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doc_第1页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doc_第2页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doc_第3页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doc_第4页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主备人:朱秋香单元教学内容: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单元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本单元课时:11课时1、口算乘法:(1)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例1。(2)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例2。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例1。(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例2。(3)连乘问题例3。(4)连除问题例4。本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涉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整个整数乘法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知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又要为后面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小数乘法)的铺垫。 一、计算教学要充分挖掘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有效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效果。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因为知识有了纵向的联系,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推导出新的知识;或者是将新的知识通过改造,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本单元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这个基础,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遇到新问题就尝试转化成旧知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比较、概括及抽象能力。 计算的法则实际不难,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法则然后让学生计算会省去很多时间和麻烦,但是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设计教学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的法则,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比较、概括、抽象能力,培养了数感。 在探索2312的口算过程时,用几个横式(2310=230 232=46 23046=276)来表达过程,如果把几个横式写为竖式再对其进行合并,就会出现我们一般认为比较简单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经历从口算到改为竖式,再到将几个竖式合并、简化的过程。 三、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抓住计算教学的核心。 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教学中“走极端”的现象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关系的结果。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支配,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与此相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他们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过分强调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却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造成学生理解算理过繁,掌握算法过软,形成技能过难,教学走向“重算理、轻算法”的另一极端。 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就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理解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验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1)34= (2)63= (3)54= 204= 103= 204= 12+80= 18+30= 20+80=学生口答。师:同学你们为什么算的那么快那么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3、点明课题。板书:口算乘法(设计意图:通过三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回忆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1)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强调条件和问题的完性。)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1)学生先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生回答,教师板书:153=45(盒)(2)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 53=15 30+15=45。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评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教师:想一想,1503=(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3、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完成“做一做”的第一行的口算题。115= 144= 156= 234=(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第二种口算方法的优势。(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通过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进行练习,比较得出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优势。)4、深入探究,发现规律。(1)出示题目:1503=,引导学生将几百几十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学生说过程,教师板书:1003=300,503=150,300+150=450。(2)完成“做一做”第二行题目。先让学生口算出1105和1404,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做一做”的前两列口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发现每组得数之间的规律。小结: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0,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让学生利用这一规律,直接写出第二行后面的两道题的结果。(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例1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解决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再通过“做一做”发现规律并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练习九第1、3题。注意让学生说说“限乘21人”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第(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例2教学内容:第42页例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请同学们一起说说这几题的积。出示:311=213=412=162=712= 610= 205=253=611= 1010=指名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复习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的口算,为新知做铺垫。)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1、探究例题出示例2。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预设: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列式解答:610=60(个)答:10盒有60个。师: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生答,师板书:1220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预设: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列式解答:1220=240(个)答:20盒有240个。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教师板书小结。三、知识运用1、做一做。1230 3130 142031303020120303103014200 310300 302002. 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2534220240330403620245015528303. 解决问题。(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穿30串这样的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楂?(2)1串糖葫芦卖3元,30串能卖多少钱?四、思维训练( )30=90040( )=200080( )=32000五、作业:第44页练习九,第5题、第7题。板书设计口算乘法 610=60 1220=240 因为61=6 因为122=24 所以610=60 所以2410=240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九的其余各题。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基础知识练习。1605390215041431362431150306020030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2、教材44页第8题。(夺红旗)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设计意图: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二、探究新知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想:(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2、教材第45页的第11题。利用学过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刚刚学过的口算方法。3、补充练习: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例:20020=4000(千克)4000=100=4100(千克)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三、巩固练习1、口算。43页的第2题。将全班分为4组,每组选派4名同学,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其中的一列题目,展开小组比赛。(设计意图: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45页第12题。学生独立解答。四、课堂作业45页第9题。五、思维训练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第四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5210433012403120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预设: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预设: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三、巩固练习。1、笔算下列各题。211224 2213 14 12 3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列竖式计算。3333=1212=1126=4121=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4 0 31 5 44 32 2668 8 1 33 1393 1 4 0 81 23 48463 ( ) ( ) ( )4、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四、思维训练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五、作业:第47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第五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和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4201710 133021304320 3240 5170 63307210(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244321342112123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二、巩固练习1、笔算。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3、 连一连。1810 3112 2043 5511372 860 605 180四、思维训练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第六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2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看谁都能算正确。2 13 41 15 7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让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呢?(2)先让学生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师:用竖式怎样计算呢?(3)列出竖式后,让学生自己探索笔算方法。(4)学生做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笔算方法,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二)观察对比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三、知识应用。1. 做一做。3 42 32 95 46 24 78 27 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2. 啄木鸟治病。( )( )2 3 62 25 981 18 1 1 6 9 43 42 1461 9 7 84 64 3822 51 7 ( )8 1 1 3 6 6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错的原因。3. 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2)李老师带380元钱去商店买足球,发现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买了13个足球后,钱还没花完。(1)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让学生先来猜一猜,然后再计算。(2) 如果买完足球后剩余16元,足球的价钱是多少?16元 13个足球的价钱 通过画图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38016364(元),由此应该思考13( ) 364(元)。因为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而且通过第(1)题可知足球的价钱可能为26元、27元、28元、29元,进而再通过积的个位4可知足球的价钱应该是28元。所以每个足球28元。四、课堂小结: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第4题。第七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师板书:3782653159643943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二、巩固练习1、笔算。7618453689463821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奖励。2、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预设:先笔算,然后还可以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方法完成任务。)3、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2)学生完成51页的第9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2)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由学生独立计算。(4)全班交流算法。三、课堂作业设计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6356853182448792428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四、思维训练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24193897699121111473821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52页例3及练习十二的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124=48(人)答:三(1)班一共有48人.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52页例3。出示例3。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4512=540(元)5405=2700(元)(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125=60(个)6045=2700(元)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45125=2700(元)12545=2700(元)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2、一个果园有26行橘子树,每行有18棵,平均每棵树可以收获20千克橘子。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橘子?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先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订正时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怎样解决的?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五、作业:练习十二2、4、5题。3题作为家庭作业。六、思维训练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每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4512540(元) 12560(个)(2)一共卖了多少钱? (2)一共卖了多少钱?54052700(元) 45602700(元)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答:一共卖了2700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53页例4及练习十二610题。教学目标: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笔算练习。4311=3212=2214=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出示情景图。(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3)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4)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5)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303=10(人)606=10(人)或6023=10(人) 或60(23)=10(人)答:每组有10人。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2、指导完成“做一做”(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2)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3)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4)请学生说一说不同的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看第55页的第6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收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三(7)班一共折了216只纸鹤。布置教室需要2行纸鹤,每行要4串纸鹤。平均每串有几只纸鹤?A :2162427(只) ( ) C :216(42)27(只) ( )B :2162427(只) (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8、9、10题板书设计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303=10(人)606=10(人)或6023=10(人) 60(23)=10(人)答:每组有10人。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二11-17题。教学目标:1、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明辨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一、比较中感受异同。(一)连乘问题的练习。出示练习十二的11题。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什么问题?(1)学生独立解答。(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板书学生的解法(重复的删除)。师:从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连除问题的练习。出示练习十二的15题。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什么问题?(1) 学生独立解答。(2) 反馈。说说解题思路。板书学生的解法(重复的删除)。(三)连乘和连除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