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立案的标准.doc_第1页
3 立案的标准.doc_第2页
3 立案的标准.doc_第3页
3 立案的标准.doc_第4页
3 立案的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 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 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 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 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0万元以上; 隐瞒境外存款罪:30万元以上; 私分国有资产罪:10万元以上; 私分罚没财物罪:10万元以上。2、职务犯罪数额多大可以判死刑? 贪污罪:十万元以上; 受贿罪:十万元以上;贪污、受贿达到以上数额的就可能判死刑,但不是必然判死刑,现在司法实践中贪污、受贿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判死刑的可能性比较大。以受贿数额和受贿情节为标准,具体确定行为人的刑罚。 1、个人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3、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矛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情节较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较重,是指犯罪手段狡猾恶劣;行为人既贪赃又枉法;受贿行为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或者是累犯、共犯中的主犯;受贿后又参与、支持其他犯罪活动:订立攻守同盟,销毁罪证,拒不坦白退赃;在对外活动中,向外商索贿受贿等。情节较轻,一般是指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没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没有给国家或集体造成严重损失;案发后坦白交待事实经过,并退了赃款;或者有自首、立功表现等。 5、对多次受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受贿数额处罚。3 立案的标准3.1侦查部门经过对线索初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有关人员或单位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侦查。3.2“有犯罪事实”是指侦查部门根据掌握的情况和证据认为初查对象主体适格,且所涉嫌罪行属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范围。3.3案件同时符合下列情况的,可以认为初查对象有犯罪事实:(1)涉案金额或其他情节已经达到立案标准;(2)有证据证实初查对象实施了属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管辖的犯罪行为。3.4初查对象涉案金额或其他情节是否达到立案标准,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予以认定。(一)贪污案(第382条、第383条,第183条第2款,第271条第2款,第394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个人贪污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扩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二)挪用公款案(第384条,第185条第2款,第272条第2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三)受贿案(第385条、第386条、第388条、第163条第3款,第184条第2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赌行为而使国家或者杜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五)行贿案(第389条、第390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2、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2)向3人以上行贿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七)介绍贿赂案(第392条)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空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2、介绍贿赂数额不满上述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为使行贿人莸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2)3次以上或者3人以上介绍贿赂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大损失的。4 移送审查起诉标准侦查部门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且法律手续完备的,应当作出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决定。4.1犯罪事实清楚,指犯罪事实已查清并足以定罪量刑,具体应查清犯罪构成要件、法定量刑情节以及酌定量刑情节。4.1.1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包括以下内容:(1)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及身份状况;(2)犯罪嫌疑人的罪过形式;(3)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4)犯罪的时间、地点、经过、手段、依法据以定罪的一定情节、犯罪数额、赃款(物)去向、危害后果,以及特殊主体的职责范围、犯罪对象等。4.1.2法定量刑情节的事实,包括故意犯罪的形态、自首、立功、共同犯罪中各犯罪嫌疑人的责任等情节,以及依法据以确定量刑档次的情节、犯罪数额、危害后果等。4.1.3酌定量刑情节的事实,包括不属于犯罪构成内容的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悔罪态度、犯罪前的一贯表现、退赃情况等。4.2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认为证据确实、充分:(1)作为指控犯罪使用的证据客观真实,具备合法性及足以证明案件犯罪事实的关联性;(2)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3)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4)法定量刑情节的事实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5)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任何合理的怀疑;(6)依据全案证据证明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4.3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即不存在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4.4法律手续完备,即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有关侦查措施的各种法律文书及其审批手续齐全、完整,并符合法律规定。5 移送审查不起诉标准5.1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作出侦查终结移送审查不起诉的决定:5.1.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实、充分。5.1.2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具体情况如下:(1)过失犯罪,造成财产性利益损失或者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渎职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且积极弥补损失,被害人表示谅解,作不起诉处理更有利于挽救教育犯罪嫌疑人的; (2)故意犯罪,但具有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且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不大且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弥补损失,作不起诉处理更有利于挽救教育犯罪嫌疑人的;(3)对共同犯罪案件中罪行较轻、认罪态度较好的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诉处理更有利于挽救教育犯罪嫌疑人和保障诉讼的。5.2侦查终结移送审查不起诉的限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应作出移送审查不起诉的决定:(1)累犯;(2)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前科的;(3)数罪并罚的;(4)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的;(5)共同犯罪中的同案犯,一并起诉更为适宜的;(6)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检察机关可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7)犯罪对象是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的;(8)犯罪嫌疑人有威胁证人、故意毁灭证据等妨碍诉讼的行为的;(9)犯罪嫌疑人曾被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再次犯罪的。6 撤销案件标准6.1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1)具有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2)没有犯罪事实的,或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和布什犯罪的;(3)虽有犯罪事实,但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如有符合本条规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撤销对该犯罪嫌疑人的立案。6.2拟对案件作出撤案决定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以及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913号为依法惩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办案工作实际,现就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有关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和处理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关于自首的认定和处理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未被办案机关掌握,或者虽被掌握,但犯罪分子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或者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时,向办案机关投案的,是自动投案。在此期间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等办案机关以外的单位、组织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没有自动投案,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没有自动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自首论:(1)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未掌握的罪行,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2)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种罪行的。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当认定为自首。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对于具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办案机关移送案件时应当予以说明并移交相关证据材料。对于具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结合自动投案的动机、阶段、客观环境,交代犯罪事实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悔罪表现等具体情节,依法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及从轻、减轻处罚的幅度。二、关于立功的认定和处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据以立功的他人罪行材料应当指明具体犯罪事实;据以立功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对于侦破案件或者抓捕犯罪嫌疑人要有实际作用。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时没有指明具体犯罪事实的;揭发的犯罪事实与查实的犯罪事实不具有关联性的;提供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对于其他案件的侦破或者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抓捕不具有实际作用的,不能认定为立功表现。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重要线索的,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认定为立功。审查是否构成立功,不仅要审查办案机关的说明材料,还要审查有关事实和证据以及与案件定性处罚相关的法律文书,如立案决定书、逮捕决定书、侦查终结报告、起诉意见书、起诉书或者判决书等。据以立功的线索、材料来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认定为立功:(1)本人通过非法手段或者非法途径获取的;(2)本人因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3)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4)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犯罪分子检举、揭发的他人犯罪,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的犯罪活动,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的其他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案件已经判决的,以实际判处的刑罚为准。但是,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