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地辐热技术交底_第1页
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地辐热技术交底_第2页
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地辐热技术交底_第3页
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地辐热技术交底_第4页
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地辐热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JD-06-0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西安市浐河东岸住宅开发项目一期1A(2 R1)(第C2期)编号: 项目机电负责人: 专业工程师: 专业班组长: 交底时间: 交底地点: 1、 交底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地面辐射供暖安装工程技术交底2、 交底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0-200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建筑安装标准图集。3、交底内容摘要:本工程由8-11# 13-15#楼组成,建筑等级:本工程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结构设计使用期T=50年。建筑层高:住宅层高3.00m。本工程地面辐射供暖安装工程为低温热水系统,加热管采用PERT加热管;保温层采用聚苯板,加铺铝箔,按图纸要求敷设导热地盘管,采用使用条件为4级的PERT管,用管卡和尼龙扎带固定在钢丝网上。盘管敷设与分集水器暗黄完毕后,进行打压试验,合格后带压回填混凝土找平层。一、施工准备:(1)班组施工前要了解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其它工种的配合措施。施工力量和机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施工现场、施工用水和用电、材料储备场地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需要。(2)、材料准备:1)加热管:PERT支管和盘管管材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聚苯板和铝箔:外观应平整,无污染、破损,绝热性能达到要求,有产品出厂合格证。3)分集水器:设计为铜质分集水器,各配件应达到质量要求,接口完好无损,有产品出厂合格证。4)辅助材料:钢丝网,塑料管卡、尼龙扎带、波纹管套等。 (3)、施工机具准备:(1) 本工程小型工具由各劳务队自备,机具和仪器应准备齐全,要求能满足施工要求。(4)、作业条件:1)现场落地灰清理完成:基层要求干净、无杂物堆放;室内墙体与地面交接处无落地灰,室内处理清洁。,室内地辐热采暖以下基层平整度高低差在10mm以内。2)室内各部位建筑50线到位,室内地辐热采暖以下基层上表面标高达到。3)室内楼板内有强、弱电或其它管线敷设安装要求的,须完成穿引导线工作并通过验收。4)各层回填混凝土施工管道的预留洞口必须预先做好,以便回填的正常施工。二、施工部署:(1)、作业部署: 土建第一遍腻子涂刷完成,地面基层处理完毕,室内给水管和电气穿线完成通过验收后,进行室内地辐热安装施工。先进行支管安装,安装分集水器,然后敷设保温层和盘管。管间距小于等于10厘米或过墙处、或加伸缩缝处安装螺纹套管套管,打压试验通过后带压回填混凝土找平层。验收合格后移交土建进行后续施工。(2)、劳动力部署:本项目组织三组地辐热安装班组分别在8#-9#、10#-11#、13#-15#楼同时进行地辐热安装施工。三、工艺流程:(1)、支管施工管道井至户内的埋地管道用塑料涨管、自攻丝、塑料马鞍卡固定在原楼地面上。(2)、分集水器的安装施工时先组装分(集)水器(集分水器设计为铜质分水器),再将分(集)水器以四点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壁上,并连接其控制装置及配件(分(集)水器接口泄水阀【供水上安装三通阀短丝】转换弯头支管),如有尺寸偏差分(集)水器中轴线以室内50线为基准。质量要求:A:应与地面垂直,牢固固定于墙面。B:立管高不得小于150mm,不宜大于700mm,而且每层分配器安装位置宜相同。(3)、保温层的铺设:在不需要损失热量的地方铺设聚苯板,加铺铝箔。 要求如下:其要求如下:1)、将厚度高度=10mm50mm的聚苯乙烯保温伸缩板条用粘合剂固定的方法沿室内墙面周边安装;室内有防水要求的房间(例如卫生间、厨房)及室内不做导热地盘管部分不做沿墙板条。2)、铺设厚度=20mm苯板,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5W/M.K、密度不小于20kg/m3、压缩应力不小于100Kpa,要求做到平整;卫生间及厨房根据图纸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预留卫生洁具及厨房案台位置。(4)、盘管的铺设:1)、按施工图放线定位,管道距墙尺寸不应小于100mm,放线时在满足施工图设计房间盘管间距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调整。2)、按图纸要求铺设导热地盘管,质量要求:PERT管系列值为S4,使用条件为4级,在60及0.8MPa的条件下使用寿命50年。户内地盘管为20*2.3, 25*2.8,32*3.6三种,PE-RT导热地盘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6倍管径,在铺设中直段管段不大于700mm内设固定管卡,弯曲管段沿走向距离不大于200300mm设固定管卡,用尼龙扎带固定在钢丝网上。3)、导热地盘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前应测量好连接尺寸,用专用管剪断口,管口断面应垂直于管轴线,断口处应对残渣、毛刺进行修整清理,分(集)水器接口为卡箍式自锁紧连接件,将管头插入后拧紧锁母。(5)、螺纹套管的安装与处理:管间距小于等于10厘米或过墙处、或加伸缩缝处安装螺纹套管套管,穿墙套管出墙部分不少于5厘米。(6)、打压试验:本工程自开始施工到交工验收共进行两次打压试验,每户管道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第一次压力实验:在进水口连接临时水源,打开进水球阀、排水球阀,注入清水、排水至出口水无可见颗粒物和气泡,即视为冲洗合格。然后存水打压,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加压,升压时间不少于15分钟,达到试验压力大于0.6Mpa但不大于0.8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一小时,其压降不应大于0.05Mpa为合格。此项工作需经自检合格后由监理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此间需及时做好试压及冲洗自检记录。铺盖层的要求:回填C20细石混凝土(细石应用水冲洗干净);根据热学理论,覆盖层的厚度及介质,会直接影响裸管的散热量,所以覆盖层的高度易为管上端23厘米。(甲方处理) (7)、带压回填混凝土找平层:在二次压力实验合格后,在保持0.6Mpa压力的情况下,及时填充混凝土,并在其后48小时混凝土养护期内采暖系统保持该压力,填充层养护过程中,水压应保持在0.4 Mpa。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避免损伤导热地盘管外壁及破坏盘管排列间距。铺盖层的要求:回填C20细石混凝土(细石应用水冲洗干净);根据热学理论,覆盖层的厚度及介质,会直接影响裸管的散热量,所以覆盖层的高度易为管上端23厘米。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于房间采暖面积大于30的地面应设置伸缩缝,当地面短边长度6m,延长度方向每隔7m设一道10mm宽的伸缩缝,缝中填充=10mm聚苯乙烯保温伸缩板条,要求施工人员配合土建施工预留。 (8)、验收交工:初次供暖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10左右、低于32;连续运行48小时以后,每隔24小时水温升高3,直至达到设计温度。运行期间,整个系统均如主管系统均不应有跑、冒、滴、漏等现象,各种阀门开闭灵活。四、质量标准: 按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0-200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建筑安装标准图集进行验收。(1)主控项目: 1)地辐热的管材规格型号,使用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2)地辐热盘管的材料、规格,弯曲曲率半径应符合要求3)地辐热采暖系统的盘管在隐蔽前一定要进行试压试验,承压能力和严密性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资料,观察检查,尺量检测。(2)一般项目:1)分、集水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放气阀及关断阀应进行验收。2)保温层的厚度、裁量的物理性能及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3)、盘管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散热量符合设计要求。4)、填充层、面层施工技术要求及偏差要求符合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检测。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加热管安装时,应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并清除管道和管件内外的污垢和杂物。加热管的弯曲半径、PE-RT管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不得出现“死折”。(2)、安装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污染塑料类管道。(3)、管道系统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敝口处,应随时封堵。(4)、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得有接头。(5)、采用专用工具断管,断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于管辐线。(6)、混凝土回填找平收面平整度和标高应符合要求。六、安全文明施工:(1)、作业时着装应符合安全要求。(2)、禁止酒后作业。(3)、混凝土回填时应这注意成品保护,避免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