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讲课内容icuppt课件_第1页
气管插管讲课内容icuppt课件_第2页
气管插管讲课内容icuppt课件_第3页
气管插管讲课内容icuppt课件_第4页
气管插管讲课内容icu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管插管术 TrachealIntubation 气管插管术 是经口或鼻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置入气管的技术 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 通气供氧 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作用 开放气道 确保了控制通气的进行和潮气量的给人 保证了氧的供应 提供了气管内给药的途径 保护气管减少误吸的可能 有利于直接进行气管内吸引 气管插管术 是经口或鼻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置入呼吸道 建立人工气道 并由气管插管导管直接与呼吸机或呼吸器相连 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 明视 盲探 光导纤维镜引导插管 逆行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明视 盲探 经纤支镜引导等 经口气管插管术 经口将气管插管导管置入呼吸道 依靠气管插管导管外的气囊将气道密闭 并由气管插管导管直接与呼吸机或呼吸器相连 进行机械通气 优点 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紧急抢救时方便实用 缺点 因为口腔护理困难 易引起呼吸道逆行感染 一般应控制在 小时内 经鼻气管插管 优点 较经口容易被病人耐受 维持时间长 一般可维持一周以上 且较经口插管容易固定 缺点 使用导管细 分泌物吸引有一定困难 操作难度大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 病情重或情况特别紧急时不适用 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 病情无法在一周内缓解 另口腔部手术或有下颌关节强直 口无法张开及颈部制动不易经口插管时 适应证 全身麻醉 心跳 呼吸骤停及窒息的抢救 呼吸衰竭 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 存在上呼吸道损伤 狭窄 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咳嗽反射弱 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差 胃内容物返流 随时有误吸可能者 严重的气道感染造成气道分泌物过多 过于粘稠或气管内液态异物吸入 需做气道冲洗时 气管插管所需设备 气管插管的设备 喉镜 直板 弯板 常用 组成 手柄 用于操作 带有电池光源 镜片 其远端1 3处有灯泡 其它 10毫升注射器 水溶性润滑剂牙垫 开口器 止血钳压舌板 宽胶布 吸引器吸痰管 氧气 球囊呼吸器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听诊器等 气管导管 长度30cm成年男性7 5 9 0mm 女性7 8mm 插入深度一般为19 23厘米 导芯 由富有可塑性的金属制成 导管选择 对于COPD者 宜稍粗急症或困难插管时 可先选细点 以后再换适合的烧伤病人 宜首次用较粗导管 插管前的准备 首先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插管困难问题 常规检查鼻腔有无阻塞狭窄 口腔有无畸形阻塞 取下义齿 做好充分准备 备齐用具 检查导管是否漏气 插管前病人准备 清醒病人心理准备 监测病人心电图 血压 脉搏 氧饱和度 紧急情况先插管 再监测 操作者防护 口罩 帽子 手套以至防护镜 面罩等 正确的插管体位 病人 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易实施喉镜检查 如图 三线 体位 病人 操作者 体位 快速诱导 通常成人用2 5 硫喷妥钠或异丙酚10 20ml静脉注射 必要时使用肌松剂 对清醒患者可表面麻醉 常用2 4 利多卡因喷雾舌根和咽喉旁 插管前一般需先通过纯氧面罩输入高流量氧1 2分钟 改善缺氧和CO2蓄积状态 操作技术 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摆好体位 病人仅需取 去枕平卧位 简单方便 不用采取传统的 经典式 或 修正式 体位 而术者站立于病人的头顶部 两脚一前一后蹲弓步 身体尽量往下沉 视线与喉轴线平行 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 操作者用右手拇 食指拨开病人口唇及上下齿 左手紧握喉镜柄 将喉镜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后居中 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 缓慢地沿中线向前推进 暴露病人的口 悬雍垂 第一解剖标志 咽和会厌 第二解剖标志 行至会厌和舌根之间 左手上提 挑起会厌 暴露声门 注意 1 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 以免造成损伤 2 不要把牙齿作为支点而挑起会厌 2 开放气道 术者用双手托病人双下颌 大拇指放置于两侧鼻翼附近 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 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 显露喉结 3 必要时 指病人有心跳时 采用面罩给纯氧1分钟 以防插管过程中诱发病人心搏骤停 在解剖标志引导下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4 保护口唇 随手将右手拇指伸入病人口腔 同时用食 中指提起下颌 更好地开放气道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交叉拨开上下嘴唇 保护好口唇牙齿 5 喉镜置入口腔 术者左手持弯形喉镜 握持手势须正确 沿右侧口角垂直进入口腔 然后将舌体推向左侧 喉镜移至口腔正中线上 喉镜必须居中 否则将导致声门裂暴露得不好 喉镜进入口腔后 术者右手不需再保护口唇 应及时将右手移至病人前额 用虎口往下压额头 6 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 喉镜在口腔居中见到悬雍垂 第一标志 后 继续慢慢推进喉镜 待喉镜尖端过悬雍垂后 喉镜暂不深入 在原位上翘喉镜 待喉镜转弯绕过舌根部后 即可见会厌 第二标志 喉镜始终在会厌的上方继续深入 直至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 7 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 待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后 即须向前上方用力提喉镜 沿45 角的合力 此时决不能以病人的牙齿为支点去撬门牙 可下压喉结 用力上提喉镜即可使会厌随之而抬起 暴露其下方的声门 立马见到左 右声带及其之间的裂隙 上提喉镜的三个前提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才能做 上提喉镜 的动作 1 喉镜必须居中 2 喉镜必须在会厌的上方 3 喉镜尖端必须抵达会厌根部 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 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 握持部位在导管的中后1 3段交界处 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 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入导管 轻柔旋转导管 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声门裂进入气管内 9 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 待导管通过声门裂1cm后 拨出管芯再前进 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 准确的插管深度为 成人再送入5cm 小孩2 3cm 即声门裂下6cm 此时套囊已完全通过声门裂 而导管顶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cm 经X光胸片证实 10 调整好插管深度后 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 顺序不能颠倒 五 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11 尽管是在明视下插入导管 为确保万无一失 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1 出气法 按压病人双侧胸部 听和看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 2 进气法 挤压复苏球囊 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 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 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六 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12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 顺序为先内再外而固定 1 内固定 往套囊内充气5 10ml左右 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2 外固定 然后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 将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 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 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要求牢固美观 七 保持呼吸道畅通 13 气管插管成功后 应随时吸痰 湿化和护理 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 吸痰和湿化的方法要正确 注意无菌操作 解剖标志 识别喉部开口的后壁 即由杓状软骨和小角状软骨所形成的隆起 是最重要的解剖标记 气管插管的解剖标志门齿 舌 悬雍垂 会厌 声门裂 第一标志 第二标志 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将气管导管沿着喉镜气管槽插入口腔 并对准声门位置送入气管内 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 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3 5cm 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 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 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 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 或向某一侧轻推 以取得最佳视野 成人气管插管的实用数据 mm 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 立即请助手接简易呼吸器通气 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 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固定导管 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 用胶布以 八字法 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常见并发症 损伤 常见有口腔 舌 咽喉部的损伤 出血 牙齿脱落以及喉水肿 初学者常见失误是用喉镜冲撞上门齿 并以此为杠杆 从而导致牙齿缺损 气管导管误入食道 不仅导致无通气和氧合 而且很快导致胃充气的严重并发症 可通过观察有无气体从导管呼出予以判断 导管位置不正确引起通气不良 插管过深导致单侧通气 常发生在右侧 因此气管插管后应胸部摄片检查导管口是否在气管的中1 3处以及气囊至少在声门下2cm 定期胸部摄片以证实导管位置 一过性心律不齐 做好局部麻醉 动作轻柔可减轻反应 注意事项 插管用物均应经过消毒才能使用 插管前严格检查插管用物是否齐全 实用 特别注意喉镜是否明亮 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插管操作应轻柔 敏捷 熟练 准确 勿使缺氧时间过长 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骤停 插管后吸痰时 注意无菌操作 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5秒 必要时予吸氧后再吸引 注意事项 留管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 2小时 以免引起喉头损伤或水肿 导管留置期间气囊每2 3h放气1次 每次 分钟 使用喉镜注意勿损伤门齿 导管套囊充气不可过多 5ml为宜 以免压迫气管粘膜和导管管腔缩小 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