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ppt课件_第1页
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ppt课件_第2页
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ppt课件_第3页
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ppt课件_第4页
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 罗艳秋2011 4 13 不管是学习任何科学 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门路 任应秋学问多半都是一望无崖的汪洋大海 不具备一点牺牲精神 甘冒风险战胜惊涛骇浪 坚定地把握着后舵 航船是不可能安全达到彼岸的 理解 是什么 学习 为什么 研究 怎么用 提纲 学以致用 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富含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以养生防病疗疾为目的的综合科学 一 中医学的定义 二 文化与医学的关系 一 文化的定义1 狭义 受文化的程度 2 广义 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 行为 风俗 习惯 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 梵高大罐中的约利卡野生花卉 莫奈莲花池塘 结论 文化特征蕴含在各个民族所创造的财富中 不仅仅是绘画 戏剧等方面 也表现在医学中 各个民族的医学有各自的文化特征 自然环境组合体 生存生境 社会环境索取生存物质换取自身的生存延续和发展寻找精神寄托适应性体系 习惯风俗生活方式行为共同心理价值判断发展出一套自成体系的医药理论 三 文化对医学具有模塑作用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重合轻分2 重用轻体3 重时轻空4 重悟轻测5 重道轻技 三 中医学的特点 精神层面 功能层面 整体层面 动态层面 物质层面 结构层面 个体层面 静态层面 中医优势 西医优势 四 如何学习中医 1 熟练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 继承发扬 整理提高2 认真学好中医的经典著作3 博览群籍 梳理脉络 择善而从4 结合临床 识别良莠 一 精读 1 精与博的关系 精 基础理论部分 必须要达精通 精纯的程度 博 非基础的 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 便须博览 要广泛地涉猎 2 带着问题读书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宫如入海 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 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 求事迹 故实 典章 文物之类 亦如之 它皆仿此 此虽迂钝 而它日学成 八而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甚非速化之术 可笑可笑 苏东坡 又答玉库书 灵枢 素问 中最主要的内容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脏腑经络 病机 病症诊法 辨证 治则针灸 方药 摄生读任何一部经典著作 每次都带着问题读 直到掌握了精神实质 在这个基础上 再看有关的其他参考书 就一定会做到多多益善 开卷有益 二 勤写 一边阅读 一边写笔记 是帮助我们领会和记忆文献内容的一种读书方法 也是积累科技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 边读边写 也就做到了眼到 口到 心到 手到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1 概括和缩写 把已读过的书的内容 作一个非常概括而简短的叙述 扼要说明某一本书的内容 主要讲的什么问题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帮助自己抓住书里所讲的要点 加深对所读书的理解 格致余论 一卷 元 朱震亨撰 共列论文四十一篇 其立论大旨存三 人身气常存余 血常不足 便导致阴易虚 阳易亢的病变 故善用滋阴降火之法 无论痰 食 火 湿诸因致病于人体 或于气分 或于血分 必存所郁塞阻滞 主张临证要善于用和血疏气 导痰行滞诸法 诊治疾病 必须观形望色 察脉问症 尤其对于脉息 务要详细审察 才能辨认出病证的真情 才能准确地用药 2 纲要笔记 一般是按照书的先后内容 或问题的主次来写的 往往要依照原文的次序进行一番简明扼要的复述 体现出全书或全篇的逻辑性 纲要笔记 与我们常说的写作提纲很相似 写这种笔记省时间 重点突出 便于记忆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病因病机主要脉证阳明腑实证 腑实程度阳明热与太阴湿相合的湿热发热证阳明虚寒证可下与不可下 3 摘记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同一卡片的内容必须是一类 4 综合笔记 将不同书籍中相同内容集中记录在一起 讲的深浅 重点不同 有的几个作者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往往把它们的内容综合到一起 写一份笔记 这就得采用综合的形式 三 深思 独立思考是极其重要的 任何学术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 前人的成就 要学习 要继承 但如果止于此 那就永远只能步前人的脚印 抬别人的牙慧 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人类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中医学还有什么可整理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