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纪文言文复习1.doc_第1页
七年纪文言文复习1.doc_第2页
七年纪文言文复习1.doc_第3页
七年纪文言文复习1.doc_第4页
七年纪文言文复习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七上、下复习:文言文(1)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三峡 第 1 课时 总第 1 个教案 学习目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学习重点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教具学具小黑板、试卷预习作业(一)古代寓言二则一、填空。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_战国_时期哲学家,_法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 吕氏春秋察今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吕不韦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置之其坐 ( 自己的 )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量好的尺码) 其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的 ) 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去) 遽契其舟 ( 那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剑 )(3)先自度其足 ( 量 ) (4) 及反 ( 同“返”返回 ) 度 吾忘持度 ( 量好的尺码 ) 置之其坐 ( 同“座”座位 ) (5)不亦惑乎 ( 迷惑、糊涂 ) (6)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不要 )(7)遽契其舟 ( 立即、匆忙 )(8)是吾剑之所从坠 ( 这儿 ) 是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对、正确 ) 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 判断词 )三、翻译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的记号下水找剑。四、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郑人买履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刻舟求剑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五、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步履蹒跚、步履维艰_(二)幼时记趣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凹者为壑 (山沟 ) 明察秋毫( 眼力 ) 私拟作 ( 私下地 ) 捉蛤蟆,鞭数十 ( 鞭打 ) 盖一癞蛤蟆也 ( 原来是 ) 以丛草为林 (把当作) 余年幼,方出神 ( 正)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打) 以土砾凸者为邱 (同“丘”土山) 项为之强( 同“僵”僵硬 ) 1)心之所向(主谓之间 ) 1)使其冲烟飞鸣 (它们 ) 2)昂首观之( 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 其 2)常蹲其身 (自己的) 3)观之正浓( 代“二虫斗草间”的情景 ) 3)神游其中 ( 这) 之 4)项为之强( 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 5)故时有物外之趣 ( 的 ) 而 1)拔山倒树而来 ( 修饰 ) 6)驱之别院 ( 代“蛤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承接 )二、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_,其作者是_清_代的_沈复_字_三白_。三、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是鹤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四、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_明察秋毫、怡然自得_ (三) 三峡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寂静)属引凄异(连续不断) 或王命急宣 ( 有 )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 同“缺”空缺 ) 飞漱其间 ( 冲荡 ) 素湍绿潭 ( 白色 ) ( 急流的水) 重岩叠嶂 ( 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上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 ) ( 奔驰的快马 ) ( 不如 ) 二、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C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飞漱其间 使其冲烟飞鸣 三、填空。 三峡一文选自水经注江水。_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_郦道元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水经注 。 四、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五、 “三峡”是指哪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六、请写出语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物最具特征的句子。春冬:_清荣峻茂_ 夏: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 秋: _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预习交流1、难题错题交流:2、难题错题积累:展示探究一、阅读幼时记趣,回答:1、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群鹤舞空图 青云白鹤图 神游山林图 鞭打蛤蟆图。2、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3、“_昂首观之_、_项为之强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5、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二、阅读三峡,回答:1、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回清倒影长江水,隐天蔽日三峡水 2、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悲惨生活 3、语段中第1段写出了三峡水之湍急,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同样感触,并写下一首名诗_早发白帝城_,请默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填空: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三峡大坝新姿导游词: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检测反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1)沿溯阻绝。沿: 顺流而下 (2)良多趣味。良:实在、的确 (3)直视无碍。碍: 障碍 (4)窥谷忘反。反: “返”返回 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显出相同的颜色。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二、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题目。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释】 (1)大隗(w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秋水时至 按时 (2)河伯始旋其面目 揭开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拜见、的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那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汉语。(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