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系统分类.doc_第1页
鱼类系统分类.doc_第2页
鱼类系统分类.doc_第3页
鱼类系统分类.doc_第4页
鱼类系统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鱼类系统分类第一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 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一. 种的定义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将能适应一定的自然、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品和品质上符合人们的需求,如鲤鱼有镜鲤、荷包鲤等品种。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二、 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模式标本属、科、目、纲、门、界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属:是一个聚合的分类学单元,包括一群相似或相关的种,它包括一个或一群推测起来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目-Forme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oidei or oidea 鲤亚目-Cyprinoidei 总科- oidae 科-idae 鲤科Cyprinidae 亚科- ini or inae 鲤亚科Cy prininae第二节 种的命名法一. 命名法 1. 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种名”组成,即“双名法”。鲤鱼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定名者的名字或姓。括号,加以订正(属名有误,加以更正)2. 三名法 亚种: 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亚种)(bloch) 亚属: 刺 巴:Barbodes(Spinibarbus)(亚属)caldwelli (Nichols) 当你提出发现新种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模式标本保存的地点、模式的种类,以便核对。新种定名要在种名之后附上sp.nov或n.sp,意为新种。二. 优先率以最早订立的一个种名为准,其余后订的都是同物异名牙鲆:Hippoglossus(小庸鲽属)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Platessa (海鲽属)percocephala Basilewsky,1855Pseudorhomus (斑鲆属)swinhonis Gnther,1873现修改为:牙鲆:Paralichthy (牙鲆属)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三. 同物异名、异物同名 四、模式标本(1) 正模标本或称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2)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 (3)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为曾选出一个为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称统模标本。 (4)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第三节 分类的性状和术语一、可数性状二、可量性状三、可比性状 第四节 鱼类分类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 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25-50尾,有不同大小、不同性别 2. 选择各器官无破损,鳞片完整及发育正常的个体 3. 清洗体表、口腔、鳃腔 4. 系上标签,作上标记 5. 记录各尾的鱼名、编号、采集地点、采集方法、日期、渔场概况、体色等 6. 6-10%甲醛溶液浸泡,个体较大的腹腔内注射甲醛溶液 二、标本鉴定的步骤 1. 目、科的初步检索 2. 属和种的检索 3. 文献查阅 查阅一些分类专著,核对自己鉴定结果 4. 根据以上步骤仍无法鉴定时,则可查阅邻近我国的日本、朝鲜、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蒙古、苏联等国的鱼类文献。 纳尔逊(Nelson.J.S,1976-1984)分类系统:无颌上纲盲鳗纲:盲鳗目、盲鳗科头甲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有颌上纲软骨鱼纲: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虎鲨目(狭纹虎鲨)、真鲨目(路氏双髻鲨)、须鲨目(条纹斑竹鲨)、鲭鲨目 鳐形总目:4目 鳐形目(许氏梨头鳐、何氏鳐)、鲼形目(光魟)、电鳐目(日本单(双)鳍电鳐) 全头亚纲:银鲛目硬骨鱼纲:肺鱼亚纲 双鳍鱼总目:均为古代鱼类 角齿鱼总目:肺鱼总鳍亚纲: 骨鳞总目:腔棘鱼总目:矛尾鱼腕鳍亚纲:多鳍鱼目辐鳍亚纲 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鲟类)(中华鲟) 硬骨硬鳞下纲: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骨舌鱼总目 海鲢总目:海鲢目(海鲢)、鳗鲡目(鳗鲡、海鳗)、背棘鱼目 鲱形总目: 鲱形目-(鲥、鳓|、斑鰶、刀鲚、黄鲫、刀鱼) 骨鳔总目:鼠鱚目鲤形目(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长春鳊、马口鱼、红鳍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鲮、泥鳅)脂鲤目、鲇形目(中华海鲶、鲶、胡子鲶、中华海鲶、黄颡鱼、斑点叉尾鮰)裸背电鳗目原棘鳍总目:鲑形目(虹鳟、大银鱼)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 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鲻)、灯笼鱼目 副棘鳍总目:鲑鲈目、鳕形目(鳕鱼)、鼬鳚目、蟾鱼目、鮟鱇目黑鮟康)、喉盘鱼目 棘鳍总目:鳉形目(颌针鱼)、银汉鱼目、月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粗吻海龙、日本海马)豹鲂鮄目、合鳃目(黄鳝)、鲉形目(鲬、松江鲈、褐菖鮋)、鲈形目( 油魣、鲻、鮻、四指马鮁、鲈鱼、鳜鱼、指印石斑鱼、短尾大眼鲷、日本方头鱼、竹荚鱼、大甲鯵、蓝圆鯵、黄鳍鲷、横带髭鲷、大黄鱼、小黄鱼、皮氏叫姑鱼、棘头梅童鱼、日本鰧、带鱼、刺鲳 、银鲳、卵形鲳鯵、鲐鱼、蓝点马鲛、乌塘鳢、矛尾复鰕虎鱼、 乌鳢)鲽形目(牙鲆、高眼鲽、木叶蝶、条鳎、短吻舌鳎)鲀形目(绿鳍马面鲀、暗纹东方鲀)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1971)分类系统:圆口纲盲鳗目、七鳃鳗目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鳐形总目:5目全头亚纲:银鲛目硬骨鱼纲: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腔棘鱼目-矛尾鱼 肺鱼总目:单鳔肺鱼目、双鳔肺鱼目 角齿鱼总目:肺鱼 辐鳍亚纲 硬鳞总目: 软骨硬鳞类:鲟形目、多鳍鱼目 硬骨硬鳞类:弓鳍鱼目、雀鳝目 鲱形总目:海鲢目、鼠鱚目、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拟鲸鱼目 骨舌总目:骨舌鱼目、长吻鱼目 鳗鲡总目:鳗鲡目、囊鳃鱼目、背棘鱼目 鲤形总目:鲤形目、鲇形目 银汉鱼目:将形鱼目、银汉鱼目、颌针鱼目 鲑鲈总目:鲑鲈目、鳕形目 鲈形总目:金眼鲷目、海鲂目、月鱼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鱼目、鲈形目、鲉形目、蝶形目、鲀形目 蟾鱼总目:海蛾鱼目、蟾鱼目、喉盘鱼目、鮟鱇目第二章 无颌上纲 无颌上纲 盲鳗纲 盲鳗目 头甲纲 七鳃鳗目 本类为现代脊椎动物中最古老的动物,与其它各纲不同,没有上、下颌,体裸露无鳞,呈鳗形,无偶鳍,骨骼为软骨,无肩带和腰带,无椎体,脊索终生存在,呼吸器官为5-15对由内胚层形成的特殊鳃囊(其它鱼类的鳃由外胚层形成),各肌节均无水平隔膜,故不分轴上肌、轴下肌,与文昌鱼同称“鱼形动物”。盲鳗纲:具口须,无背鳍,眼埋于皮下,鼻孔与口腔相通,开口于吻端。 均海产,1目,1科,2亚科,6属约33种,我国1科2属约5种。 无多大经济价值,且危害渔业。一条盲鳗在大鱼腹中,7小时内可食比其体重大18倍的鱼肉,且随食随即排出,并不如何消化。 头甲纲:无口须,背鳍2个,鼻孔与口腔不相通。 海淡水均有分布,半寄生性,产卵后亲鱼死亡。现存1目,1科 ,6属约41种,我国1科1属约3种。 七鳃鳗肉味美而多脂肪,鲜时加盐去黏液,烤后加醋吃,认为有滋补强状身体的作用。第三章 有颌上纲 第一节 软骨鱼纲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的特征: 1. 具软骨,借石灰质沉淀加固,如椎体钙化呈环状或星形。 2. 具偶鳍和带骨 3. 雄性腹鳍内侧有鳍脚 4. 歪型尾,无鳔。 5. 肠内有螺旋瓣,心脏有动脉圆锥。虎鲨目:D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无吻软骨,具鼻口沟。本目是鲨类中最古老的一类,在古生代石炭纪(3.5亿年前)已出现,中生代(恐龙繁盛的时期)最为繁盛,到现在已渐衰落,现存只1科1属8种,仅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体长1米,产量不大,无甚经济意义。我国两种宽、狭纹虎鲨宽纹虎鲨:体前部粗大,头短,近方形,吻钝,具深褐色横纹10余条(狭纹虎鲨具深褐色横纹30余条),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须鲨目:鼻孔具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前鼻瓣具一鼻须,D2个,无硬棘。有2亚目3科13属约32种,我国3科7属12种。卵胎生或胎生。须鲨科-条纹斑竹鲨:具鼻口沟,前鼻瓣具鼻须,鼻孔不开口于口内,鳃弓无海绵状鳃耙体长达1M左右,分布于南海,东海以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该科分布各热带或温带海中,生活在浅海的种类,体具美丽条纹或斑纹)鲸鲨科-鲸鲨 真鲨目:眼具瞬膜或瞬褶。D2个,无硬棘。有4亚目7科49属210种,我国有6科27属62种。皱唇鲨科-白斑星鲨眼具瞬褶,无鼻口沟。体具白色斑点,分布于东海和黄海。双髻鲨科(多数种类胎生)-路氏双髻鲨,头部额区向两边突出,头呈“T”字型,我国沿海有分布真鲨科有17属64种,我国有12属约29种,眼具瞬膜绝大多数为胎生, 鲭鲨目(或鼠鲨目):背鳍2个,无硬棘, 鲭鲨科:最凶猛的鲨类,噬人鲨俗(su)称“大白鲨”,为最危险凶猛的鲨,姥鲨科:姥鲨,鱼类中的亚军,体长可达15M,重达15吨,性温和,主食浮游甲壳类。经济价值较高。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鳐类中最大的为蝠鲼,体盘宽达6M,体重3000kg,锯鳐可达6.6M,小的鳐类体盘仅数厘米。鳃孔腹位,胸鳍前缘扩大与头侧相连成“体盘”,无臀鳍,体平扁,D退化,后移至尾部,尾鳍衰退或消失,底栖,主食无脊椎动物仅鳐科是卵生,其它为卵胎生。无发光器官,有些具发电器官。有4目21科53属约438种,我国有4目17科28属79种。鳐形总目 鳐形目:有8科21属240种,我国有6科8属28种。犁头鳐科-吻长而平扁,三角形突出,皮、鳍、头侧半透明组织均为名贵食品。斑纹犁头鳐:体密具暗色斑纹。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日本鳐科- D2个,V外缘有缺刻,前部分化为足趾状的构造,何氏鳐:为暖水性近海底栖小型鱼类,体长0.5M左右,分布南海、东海、日本南部。鲼形目:D1个或无,尾一般细长如鞭,V前部无足趾状的构造。有4亚目9科,我国有4亚目8科。魟亚目、魟科-光魟 具尾刺电鳐目:头侧与胸鳍间具一很发达的卵圆形发电器官,发电由肌肉变异而来, 单鳍电鳐科-日本单鳍电鳐 双鳍电鳐科-日本双鳍电鳐:发电可达37V。 第二节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特征:内骨骼或多或少硬骨性,头部常被膜骨,体被硬鳞或骨鳞,或裸露,鳃孔1对,鳔通常存在,鳍条为鳞质鳍条,大多正型尾,肠一般无螺旋瓣,心脏一般无动脉圆锥。上志留纪至今41亿年前出现,为现生鱼类中最繁茂的一大分支。肺鱼亚纲:无椎体,但有骨化的髓弓,具内鼻孔,鳔多泡,有鳔管,可呼吸空气,心耳不完全,分为左右两部分,有动脉圆锥,肠内具螺旋瓣。 双鳍鱼总目:均为古代鱼类角齿鱼总目:肺鱼鳔有肺的作用 总鳍亚纲:(两栖类起源于总鳍鱼类)骨鳞总目:4目9科,腔棘鱼总目: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 栖息在非洲淡水中,心脏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辐鳍亚纲全骨鱼下纲:雀鳝目、雀鳝-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弓鳍鱼目、弓鳍鱼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 内骨骼为软骨,头部有膜骨,歪形尾,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尾柄及尾鳍上叶有菱形硬鳞,有淡水及溯河性两型(海里产卵,淡水生活)。本目的经济价值高,肉肥美,“鱼子酱我国有2属7种1(2)口裂小,不达头侧,塞盖膜左右不相连,须圆柱形,吻背具骨板-鲟属2(1)口裂大,有时达头侧,塞盖膜左右相连,须侧扁,吻背具软骨-鳇属中华鲟:吻不延长,体上有5行骨板,吻须2对。白鲟:仅见于我国,在长江干流,亦进入湖泊及长江口咸淡水处,无骨板,口前吻须1对,健泳,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著名的珍稀鱼类,生长迅速,个体特大,记载的最大7M。 真骨鱼下纲(9总目)一. 海鲢总目发生经变态,仔鱼体延长带状,和鳗鲡仔鱼相象,本总目约有749种,我国有112种。海鲢目 2亚目(海鲢亚目、北梭鱼亚目),前者2科,2属,2种海鲢亚目2科、2属、2种。海鲢科、海鲢:鳃条骨27-35,D最后一枚鳍条不延长,无动脉圆锥,仔鱼体透明,柳叶状,和鳗鲡幼鱼相象。有1喉板,口裂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大海鲢科、海鲢-鳃条骨23-27,D最后一枚鳍条延长,有动脉圆锥,大海鲢:鳗鲡目:2亚目、23科、158属、713种,我国13科、46属、105种, 鳗鲡科-鳗鲡:海鳗科-海鳗,无鳞,犁齿特大,D、A、C相连。二. 鲱形总目、鲱形目(约356种)鲱科 :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鳃盖膜彼此不相连鲥:上颌中央有1缺刻,口前位,A,18-20。鳓:口上位,上海称“香鱼”,为近海重要经济鱼类。A,45-59腹面有硬刺能勒人,故名。斑鰶: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316厘米,体重815克。吻短而尖,口小、口下位,背鳍后方有一丝状延长,眼有脂眼睑。鳃后上方有一黑斑,背侧有79纵行褐绿色斑点。鳀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鳃盖膜彼此相连刀鲚:上颌骨延长到P基部,A条97110, 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 凤鲚:A73-83,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每年入江河产卵,鱼汛旺季在57月,油炸制为罐头,“烤子鱼”“凤尾鱼”。黄鲫:P上方有1根游离鳍条,臀鳍条5075,近海中下层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 宝刀鱼科:D与A相对宝刀鱼:体较长,刀形,口裂宽,向上斜,腹鳍很小,(20元/斤)。三. 骨鳔总目 所指的棘均为假棘鼠鱚目、遮目鱼科-遮目鱼或虱目鱼milkfish,脂眼睑发达,鳃膜彼此相连。暖水性,广盐性,主食硅藻和其它澡类。生长快,但刺多 。鲤形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鲤形目鱼类是现生淡水鱼类中的最大的一个类群,共约280属、2660余种。我国是世界上鲤形目鱼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200属,750余种,几乎包括了鲤形目中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鳞鞘:指包裹在背鳍或臀鳍基部两侧的近长形或菱形的鳞片腋鳞:指位于胸鳍和腹鳍基部与体侧交合处的狭长鳞片臀鳞:特指裂腹鱼类在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的大型鳞片腹棱:指鱼体腹部中线上隆起的皮质棱脊。胭脂鱼科-胭脂鱼是我国特有鱼种,生长快,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主食低栖无脊椎动物。亦食部分泥沙,硅藻和丝状澡类。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鲤科:都是淡水种类,少数暂时或偶尔游到河口或咸淡水中。本科是鱼类种类最多的一科,有196属约2086种。我国12亚科122属451种和亚种。亚科-马口鱼:体有垂直条纹,上、下颌边缘波状,呈马蹄形,背鳍3,7,臀鳍3,810分布在东部各江河,摄食小型鱼类和昆虫,是目前湖泊、水库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斑马鱼:(斑马 )生长快,水温适宜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卵、仔鱼透明,个体小,是很好的模式生物。其它模式生物:线虫、酵母、大肠杆菌、拟南芥菜、玉米、小鼠等雅罗鱼亚科-青鱼、草鱼、鱤青鱼:“乌青”,口端位,下咽齿1行,侧线鳞3946,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黑色,鳞片一色,主食软体动物,最大可达70公斤草鱼:“草青”,下咽齿2行,侧线鳞3648,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灰白色,鳞片斜格状,鱤:上颌边缘平直不呈波状,侧线鳞110-120,口大,吻尖,下颌前端有1突起呈瘤状,体修长、流线型,凶猛肉食性。鲌亚科- 腹棱完全或不完全,下咽齿1-3行。 红鳍鲌: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几乎和身体纵轴垂直,背鳍具棘,分支鳍条7,腹棱完全,体较低,体长/体高=3.3-5.0。下咽齿3行。翘嘴红鲌: 体侧扁,口上位,几乎与体轴垂直,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头部、体背部几呈水平,臀鳍分支鳍条21-25。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体侧扁,口亚上位,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头部及体背部渐向上倾斜,臀鳍分支鳍条17-21,尾鳍下叶鲜红色。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口前位,体较高,体长/体高=1.9-2.8。背鳍棘长度短于头长。侧线至V起点的鳞片7-9。体侧鳞片边缘灰黑,沿各纵行鳞出现数条灰白色条纹。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头后背部显著隆起。鲤亚科-背鳍3-4,8-22,最后1根不分支鳍条为硬棘,其后缘具锯齿。下咽齿1-3行,侧线完全。本亚科有些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鲤鱼: 须2对,下咽齿3行个别4行,多呈臼齿形,背、臀鳍均具有带锯齿的硬棘。分布全国各地,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所。适应性强。春季生殖后,转入肥育期,杂食性,2龄性成熟。 鲫鱼: 口端位,无须。下咽齿1行。背、臀鳍最前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带锯齿的硬棘。鲢亚科体侧扁,眼小,左右鳃盖膜相连,位于头侧中轴水平线以下,眼下缘在口角的水平线之上。鲢鱼: 头较小,腹棱完全。生活于水上层,性活泼,善跳跃。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鳙鱼: 头极大,吻短而钝。腹棱不完全。活动与水的中下层,以浮游动物为食。在长江4年性成熟,卵漂浮性。生长迅速, 鳅科体长形,侧扁或圆柱状;有小鳞或无鳞;有须6条,咽齿1行。淡水鱼类,有些是水族箱的观赏鱼类。泥鳅: 须5对,尾柄皮褶棱发达。底层小型鱼类。性很不活泼,白天多栖息于水草丛生底层,喜在水流较缓的环境中。一般在夜间浅水处觅食。肉食性,5-9月产卵,卵黄色略具粘性。仔鱼具外鳃。脂鲤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本目鱼形态性状多种多样,分类系统观点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只有1科,有的认为有14科,有的16科,Nelson将之分为10科247属,至少1280种,分布于非洲水域及美洲淡水水域,大多数鱼类小型或色彩绚丽,是水簇箱饲养的观赏鱼类,我国不产。各科体形变化很大。脂鲤科:种类繁多,共有4亚科166属841种。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分3大类:植物食性、专食其它鱼类的鳞片、凶猛肉食性和半寄生生活方式)似鲳脂鲤(淡水白鲳):原产美国亚马逊河,适温22-35,长可达850mm,重20kg。食人鱼Rooseveltiella:亚马逊(xun)流域,结群,鱼体不大,颌骨具强大的牙齿,袭击各种动物,甚至袭击大哺育动物,从其身上成块地将肉咬掉,血腥味吸引这种鱼越聚越多,被猎取的动物常来不及上岸,就由于失血下沉,它们还袭击鱷,咬其尾部,迫使鱷腹部向上,以厚背甲向着这些鱼,以防袭击。鲇形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体裸露或被骨板。上颌骨退化,口须1-4对,两颌有齿,咽骨正常具细齿。本目多数是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生活习性也十分多样,大多数鲇有对后代保护的习性。鲿科Bagridae背鳍前方有1棘,通常具6-7鳍条。具脂鳍,体裸露无鳞,口须4对。黄颡鱼: 胸鳍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体侧有2纵行金黄色带纹。分布各水系,为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多生活在江河缓流,岸边或湖泊中。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5-7月产卵,雄鱼有筑巢、守巢习性。数量多,肉质佳,是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因生长慢,在水库有危害其它鱼类的卵和幼鱼,应控制其大量繁殖。鲇科-背鳍条少于7,无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可多达90鳍条。 鲇: 须2对,背鳍无硬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为肉食性中下层鱼类。白天潜伏在洞穴或杂草丛中,夜出觅食。5-7月产绿色粘性卵。四. 原棘鳍总目 本总目仅鲑形目1目,并被认为是真骨鱼类演化的祖先型。鲑形目的特征:一般具脂鳍。有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口裂上缘。银鱼科-体细长,半透明。头部平扁,吻长而尖,两颌、腭骨具齿,体无鳞,无侧线,脂鳍小大银鱼: 2亚科6属14种,我国2亚科6属13种,吻尖而扁平,生活于咸水或淡水中,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逐渐转向肉食,产量较大,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湖泊。鲑科-具脂鳍,鳃盖条7-20,有幽门盲囊。鲑科是重要经济鱼类虹鳟: 侧线鳞135-150;体侧具红色宽纵带。头部、体侧和鳍上分布小黑斑点。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肉是白色)。五. 副棘鳍总目鳕形目体延长,被圆鳞。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臀鳍基底很长,其后缘达尾的后部。鳕形目鱼类是生活在海洋底层和深海中的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鳕科 鳕鱼(大头鳕)Gaduds macrocephalus体延长,侧扁。背鳍3个,臀鳍2个。鮟康目体长卵圆形,球形,体平扁或侧扁。头大,平扁或侧扁。体完全裸露或被有小骨片、硬鳞。海洋鱼类,栖息于从浅海泥底或岩礁底部或珊瑚礁,到深海中。大多数为深海鱼类鮟康科 体平扁,皮肤薄而疏松,裸露无鳞,胸鳍基底延长,臂状。本科鱼类肉质鲜美,有食用经济价值。 黑鮟康:背鳍鳍棘部有6鳍棘。体背方黑褐色,腹面包括臀鳍、腹鳍及胸鳍腹面均淡白色,下颌口底的前方具黑褐色网纹。体长可达280mm左右。为底栖鱼类,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及台湾沿海, 六. 骨舌鱼总目,包括1目3亚目6科26属约206种,有一些经济鱼类。 金龙鱼:是著名观赏鱼类,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具一颐须,摄食活的小杂鱼。 七. 棘鳍总目本总目是鱼类分类地位最高的一个大类,共有15个目鱂形目背鳍1个,各鳍无棘;腹鳍腹位,鳍条数不多于7;仅前颌骨参加口裂上缘颌针鱼科 扁颌针鱼下颌延长呈针状,口小、鳞大,P正常。海龙目吻延长呈管状,口位于吻的前端。口小,上颌不能活动。分2亚目6科海龙科 粗吻海龙、日本海马 合鳃鱼目体鳗形。左右鳃孔在腹面连合成一横裂。仅一科合鳃鱼科,无胸鳍、腹鳍,具辅助器官黄鳝: 体光滑无鳞,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鲉形目第2眶下骨后延一骨突,通过颊部与前鳃盖骨连接。头部常具骨棱、棘或骨板。本目大多数生活在近海的底部或中等深,鲉亚目 鲉科头侧扁或近侧扁,头上有发达的棘突或棘棱 褐菖鲉:胸鳍17-19,多数为 18。体淡棕褐色,有几条褐色宽横带,生活在近海底层岩礁地带。卵胎生,我国南北沿海均产,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但产量不高鲬亚目 鲬科体被栉鳞,胸鳍下方无游离鳍条,腹鳍在胸鳍基底后方,臀鳍无鳍棘。两颌、梨骨及腭骨具绒毛状齿群。 杜父鱼亚目 杜父鱼科体裸露无鳞,或具不整齐的鳞,或被刺或骨板。有侧线,第2眶下骨后延的骨突与前鳃盖骨相连。本科种类繁多,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海域松江鲈: 体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平扁,棘和棱均为皮肤所盖。体黄褐色,体侧具暗色横纹5-6条,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在生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彩带,似4片鳃片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鲈形目是现存真骨鱼类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目,广泛分布于海洋及淡水水域内。本目包括24亚目,151科7772种 鲈亚目:背鳍鳍棘发达。腹鳍胸位或喉位,不呈吸盘状,本亚目为鲈形目中最大的亚目,可分4总科鮨科 花鲈(鲈鱼)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具深缺刻,背鳍鳍棘11-12,体背侧及第1背鳍上有黑色斑点。为近岸浅海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亦可生活于江河内。性贪食,主要以鱼类为食,为养殖敌害。生长快,大者体重可达10kg,体长可达900mm。鳜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2-13,有褐色斜带穿过眼的前后(从吻端经眼径到D基部),下颌甚发达,头及背缘显著隆起指印石斑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1,体有指印壮褐色斑纹。丽鱼科、罗非鱼鯵科 A前方有2枚游离棘。蓝圆鯵: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第2背鳍前上方有1白斑,臀鳍24-29鳍条。我国沿海均产大甲鯵: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D,-10-11+8-10; 臀鳍,-8-9+6-8;中上层鱼类,喜集群,肉质尚佳竹荚鱼:侧线上全部被棱鳞,D、A后方各无小鳍背鳍,D,-30-33;臀鳍,-26-30。脂眼睑发达,侧线全部有棱鳞,68-73,在直线部呈一隆起嵴,鳃盖后上角有1黑斑,我国沿海均产鲷科 A前方有3根棘,大多有臼齿黄鳍鲷:臼齿3行,侧线上鳞5,A黄色。石鲈科 横带髭鲷:颏部有短髭,颏孔5对,D前方有倒向棘,身体上有深色横带。石首鱼科大黄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3倍余,侧线上鳞8-9,臀鳍第二鳍棘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背鳍与侧线间具8-9行鳞,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后小支等长。小黄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2倍余,侧线上鳞5-6,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小支延长,后小支短小。鲻亚目 鲻科 A3棘,隐于前颌骨和眶前骨之下,几遍及全球的中等大小或大型鱼类,大量吃碎屑和藻类,有时也取食体较柔软的昆虫、鱼卵等,胃管状,幽门部特化为肌胃,似鸟的沙囊,能从鱼类本身所吞咽的大量泥质中摄取营养,生长快、耐寒,常被选为巷养的重要对象。鲻:上颌完全被眶前骨所遮盖,脂眼睑发达。颌齿细小、绒毛状,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淡水、咸水或高盐度海水中均能生长,3龄性成熟,鱼苗具趋光性。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肉味鲜美,主食低等藻类及泥土中的有机物质,无脊 椎动物等,且可适应不同盐度的水域,为理想的巷养对象。鮻:上颌骨不完全被眶前骨所遮盖,后端下弯,露出口角,脂眼睑不发达。口小,近下位,颌齿细小、绒毛状为海养的良好对象。马鮁亚目 马鮁科 四指马鮁:口大,口下位,P下方有4根游离鳍条,A3棘,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中等大小或大型鱼类,有的可游入江河提倡在第三世界国养殖,主食底栖藻类,饵料来源廉价,肉嫩刺少,为上等食用鱼类。 龙鰧亚目 16科、68属301种,我国8科13属32种,鰧科 8属25种,我国4属5种日本鰧:(瞻星鱼)V喉位,头粗大,背面及两侧被粗(cu)骨板,部分被骨板,眼上位,D2个,分离,口上位,口裂近直立状,我国沿海均产(8-10元/斤)体长20-40CM的中等大的底栖鱼类,栖息于大陆架海域内,借其宽阔的P挖掘泥沙,使其身体隐伏其间,仅露出两眼和口裂,一俟饵料临近时,立即把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吸入口内。(星鰧还具有由部分眼肌衍生的发电器官)鰕虎鱼亚目:左右V接近,大多愈合呈吸盘,无侧线,7科265属1740种,我国5科68属166种,主要是沿岸性海水鱼类,大多栖息于热带水域、温带水域较少,有些为淡水鱼类。塘鳢科 40属150种,全世界分布。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左右V接近,不愈合呈吸盘,背鳍,-9-2,臀鳍-8-9,纵列鳞112-115,产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大多栖息于海滩洞穴内,河口和淡水内也可遇见,摄食虾蟹等无脊椎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40元/斤,2001年宁波)鰕虎鱼科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左右V愈合呈吸盘,尾柄细长,尾柄长为尾柄高3-4倍,尾鳍尖长,等于或大于头长,口大、口裂斜。分布于西太平洋,为栖息于沿海,河口咸淡水或淡水水域的大型鰕虎鱼类,很贪食,无饵的钓钩亦会上钩,常进入虾塘,危害虾苗。鳢亚目 鳢科 乌鳢 Channa argus:体上有不规则的斑块,D、A均无棘,侧线完全,头长为头宽的1.8-2.5倍,为眼间隔4倍以上,背鳍47-50鳍条,臀鳍31-36鳍条,侧线鳞60-69,淡水底栖鱼类,喜栖息于沿岸水草和淤泥底质的浅水区,肉食性,生长快,肉肥味美。带鱼亚目体延长,侧扁,裸露无鳞或被细鳞,口大,上下颌具强大犬齿,前颌骨固着于上颌骨,背鳍和臀鳍均很长,后方或有小鳍,尾鳍鳍条不重叠于尾下骨上,鳃孔宽大,鳃盖条6-8条,具假鳃,椎骨30或以上。带鱼科 9属17种,我国5属5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颌齿强大,上颌有两枚尖端向前的犬齿,臀鳍2鳍棘第一棘较长,约为眼径1/2,背鳍3鳍棘124-141鳍条, 87-110鳍条,我国沿海均产。为洄游性鱼类,一般栖息于近海泥沙底质,性凶猛,贪食,主要摄食各种小鱼和甲壳类,体长可达2M。 鯖亚目 为近海或大洋性鱼类,4科20属60种,我国3科15属29种。鯖科鲐Scomber japonnicus:脂眼睑发达,颌齿小,椎状,尾柄上有2隆起的嵴,D、A后有5(6)小鳍,第1背鳍9-10鳍棘,第2背鳍1鳍棘10-12鳍条,背鳍1鳍棘11鳍条,其前方有1独立小鳍棘,侧线鳞210-220。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尾柄上有3隆起的嵴,D、A后有89个小鳍,侧线在背鳍下方不向下急弯,无鳔,体高小于头长,背鳍19-21鳍棘,鳍条部始于体后半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 鲳亚目 体卵圆形,侧扁而高,食道有侧囊,囊内有许多乳头状的突起。上颌骨完全被眶前骨所遮盖,眼缘具脂肪组织。6科16属58种,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海域,集群或个别生活。幼鱼常与水母或漂浮物体集合一起。为名贵食用鱼类。鲳科 银鲳:Pampus argenteus:体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小,吻圆钝,无V,D、A前方鳍条呈镰状,吻部突出于下颌,背鳍10鳍棘38-43鳍条,臀鳍7-8鳍棘41-43鳍条,为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