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预习单《雪》《雷电颂》《海燕》《日》《月》《浪之歌》《雨之歌》预习单-(海洲中学陈远超).doc_第1页
八下第二单元预习单《雪》《雷电颂》《海燕》《日》《月》《浪之歌》《雨之歌》预习单-(海洲中学陈远超).doc_第2页
八下第二单元预习单《雪》《雷电颂》《海燕》《日》《月》《浪之歌》《雨之歌》预习单-(海洲中学陈远超).doc_第3页
八下第二单元预习单《雪》《雷电颂》《海燕》《日》《月》《浪之歌》《雨之歌》预习单-(海洲中学陈远超).doc_第4页
八下第二单元预习单《雪》《雷电颂》《海燕》《日》《月》《浪之歌》《雨之歌》预习单-(海洲中学陈远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预习单学习目标1、 识记:理解注解及“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2、 理解:课文的联想与想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作者的感情。学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文学体裁。(1)雪选自 ()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 。(2)海燕选自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的结尾部分。我们读过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3)雷电颂选自_的_剧 。(4)短文两篇日月的作者是_。(5)浪之歌雨之歌选自_集 ,作者是_,是诗人、画家。2、熟读“读一读、写一写”及注解中字词。抄字词与拼音三遍。二、分课学习内容|感情|语言|象征手法|抒情方式1、雪-内容:请归纳“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的特点: “朔方的雪”的特点: _2、雪-情感:对“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_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 3、雪-语言:类似课后练习二(1)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强调了“雪花”的什么精神?)(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里写出了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何理解“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海燕:这是一篇著名的_,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_唱出了一曲_的颂歌。1、海燕-结构内容: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画面,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请作概括画面内容。(1)第一个画面(1-6段):(2)第二个画面(7-11段):(3)第三个画面(12-16段): 2、海燕-象征手法:文中的“海燕”、“暴风雨”、“大海、波涛”、“乌云、雷电、狂风”“海鸥、海鸭、企鹅”分别象征什么?(1例)乌云、雷电、狂风:象征沙皇统治的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2)海燕:(3)暴风雨:(4)大海、波涛:(5)海鸥、海鸭、企鹅:3、海燕-对比烘托:文中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是什么?4、海燕-思想感情:“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海燕-优美语言:(1)品味“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雷电颂:本文是散文诗式的戏剧独白。选自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1、雷电颂-内容、情感:以下对内容与作者感情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屈原独白的1-8段为第一层(从“风!”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9-13段为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雷电颂-象征、修辞: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坚定的信念。(象征人民群众。)C、“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E、“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比喻,表达了作者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F、“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3、雷电颂-抒情方式:本文的抒情方式是( B )A、借景抒情 B、内心独白式的直接抒情 C、含蓄婉转的间接抒情(P69)短文两篇日月:这两篇短文,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1、日月-内容、感情: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认为飞娥是自不量力。但作者巴金重新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内涵,认为飞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的行为,是一种为了追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行为。B、“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赞美勇于抗争、执着追求光明、为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美好人格。与其苟活在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即使为此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也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C、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D、月中,作者认为姮娥奔月非常可笑,发出疑问“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死的星球再生吗?”对姮娥表示嘲笑。(作者认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在生面奔月的,她与飞娥、夸父一样值得称颂。在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2、月-联想: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这使你联想起了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P76)组歌浪之歌雨之歌: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1、浪之歌雨之歌-朗读:这两首散文诗语言优美,请多朗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2、浪之歌雨之歌-内容、感情: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崭新的形象:在前四段里,浪花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后三段中,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守护它的和谐、它的美。( )(2)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如浪花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 )(3)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4)雨之歌中,作者托物寓意,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感全部倾注到“雨“这富有生命、充满灵气的艺术形象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借“雨”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5)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 (是一篇散文诗)初二语文P55-79第二单元预习单/作业单电子版答案见:网络U盘/ 初二语文/预习单 (答案在第5-8页)(制单人:陈远超) 班别: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3、 识记:理解注解及“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4、 理解:课文的联想与想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作者的感情。学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文学体裁。(1)雪选自 鲁迅 (作者)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 野草 。(2)海燕选自 高尔基 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 的结尾部分。我们读过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雷电颂选自 郭沫若 的历史剧屈原 。(4)短文两篇日月的作者是 巴金 。(5)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散文诗集泪与笑 ,作者是纪伯伦 ,是黎巴嫩 诗人、画家。2、熟读“读一读、写一写”及注解中字词。抄字词与拼音三遍。(1)雪: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tujn 凛冽ln li 升腾tng 脂粉奁lin 磬qng口 朔shu方 雪霁j眷念jun nin 荷戟hj 彷徨pnghung (2)雷电颂:睥睨pn 污秽w hu 犀利x l 迸射bngsh 播弄 虐待n di雷霆liting 拖泥带水 稽首qshu (3)短文两篇日月:旸yng谷(日出的地方) 姮娥hng (嫦娥) (4)海燕:苍茫cngmng 胆怯qi 翡翠ficu 精灵 蜿蜒wnyn (5)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执拗zh ni 憔悴qio cu 馈赠ku zng 璀璨cu cn 真谛zhn d 镶嵌xing qin 酷肖k xio(酷似) 海誓山盟mng长吁x短叹 千山万壑h 盛气凌ling人 3、熟读词语解释。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海誓山盟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像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千山万壑 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盛气凌人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二、分课学习内容|感情|语言|象征手法|抒情方式(P56)雪:要理解本文表达的情感,可读P59-61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1、雪-内容:请归纳“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的特点: 滋润美艳之至、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洁白、明艳、滋润相粘结、闪闪地生光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朔方的雪”的特点: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闪闪地旋转升腾透露着独立、坚强不屈的精神内核。 2、雪-情感:对“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作者赞美了雪独立、坚强不屈的壮美的抗争精神,蕴蓄了作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3、雪-语言:类似课后练习二(1)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强调了“雪花”的什么精神?)“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的不屈的精神和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里写出了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南雪的美艳、滋润和充满生机的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何理解“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是朔方的雪的一种独立不妥协的姿态。“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意为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这句话借雪赞美了一种壮美的抗争精神。 (P72)海燕:这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1、海燕-结构内容: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画面,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请作概括画面内容。(1)第一个画面(1-6段):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2)第二个画面(7-11段):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3)第三个画面(12-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2、海燕-象征手法:文中的“海燕”、“暴风雨”、“大海、波涛”、“乌云、雷电、狂风”“海鸥、海鸭、企鹅”分别象征什么?(提示: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1例)乌云、雷电、狂风:象征沙皇统治的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2)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3)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4)大海、波涛: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革命高潮时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5)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海燕-对比烘托:文中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是什么?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海鸥海鸭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t)。 4、海燕-思想感情:“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海燕-优美语言:(1)品味“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用拟人手法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2)下列对句子的品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B、“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D、“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6、海燕-标点符号:指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作用有:解释说明 意思递进 话题转换/意思转折 表示强调 声音延长 声音中断或停顿 事项列举分承 用于副标题前 标明作者 表示引用 )(1例)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表示引用 )(2)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意思递进)(3)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意思递进 )(4)海鸭也在呻吟着,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表示强调 )(5)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6)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意思递进 )(P62)雷电颂:本文是散文诗式的戏剧独白。选自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1、雷电颂-内容、情感:以下对内容与作者感情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屈原独白的1-8段为第一层(从“风!”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9-13段为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雷电颂-象征、修辞: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坚定的信念。(象征人民群众。)C、“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E、“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比喻,表达了作者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F、“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3、雷电颂-抒情方式:本文的抒情方式是( B )A、借景抒情 B、内心独白式的直接抒情 C、含蓄婉转的间接抒情(P69)短文两篇日月:这两篇短文,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1、日月-内容、感情: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认为飞娥是自不量力。但作者巴金重新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内涵,认为飞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的行为,是一种为了追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行为。B、“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赞美勇于抗争、执着追求光明、为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美好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