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试卷.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试卷.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 (共150分 时间120分钟) 姓名 得分 追赶对象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芳馨(xn) 禁锢 众目睽睽(ku) 相形见拙B.阴霾(mi) 感概 广袤无垠(mo) 无与纶比C.匀称(chn)消释 相得益彰(zhn) 持之以恒 D.绮丽( q )沉吟 孜孜不倦(zh) 格物至知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暄闹,小鸟在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小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yn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芳馨(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n( )庇(3)找出并改正第句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 ),( )改为(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句中“桑梓”指儿时伙伴。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舞”是舞动的意思。一个“舞”字,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这里表现作者对鸟儿啼叫的喜爱和欣赏。D.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气冲斗牛”在句中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C.老师声音发颤地说,“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D.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岳阳的东洞庭湿地,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每年有近5万只左右的候鸟在此过冬。B.岳阳市志愿者人数已超过60万,一直以来,他们提供的无私奉献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更有助于受助者。C.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曹文轩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D.湖南省特色志岳阳楼志讴歌了有识之士先忧后乐,是一本汇集岳阳楼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_ 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A B. C. D.8、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2分)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9、 古诗文默写。(10分) _,斜晖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风景异, 。 今夜偏知春气暧, 。_,愁云惨淡万里凝。 ,人迹板桥霜。 ,雪拥蓝关马不前。 ,君子好逑。锦江春色来天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饿其体肤10、名著阅读 (4分) (1)水浒中,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 (人名);他的性格主要是 ,请另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 (2)简爱的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女作家 ,对自由幸福的渴念 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是本书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11、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某初三班学生白话文阅读复习阶段检测成绩统计表白话文阅读分值平均得分得分率说明文阅读129.6180.05%记叙文阅读1613.0581.55%名著阅读94.9855.32%(1)根据以上表格,得出一个结论: (2)请你以学生身份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一点建议: (3)请介绍一种我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方法: 1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香港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药、医疗、金融、房地产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保健行业的常青树,金日集团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多次蝉联消费者首选品牌。有记者质询香港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立业的信息时,公司创始人李仲树先生回答说:“纸扎的花骗不了蜜蜂。” 李仲树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做题(28分)(一)我的叔叔于勒选段(17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3、“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3分) 14、 选段中第自然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15、选段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16、用“”小线在后面的文段序号间将文段分成两层: ; 并在“于勒”这个词前加一个适当的动词,来概括两层的大意:一层于勒,二层于勒。 (2分)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作用是 。(3分)18、菲利普夫人“没有再往下说”的原因是 (2分)19、“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答: 。 (二)谈敬畏(11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知万物的神圣,才能有内心的庄严与自知。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试看我们最伟大的发明、最精密的制造,一摆在大自然的创造面前,即显得拙劣。而人类移山填海式的壮举,初看热闹非凡,当越出大自然的容忍限度,必然遭到加倍的惩罚。敬畏自然,就是认清大自然的威力,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每条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 。我们同样需敬畏规律,敬畏法则。人力即使再强悍,也无力对抗规律,我们可以高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现实只给出合乎规律的答案。如果说规律非人力所创,应该敬畏,那么,法则完全由人制定,是否无需敬畏呢?华盛顿作了很好的回答,他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戴上了比普通公民更重的法律枷锁。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很显然,世间需敬畏的东西还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它们心存敬畏,不是由于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庄严。没有敬畏之心,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只有心存敬畏,人们才能更加充满理性、良知与责任感。呼唤敬畏,其实就是要人们【甲】、【乙】、【丙】。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4分)答: 21、根据第段内容,在段末横线处续写一句话。(2分)答: 22、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第段中的【甲】【乙】【丙】处。(3分)懂得人文关怀认识自身渺小体现内心自律答:【甲】处应填( ) 【乙】处应填 ( ) 【丙】处应填( ) 23、第运用用了啸聚些论证方法? (2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24、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有何特点?(4分) 25、“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鱼,我所欲也选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27、翻译句子(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8、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用文段中的“ ”四个字概括。“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29、“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种设喻论证有什么好处?(3分) 30、人生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