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3.doc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3.doc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3.doc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3.doc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古代诗歌鉴赏掌握主观题型表述一、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3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5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要求1. 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2. 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3. 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指先后有序;二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三是文句通畅。三、诗歌鉴赏测试题型(一)填空型1 、记住考查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2 、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3 、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乡思旅愁意中虚景离情别绪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反衬1 、此词抒写,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2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而则隐寓其中。 3 、前四句里,四个意象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对表现作者的乡思旅愁起作用。练习1 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001 年高考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C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 、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诗。首联两句既点明了诗题中的“”二字,又照应了诗题中的“”一字。2 、这首诗采用一种的表现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四个意象把雨写出:、。 3 、前三联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寓于景中,尾联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的抒情方式。送别暮雨送烘托沉重的船帆湿透的鸟翅迷蒙的远景湿黑的江树离愁别绪直抒胸臆练习2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2001 年高考题变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二)简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1. 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而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2、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2000 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待。(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1998 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如2001 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1997 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1998 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7)、注意用曲的特点 诗词用曲,曲有反常,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明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练习3 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意思对即可)答:练习3 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2)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意思对即可)答:练习3 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意思对即可)答:(三)、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下边两首唐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与同。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练习四答:(1)相同点:都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得分点)(2)不同点: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衬托“汪伦送我情”,直接抒情;后者通过写景并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间接抒情。(得分点)四、混合型一般说,分别以填空、简答、综述题型在同一试题中出现。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 题。(2003 年春季北京高考题)闻雁(韦应物)寒塘(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