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博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朱碧琼 审题人:邓伟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遒劲(jn) 长篇累牍(li) 发酵(jio) 垂涎三尺(xin)B. 粗糙(co) 牵强附会(qing) 内讧(hng) 自惭形秽(hu)C. 执拗(o) 言简意赅(gi) 角色(ju) 花团锦簇(c)D. 中肯(zhng) 教学相长(zhng)来 惬意(xi) 戛然而止(ji)【答案】B【解析】A劲jng;C执拗ni;D中zhng,惬 qi。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品的后半部分,就由他们的放纵淫乐写到“长恨”本身了。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B.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就要根据诗中的“一粼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C.且诗人忽而登山游湖,忽而神行仙庭,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天入地,目不暇接之际,也会听到诗人昂扬奋进、愤懑激越的心声,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 D. 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答案】B【解析】一鳞半爪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特殊的想象天赋成全了莫言,使他在从取材炼意乃至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获得了高度自由,在创作的“自由王国”里如鱼得水,几近达到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境界。 B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平时因为时间关系,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卷面不以为然。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C在久居大陆的人的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在海边长大 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D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答案】A【解析】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改成“不以为意”。C“司空见惯”后不接宾语。D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景,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望文生义。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的一项是(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你怎么用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A. B. C. D. 【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 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 荣:荣耀C以遗相人 遗:留给D所以铭彝鼎 铭:铭文5 D(铭,铭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富贵而归故乡 图穷而匕首见B买臣见弃于其妻 侥幸得志于一时 C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也6 A(“而”,连词,表顺承;B均作介词,但前表被动,后解为“在”;C代词,代人,“的人”;判断句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D、前作副词,为“于是”,后表判断,为“是”“就是”)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7 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8为划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A.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B.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C.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D.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8 B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3)译文: (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4)译文: (3)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3)译文: (1)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2)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3)大概是不把前人夸耀的东西 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翻译】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在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笏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 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李诗表达的是 ;黄诗表达的是 。(2分)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10、【参考答案】(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2分)(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3分)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3分)或答“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都是想象,黄鹂知春之踪迹,却无人理解,掉头飞过蔷薇。有分析,言之成理亦可。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2)惟有幽人自来去(3)芙蓉泣露香兰笑(4)奈何取之尽锱铢(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语文是盐胡展奋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这原本正常。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的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的灵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文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论文一般是有感而发的,本文就是针对一些批评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而阐述己见的。B行文过程,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C“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D“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重要作用。13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D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语文是盐”。(4分)12A A,与开篇的第一句话的意思不相符。本文是针对“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的现象而阐述己见的13D A,不是对比,而是类比、比喻;B,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C,是“伟大的作家”用事例去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而不是作者意图。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分) “语文是盐”说明语文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1分) 同时,又是通用地为所有人服务的,因此人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1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为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的从童年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注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5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 16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答: 17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 18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答: 15参考答案: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6参考答案:“稻埕光泽”一句,渲染了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7参考答案: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农夫称它们的香味为阴香;“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稻香的壮美形成对比;体现了农夫体现了农夫崇尚接近阳光,贴近自然的壮美情怀。 18参考答案: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读下面几则新闻,根据要求做题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故乡、创作灵感来源地山东省高密市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包括修缮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10月16日,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的管委会主任范珲说他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劝说莫言的父亲同意修缮莫言旧居。“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他表示,计划种出万亩红高粱,而且是“赔本也要种”,尽管“估摸着一年要投入一千万”。在高密,“中国”和“世界”这两天不断地被提及。在莫言获奖的文化界座谈会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潍坊高密,多说“中国高密”。高密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杨连才说,以后描述高密的地理位置时,再也不用说是紧邻青岛,是青岛的后花园了。他开起玩笑,说不定以后青岛宣传语会成为,“紧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乡”。 新华书店,莫言的小说专柜空了。小书店贴出了预订莫言书籍的牌子。一本从未听说过的杂志,因为最后一页有莫言的照片被放在了书架的显著位置。高密最大一家农家乐老板将农家乐改名为“红高粱庄园”,包间名称改为与莫言小说有关,比如“红高粱”等文化界人士李章合看到胶州电视台强调莫言是喝胶河水长大的,受胶河文化影响。他有些着急,“胶州都能把莫言往他们那里拉”,高密更不能落后。一游客从莫言家的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4分)参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故乡-创作灵感来源地山东高密市开始大张旗鼓地计划利用“莫言效应“进行商业炒作。(2)请就以上新闻发表你的看法。(8分)参考:【“莫言热”应远离消费,回归文学】莫言得奖,文学尚未热,商业却早炒的过火,国人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功利化的判定标准,已经削弱了诺奖带来的意义。还是跳出消费的圈,让“莫言热”回归文学吧,在疯狂逐利的氛围中坚持给文化留一片净土,从关注奖项回到关心文学本身,才是这个奖的重要意义。20阅读下面文章,然后根据要求答题。父母的心川端康成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孩子多。真快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鸡肉干买卖服务合同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场地使用合同协议
- 2025关于商业地产租赁合同样本
- 2025车辆买卖合同双方协议
- 2025租房合同承租方
- 2025年国企意识形态年终总结报告
- 2025工程咨询公司股权转让合同
- 2025标准店铺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租赁合同协议书「简单版」
- 2025隧道工程劳务施工合同
- 一带一路人工智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报告
- 海外专利布局优化-洞察与解读
-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
- 语言学术研究前沿领域与趋势总结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单元词汇表
- 2024版2025秋贵州黔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30题解决方案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肺的解剖学课件
-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课件
- 十年(2016-2025)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 免疫调节(原卷版)
- 全国工程咨询服务收费标准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