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陶艺一教案.doc_第1页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陶艺一教案.doc_第2页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陶艺一教案.doc_第3页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陶艺一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课 陶艺(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作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艺术门类,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2)操作目标: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创造力。 (3)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2学习内容 了解陶艺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特点,学会多角度欣赏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陶艺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特点,了解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等制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陶艺的艺术特点,选择一种手法表现陶艺作品。 3课时建议: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陶艺作品成品若干,收集有关陶艺教学的DVD,陶艺作品图片等。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黏土1块,牙签、制陶工具。 设计思路: 1欣赏与感受。 师:陶艺是人类第一次凭自己的意志,利用天然物质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今天,我们继续来感受陶文化,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法泥板成型。欣赏、感受陶文化,激发创作欲望。 (1)陶艺知识。 教师出示两件唐三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 介绍唐三彩和陶艺知识。 (2)名作欣赏。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世界陶艺馆”中参观,看看那里的陶艺表现的是哪类题材?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陶艺作品:陶人(非洲)、陶猪(北美印地安地区)、三彩天王俑(中国)、鸟哨(中国贵州)、猫、牧归 分组讨论,然后挑自己喜欢的作品发表欣赏感受,在讲到题材是人物的陶艺作品时:还可以用体态、表情来模仿。 小结:这些作品有的俯首虔诚、有的怒目凶狠、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憨态可掬,造型都司常简洁、夸张,是世界陶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 (3)学生作品欣赏。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学生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十分成熟,却有另外的一种美稚拙美,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同学们喜欢的题材,再现的是我们身边的事物,下面请大家观赏。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图片3幅:汽车、河马、陶罐人。 实物展示学生作品3件:我造的陶屋、古老的桥、我设计的器皿。 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们的这些作品都是采用了陶艺的基本造型手法泥板造型法制作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做出和他们一样好的作品,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 2分析与探讨。 (1)图片对比。 教师展示两幅陶艺作品图片,制作方法分别为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 学生欣赏画面中的陶艺作品,分析表现手法上的区别,用语言表达。 师:这两幅作品分别运用了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等制作手法。 介绍这两种制作手法:泥条盘筑法产生于石器时代早期的制陶法,是将黏土搓成泥条,在底部盘筑上去直至器口,然后拍打并抹平盘筑时留下的沟缝,干后人窑烧制成陶。泥板做陶艺是现代陶艺家常用的手法。 学生讨论泥条盘筑法的制作步骤和制作技巧。 (2)教师演示。 泥条盘筑;找一泥块,放在手心中搓圆,然后用两手掌搓长,再将泥条放在桌子上,十指成弧形,稍稍用力并慢慢由中间向两边将泥条搓长。力求泥条粗细一致、圆整;再将泥条盘筑在底座上形成花瓶或者竹篮等造型。 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控制器物的方法。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不同加以变化。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的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3启发与交流。 学生讨论准备运用泥条或者泥板塑造什么形象呢?是独立完成制作还是小组合作?表现什么主题(小动物、人物、建筑造型、器皿系列等)? 4创作与指导。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手法表现一件陶艺作品。 5举办小型“陶艺展”。 (1)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 (2)欣赏彼此的陶艺作品,互评、自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陶艺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