月后的4个月,5月份库存最高。答案选B。例2.从1,2,3,4,5,6,7中任取2个数字,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则在所得分数中不相同的最简单真分数一共有多少个?A. 14B. 17C. 18D. 21解析:从7个数字中随机取2个数字均能构成分子小,分母大的真分数,因此个数为C2 7=21个,但要得到最简单分数,则减掉2/4、2/6、3/6、4/6这4个,因此一共有17个例3.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其中甲车间有15名、乙车间有12名工人。每个车间都安排工人轮流值班,其中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一人、周六和周日每天安排两人。某个星期一甲车间的小张和乙车间的小赵一起值班,则他们下一次一起值班是星期几?A. 周一、周二或周三中的一天B. 周四或周五中的一天C. 周六D. 周日解析:每周需要9人值班,故小张以后每次值班的星期可以用(15n+1)/9的商和余数来得到,商对应第几周,余数对应具体的星期(余数为1-5对应周一到周五,余数为6-7对应周六,余数为8和0对应周日),小赵值班情况同理。具体如下表: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题型二:归纳法例1.100个骨牌整齐地排成一列,一次编号为1、2、3、4、99、100。如果第一次拿走所有偶数位置上的牌,第二次再从剩余牌中拿走所有偶数位置上的牌,第三次再从剩余牌中拿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牌,第四次再从剩余牌中拿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牌,第五次再从剩余牌中拿走所有偶数位置上的牌,以此类推,问最后剩下的一张骨牌的编号是多少?()A. 77 B. 53C. 39 D. 27解析:第一次拿走所有偶数,只剩下50个奇数;第二次拿走25个偶数,这些偶数的特点是:3,7,11,15,19,23,27,31,35,39尾数为3,7,1,5,9进行循环,剩下的25个数为尾数是1,5,9,3,7进行循环;第三次拿走13个奇数,这些奇数的特点是:尾数为1,9,7,5,3进行循环,剩下的12个偶数的尾数特点是5,3,1,9,7;以此类推,最后剩下的数是尾数为7的数,由于27在第二次消除的时候就消掉了,所以选择的为A。例2.如图所示为两排蜂房,一只蜜蜂从左下角的1号蜂房到8号蜂房,假设只向右方(正右或右上或右下)爬行,则不同的走法有()。 A.16种B.18种C.21种D.24种解析:解法一:由于蜜蜂只能往右爬,所以归纳规律如下:1号到2号蜂房:1种方式。1号到3号蜂房:其左边1号、2号进入,2种方式。1号到4号蜂房:其左边的2、3号进入,由上知:进入2号1种方式,进入3号2种方式,共3种方式。1号到5号蜂房:左边3、4号进入,4号3种,3号2种,共5种。依次类推,进入8号:左边6、7号进入,6号8种,7号13种,所以共21种。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例3.用直线切割一个有限平面,后一条直线与此前每条直线都要产生新的交点,第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块,第2条直线将平面分成4块。第3条直线将平面分成7块,按此规律将平面分为22块需:A. 7条直线B. 8条直线C. 9条直线D. 6条直线解析:1条直线将平面分为2部分,2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24部分,3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237部分,4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23411部分,5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234516部分,6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2345622部分。可以发现n条直线将平面分为223n1123n1部分。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点睛: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割为个部分。逆向分析法逆向推导型:将变化过程完全颠倒,交换运算法则,从后往前逆推,得到初始值。正反互补型:若“正面”不好求解,用”总体“剔除与之互补的“反面”来求解。题型一:逆向推导型题型二:正反互补型调和平均数a=题型一:等距离平均速度核心公式:其中v1和v2分别代表前后两次速度。点睛:来回上下坡问题当中,去的上坡一定是回的下坡,去的下坡一定是回的上坡。因此,来回一趟走的上坡与下坡距离一定是对半平分。这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等价钱平均价格核心公式:其中p1和p2分别代表之前两种商品的价格。题型三:等溶质增减溶剂核心公式:其中r1、r2、r3分别代表连续变化的浓度。例1.浓度为15%的盐水若干克,加入一些水后浓度变为10%,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为多少?A. 9%B. 7.5%C. 6%D. 4.5%解析:10%=题型四:等发车前后过车核心公式:发车时间间隔例1.某人沿电车线路匀速行走,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假设两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是相同的,求这个发车间隔.A. 2分钟B. 4分钟C. 6分钟D. 8分钟解析:沿途数车问题。发车间隔=6(分钟),本题答案为C选项。题型五:前后轮消耗模型核心公式:最多行驶距离本章习题训练1.红酒桶中有浓度68%的酒,绿酒桶中有浓度为48%的酒,若每个酒桶中取若干酒混合后,酒浓度为52%。若每个酒桶中的数量比原来都多12升,混合后的酒浓度为53.2%。第一次混合时,红酒桶中取的酒是()。A.17.8升 B.19.2升 C.22.4升 D.36.8升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知第一次混合比应该为1:4,假设i依次分别取x、4x升;再用“十字交叉法”得到第二次混合比为13:37,所以(x+12):(4x+12)=13:37,得x=19.2升。2.某单位每四年举行一次工会主席选举,每位工会主席每届任期四年,那么在18年期间该单位最多可能有()位工会主席。A. 5B. 6C. 7D. 8解析:要想18年期间工会主席最多,那么第一年与第二年就要是不同的工会主席, 16年正好有4位工会主席,剩下最后一年正好又有1位新的工会主席,共有1+4+1=6位工会主席。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3.为了浇灌一个半径为10米的花坛,园艺师要在花坛里布置若干个旋转喷头,但库房里只有浇灌半径为5米的喷头,问花坛里至少要布置几个这样的喷头才能保证每个角落都能浇灌到?()A. 4B. 7C. 6D. 9解析:由于每个小圆的直径为10,所以每个小圆至多盖住圆心角为60度相应的弧长,所以想盖住整个圆周,需要至少六个小圆,当且仅当这六个小圆以大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各边中点为圆心,但此时大圆的圆心未被盖住,所以至少需要七个圆。下面可以构造的证明,七个圆是可以的: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4.有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能活到80岁,那么有一年他的年龄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那一年的年份。问此人生于那一年?A. 1980年B. 1983年C. 1986年D. 1989年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个人年龄的平方介于19802069年之间,那么他的年龄只有45才能满足条件,4545=2025,所以出生年份为202545=1980。因此本题答案为A。5.甲、乙、丙同时给99盆花浇水,已知甲浇了75盆,乙浇了66盆,丙浇了58盆,那么三人都浇过得花至少有()盆。A.1 B.2 C.3 D.4解析:三人未浇的盆数为:甲=24,乙=33,丙=41,则有人浇过得花最多为24+33+41=98盆,所以三人都浇过得花至少为99-98=1盆。6.将参加社会活动的108个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在8人到30人之间,则共有()种不同的分法。A. 3B. 4C. 5D. 6解析:要想将108个学生平均分,那么每组人数必定108的约数。在8到30之间108的约数只有9,12,18,27,故有4种不同的分法,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7.某突击队150名工人准备选一名代表上台领奖,选择的方法是:让150名工人排成一排,由第一名开始报数,报奇数的人落选退出队列,报偶数的站在原位置不动,然后再从头报数,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剩下的一名当选。小李非常想去,他在第一次排队时应在队列的什么位置上才能被选中?()A. 64B. 128C. 148D. 150解析:设第一次排在第x位,根据题意,要留下,需要x为偶数,第二次,将会排在位,要留下,需要为偶数,依此类推,到第n次,位置为,要留下,需要为偶数,因此,最后留下的人其位置序号应该是2的最大整数次幂,150以下是128。所以选择B选项。8.假期里,汪老师有一个紧急通知要用电话通知到50位同学,假如每通知一位同学需要1分钟,同学接到电话后可以相互通知,要使所有同学都接到通知至少需要几分钟?A.5 B.6 C.7 D8解析:最开始的时候,只有1个人知道这个通知;1分钟之后,有2个人知道;2分钟之后,有4个人知道;3分钟之后,有8个人知道所以n分钟之后,一共有2n个人知道,除了老师之外,相当于可以通知(2n-1)个人。所以6分钟可以通知26-1=63人。9.某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有6位工作人员,现需要选出3位分别参与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比赛,每人与一项比赛,其中甲不能参与跳绳比赛,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A.64种 B.80种 C.100种 D.120种解析:任选3位参加比赛共有A3 6种方案,甲参加跳绳比赛有A2 5种方案,则满足条件的方案A3 6-A2 5=100种10.小张下个月结婚,他想去商店购买两种糖混合制成的喜糖发给同事商店里巧克力糖、奶糖、酥糖、椰糖、玉米糖每千克的价格分别为20元、18元、15元、12元和10元,小张拿出预算的一半全部购买了巧克力糖。如果他希望他的喜糖包平均重量为2两/包,平均成本为2元/包,那么他应该将剩下的一半预算购买另外哪种糖?A.奶糖 B.酥糖 C.椰糖 D.玉米糖解析:小张的混合喜糖平均成本应为:2元/包2两/包=1元/两=20元/千克。其中巧克力糖的成本为30元/千克,运用等价钱平均价格核心公式:求得,p2=15【方程与不等式】基本方程思想题型一:基础列方程例1.某条道路安装了60盏功率相同的路灯,如将其中24盏的灯泡换为200瓦的节能灯泡,则所有路灯的耗电量将比之前节约20。如将所有灯的灯泡换为150瓦的节能灯泡,则耗电量能比之前节约多少?()A. 62.5B. 50C. 75D. 64解析:唯一未知量为原路灯的功率,设为x,则原总耗电量为60x,更换24盏节能灯泡之后的耗电量为24200+36x,根据题意,0.860x=24200+36x,解得x=400,若换为150瓦的灯泡,可节约(400-150)/400=0.625,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题型二:巧设未知数设未知数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未知数设出来要便于理解,便于表示其他量,便于列出方程。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要直接设所求量,也可以设中间量为x,还可以设某种倍数关系的未知数,以消除方程当中的分数形式。例1.某服装如果降价200元之后再打8折出售,则每件亏50元。如果直接按6折出售,则不赚不亏。如果销售该服装想要获得100%的利润,需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价多少元?()A. 90B. 110C. 130D. 150解析:设原价为x,则成本是0.6x。有,x=550,成本为;所以想要获得100%利润的话则售价应该为660,比原价高。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例2.某公司针对A、B、C三种岗位招聘了35人,其中只能胜任B岗位的人数等于只能胜任C岗位人数的2倍,而只能胜任A岗位的人数比能兼职别的岗位的人多1人,在只能胜任一个岗位的人群中,有一半不能胜任A岗位,则招聘的35人中能兼职别的岗位的有()。A. 10人B. 11人C. 12人D. 13人解析:设只能胜任C的为x人,则只能胜任B的为2x。设能兼职的人数为阴影部分共为y,则根据题意得出下列两个方程: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例3.甲、乙、丙、丁共有48本书,若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做如下变动:甲增加3本,乙减少3本,丙增加到原来的3倍,丁减少为原来的1/3,此时四人的书一样多,则原有书本最多的人有()本书。A.18 B.24 C.27 D.36解析:假设相等的中间量为x,则:(X-3)+(X+3)+X/3+3X=48。解得:X=9,那么甲、乙、丙、丁原来分别有6、12、3、27本书,最多有27本。题型三:快速解方程求解方程(组)技巧,包括但不限于:1.当方程中因为有小数或分数而计算复杂时,应首先考虑两边乘以一个数以化为整数;2.方程组中若存在多个未知数,尽量消去无关未知数,保留我们关心的未知数;3.方程组中有一些无关的未知数,完全可以作为整体直接消去;4.比例型的方程形式,可以有很好的化简方法。例1.一项工程如果交给甲乙两队共同施工,8天能完成;如果交给甲丙两队共同施工,10天能完成;如果交给甲丁两队共同施工,15天能完成;如果交给乙丙丁三队共同施工,6天就可以完成。如果甲队独立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A. 16B. 20C. 24D. 28解析:赋工作总量为120,所以效率:甲+乙=15,甲+丙=12,甲+丁=8,乙+丙+丁=20;可解得甲=5,所以甲队独立施工,需要的天数=1205=24天。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例2.甲购买了A、B、C三种书籍各若干本捐赠给希望小学。其中B书籍比C书籍少了3本,比A书籍多2本;B书籍的单价比A书籍低4元,比C书籍高4元。其购买B书籍的总开销与C书籍相当,比A书籍少4元。问甲购买三种书籍一共用了多少元?A. 724B. 772C. 940D. 1084解析:设B书籍的总数为x本,单价为y元;则A书籍总数为(x-2)本,单价为(y+4)元;C书籍的总数为(x+3)本,单价为(y-4)元。由题意列方程组得xy=(x+3)(y-4),xy=(x-2)(y+4)-4;解得x=15,y=24。故购买三种书籍一共花了15243+4=1084元。因此,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核心提示当方程出现比例形式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的转换进行简化:1、当两个分子或两个分母的和或差为常数时2、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或差为常数时例3.某单位原有45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5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那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A. 50%B. 40%C. 70%D. 60%解析:设该单位原有党员x名,结合题干可以得到:x/456%(x5)/50,解得x18人,最终的党员人数为185225人,即现在党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为255050%。答案选择A。注意:题中说的是“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总人数没有增加,是50人例4.有甲、乙两瓶盐水,其浓度分别为16%和25%;质量分别为600克和240克,若向这两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使他们的浓度相同,则需要向这两瓶盐水中分别加入的水量为A. 320克B. 360克C. 370克D. 377克解析:设加入的水量为Xg,则:例5.有一类分数,每个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00,如果分子减K,分母加K,得新的分数约分后等于2/3,其中K是正整数,则该类分数中分数值最小的是()A. 42/58B. 43/57C. 41/59D. 39/61解析:解法一:假设分数为m/n,根据题意可得(m-k)/(n+k)=2/3,得出3m-2n=5k,而m+n=100,所以5m=200+5k,当k=1时,m取最小值,为41,此时n=59,所以该类分数中分数值最小的是41/59。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题型四:整体解方程例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玻璃鱼缸,从鱼缸内侧量,它的2个相邻的侧面及底面的面积分别是5、6、7.5平方分米,则这个玻璃鱼缸最多可以装()立方分米的水。A. 12B. 15C. 16D. 18不定方程(组)多元不定方程组:特值代入法二元不定方程:代入试值法题型一:多元不定方程组我们一般可以直接设定一种最特殊的情况,譬如假设其中1个未知数为0,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例1.小刚买了3支钢笔,1个笔记本,2瓶墨水花去35元钱,小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5支钢笔,1个笔记本,3瓶墨水花去52元钱,则买1支钢笔,1个笔记本,1瓶墨水共需()元。A. 9B. 12C. 15D. 18解析:【解法一】假设U=钢笔+笔记本+墨水,代入方程组:U+2钢笔+墨水=35U+4钢笔+2墨水=52,则U=18【解法二】设钢笔价格为0,笔记本价格为X元,墨水价格为Y元,可得方程组:X+2Y=35X+3Y=52解得Y=17,X=1所以三者价格之和为0+1+17=18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例2.某班级去超市采购体育用品时发现买4个篮球和2个排球共需560元,而买2个排球和4个足球则共需500元。问如果篮球、排球和足球各买1个,共需多少元?A. 250元B. 255元C. 260元D. 265元解析:【解法一】由题意可知4个篮球+2个排球+2个排球+4个足球一共是1060元。因此篮球、排球和足球各买1个需要1060/4=265元。因此本题答案为D。【解法二】假设排球为0元,则一个篮球140元,1个足球125元,三球各一个则需140+0+125=265元。例3.一项工程,甲、乙合作12天完成,乙、丙合作9天,丙、丁合作12天完成。如果甲、丁合作,则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是()A. 16B. 18C. 24D. 26解析:假设工程总量为题中时间的最小公倍数36,根据题意可得各自效率满足:甲+乙=3 ;乙+丙=4 ;丙+丁=3;令甲=0,则乙=3,丙=1,丁=2,所以甲+丁=2,甲丁合作需要362=18天。例4.某工程,甲队单独做所需天数是乙、丙两队合作天数的a倍,乙队单独做所需天数是甲、丙两队合作天数的b倍,丙队单独做所需天数是甲、乙两队合作天数的c倍,则的值是()。A.1 B.2 C.3 D.4解析:假设三队工作效率相同,很容易得到a=b=c=2,进而结果为1。题型二:二元不定方程例1.现有3个箱子,依次放入1、2、3个球,然后将3个箱子随机编号为甲、乙、丙,接着在甲、乙、丙3个箱子里分别放入其箱内球数的2、3、4倍。两次共放了22个球。最终甲箱中球比乙箱:A. 多1个B. 少1个C. 多2个D. 少2个解析:设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